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屠的研究腹股沟疝和股疝的多层螺旋CT(mLilti—Slice spiralcT,MSCT)表现,探讨如何通过MsCT对腹股沟疝和股疝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疝和股疝MscT包括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表现,重点观察疝的位置、形态、走行、内容物及与周围结构间的关系以及继发征象。结朵MSCT诊断腹股沟斜疝16例,腹股沟直疝11例,股疝3例。16斜疝中l2例有腹股沟深环的扩大,16例显示腹股沟管的扩大。以耻骨结节为参考点,10例斜疝和4例直疝跨越中线位于外上象限和内上象限,3例股疝则位于外下象限。3例股疝中2例显示股静脉受压变形。结论MSCT能够显示腹股沟疝和股疝的位置、形态、走行、内容物、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及并发症,能够为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综合观察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深环的改变以及疝与腹壁下血管、股血管、腹股沟韧带的关系,并重视多平面重组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贺友才 《海南医学》2014,(12):1766-176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腹股沟疝及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证实的腹股沟疝(斜疝50例,直疝10例)与股疝(5例)的CT多平面重建图像。结果多平面重建(横断、冠状、矢状)图像能清楚显示腹股沟区解剖细节,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具有特征的影像征像,本组研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8/50(96%)、9/10(90%)、5/5(100%)。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对腹股沟疝及股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例1,男,64岁。双侧腹股沟区包块,呈半球形,左侧较大,立位出现,卧位消失,不进入阴囊,复位容易,诊断为双侧腹股沟直疝而手术。术中发现双侧均有两个疝囊,其一较大,自海氏三角区隆起,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其二较小,位于前一疝囊后外,经扩大之腹股沟管内环口突出,未进入阴囊,切开还纳疝入的大网膜、触摸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确诊为直疝、斜疝并存。游离切断腹壁下血管,按Callander氏法处理疝囊,在精索后方将联合肌腱缝合于耻骨梳韧带,最内侧一针连同陷窝韧带一并缝合,并将精索移位于皮下,在其后重迭缝  相似文献   

4.
1 解剖资料  成年男尸 ,约 5 0岁。解剖中发现双侧巨大腹股沟直疝疝内容进入阴囊 ,疝内容物均为大网膜及小肠。左侧直疝由腹股沟内侧窝向前突出 ,穿过下腹壁薄弱肌层及腹外斜肌腱膜 ,越过腹股光韧带前方下降至阴囊直达其底部 ,精索及睾丸位于疝囊后外侧。疝囊颈呈圆形 ,前后长径和左右宽径均为 5cm。右侧直疝由腹股沟韧带内侧窝向前下突出 ,经腹股沟韧带纤维束间隙 (内侧部分即为腹股沟浅环处 )突出 ,进入阴囊直至其底部 ,精索及睾丸位于疝囊前内侧。疝囊颈呈椭圆形 ,前后长径5cm ,左右宽径 4cm。左、右疝囊颈内侧毗邻膀胱 ,前外侧…  相似文献   

5.
王东升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46-746
腹股沟疝在外科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一名外科临床医生是经常遇到的。临床上多数医生对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鉴别是下了一番工夫的,笔者记得自己做实习医生时带教老师也对其进行了仔细的鉴别,对一些不易鉴别的病例往往是争论不休,面红耳赤,有时还做了病例讨论。实际上临床上有许多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病例术前是鉴别不清楚的,只有在手术中得到证实,也就是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是斜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是直疝。  相似文献   

6.
<正>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该部位腹壁存在缺损,具有突向体表的囊性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或薄弱点向体表突出而形成。典型的腹外疝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构成。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1],腹股沟疝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和股血管周围疝。腹股沟是位于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该区域有腹股沟管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疝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腹股沟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7岁,退休工人,因右腹股沟包块3个月入院,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BP132/80mmHg,右腹股沟区可见4cm×3.5cm包块,质软,按压包块不能消失,血常规:WBC9.3×10^9/L.N86.5%,L9.2%。入院诊断:右侧股疝。积极术前准备,行右侧股疝修补术,术中见精索内前方寻找到疝囊,约3cm×1.5cm大小,疝内容物为小肠,疝囊颈部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行疝囊高位结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包块突出处分离,分离出疝囊,打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寻找疝囊的技巧.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278例(299侧),采用增大疝囊冠状面寻找疝囊.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找到疝囊,平均寻找疝囊时间40s.结论 增大疝囊冠状面是寻找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的好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安全.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72岁。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4年于 2 0 0 3年 9月 9日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无异常。站立位 ,右腹股沟可见隆起性梨形包块 ,大小约 15cm× 10cm×8cm ,质软 ,呈囊性感 ,无明显压痛 ,外环口明显扩大 ;嘱其平卧 ,包块能消失 ,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 ,包块不出现 ,松开内环口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常规术前检查后择期行右侧腹股沟疝巴德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前内侧 ,囊壁较薄 ,呈灰白色 ,约 12cm× 6cm×5cm ,无疝内容物 ,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直疝三角处缺损较大 ,约 3cm×…  相似文献   

