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黑龙江医学》2017,(3):262-263
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应用锥形束CT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开封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15-08—2016-08间收治的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患者50例,在诊疗过程中均应用锥形束CT,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 50例患者中46例(65颗牙)为上颌埋伏牙,普通X线片术中符合率为80.3%,明显低于CBCT 1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7颗牙)为下颌埋伏牙,5颗在腭侧,2颗在唇侧;35例接受正畸牵引治疗,15例将埋伏阻生尖牙与多生牙拔除,效果较好。结论 CB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应用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埋伏牙正畸治疗设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2例年龄13~17岁,常规曲面断层难以定位埋伏牙空间位置的正畸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其中15例上颌尖牙异位埋伏阻生,8例双尖牙低位埋伏阻生,9例下颌第二磨牙埋伏阻生。所有病人利用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了解阻生牙的牙冠形态、牙根形态、与相邻牙的位置关系以指导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外科手术暴露的路径、附件粘结的位置、牵引力的方向等。结果 15例上颌埋伏尖牙、5例低位埋伏双尖牙成功牵引至合平面建立正常咬合;3例有畸形中央尖的低位双尖牙牵引后拔除;9例埋伏第二磨牙在拔除第三磨牙或近中移动第一磨牙后竖直并到达合平面。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定位埋伏牙,真实再现埋伏牙在颌骨中的位置,有利于埋伏牙的矫治设计,提高矫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李渠  白丁  许林 《河北医学》2006,12(1):6-9
目的:正畸治疗中对上颌埋伏牙如何定性,定位,并要对此是采取手术拔除[1](主要是手术进路)或者是正畸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8例(其中1例为2颗多生牙,1颗多生牙已长出,另一颗为完全倒置的多生牙),上颌前部埋伏牙采用临床检查以及拍摄全景片、头侧位片螺旋CT轴位和表面成像等检查[2~4]对埋伏的多生牙、畸形牙和倒置牙共15例采用了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对形态正常且不倒置的3颗埋伏牙采用了正畸治疗。结果:18例埋伏牙中,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综合判定有11例偏向唇侧(其中9例为多生牙、1例牙根特别弯曲,1例牙基本正常);6偏向舌腭侧(其中4例为多生牙,另2例为正常牙),1例居中呈完全倒置的多生牙,拔除的15例中有14例为多生牙,1例畸形牙,术中情况与术前判定一致,伤口一期愈合;3例正畸的埋伏牙与判定一致。结论:螺旋CT表面成像对上颌埋伏牙的定性、定位准确,由此确定的手术或正畸治疗方案均客观、科学,有较强的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锥形束CT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鑫  汪学华  陆钰  汪庆胜  甘朝兵  沈洋 《安徽医学》2011,(10):1701-1703
目的探讨锥形束CT技术在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中的诊治应用价值。方法对在门诊常规X线检查中发现的埋伏多生牙病例,行锥形束CT扫描,分析判断埋伏牙的位置,确定手术进路,然后拔除。结果锥形束CT结果显示:16例患者20颗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13颗位于腭侧,5颗位于唇侧,2颗位于牙槽骨中部,与术中所见一致。锥形束CT可以准确显示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结论锥形束CT技术的应用是精确定位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手术导萌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艳  李佩璟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41-1041,1043
目的:探讨手术导萌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4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手术导萌和前方牵引的正畸治疗,16颗多生牙常规局麻下翻瓣、去骨、暴露多生牙并拔除。其余采用翻瓣、开窗导萌、前方牵引获得间隙,将埋伏牙排列整齐。结果:16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多生牙被拔除,余28颗埋伏阻生的牙齿在3~10个月内均自行萌出,未发生牙髓坏死、牙齿松动、牙根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导萌和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创伤小,易牵引到位,牙周附着良好,前方牵引整体移动前牙向前,获得间隙,并可明显改善反关系,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埋伏牙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6例埋伏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常规口腔全景断层摄影检查确诊和手术证实,因定位模糊行MSCT检查和三维重建处理,根据图像分析埋伏牙数量、位置、形态、牙根吸收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结果 76例患者检出埋伏牙84颗,单颗埋伏牙患者占总数最高(90.79%);牙位分布以上颌尖牙(33.33%)、中切牙(22.62%)、侧切牙(17.86%)占比较高;唇腭侧分布以舌腭侧埋伏为主,占比72.62%;邻牙牙根无吸收占45.24%,轻度吸收占33.93%;MSCT对埋伏牙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MSCT检查和三维重建对埋伏牙有十分精准的定位和诊断,可清晰显示埋伏牙数目、唇腭侧分布、牙根吸收等情况,可作为临床矫治的重要影像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14颗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阴生牙的定位、间隙的扩展、临床检查、外科开窗术、正畸矫治和保持等方法.结果 12颗埋伏尖牙均牵引入正常牙列,牙髓、牙周情况正常.1颗横向阻生埋伏尖牙,因为强行矫治导致邻牙牙根的吸收而被拔除,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2颗上颌埋伏尖牙因为与侧切牙唇侧易位严重,该侧切牙形状正常,所以拔除了埋伏尖牙,关闭间隙后排齐牙列.结论 通过正畸治疗治疗,能有效矫治埋伏阻生尖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多生牙临床分类中的作用,并分析埋伏多生牙拔除的指征和微创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CBCT影像分析40例患者的55颗多生牙空间位置,进行分类;微创拔除31例患者的埋伏多生牙。结果:40例多生牙患者,27例(67%)为单颗多生牙;55颗多生牙中,40颗(73%)为中高位埋伏,36颗(65%)为腭侧位,42颗(76%)为垂直位,垂直位中倒置26颗(62%)。切开翻瓣拔除的31例多生牙,平均耗时22.2±13.9min,伤口无感染。结论 :基于CBCT影像的上颌前部多生牙的临床分类简单、直观,中位、低位的多生牙应拔除,高位埋伏的多生牙根据病情拔除或观察,多生牙拔除更应强调微创操作。  相似文献   

9.
