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增强梯度回波容积插值屏气扫描压脂序列(VIBE FS)及魔方成像翻转恢复序列(SPACE STIR)在尺神经瘤扫描中的参数设置及图像分析,探讨VIBE FS和SPACE STIR在尺神经神经瘤扫描中的应用.方法:对该院2010年以来收治的5例尺神经瘤患者,行肘关节MR检查,平扫序列为冠状面T1梯度回波容积容积插值屏气扫描序列(VIBE),冠状面T2快速自旋回波压脂序列,矢状面和轴位分别行T1快速自旋回波压脂序列,应用Gd-DTPA造影剂增强后,再次对肘关节行MR检查,增强序列为T1梯度回波容积容积插值屏气扫描压脂序列(VIBE FS),T2魔方成像翻转恢复序列(SPACE STIR)及T1快速自旋回波压脂序列,对所得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平扫T1呈等信号,T2呈高信号,增强后TI信号增高,T2呈高信号,肿瘤和神经及其之间关系得到清晰显示.结论:增强梯度回波容积插值屏气扫描压脂序列(VIBE FS)及魔方成像翻转恢复序列(SPACE STIR)能清晰显示尺神经瘤及肿瘤和尺神经的关系,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VIBE序列在肝脏M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屏气效果不佳肝脏MR检查患者(无法配合屏气15s)分别行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扫描和常规屏气T1 VIBE扫描,扫描结果按自由呼吸组及常规屏气组分组;采用"5分法"对每组图像总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分别测量肝右叶、肝左叶及脾脏的SNR,比较两组图像差异。结果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图像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屏气T1 VIB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的平均SNR为:肝右叶71.6,肝左叶64.11,脾脏59.53,常规屏气T1 VIBE序列的平均SNR为:肝右叶23.18,肝左叶18.58,脾脏18;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的SNR均高于常规屏气T1 VIBE序列(P<0.01)。结论多激励次数自由呼吸T1 VIBE序列可明显减少腹部呼吸运动伪影,提高图像整体质量增加SNR;在肝脏MR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肠MRI造影多序列应用方法及MRI造影对小肠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 MR对临床疑诊小肠病变的34例患者进行MR小肠造影 (MRE) 多序列联合成像.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冠状位屏气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I-TSE-BH序列, 冠状位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BTFE) 、横断位扩散加权成像 (DWI) 序列及横断位、冠状位3D-THRIVE序列增强扫描.以不同等级评估小肠MRI扫描图像质量.判断各序列的应用价值.结果 平扫COR-SSTSE-BH序列压脂图像显示最佳, 评估炎症性肠病的活动性弥散序列应用价值较高, 联合3D-THRIVE序列增强图像能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结论 MRE多序列联合扫描图像信息量大, 敏感度高, 对诊断小肠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屏气,重T2加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及二维多平面成像技术行MR胰胆管造影检查28例。结果:MRCP能较好地显示病变部位,梗阻形态及扩张的胰胆管情况,结合腹部常规MRI,可获得理想的影像诊断效果,且冠状位MRCP所见与传统ERCP图像相似。结论:MRCP是目前显示胰胆管最优秀的成像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无需造影剂,且有与ERCP,PTC相同的诊断价值,可显著提高胰胆管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强三维动态MRA(3D DCE MRA)成像技术在颈、胸部、腹部大血管应用的价值。方法使用0.35T永磁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5例疑有胸部、腹部大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静脉手推团注磁共振造影剂法的3DDCEMRA检查,一次屏气22s可采集54层图像。结果所有病例3D DCE 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颈、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低场强3D DCE MRA成像在采用了快速的梯度回波成像技术、合理的静脉团注造影剂,以及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后,在低场强可以实现无创性的准确的胸部、腹部大动脉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冉隆富  俞琴  周映华  袁蓉 《西部医学》2003,1(3):244-245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应用顺磁性造影剂的有效性。方法 使用安安科公司ASM—OSP永磁型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SE序列,常规T1加权及T2加权像,横断位及矢状扫描或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后作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515例病灶强化的有418例,占81%,平扫时发现1~2个病灶,增强扫描后发现多个病灶强化的21例。结论 低强场MEI使用顺磁性造影剂增强扫描,必须紧紧地把握实现Gd—DTPA增强效应的三个病理基础,对可能出现的病变增强或阴性有一个正确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临床型1.5T磁共振成像仪对小鼠瘤体进行非创伤性实时监测的方法。方法通过常规MRI轴位FSE序列T2加权成像、轴位SE序列T1加权成像和轴位、矢状位增强扫描成像,对瘤体进行观察,并于解剖和组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优化成像参数,结果表明通过临床型的MRI可以对小鼠接种的肿瘤进行实时观察。成像结果和解剖所见完全吻合。结论通过常规的临床型MRI即可对小动物瘤体进行非创伤性观测,而无需采用动物专用型MRI。  相似文献   

8.
