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3.0T 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联合ADC值对卵巢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5例卵巢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在我院行MRI检查,包括MRI平扫、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良恶性病变ADC值,并绘制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上ADC值诊断卵巢肿瘤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约登指数、最佳阈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85例卵巢肿瘤患者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35例。不同b值下良性病变组ADC值均显著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50s/mm~2、100s/mm~2、500s/mm~2、1000s/mm~2、1500s/mm~2等5个b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840、0.873、0.914、0.882,最佳阈值为1.499、1.336、1.240、1.081、0.957,灵敏度86.8%、88.9%、90.1%、93.4%、90.7%,特异度为81.0%、83.4%、85.3%、90.2%、88.6%。结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是常规MRI重要补充,联合ADC值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价值。当b值取1000s/mm~2时具有最佳诊断效能,此时ADC值诊断阈值为1.081×10-3mm~2/s。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于我院接受MRI平扫及DWI扫描的40例前列腺疾病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学证实为BPH,12例证实为PCa,比较BHP及PCa患者MRI平扫特征,统计DWI扫描b值为600s/mm~2及1000s/mm~2时,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癌灶的ADC值,并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ADC间的相关性。结果 MRI平扫提示,PCa多发于外周带(75.00%),边界多呈模糊表现(83.33%),T_2增强扫描中多呈低信号(75.00%);DWI不同b值扫描下,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病灶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提示,ADC值与PSA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 T_2增强扫描在提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诊断假阳性高;DWI序列能有效反映PCa及BPH的病理差异,ADC值在鉴别BPH与PCa间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的62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病变,良性34例,恶性28例,均接受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检查,取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 s/mm~2、1 000 s/mm~2时,计算病灶检出率,并比较不同b值下及正常腺体和良恶性病变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b值为1 000 s/mm~2时,病灶检出率为95.16%(59/62),明显高于b值为600 s/mm~2时的74.19%(4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 000 s/mm~2时,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b值为6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的恶性病变ADC值比较,b值为1 000 s/mm~2恶性病变的ADC值低于b值为600 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的正常腺体组织ADC值明显高于良恶性病变,且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高b值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b值。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73例患者,行前列腺T_2WI、常规DWI(b=1 000 s/mm2)和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 000、3 000 s/mm2)检查。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上,根据评分诊断前列腺病变,并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前列腺病变的准确度。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73例受检者中,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癌54例,前列腺增生17例,正常者2例。病灶数141个,其中包括外周带99个,移行区42个。T_2WI诊断外周带和移行区前列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66%(65/99)和69%(29/42),常规DWI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62%(61/99)和52%(22/42),超高b值DWI(b=2 000、3 000 s/mm~2)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7%(76/99)和85%(84/99)以及69%(29/42)和88%(37/42)。2 000、3 000 s/mm2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8%和92%)和特异度(分别为53%和69%),均高于常规DWI(P<0.05)。超高b值DWI(b=3 000 s/mm~2)对于外周带和移行区的一致性分别为0.887和0.842,超高b值DWI(b=2 000 s/mm~2)对于外周带的一致性为0.821。结论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病变的一致性提高,b值3 000 s/mm~2超高b值DWI对移行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化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经临床证实的23例前列腺癌(PCa)和2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GE3.0T超导型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及高b值DWI序列检查。分析b值分别为1000s/mm~2、2000s/mm~2时,PCa病灶与BPH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及有无统计学意义。