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诊断证实的儿童BO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9例BO患儿均为感染后发生。2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有支气管内膜慢性炎症。CT检查示外周细支气管扩张、管壁增厚5例,小叶中心性支气管结节影2例,支气管黏液1例,空气潴留征3例,马赛克灌注征8例,肺实变4例。结论儿童BO常继发感染,CT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病原、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7月我院35例诊断为BO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特点、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年龄(2.1±1.6)岁,男25例,女10例。病原学检测:腺病毒10例,肺炎支原体10例,麻疹4例,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各1例,混合感染1例。5例病原不明。临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性喘息(35例)、咳嗽(33例)、活动后气促(15例),持续或反复细湿罗音(30例),三凹征(26例),口周发绀(4例)。35例肺部HRCT结果:充气不均31例,磨玻璃影26例,马赛克灌注征30例,空气滞留征8例,支气管壁增厚19例,支气管扩张4例,网格影3例,合并肺实变13例,合并肺不张5例。Swyer-James综合征1例。28例肺功能检查均异常:24例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腺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深圳地区儿童感染后BO的主要病原,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肺部HRCT和肺功能特点可以明确诊断BO。  相似文献   

3.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年本院临床诊断为BO的6例病例进行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高分辨CT、肺功能和治疗转归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喘息、气促,1例病程4周以上,其余5例病程8~16周以上.查体:均有呼吸急促,双肺闻及湿啰音、喘鸣音.X线胸片:肺内过度通气6例,斑片状磨玻璃影1例.胸部高分辨CT:斑片影5例,Mosaic灌注5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肺功能:6例均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非可逆性,5例血气示氧分压降低.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特异性发现.6例患儿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随后均用激素治疗,3例已随访6~8个月,2例病情改善,肺内啰音消失,肺过度充气减轻,其中1例肺CT Mosaic灌注有所好转,另1例肺CT无明显改善.第3例病情及肺CT均无明显改善.结论 BO的临床表现以慢性咳嗽、喘息,肺内有喘鸣音为特点,对支气管舒张剂无反应.肺CT示:Mosaic灌注、支气管壁增厚等.X线胸片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特异性.肺功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可逆性.血气显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BO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8,(3):249-250
目的探究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时,使用16排螺旋CT的价值。方法对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218例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者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8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喘息、气促、运动耐力下降、咳嗽等情况,CT诊断明显可见患儿肺部的支气管征象,同时对患儿的病变部位做出判断和分析。其中,80例存在肺部空气潴留现象;218例存在肺部灌注不良的现象,同时出现马赛克灌注征象;103例有细支气管壁增厚的现象;120例出现外周细支气管扩张现象。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发现,其能够准确地对患儿疾病情况做出分析,判断病变的部分病理变化,利于临床根据患儿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因此CT检查值得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疗的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中国医刊》2008,43(2):13-15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反复或持续气促、喘息或咳嗽,运动耐受性差,肺内可听到喘鸣音和细湿啰音,对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1-3]。BO是一种病理诊断,1901年由Lange首先提出,至今已有100多年。有关BO的报道主要来自成人病例,儿童BO的报道较少,这是由于此病在儿童中发病率低,也是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在临床中儿童BO比较少见以及开胸肺活检难以开展等因素的影响,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表现为肺部感染后出现反复或持续气促、咳嗽、喘息及运动耐受力差等症状,肺部可闻及湿哆音及喘鸣音。所有患儿均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治疗,随访3-27个月,13例患儿复查胸部CT,5例肺部病灶影像检查好转,6例影像检查无变化,2例出现新的病灶,无1例病灶完全吸收。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为感染后起病,气促、咳嗽和喘息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三凹征、喘鸣音和湿啰音是最常见的体征,"马赛克"征象是胸部CT的典型表现。口服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时可改善临床症状,但远期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儿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胸部 HRCT 检查,本组的33例患儿中,8例为支气管扩张、10例为支气管壁增厚、15例为马赛克灌注征;经肺功能检查,显示30例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行舒张试验,结果显示28例为阴性;经对症治疗后,2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为93.94%;同时,治疗前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时,可以结合胸部 HRCT 检查结果,并且糖皮质激素是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苏培媛  樊映红  谢诚  艾涛 《四川医学》2013,(12):1951-1952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1个月,因"反复咳嗽、喘息2个月"于2012.02入院.无发热,活动后气促明显,院外治疗疗效不佳.否认异物呛入史,否认结核病史.入院查体:T 36.4℃,HR 128次/min,R 45次/min,神清,反应可,呼吸稍促,可见吸气性三凹征,唇周无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大量高调喘鸣及少许中湿鸣,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脾无肿大,肢暖.追问病史:1年前患儿在我院PICU诊断为"重症肺炎",EBV-IgM阳性,予呼吸机支持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近1年有反复上呼吸感染及反复喘息.辅查:血常规:WBC 15.58×109/L,HB 137g/L,PLT 285×109/L,N 59.8%,L 31.4%,CRP 4.2mg/L;胸片示双肺纹粗大、模糊,以双肺内带明显,右肺中叶可见磨砂样片影,右肺上叶见小条片影,提示肺炎,间质改变为主.呼吸道病原九项:MP阳性.入院诊断:1.社区获得性肺炎,2.婴幼儿哮喘? 3.间质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前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尚不明确.文中旨在研究儿童腺病毒PIBO的临床转归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因罹患腺病毒肺炎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和感染科住院并在呼吸科的随访中确诊为PIBO的2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其确诊时、确诊后6个月、12个月、1...  相似文献   

11.