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使用场强为0.35T(特斯拉)的超导型MR成像仪(SE系列,多回波技术)对全部病例行矢状面、横断面T1加权成像和矢状面T2加权成像。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剂量为0.1mmol/kg.b.w.,静脉注射。结果 8例中,7例位于颈髓内,只有1例位于胸段,MRI成像中所有病例均显示受侵脊髓弥漫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比较,T1加权成像呈等低信号,T2加权成像呈高信号,5例行Gd-DTQA增强T1加权成像,所有病变呈现一伴随囊腔的界限清楚的强化肿块,全部病例均见迂曲的曲血流空现象,结论 MR图像可多平面成像,适于评估脊髓肿瘤,适于评估脊髓肿瘤,Gd-DTPA增强MR成像能在大的囊变区精确确认多血管的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 3.0T磁共振成像(3.0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0T MRI)可应用于对听神经瘤的诊断。文中用3.0T MRI对听神经瘤进行诊断,探讨听神经瘤的MRI表现,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提高手术前对听神经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MR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使用西门子Magnetom Trio 3.0T磁共振仪,采用扫描方法为MR平扫梯度回波序列(FL2D)的T1加权成像、自旋回波序列(TSE)的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后的T1加权成像。对神经瘤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坏死、囊变、信号强度及其增强程度等MRI各种表现分别观察和记录,重点观察实性肿块和囊性肿块的病理学特点,将MR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听神经瘤中,MRI示实性肿块15例,占68.2%,瘤体在T1WI及T2WI呈等信号,病理表现主要以梭形的Antoni A型细胞为主。囊实性肿块6例,占27.3%,呈T1WI等低、T2WI等高的混杂信号,病理表现为伴黏液变性的Antoni B型细胞为主,并混有Antoni A型细胞。出血性肿块1例,占4.5%,呈T1WI等高、T2WI等低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示肿块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22例患侧的听神经均增粗、强化。结论 MRI能客观显示听神经瘤的病理学特点,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髓内血管母细胞瘤。使用场强为 0 35T(特斯拉 )的超导型MR成像仪 (SE系列 ,多回波技术 )对全部病例行矢状面、横断面T1加权成像和矢状面T2加权成像。 5例行Gd -DTPA增强扫描 ,剂量为 0 1mmol/kg·b w ,静脉注射。结果 8例中 ,7例位于颈髓内 ,只有 1例位于胸段。MRI成像中所有病例均显示受侵脊髓弥漫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比较 ,T1加权成像呈等低信号 ,T2 加权成像呈高信号。 5例行Gd -DTPA增强T1加权成像 ,所有病变呈现一伴随囊腔的界限清楚的强化肿块。全部病例均见迂曲的血管流空现象。结论MR图像可多平面成像 ,适于评估脊髓肿瘤。Gd -DTPA增强MR成像能在大的囊变区精确确认多血管的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56例鼻咽癌患者的低场MR表现,探讨低场MR对鼻咽癌2008分期价值。方法收集同期进行CT与低场MR扫描并有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56例。Simens6排螺旋㈣、,常规横断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3mm,县距0.5mm,螺比1:1,范围头顶至锁骨下3cm/,造影剂100ml,静脉团注,压力3ml/s,10s后启动扫描。MR0.3q、HITACH1永磁C型磁共振,先行常规吡序列横断位T1W1平扫(TR/1、E=420ms/18ms)连续扫描上缘包括蝶鞍,下缘锁骨下3cm,FSE横断位及冠状T2WI(TR/TE=3000ms/121ms):层厚8mm,间距2mm,矢状位T1W1增强扫描,横断面及冠状面T1W1增强扫描加STIR序列扫描:TR/TI/TE=4000ms/100ms/36ms.FOV24×24,矩阵224×160,激励次数为3,静脉注射Gd-DTPA 15~50ml。结果①MR:颅底骨质破坏检出率增加14.3%(CT15/56,MR23/56);②咽后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增加19.6%(CT13/56MR24/56);③横断面及冠状面T1W1加STIR抑脂序列增强扫描显示痛变T2分期下降。结论①MR对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破坏、颈动脉鞘受侵较CT敏感,对邻近器官头长肌、眶尖、海绵窦侵润较敏感;MR对T3及T4分期帮助较大.②低场MRSTIR序列扫描对鼻咽癌分期益处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MR/CT在头颈部肿瘤热塑网融合模拟定位放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方法:利用本院引进PHILIPS公司生产的1.5TMR机与肿瘤模拟定位CT机以及肿瘤科医生自制的热塑网自动成型器融合定位装置。自制木板,板上设置非金属定位固定点;采用仰卧,Q-body线圈,首先行头颈部常规扫描T2WI/T1WI/SPIR/TRA,FOV/RFOV,230/70 mm,Slices/thickness/gap,24/5.0 mm/0 mm;SPIR/COR,FOV/RFOV,280/70 mm,Slices/thickness/gap,20/5.0 mm/0 mm;T2WI/SAG,FOV/RFOV,280/70 mm,Slices/thickness/gap,20/5.0 mm/0 mm。然后做T1WI/TRA增强扫描,FOV/RFOV,230/70 mm,Slices/thickness/gap,70/2.5 mm/0MM,T2WISPIR/COR,FOV/RFOV,280/80 mm,Slices/thickness/gap,20/5.0 mm/0MM。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入PACS系统,供肿瘤治疗室计划选用。结果:通过近年大量的颈部、耳鼻喉以及口腔颌面部(涉及鼻腔、鼻窦、唇和口腔、口底、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甲状腺、大唾液腺、颅底、下颌骨)等肿瘤的定位总结分析,单纯MR、CT模拟定位或肉眼观定位,三者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其MR定位比其它设备定位更加全面安全准确。结论:MR与恰当的热塑网融合模拟定位提高了放疗定位的精确度和科学性,减少了正常组织或器官的损伤,进一步提高了头颈部肿瘤的放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盆腔MRI检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盆腔MRI检查方法对正常盆腔结构和病灶显示及性质判断的作用,对170例盆腔MRI检查者,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Ⅱ型超导磁共振仪,磁场强度为0.5Tesla;线圈选用体部包裹线圈(BWA);脉冲序列为TSE(T1WI+T2WI);必要时行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序列。