将23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分别测量各组病灶ADC值,观察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组间病灶ADC值差异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PCa病灶于b值为2000s/mm~2时较1000s/mm~2所测平均ADC值为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b值ADC伪彩图所测PCa病灶平均ADC值低于BP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病灶依据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分组所测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值DWI及ADC值定量分析对于PCa的诊断、分化程度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位于中央带的前列腺癌和增生在多b值DWI的信号变化及差别,旨在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中央带前列腺癌与增生患者分别15例和30例,均行前列腺MRI多参数扫描及从b0至b1000s/mm~29个b值DWI。以T2WI表现低信号结节为准,测量前列腺癌与增生结节在各b值的信号强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对病变的b值大小与信号强度作相关分析,观察其散点图的分布特点。结果随着b值增加,前列腺癌的信号降低程度低于增生结节的信号降低程度;在b1000s/mm~2,前列腺癌信号高于增生结节。在b200至b1000s/mm~2,2种病变信号强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在b200s/mm~2以下,信号强度无统计学差异。在b200-b1000s/mm~2、b0-b1000s/mm~2的信号强度之差,前列腺癌低于增生结节,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b20-b200s/mm~2 2种病变的信号强度之差则无统计学差异。前列腺癌与增生结节的信号强度与b值具有高度的负相关(r分别=-0.952和-0.960),散点图显示随着b值增大,前列腺癌信号下降趋势较增生结节平缓。结论中央带前列腺癌和增生结节在不同b值信号强度变化具有各自的规律,在中、高b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对于T2WI低信号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价值。在低b值,2种病变的信号强度不具有统计学差异,需进一步研究2种病变的T2透射效应和血流成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结合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盆腔MRI检查怀疑前列腺癌患者65例,所有病例均以穿刺或手术后取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所有病例均行多b值DWI扫描,分析并比较不同b值DWI结合ADC图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b值=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DWI结合ADC图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5.6%,72.3%;64.8%,78.9%;89.2%,84.5%。在适当范围内随着b值提高,DWI结合ADC图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随之增高,其中敏感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b值=1000 s/mm~2时,DWI结合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比其与DWI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接受前列腺MR平扫及10个b值IVIM扫描(b=0~800s/mm2)的患者共36例,依据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共20例,良性组共16例。在各例患者前列腺的癌区或非癌区画取感兴趣区,应用单指数模型运算出ADC(表观扩散系数);应用IVIM的双指数模型运算出D(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扩散系数)与f(灌注分数)。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法对前列腺癌组与良性组的ADC、D、D*、f值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与D的诊断效能。结果前列腺癌组的ADC值与D值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D*值与f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与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与0.961。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24×10-3mm^2/s、93.8%和65.0%;D值最佳诊断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10-3mm^2/s、93.8%和85%。结论 IVIM MRI的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要优于传统DWI的ADC,IVIM 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144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及骨质疏松所致良性椎体骨折患者89例,转移瘤所致椎体骨折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序列(T1WI、T2WI)及b值为200、400、600、800s/mm2 DWI扫描。结果常规MRI信号及DWI信号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200、400、600、800s/mm2时,良性椎体骨折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显著高于恶性椎体骨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当b=600s/mm2时,ADC值诊断椎体良恶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4%、92.17%、80.22%,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MRI序列及DWI信号对椎体良恶性压缩骨折诊断效果不佳,可结合ADC值进行诊断,当b值为600s/mm2时,ADC值诊断椎体良恶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RI弥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NPC)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对鼻咽部病变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证实为鼻咽癌30例,良性病变20例,另以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鼻咽部良恶性病变影像特点,比较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受累肌肉、受累斜坡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与对照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各ADC诊断阈值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同时分析MRI及DWI诊断鼻咽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NPC原发灶及受累肌肉内瘤灶在T1WI序列呈等低信号,T2WI轴位显示两侧鼻咽部软组织对称性增厚,边界清,呈稍高信号,DWI则见鼻咽部软组织呈稍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与鼻咽良性病灶相比在信号特征、增强方式、生长方式、累及范围方面有不同特征;NPC原发灶、受累肌肉、受累斜坡ADC值[(0.746±0.085)×10~(-3)mm~2/s、(0.765±0.091)×10~(-3)mm~2/s、(0.762±0.089)×10~(-3)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PC原发灶、受累肌肉、受累斜坡的ADC诊断阈值分别为0.832×10~(-3)mm~2/s、0.860×10~(-3)mm~2/s、0.557×10~(-3)mm~2/s,其诊断灵敏度依次为93.2%、86.1%、98.6%,特异度依次为85.9%、66.9%、65.4%;MRI及DWI联合诊断鼻咽癌T分期的准确率90.00%高于单独MRI 