李立  钱伟军  魏牛  赵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105-106,161
目的评价阻生牙CT三维重建在牙列正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阻生牙需进行正畸治疗病例35例.41个阻生牙,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埋伏阻生牙的相关信息,以指导埋伏牙的治疗。结果41个阻生牙都能通过三维重建明确数目、形态、位置、大小及与相邻牙齿的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埋伏牙定位精确。对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倒置阻生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17例19颗无萌出能力上颌埋伏阻生牙分别经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后阻生牙的萌出状况、破龈时间、牙髓活力等,以"成功"、"一般"和"失败"评判疗效。结果本组埋伏牙的平均破龈时间为6.5个月;所有埋伏牙牙髓活力检测均正常,未见根尖吸收和粘连;19颗埋伏牙中,治疗"成功"13颗,成功率为68.4%;"一般"4颗,其中2颗唇侧分别出现2mm和3mm的牙龈退缩,1颗出现1.0mm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的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上述17颗埋伏牙均牵引入列。"失败"2颗,1例因牙根严重弯曲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而被迫拔除,另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准确定位、足够的间隙拓展以及牵引力和支抗的合理调控,是埋伏倒置阻生牙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倒置阻生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 17例19颗无萌出能力上颌埋伏阻生牙分别经摄片定位、拓展间隙后,行外科开窗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后阻生牙的萌出状况、破龈时间、牙髓活力等,以"成功"、"一般"和"失败"评判疗效.结果 本组埋伏牙的平均破龈时间为6.5个月;所有埋伏牙牙髓活力检测均正常,未见根尖吸收和粘连;19颗埋伏牙中,治疗"成功"13颗,成功率为68.4%;"一般"4颗,其中2颗唇侧分别出现2 mm和3 mm的牙龈退缩,1颗出现1.0 mm边缘骨丧失,1颗未能完全进入相应的牙位,需以后配合光固化或烤瓷再度修复;上述17颗埋伏牙均牵引入列."失败"2颗,1例因牙根严重弯曲不能进入相应的牙位而被迫拔除,另1例牵引3个月后萌出,因无时间复诊而放弃治疗.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准确定位、足够的间隙拓展以及牵引力和支抗的合理调控,是埋伏倒置阻生牙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有效的正畸牵引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包括38颗埋伏牙,对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颗埋伏牙中4颗后牙未进行处理,2颗牙齿自行萌出,7颗牙齿拔除,25颗进行固定正畸配合闭合牵引助萌术进行牵引(其中4颗尚处于牵引过程中;1颗失败;20颗萌出,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明确诊断,设计合理的矫治方案,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以及大小合适的牵引力和支抗,能够有效的牵引埋伏牙,取得良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牙30颗)患者接受曲面断层片和CBCT成像检查,比较CBCT对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定位情况。结果 上颌埋伏阻生牙共30颗,其中28颗行正畸牵引治疗(1颗牵引失败,正畸术成功率96.4%),2颗因位置倒置而拔除。CBCT显示牙弓内位置位于唇侧、牙根轻度弯曲及根尖孔无闭合的诊断率高于曲面断层片,而牙弓内位置位于牙弓内的诊断率低于曲面断层片(P<0.05)。结论 CBCT可精确显示埋伏阻生前牙的定位,利于指导正畸手术。  相似文献   

14.
