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DWI鉴别良、恶性肺结节准确性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72例SPN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恶性组42例和良性组3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化T1WI,T2WI和DW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b值时ADC值变化以及信号强度情况。结果:当b=500 s/mm~2时,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800~1000 s/mm~2时,少数SPN于ADC图像上无法测定出具体值,良性组中7例ADC的均值为0,恶性组中8例为0。当b=300~1000 s/mm~2时,两组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于良、恶性SPN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结节信号水平诊断效能比ADC值高,DWI可视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进行b值=300 s/mm2,800 s/mm2,1000 s/mm2 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S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b=300 s/mm2时,25例患者DWI呈等低信号,7例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b值=800 s/mm2时,11例呈稍高信号,29例高信号;b=1000 s/mm2时均呈高信号。随着b值增加,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及ADC值逐渐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DWI对前列腺癌越敏感,信号对比越明显,但图像信噪比降低,在b值=1000 s/mm2时,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3-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最优b值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以磁共振超声融合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究3-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优b值.方法 前瞻性招募临床拟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3例,于穿刺前行包括常规T2WI及10个b值(0、50、100、150、200、500、800、1 000、1 500、2 000 s/mm2)DWI在内的MR检查.采用DWI联合T2WI对病灶进行分析判断,根据MR诊断结果选择穿刺方式.MR提示有可疑病灶者行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未提示可疑灶者行单纯系统穿刺.选择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测量不同b值病灶及正常组织的DWI信号强度.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非参数配对检验分析不同b值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b值诊断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入组病例共43例,22例确诊为前列腺癌,1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5例为前列腺炎.在确诊为前列腺癌的22例中,16例病灶在b值为1 500 s/mm2 DWI上显示较为清晰,6例病灶在b值为2 000 s/mm2 DWI上显示较为清晰.Wilcoxon Signed Ranks结果显示当b值为500 s/mm2时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在其他b值图像上病灶和正常组织信号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ROC曲线分析提示b值为1 500s/mm2时AUC最大(0.933).当诊断的信号强度cut-off值为49.2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09和0.909.结论 3-T MR DWI在b值为1 500 s/mm2时具有最佳显示病灶能力,在b值为500 s/mm2时无法区分诊断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2):165-169
目的:探究多b值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选取其中最佳b值DWI的ADC值,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挑选前列腺癌患者28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均行常规MRI序列、三种b值(7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的DWI序列、动态增强序列扫描,参照前列腺癌组DWI高信号区、前列腺增生组T2WI增生结节选取感兴趣区,比较前列腺癌组三种b值ADC值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之间同一b值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比较三种b值ADC值诊断效能的大小,选取其中最佳b值的ADC值,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值为7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时前列腺癌的ADC值大小分别为(0.876±0.192)×10-3mm2/s、(0.809±0.179)×10-3mm2/s、(0.697±0.155)×10-3mm2/s,前二者分别与后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前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三种b值ADC值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0.988、0.992,b值为1500 s/mm2时ADC值诊断效能最佳,其ADC值诊断阈值为1.026×10-3mm2/s,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100%,b=1500 s/mm2时所测ADC值与前列腺癌病理Gleason评分有统计学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90。结论:不同b值下的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影响,b值为1500 s/mm2时ADC值的诊断效能最佳,前列腺癌的ADC值与病理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ADC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夏仕勇  陈兵  宋超 《安徽医学》2018,39(6):742-744
目的 探讨磁共振高b值(b>1000 s/mm2)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查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患者32例,其中前列腺癌24例,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8例,术前均行磁共振不同b值DWI检查,最后通过穿刺或手术所得病理证实.比较分析前列癌患者前列腺内不同b值(800、3000 s/mm2)癌性组织与非癌性组织弥散信号强度.结果 前列腺癌的癌性组织弥散信号强度高于非癌性组织的信号强度,对比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b值(3000 s/mm2)较低b值(800 s/mm2)显示对比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癌性组织的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更清晰.在前列腺癌的筛查中,低b值时敏感性为87.50%、特异性为75.00%、准确性为84.38%,高b值时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87.50%、准确性为96.88%.结论 在前列腺癌的筛查中,磁共振高b值DWI较低b值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亚文  夏厚萍 《安徽医学》2019,40(5):493-495