56.67%或DWI 66.67%(P0.05)。结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结合有助于对鼻咽癌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可较好显示鼻咽癌原发瘤与其邻近受累结构,对鼻咽癌T分期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8例肝局灶性病变(其中肝细胞癌17例,肝囊肿25例、肝血管瘤26例)行MRI平扫、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病变弥散成像的信号特点,并测量正常肝脏和病变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结果肝局灶性病变在DWI上为高信号,随b值的增加信号有不同程度下降;当b值为400s/mm2时,肝细胞癌、肝囊肿、肝血管瘤的ADC值分别为(1.20±0.50)×10-3mm2/s、(3.10±0.41)×10-3mm2/s、(2.18±0.32)×10-3mm2/s,三者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和肝囊肿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但不适宜对小病灶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直肠癌进行常规直肠扫描及DWI扫描,DWl采用平面回波(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选用2个不同的b值(1000s/mm~2、2500s/mm~2),测量肿瘤及同侧臀大肌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值等于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923±0.15)×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1.57±0.091×10~(-3)mm~2/s,b值等于25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642±0.07)×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0.925±0.12)×10~(-3)mm~2/s。所得肿瘤与臀大肌的ADC比值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b值等于1000s/mm~2组的DWI图像的ADC比值高于2500s/mm2组,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ADC值可作为直肠癌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进行b值=300 s/mm2,800 s/mm2,1000 s/mm2 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S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b=300 s/mm2时,25例患者DWI呈等低信号,7例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b值=800 s/mm2时,11例呈稍高信号,29例高信号;b=1000 s/mm2时均呈高信号。随着b值增加,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及ADC值逐渐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DWI对前列腺癌越敏感,信号对比越明显,但图像信噪比降低,在b值=1000 s/mm2时,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病人,行常规T1WI、T2WI、STIR、DWI和T1WI增强扫描检查,病变椎体共计90个,椎体良性病变10例、20个病灶,椎体恶性病变25例、70个病灶,分析病变椎体的MRI影像学特征、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改变情况,并定量测定病变椎体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良、恶性病灶在DWI序列上的信号多数为高信号,少数等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良性病变ADC值为(2.035±0.805)×10-4mm2/s,椎体恶性病变病灶ADC值为(1.109±0.713)×10-4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DWI信号变化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较高,ADC值的测定对鉴别诊断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WI序列弥散系数(ADC)值在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与Ⅰ期卵巢癌(malignant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MEOTs)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在本院行多b值DWI序列检查的BOTs患者18例(20病灶)及Ⅰ期MEOTs患者 20例ADC图中实性成分的平均ADC值(ADCmean),对比不同b值条件下ADCmean值的差异,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然后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对比不同b值对应ADCmean值在BOTs与Ⅰ期MEOT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BOTs和MEOTs的ADCmean值均随着b值的上升而下降,并且BOTs和MEOTs不同b值的ADCmean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200、600、1 000 s/mm~2时,其AUC分别为0.879、0.890、0.914,当取b值为1 0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最佳阈值为1.215×10~(-3) mm~2/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0.0%、85.0%、85.7%、89.4%、87.5%。结论:DWI序列ADC值在BOTs与Ⅰ期MEOTs的鉴别诊断中发挥一定价值,当取b值为1 0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永乾  郭佑民  孙兴旺  张月浪 《医学争鸣》2006,27(18):1711-17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中包括35例原发性肝癌、36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进行磁共振DWI,在ADC图上利用Philips公司数据测量软件包直接测量不同b值时肝脏占位性病变的ADC值.