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导萌法、手术翻瓣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法及拔除法.导萌法适用于仅软组织阻挡或多生牙阻挡的正位埋伏牙,手术翻瓣导萌联合正畸牵引法用于治疗低位埋伏阻生的正位或倾斜位、倒置位牙,上述两种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拔除法用于治疗弯根埋伏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门诊110颗(95例)埋伏牙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98颗因影响美观和功能且对恒牙有潜在影响予以拔除,另有4颗多生牙对周围组织无影响而且有萌出趋势,采取定期摄片随访.还有8颗进行了开窗牵引治疗.埋伏牙的定位困难时可用CT或螺旋CT辅助检查.结果 手术均未伤及邻牙,术后创口Ⅰ期愈合.随访的103例中有70例切牙间有2~6mm的间隙,58例在3~12个月内自行关闭,约占83%,其余未能自行调整者择期行正畸治疗.结论 术前准确定位、充分麻醉,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埋伏失牙应尽量保留治疗,由颌面外科、正畸科医师共同决策. 行分析总结.98颗因影响美观和功能且对恒牙有潜在影响予以拔除,另有4颗多生牙对周围组织无影响而且有萌出趋势,采取定期摄片随访.还有8颗进行了开窗牵引治疗.埋伏牙的定位困难时可用CT或螺旋CT辅助检查.结果 手术均未伤及邻牙,术后创口Ⅰ期愈合.随访的103例中有70例切牙间有2~6mm的间隙,58例在3~12个月内自行关闭,约占83%,其余未能自行调整者择期行正畸治疗.结论 术前准确定位、充分庥醉,术后定期随 、及时进行后续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埋伏失牙应尽量保留治疗,由颌面外科、正畸科医师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上颌埋伏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经口腔全景片确诊但定位模糊的埋伏牙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通过AW4.3工作站对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重组图像。结果:45例中共检查出59颗埋伏牙,其中阻生埋伏牙14颗,多生埋伏牙45颗。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牙体断面及三维立体图像,从而获得埋伏牙的数量、唇腭侧位置、牙体形态、萌出方向及其与邻牙解剖关系,在埋伏牙微创拔出和正畸治疗中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牙早期上颌倒置埋伏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 15颗根尖孔尚未闭合的倒置埋伏中切牙治疗前均拍摄根尖片、曲面断层片和三维螺旋CT以精确定位阻生牙,采用外科翻瓣法开窗暴露牙冠,黏结舌侧扣,使用改良Nance弓增强支抗并在牵引过程中灵活改变牵引方向,牵引力值约为50 g。结果 15颗埋伏牙均牵引入牙列,牙髓活力正常,根尖未见吸收和黏连,无明显松动,其中2颗牙唇侧出现2 mm的牙龈退缩。结论通过准确的定位分析、合适的牵引力和充足的支抗,在替牙早期牵引倒置埋伏中切牙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骨埋伏多生牙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咬牙合片或曲面体层片筛选出的多枚骨埋伏多生牙进行螺旋扫描,层厚1.25mm或2.5mm,层距为层厚的1/3,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根据CT标尺测量图像与周围结构关系的距离,以确定骨埋伏多生牙的确切位置.结果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复杂的颌骨解剖图像以及骨埋伏牙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应用螺旋CT可确定骨埋伏多生牙在复杂颌骨结构中的准确位置,有利于拔牙及正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手术正畸联合治疗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爽  唐旭炎  朱晓美 《安徽医学》2010,31(8):898-899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前牙通过手术导萌和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颗埋伏阻生牙利用固定矫正器为其提供间隙,通过翻瓣去骨显露埋伏牙牙冠,再牵引入牙列。结果 25颗埋伏牙排入牙列。结论外科正畸联合方法是可靠的埋伏阻生牙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与普通X线片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13-2014年埋伏阻生牙患者60例,对于该60例患者分别做普通X线片和锥形束CT两种检查,比较普通X线片和锥形束CT的诊治结果与术中肉眼所见的结果。总结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埋伏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选取的60例患者中,其中上颌牙埋伏阻生牙56例,共计71颗牙,下颌埋伏阻生牙4例,共计9颗牙。普通X线片可以发现埋伏阻生牙,但是缺点在于它不能准确定位。锥形束CT为三维影像技术可以便捷、准确对阻生牙进行定位。所有患者在锥形束CT的诊治下完成手术,需要矫正的80颗牙中58颗采取正畸治疗,22颗采取拔牙疗法。普通X线片和锥形束CT的术中符合率分别为80.0%、100.0%。结论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具有便捷、准确、耗时少、创面少的优点。该技术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