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中病理确诊的68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将6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及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ADC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扩散敏感因子(b)值=50 s/mm~2及800 s/mm~2时,观察组的DWI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DCE-MRI参数(Kep、K trans及V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通过ADC值、DWI信号强度及DCE-MRI参数为鉴别诊断老年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高场MRI平扫和多组b值DWI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50例良性前列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经病理证实,均行高场MRI平扫及DWI扫描,DWI扫描采用横轴位平面回波成像(ERPI)序列,弥散敏感系数(b)值选取较高值1000、2000、3000s/mm2。分析高场MRI平扫、不同b值DWI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癌、良性病变的效能。结果高场MRI平扫显示前列腺癌病灶可位于外周带、中央腺体,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多数突破包膜,可见侵犯周围组织及发生骨转移,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6.00%、特异度为71.70%、准确度为72.00%。b=1000s/mm~2时,病灶在DWI图上表现为稍高信号,随着b值升高(2000、3000s/mm~2),病灶区的信号与正常组织对比更加明显,转移淋巴结、骨转移病灶在DWI图上表现为弥散受限高信号,而良性病变即使在较高的b值上信号仍不高,且显示不清;b=1000,2000,3000s/mm~2时,DWI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67%、89.80%、94.00%,特异度为64.52%、73.77%、94.00%,准确度为79.00%、88.00%、94.00%,即b值越高,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越高。结论与高场MRI平扫相比,应用多组b值DWI技术具有前列腺癌更高的诊断效能,更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并取同期36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行MR常规扫描以及MR-DWI检查,选出感兴趣区(regionsofinterest,ROI),详细记录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50s/mm2、800s/mm2时,前列腺癌组DWI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P0.05),但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DWI信号强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800s/mm2时,前列腺癌组ADC值明显小于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P0.05),前列腺增生组与对照组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DWI ADC值测定可为前列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对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下降率及ADC值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78例,导管原位癌32例,术前均行3.0TMRDWI扫描,b值取0、500、800s/mm~2,分别测量不同b值下乳腺病灶DWI信号强度和b=800s/mm~2时病灶ADC值,计算DWI信号强度下降率(SIDR),SIDR=(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高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低b值DWI病灶信号强度)。对所获得的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b=0、500、800s/mm~2,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两组间DWI信号强度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00、500-800s/mm~2两组b值间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组间SI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800s/mm2时,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值的信号强度及下降率对乳腺非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原位癌的鉴别诊断不足以作为参考依据,b=800s/mm~2时ADC值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最佳b值。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73例患者,行前列腺T_2WI、常规DWI(b=1 000 s/mm2)和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 000、3 000 s/mm2)检查。在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上,根据评分诊断前列腺病变,并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前列腺病变的准确度。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73例受检者中,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癌54例,前列腺增生17例,正常者2例。病灶数141个,其中包括外周带99个,移行区42个。T_2WI诊断外周带和移行区前列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66%(65/99)和69%(29/42),常规DWI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62%(61/99)和52%(22/42),超高b值DWI(b=2 000、3 000 s/mm~2)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7%(76/99)和85%(84/99)以及69%(29/42)和88%(37/42)。2 000、3 000 s/mm2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8%和92%)和特异度(分别为53%和69%),均高于常规DWI(P<0.05)。超高b值DWI(b=3 000 s/mm~2)对于外周带和移行区的一致性分别为0.887和0.842,超高b值DWI(b=2 000 s/mm~2)对于外周带的一致性为0.821。结论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病变的一致性提高,b值3 000 s/mm~2超高b值DWI对移行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比较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并结合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盆腔MRI检查怀疑前列腺癌患者65例,所有病例均以穿刺或手术后取组织活检,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所有病例均行多b值DWI扫描,分析并比较不同b值DWI结合ADC图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b值=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DWI结合ADC图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5.6%,72.3%;64.8%,78.9%;89.2%,84.5%。在适当范围内随着b值提高,DWI结合ADC图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随之增高,其中敏感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b值=1000 s/mm~2时,DWI结合ADC图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DWI技术合适的b值定量指标,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PSA)升高患者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ADC值相关性研究,分析PSA阈值高低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是否存在差异,评价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方法收集82例PSA升高患者,进行MRI常规扫描、梯度回波(EPI)DWI轴位扫描,采用b值为b=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 000 s/mm2,分别获得DWI图像,结合b值的采集像重建ADC图像,对各区测量最小ADC值与病理结果对照,归纳前列腺癌区及前列腺增生区,分析两者ADC值间的差异,观察血清PSA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相关性。结果 1.5 T核磁共振DWI技术中b值800 s/mm2扫描图像效果最佳,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高。PSA值高低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在1.5 T核磁共振DWI技术中b值选择800 s/mm2图像显示良好,DWI序列ADC值的测量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及评估方面有很高的价值;血清PSA与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呈负相关性,核磁共振并对病理分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化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经临床证实的23例前列腺癌(PCa)和2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采用GE3.0T超导型MRI扫描仪行常规序列及高b值DWI序列检查。分析b值分别为1000s/mm~2、2000s/mm~2时,PCa病灶与BPH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趋势及有无统计学意义。