12.
13.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为表现的肺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重症感染是其重要的诱因,以腺病毒感染最常见,病理改变不可变,预后欠佳。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等进行。目前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上治疗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为主,辅以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本文将就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治疗的腺病毒感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60例(观察组),另取同期该院腺病毒感染肺炎后未发生BO患儿60例(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特征、高分辨率CT,分析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年龄< 3岁、热程≥ 7 d、热峰≥ 40 ℃、喘息、气促、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有马赛克灌注征象、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及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预后不良患儿年龄< 3岁、有低氧血症和受累> 3叶的构成比高于预后良好患儿(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O^R=0.505(95% CI:0.350,0.728)]、低氧血症[O^R=2.779(95% CI:1.505,5.132)]、受累> 3叶[O^R=4.540(95% CI:2.061,10.003)]是腺病毒感染肺炎后BO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腺病毒感染后BO患儿年龄较小,临床症状较重,其预后受年龄、低氧血症及肺叶受累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平明芳  吴鸣  陈俊国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07-1910
目的 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肺功能、胸部CT、治疗及预后。 方法 对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诊断为BO的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病因、临床表现、肺功能改变、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 结果 17例患儿中,男10例,女7例,均为肺部感染后起病,以腺病毒、麻疹病毒、支原体为其主要的病原体。4例患儿的肺功能检查的结果表现为不可逆性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中度。17例患儿胸部的HRCT均出现马赛克灌注征,5例存在肺实变,3例肺不张,2例支气管扩张,1例支气管壁增厚。所有患儿均使用全身及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注意加强肺部理疗,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儿身体全面发育。随访3~27个月,13例患儿对胸部HRCT进行复查,结果显示6例患儿肺部病灶没有改变,2例患儿肺部出现新的病灶区,5例患儿肺部病灶有所减轻,未发现有病灶完全吸收的病例。 结论 呼吸道感染为儿童BO最常见病因,腺病毒、麻疹病毒、支原体是其主要的病原体,肺功能检查对早期BO的诊断没有太大帮助。胸部HRCT显示出来的马赛克灌注征对BO早期诊断和随访有重要意义。全身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改善临床症状,BO的预后关键取决于对患儿早诊断、早治疗及身体的全面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的病因,临床、影像及肺功能特征,以提高对OB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1990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患者中确诊OB患者共16例。结果女12例,男4例;年龄17~55岁(中位年龄33.5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15例(94%),咳嗽10例(63%),咳痰8例(50%)。合并疾病包括副肿瘤性天疱疮6例(合并Castleman病,淋巴系统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滤泡树突细胞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胸腺瘤2例,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重症肌无力、口腔扁平苔藓各1例。肺功能表现为重度和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影像表现为淡磨玻璃影(10例)、肺透光度增加(9例)、马赛克征(8例)、支气管扩张(7例)及气体陷闭(3例)。结论 OB是一组有多种病因导致的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影像及病理特征,明确的暴露因素或者相关疾病。结合典型的临床、影像、肺功能特征,通常可以临床诊断,必要时充分衡量风险效益比后进行外科肺活检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是临床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肺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1901年由Lange首先提出。BO是一个病理学概念,病理特征为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管腔的闭塞。该病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63%以上的患者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8.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litisobliterans,BO)是由小气道的炎症病交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BO是一病理诊断.由于肺活检困难,而且标本取材受限制,有时得不剑阳性结果.80有其临床特点.我们将近年临床诊断为80的9例患儿作一总结和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9.
例1 男,8个月,因咳嗽气喘2个月于2003年12月17日收入院,于当地门诊间断口服、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利巴韦林约1个月,咳嗽气喘无明显好转,来我院治疗,胸部X线片示肺炎,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7d及丙种球蛋白400mg/(kg·d)连用3d,再给予阿奇霉素5d,共治疗15d,患儿咳喘减轻,要求出院.于出院后10d咳喘加重,再次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可见吸气三凹征,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肺功能: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痰培养为副流感嗜血杆菌;胸部薄层CT示两肺透光度不一致,可见斑片状透光度增高区,考虑为马赛克征,诊断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给予阿奇霉素、甲泼尼龙2mg/(kg·d)治疗,患儿症状好转后出院,继续小剂量红霉素3mg/(kg·d)序贯治疗,并口服泼尼松1mg/(kg·d),2个月后复查CT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15日十堰市太和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20例NCP患儿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资料。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0岁,中位年龄2岁9月,5岁以下患儿14例。分析20例NCP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患儿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均有渗出性病灶,表现如下:11例为肺野中外带分布的斑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其中9例为胸膜下分布;2例为节段性实变影与磨玻璃影共存;2例为肺内局限性沿着小血管分布的磨玻璃影;5例为类小叶性肺炎特点,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样、小斑片样影。结论:儿童NCP临床症状不典型,其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可对疾病做出早期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