结果表明,TSE脉冲序列成像,减少了运动性伪影;T1WI图像显示盆腔结构较为清晰,而T2WI图像显示病灶较为敏感。脂肪抑制成像及增强扫描给病变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示合理的参数选择,是获得高质量盆腔MR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盆腔MRI检查方法对正常盆腔结构和病灶显示及性质判断的作用,对170例盆腔MRI检查者,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Ⅱ型超导磁共振仪,磁场强度为0. 5Tesla;线圈选用体部包裹线圈(BWA);脉冲序列为TSE(T1WI+T2WI);必要时行增强扫描和脂肪抑制序列.结果表明,TSE脉冲序列成像,减少了运动性伪影;T1WI图像显示盆腔结构较为清晰,而T2WI图像显示病灶较为敏感.脂肪抑制成像及增强扫描给病变的定位、定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示合理的参数选择,是获得高质量盆腔MR图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低场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头颅矢状位FSET2不同参数配置,实现高性价比扫描.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的视野(FOV)24~40 cm、层厚4~8 cm、小激励次数(NEX)1~4次等参数组合进行扫描,记录每次扫描参数、所用时间,重点观察扫描所得的图像.以0.35T MRI厂家设置的原始参数扫描出的图像为对照,观察较大FOV、稍薄层层厚(slice thick)、小NEX 优化组合后对图像及成像速度的影响.结果 较大FOV(33~35 cm)、较薄层(d =5 mm)、小激励次数(NEX=1)组合方案,得到的图像信噪比及空间分辨率适中,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又能常规将颈部一并显示,性价比高.结论 实现低场MRI头颅矢状位FSET2参数优化组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磊  赵旭  商利明 《中外医疗》2016,(7):165-166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在上腹部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了2013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82例上腹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MR动态增强扫描,观察MR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平扫+普通增强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9%,70.7%,63.4%;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9%,90.2%,79.3%.结论 MR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上腹部疾病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潘海鹏  劳群  费正华  赖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8):2246-2251
目的 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3例IL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组患儿1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患儿2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腹部MRI平扫检查,患儿3行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患儿1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上段空肠局部肠壁弥漫性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患儿2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静脉增粗扩张;部分小肠局部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腹部MRI平扫示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肠壁增厚。重T2加权像(T2WI)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组图像显示腹膜后区及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近端胸导管扭曲扩张。患儿3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示后腹膜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周围呈团块状长T1、T2信号影,边界尚清,将肠系膜上动脉包埋,血管未见明显受压、变扁。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显示双侧腰干及其外周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结论 IL在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上表现为后腹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腹部CT或MRI增强扫描,明确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无强化的水样低密度影包裹、局部肠壁增厚;可用于无创诊断I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的理想方案。方法:对近几年经螺旋CT增强扫描的病例进行总结性回顾。结果:发现非离子性造影剂优于离子性造影剂,团注优于滴注,肝脏增强扫描应在平衡期前完成,脏器增强的程度直接与给予的造影剂量有关。结论: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的选择,造影增强的方式是增强扫描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脑灰质异位症的MRI表现及分型,回顾分析了21例脑灰质异位症的MRI表现。结果,结节型2例,板层型17例,带状型2例,其中混合型2例。MRI可清楚显示病灶,T1和T2加权图象显示病变与脑皮质等信号,冠状位T2加权像与质子加权像对病灶显示更为清晰。增强扫描无强化。提示MRI能为脑灰质异位症及病变类型提供正确的定位及分型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表现.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表现7例均行常规MR扫描,应用T1.T2加权序列作轴面,矢状面扫描,且均应用T1 WISE作轴面,矢状面增强扫描.结果:7例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后均不均一强化.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还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外科治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