将23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分别测量各组病灶ADC值,观察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组间病灶ADC值差异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PCa病灶于b值为2000s/mm~2时较1000s/mm~2所测平均ADC值为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b值ADC伪彩图所测PCa病灶平均ADC值低于BP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病灶依据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分组所测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b值DWI及ADC值定量分析对于PCa的诊断、分化程度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MRI平扫联合应用DWI、MRS、DCE-MRI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85岁中老年男性153例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其中正常前列腺病人联合弥散加权像、波谱分析,疑诊前列腺癌和增生病人联合DWI、MRS及DCE-MRI检查,后行DWI和MRS分析,绘制DCE-MRI感兴趣区时间-信号曲线。统计分析正常前列腺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特征,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两种病变生物学行为、代谢产物胆碱(Cho)、枸橼酸盐(Cit)、肌酸(Cre)的峰值特征及(Cho+Cre)/Cit均值的比较,以及动态增强分析增生和癌变血液动力学特征,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MRI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例进行穿刺或电切活检比较两者的符合率。结果 30例正常前列腺中央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外周带T1WI呈均匀中等或略偏低信号,T2WI中央区呈中等信号,外周带呈新月形高信号,DWI正常前列腺中央区、外周带信号无显著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增生病变代谢产物峰值比无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代谢产物峰值比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平扫T2WI对前列腺病变显示敏感性高、特异性低,DCE-MRI、DWI和MRS三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各具有特征性表现,平扫联合功能成像DWI、MRS、DCE-MRI可较大程度提高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甚至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4,(7):798-80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外周带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0例正常前列腺、30例前列腺增生(BPH)与37例前列腺癌(PCa)的磁共振平扫、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表现的特点及差异,并对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常规MRI检查中,前列腺癌主要位于外周带并在T2WI中呈现为高信号中的低信号影,DWI图呈高信号影,ADC图呈低信号影,ADC值为(1.23±0.14)×10-3 mm2/s;正常外周带前列腺组织ADC值为(1.94±0.21)×10-3 mm2/s;外周带BPH在T2WI中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影,DWI图呈中等信号影,ADC图呈高信号影,ADC值为(1.87±0.20)×10-3 mm2/s,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BPH组比较ADC值无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MRI诊断外周带PCa的准确率为75.7%,MRI+DWI的诊断准确率为86.5%,两种诊断标准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DWI诊断准确性优于MR-T2WI。结论:MR-T2WI联合DWI在诊断外周带PCa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于我院接受MRI平扫及DWI扫描的40例前列腺疾病者临床资料,其中2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学证实为BPH,12例证实为PCa,比较BHP及PCa患者MRI平扫特征,统计DWI扫描b值为600s/mm~2及1000s/mm~2时,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癌灶的ADC值,并分析患者入院时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ADC间的相关性。结果 MRI平扫提示,PCa多发于外周带(75.00%),边界多呈模糊表现(83.33%),T_2增强扫描中多呈低信号(75.00%);DWI不同b值扫描下,正常中央腺、正常外周带、BHP病灶及PCa病灶ADC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提示,ADC值与PSA水平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 T_2增强扫描在提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诊断假阳性高;DWI序列能有效反映PCa及BPH的病理差异,ADC值在鉴别BPH与PCa间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DWI 成像对于各型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并与常规 T2WI 对比,分析其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胎盘植入患者共45例进行常规 T2WI 和 DWI 扫描,其中 DWI 分别使用b 值0s/mm2、500s/mm2、1000s/mm2三个扫描参数。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 b 值组之间胎盘植入区域与子宫肌壁区域的信号强度比(SI Ratio),然后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选取具有最高 SI Ratio 的 b 值组与常规 T2WI 对比,分析其对于三种病理类型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患者中12例为粘连性胎盘,21例为植入性胎盘,12例为穿透性胎盘。当 b 值选取1000s/mm2时,胎盘植入区域与子宫肌壁区域的 SI Ratio 最高(5.87±1.25),与 b 值0s/mm2及500s/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 b 值为1000s/mm2时,DWI 图像对于粘连性胎盘,并不比常规 T2WI 好,但是对于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DWI 明显好于常规 T2WI。结论:当 b 值选取1000s/mm2时,DWI 对于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显示效果,比常规 T2WI 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3.0T磁共振扩散加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为合理选择扩散敏感系数(b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每名志愿者行3次前列腺DWI扫描,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其他参数均一样。测量3种b值DWI图像中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标准差、表观扩散系数(ADC),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SNR分别为(18.36±1.75)、(14.63±2.32)、(11.83±1.65),CNR分别为(0.55±0.14)、(0.47±0.11)、(0.39±0.90),3组间比较SNR和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 s/mm2时,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2.07±0.26)×10-3 mm2/s和(2.01±0.15)×10-3 mm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1.80±0.22)×10-3 mm2/s和(1.65±0.24)×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1.54±0.14)×10-3mm2/s和(1.31±0.1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68)、(3.05±0.69)和(2.75±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0T磁共振对前列腺进行DWI扫描时,选择b值为800 s/mm2较为适当,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前列腺癌和6例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像表现,测量癌肿区和前列腺增生区的ADC值,对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6例前列腺增生的中央腺体在D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ADC值平均为1.16。18例前列腺癌中7例位于中央腺体,在T2WI上无明确肿瘤显示。17例肿瘤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18个前列腺癌的平均ADC值为0.64。两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8,P0.01)。结论 DWI在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前列腺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