结果:原发性肝癌在DWI上大多数表现为混杂信号,实质部分为高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为低信号,边界非常清楚,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信号稍有下降;肝囊肿在DWI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病灶的信号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肝血管瘤在DWI上信号大多数表现为均匀的稍高或等信号,随着b值的增加信号强度降低介于肝癌与肝囊肿之间.ADC图上信号强度表现与DWI图正好相反.b值为300,1000和1500 s/mm2时,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分别为(单位×10-3 mm2/s)1.163±0.206,2.207±0.463,3.522±0.340;0.898±0.155,1.723±0.303,2.885±0.289和0.802±0.140,1.321±0.149,2.332±0.237.经统计学处理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值下同一种病变的ADC值存在明显差异.b值为10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的分界值为1.274×10-3 mm2/s,敏感度96.99%,特异度97.10%;随着b值的增大,病变的ADC值下降,不同病变其ADC值下降的程度不同.结论:依据磁共振弥散成像的DWI图像、ADC值及其变化规律,能比较准确的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性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过手术或穿刺有病例结果的前列腺疾病患者111例,其中前列腺增生50例,前列腺癌61例。所有病例行磁共振弥散扫描,b值为1000 s/mm2,分析各病例病变组织的DWI表现,统计癌性病变与增生病变的DWI图像差别。结果 111例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61例,其中55例术前MRI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并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45例,诊断准确率为81.2%。结论磁共振DWI成像可清晰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根据信号特点以及ADC值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并且对前列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探讨MRI、DWI及MRS3种成像方法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患者35例,BPH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DWI及MRS扫描,分析测量PCa癌区的ADC值,以ADC值≤1.24x10~(-3)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诊断标准。MRS观察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化学位移以及(Cho+Cr)/Cit比值,以CC/C≥0.86为阳性体素标准。结果:早期前列腺癌的MRI诊断很难与前列腺的其它病变鉴别,早期病变需要借助于DWI及MRS检查可进一步确诊;前列腺癌的MRI主要表现在T2WI上病灶呈局灶性结节状或片状低信号,前列腺外围发生破坏、中断,肿瘤囊外侵在T1WI及T2WI前列腺周围见簇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高信号或低信号,精囊腺肿大或精囊角消失;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受累的精囊,淋巴结转移和骨转移病灶DWI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癌区的ADC值平均为(1.165±0.201)x10~(-3)mm2/s。MRS谱线前列腺癌表现为Cit明显下降,Cho明显升高,(Cho+Cre)/Cit比值为0.86为分界线,癌区(CC/C)值明显升高,平均值为2.54±1.78。结论:综合应用MRI、DWI和MRS技术,特异性和准确率都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MRS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囊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胆囊病变患者资料,其中胆囊癌21例,胆囊良性病变25例。手术前均行磁共振DWI检查,b值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ADC值之间的差异,并运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效能。结果胆囊癌的ADC值为(1.23±0.19)×10~(-3) mm~2/s,胆囊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93±0.33)×10~(-3)mm~2/s,胆囊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t=-8.57,P0.05)。ADC值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ADC值≤1.42×10~(-3)mm~2/s为阈值时,诊断胆囊癌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2.0%,准确度为91.3%。与病理结果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25。结论 DWI在胆囊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血供丰富、各类器官密集,单模式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上有一定挑战。本研究采用18F FDG PET/CT联合MRI高b值DWI成像技术对头颈部肿瘤临床诊断效能进行研究。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头颈肿瘤患者进行18F FDG PET/CT联合MRI高b值DWI成像。先进行PET/CT扫描,然后进行MR常规序列和多b值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计算18F FDG PET/CT病灶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与多指数模型(小b值0-200、中b值300-1500和高b值1700-4500s/mm2)水分子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 18F FDG PET/CT和MRI常规扫描序列均能发现患者头颈部病灶。视觉诊断发现头颈部良性病灶在b值大于3000时DWI上病灶信号均消失,而恶性肿瘤病灶均仍呈现高信号。SUV值最大值和平均值在良性和恶性病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而多b值扫描中仅高b值ADC平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SUV值与小、中和高b值的ADC值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47)。结论高b值DWI成像技术能够帮助对18F FDG PET/CT摄取病灶进行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