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胶质瘤血流灌注的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有病理或追踪结果的39例脑病变患者,其中胶质瘤2 5例,非胶质瘤1 4例,应用SomatomPlus 4螺旋CT扫描机对所有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经灌注软件处理,使用2 5 6彩色直观地显示脑组织中血流灌注图,并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 ,并与对侧脑组织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脑胶质瘤的rCBF、rCBV值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rCBF分别为( 78.62±5 2 .1 9)mL/( 1 0 0g·min) ,( 2 6.48±8.2 1 )mL/( 1 0 0g·min) ,P <0 .0 1 ,rCBV分别为( 1 4.1 3±8.1 6)mL/1 0 0g ,( 2 .1 4±1 .34)mL/1 0 0g ,MTT值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 8.2 0±3.42 )s ,( 3.82±2 .2 6)s ,P <0 .0 1 ,以上均有程度不同的瘤周水肿,其rCBF、rCBV均低于对侧脑组织,脑膜瘤、转移瘤、血管母细胞瘤、淋巴瘤均显示局部高灌注。结论:灌注成像能定量脑胶质瘤的血供状态,显示特征性动态曲线,估计病理类型,检出脑胶质瘤瘤周水肿低灌注区和术后复发灶。  相似文献   

2.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正常成年人,常规头颅CT平扫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行CT灌注成像检查,所得图像经CT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4例正常人基底节区灌注高于灰质区,灰质区灌注高于白质区.正常人灰质的CBF、CBV、MTT分别为(52.8±10.0)ml/(100g·min)、(2.7±0.6)ml/100g、(3.7±0.9)s;白质分别为(22.0±3.3)ml/(100g·min)、(1.3±0.4)ml/100g、(5±1.2)s.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为测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测量正常胰腺组织血流灌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灌注。方法32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经多层面CTCine扫描获取胰腺部位的4个层面的时间序列图像,采用CT perfusion2软件分析计算,得出胰腺不同部位组织的BF、BV和MTT。结果 胰腺不同部位组织血流灌注BF值如下:273.54±71.42 ml·100g·min-1(头部), 331.46±79.32 ml/100g·min-1(体尾部)。两部分血流灌注值有差异(P=0.0182<0.05)。结论 正常胰腺头部组织的血流灌注低于体尾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的价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项检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无颅脑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灌注成像软件得到额、颞、顶叶皮质及白质、豆状核和丘脑的脑血容量( CBV)、脑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和峰值时间( TTP)等参数,利用统计软件计算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健康成人平均脑灰质血流量为(46.3±2.52)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4.0±0.19) 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4.7±0.21)秒,平均峰值时间为(20.7±0.7)秒;脑白质平均血流量为(28.8±4.4) 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2.8±0.2) 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6.3±1.0)秒,峰值时间平均为(20.9±0.9)秒;基底节平均脑血容量为(47.2±1.4)ml/(100mg·min),平均血容量为(3.8±0.2)ml/100mg,平均通过时间为(4.9±0.3)秒,峰值时间为(20.6±1.2)秒。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颅脑灌注扫描可以获得正常成人脑血流动力学信息,为评价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急性胰隙炎肾脏血流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4例正常对照组和59例急性胰隙炎病例组,其中轻症胰腺炎21例,重症胰腺炎38例,行64排128层螺旋cT肾脏灌注检查。在工作站上使用perrusion 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w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积乘积(permeability suface area product,PS)。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摹MAP、SAP较正常对照组肾皮质BF值明显减低,MTT值明显延长[肾皮质BF对照组(345.74±106.69)ml.100g-1·mn-1,MAP组(261.56±49.96)ml·100g-1.min-1,SAP组(229.28±29.51)ml.100g-1·min-1;P〈0.05。MTT:对照组(7.89±4.69)s.MAP组(10.19±1.99)s,SAP组(12.67±4.23)S,P〈0.05],SAP较正常对照纽肾皮质Ps值明显减低[对照组(69.08±38.87)ml.100g-1.min-1,SAP组(52.82±25.59)ml.100g-1.min-1;P〈0,05];3组间的肾髓质参数及肾皮质BV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导致肾脏皮质BF值明显减少,MTT明显延长,肾髓质各参数及肾皮质Bv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肾脏CT灌注参数的变化。方法28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三组:Ⅰ组41~岁,Ⅱ组51~岁,Ⅲ组61~岁,全部采用Siemens 16层螺旋CT行双侧肾脏灌注扫描。采集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肾脏血流灌注图像和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感兴趣区获得皮髓质的不同灌注参数,包括肾血流量(BF)、肾血容量(BV)、肾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肾脏强化高峰时间(TTP)。结果61~岁组肾皮质的BF值较41~岁组及51~岁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岁组及51~岁组之间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随年龄增大,有增加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髓质灌注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V和MTT值有增加趋势。