11.
腹股沟斜疝是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经过腹股沟管,再由腹股沟管的外环(皮下环)突出者为斜疝.斜疝可经外环进入阴囊.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10月以来共收治腹股沟斜疝嵌顿疝患者80例,其中2例因未及时就诊病情危重入院后抢救2h死亡,其余的患者经我科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现就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9例(54侧)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查,确认腹壁下动脉与腹股沟疝囊颈的解剖位置关系,若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即为斜疝,若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功脉内侧即为直疝.同时测量疝囊颈的大小,并与术中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腹股沟斜疝47侧,直疝4侧,股疝1侧,漏诊2侧,误诊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3%,斜疝和直疝的分型诊断准确率为98.0%.超声测量疝环内径值与术中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94.结论: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腹股沟疝,并能有效地指导腹股沟疝的修补.  相似文献   

13.
女患、59岁,因右侧腹股沟韧带上方肿物隐痛,时大时小二年余入院。查体:右侧腹股沟韧带稍上方见二个半球形肿物,质软,内侧肿物能还纳腹腔,外侧肿物不能还纳,腹股沟管皮下环明显增大,咳嗽有冲动感。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在硬膜外麻下经腹腔内进行修补,术中见二个疝囊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年妇女生理上的特点,容易发生一些疝气,应该引起中年妇女的注意.潜伏在股部的隐息——股疝在大腿根部和腹部交界的皮肤下面,有一根斜行的腹股沟韧带.在腹股沟韧带内侧,隐藏着一个漏斗形的短管,通常被脂肪组织和淋巴结占据,称为股管.中年妇女的  相似文献   

15.
例1.女,7岁。因左侧腹股沟无痛性肿块半月入院。检查:左侧腹股沟区可扪得2.5×2.5cm~2肿块,质软、光滑、界清、活动差、轻微触痛。余无异常。诊断:左侧股疝(艹甘欠)顿。手术见肿块位于园韧带,囊性,囊液淡黄。切除病检为园韧带囊肿。例2.女,21岁。因右侧腹股沟肿块八月入院。起初肿块疼痛,无发热。病前患处有挫伤史。检查:右侧腹股区可扪及3×3cm~2肿块,质软、光滑、界清、无压痛,卧隐立显,仰卧时从腹股沟外上方向内下方挤压肿块再现。余无异常。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16.
股疝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义 《当代医学》2011,17(8):79-80
目的研究股疝的MSCT影像表现,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评价MSCTMPR在诊断股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非腹外疝对照组10例的腹股沟区、股三角区的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表现,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分析股疝7例,腹股沟疝9例的MSCT征象。结果术后回顾性分析原始图和MPR图像,所有病例均可正确诊断,高于术前诊断准确率。结论 MSCT的MPR技术可以清楚的显示腹股沟区、股三角区的结构,其中冠状位图像价值最大,熟悉股疝的MSCT表现,常可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了1例婴儿股疝嵌顿。1例4月龄女婴以右侧腹股沟疝之诊断入院。试图进行手法复位失败,于是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疝囊突出于腹股沟韧带下方。打开疝囊,发现其中是一段暗红色的小肠。由于在进行松解术之后小肠的颜色逐渐变红,故未作切除。由于疝囊是从腹股沟韧带下方突出,因此诊断为股疝嵌顿。婴儿股疝嵌顿1例@Tsushimi T.$First Department of Surgery, Yamaguchi School of Medicine, 1- 1- 1, Minami- Kogushi, Ube, Yamaguchi 755- 8505, Japan @Takahashi T. @Gohra H. @宁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三种疝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提高了对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技术。结论 熟悉三者的局部解剖,结合临床实践,作好鉴别诊断,确定准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云柱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570-570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回顾性分析三种疝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提高了对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的鉴别诊断技术。结论熟悉三者的局部解剖,结合临床实践,作好鉴别诊断,确定准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腹股沟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5例腹股沟疝病人的X线平片和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25例腹股沟疝(26个疝囊)中,腹股沟斜疝21个,腹股沟直疝5个。腹股沟疝在X线平片上无异常表现或表现为肠梗阻。螺旋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典型和不典型的腹股沟疝,显示疝囊、疝内容物及腹壁缺损程度。结论 X线平片对腹股沟疝诊断价值有限,CT是腹股沟疝较为理想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