结论CT灌注成像图更直观形象地显示了肾脏皮、髓质的血流灌注状况;年龄老化对肾脏血流的影响主要是皮质;为临床了解老化肾脏病理生理变化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对肝硬化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9例和C级4例定为(2)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扫描成像获取肝脏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teep Slope,SS)函数曲线,分析曲线类型,并以脾增强高峰出现为界,把肝脏增强分为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计算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最大斜率比值,记为SSr,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1)肝硬化1组、肝硬化2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斜率曲线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1);(2)肝硬化患者SSr值较正常对照组加大,肝硬化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2组和肝硬化1组比较,肝硬化2组SSr值出现倒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动态CT增强动门脉斜率函数曲线类型及Steep Slope比值SSr能够反应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变化程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对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常成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和  姚振威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569-25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算法在成人脑血流动力学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3例正常成年人行常规头颅CT平扫后,再行CT灌注成像检查。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同时开始连续50s的四层动态扫描,重建的198幅动态图像使用CT脑灌注软件包进行处理,获得灌注图像,测量所选脑内感兴趣区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平均通过时间,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显示正常成年人脑灰质灌注高于脑白质,脑灰质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54.7±11.3)ml/(min·100g)、(2.9±0.5)ml/100g、(3.4±0.6)s;脑白质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27.9±6.9)ml/(min·100g)、(2.4±0.4)ml/100g、(3.9±0.5)s。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算法较其他模式更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及优势,同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去卷积技术为测量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周围组织脑血流经历了一个多时相的动态变化过程.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能定量分析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变化,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和评估预后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BF、BV、MTT、PS、HAF、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比于肝脏实质,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全部指标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与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灌注成像对诊断原发性颅脑肿瘤(PBT)的价值对比。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的63例疑似原发性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分为DSCT组(实验组),头部MRI灌注成像组(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特异度和图像特征。结果实验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4例(53.97%),脑膜瘤14例(22.22%),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4例(6.35%),对照组诊断符合星形细胞瘤30例(47.62%),脑膜瘤10例(15.87%),室管膜肿瘤4例(6.35%),髓母细胞瘤2例(3.17%)。实验组<2 cm的病灶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检测2~4 cm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检测的图像表现差异较大:①星形细胞瘤:实验组呈现低密度病灶,边界多数清晰,对照组检查边缘不清晰,多囊变、坏死。②脑膜瘤:实验组平扫为高密度分布,少数等密度,出血、坏死、囊变较少,对照组扫描后内部信号不均匀,血管丰富。③室管膜肿瘤:实验组平扫呈现等密度、混杂密度肿块,对照组扫描可见肿块影。④髓母细胞瘤:实验组可见低密度圆形肿瘤,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结论DSCT对PB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MRI灌注成像,更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颅内多种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运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CVI-Q)技术分别检测180名正常人的左右颈总动脉共360支,记录血管内径(d)、峰值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及血流量(Q)等数据。结果:(1)正常颈动脉血管内径平均值为0.60-0.70cm,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宽,60岁以上组显大于其他两组(P<0.01);(2)正常颈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均值为60.7-102.6cm/s,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P<0.05,P<0.01);(3)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平均值为0.73-0.76,各年龄组间无显差异;(4)正常颈动脉血流量平均值为315.3-386.7ml/min,各年龄组间无显差异。结论:颈动脉血流量及其他参数正常值的测量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IRF到达时间(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肝脏实质比较,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P<0.05).结论 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动态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量动态变化分析及对肝硬化程度分级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21例采用Child-Pugh分级法进行肝硬化程度分级;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20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计算肝脏血流量。结果对照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10.67±2.13)ml/(min.ml),门静脉灌注量(PVP)为(76.15±7.89)ml/(min.ml),总肝血流量(TLP)为(85.89±8.66)ml/(min.ml),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4.32±3.01)%。肝硬化时HAP为(15.89±6.23)ml/(min.ml),PVP为(52.16±16.76)ml/(min.ml),TLP为(68.03±10.16)ml/(min.ml),HPI为(26.19±12.96)%。肝硬化患者的HAP和HPI均较正常组升高,PVP、TLP较正常组降低。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时肝血容量(T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正常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时HPI与肝纤维化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CT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CT灌注成像可以定量地反映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CT灌注成像对评估原发性骨肿瘤血流灌注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 imaging,CTPI)可以得到体内动态的定量血流参数,但用于骨肿瘤的研究报道很少。文中通过应用CTPI来评价各种原发性骨肿瘤的血流灌注,并进一步探讨各灌注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治疗前行CTPI检查,获得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和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灌注参数。其中28例为骨肉瘤,11例为软骨肉瘤,8例为骨巨细胞瘤。对3组间灌注参数基础值数据用one-way ANO-VA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TDC明显不同,且3组间BF、BV、TTP和PS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骨肉瘤组与骨巨细胞瘤组的BF、BV及PS值显著高于软骨肉瘤组(P均<0.05),而TTP值显著低于软骨肉瘤组(P均<0.05)。骨肉瘤组的BF、BV及TTP值与骨巨细胞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PS值显著低于骨巨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本组6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43例接受肝癌TACE治疗后行CT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计算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AP).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根据各灌注参数值及其各参数伪彩功能图.BI图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基线图像(BI)显示TACE术后肝癌区域碘油沉积形态完缺损型或环形35例,簇集型8例。BF、BV、MTT、HAF灌注图显示肝癌病灶内碘油沉积区为低灌注区,肝癌组织非碘油沉积区为对比背景肝组织为不同程度高灌注区。肝癌在TACE术后,BF、BV和HAP值较肝癌TACE术前减少,而MTT和PS值在肝癌TACE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BI图、肝脏灌注参数(BF、BV和HAP)可有效的评价TACE术后肝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利用MS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64排螺旋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对非胰腺疾病60例患者行胰腺64排MSCT灌注扫描及常规双期增强扫描,计算出BF,PEI,TTP,BV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分析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及特点。结果:正常胰腺的BF值随着年龄的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且灌注参数BF值与年龄呈负相关。TTP值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之间PEI、BV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正常胰腺胰头部和胰体尾部BF、PEI、TTP、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简单可行,能反映胰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的30例烟病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多层螺旋CT对其行脑灌注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CTP图像表现,分析其脑缺血区域术前术后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延迟时间(DLY)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有9例存在脑出血症状,21例存在脑缺血症状,经影像检查发现单发或多发软化灶20例,出血灶10例,共有颈内动脉末段不同程度狭窄53支,其中大脑前动脉狭窄18例,大脑中动脉21例,大脑后动脉14例,且均有异常侧支循环形成;而其中有行双侧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7例,行单侧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23例;30例患者经CTP检查发现异常灌注区41处,而术前异常灌注区与双侧相对正常区比较,rCBV、rCBF明显减低,TTP、MTT及DLY则明显延长,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异常灌注区与双侧相对正常区rCBV、rCBF与术前比较则明显升高,TTP、MTT及DLY则明显缩短,但rCBV、rCBF、TTP、M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DLY与术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异常灌注区与双侧相对正常区比较,rCBV、rCBF仍明显减低,TTP、MTT及DLY则仍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P可有效为术前烟雾病检查提供脑血流灌注信息,显示患者血管狭窄、闭塞及异常情况,同时还可明显显示血管重建术治疗期间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情况,对评估血管重建术后烟雾病患者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近年来应用广泛,在单次对比增强扫描期间即可同时提供心肌内碘分布图,以良好的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显示冠状动脉疾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文中综述双源双能量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于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