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特征以利于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软组织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X线检查,其中24例行CT检查(10例增强检查),35例行MRI检查(1例增强检查),2例患者同时行CT及MRI平扫检查.结果 57例病灶X线均见局部软组织肿大.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CT示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多个点状低密度影;18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囊腔内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12例颈部病变沿颈部肌间隙生长,5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和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显示囊壁,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度强化(多见静脉期强化明显);13例海绵状淋巴管瘤MRI弥漫性软组织肿胀伴其内两端变钝,蚓状、匍匐状低信号,21例多房囊性淋巴管瘤中15例为稍长T1长T2信号、1例单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混杂信号.结论 应用X线平片结合MRI联合检查模式为儿童淋巴管瘤最佳诊断方式,此模式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诊治信息.  相似文献   

2.
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9例,CT平扫+增强7例;MRI扫描8例,其中6例增强;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回顾性分析颈胸部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9例病灶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多房性肿块,囊性为主,病灶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4例,向纵隔内生长3例,MRI显示:液-液平征3例。CT或MRI增强扫描示实质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USG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光团,CDFI示点片状红蓝血流信号。结论对颈胸部皮下血管淋巴管瘤,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为首选方法;对于病灶向纵隔内延伸应首选CT或MRI检查,三者结合起来可较全面地显示病变特征,提高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已接受CT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总结儿童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本组34例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患儿中,淋巴管瘤1例,腹部脓肿10例,肠系膜囊肿4例,肠重复畸形4例,大网膜囊肿1例,血肿2例,囊性畸胎瘤4例,卵巢囊肿7例,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CT共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88.24%。结论 CT扫描可清晰显示小儿腹部脏器外囊性病变特点,为术前诊断提供充分的依据,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吴玲  陈婉  周强  时胜利  聂磊  王攀鸽  蒋会 《浙江医学》2023,45(3):302-305,312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颅内脉络丛肿瘤(CPT)的CT及MRI特征,探讨该疾病基于病理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指导。方法 回顾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CPT患儿12例,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CPP)6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2例,脉络丛癌(CPC)4例。分析12例患儿的影像学特征(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囊变、钙化、与周围组织关系、强化特点、是否伴有脑积水等),结合其病理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结果 12例CPT患儿中,病灶位于左侧侧脑室内8例,位于第三脑室2例,位于右侧侧脑室内2例。病灶呈类圆形、桑葚样、菜花样或不规则形,桑葚样、菜花样是其特征性改变;CT呈略高密度,平均CT值约(36.66±4.62)Hu;T1WI呈与灰质信号相似的等信号,T2WI及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稍高信号,其内液化、坏死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可见粗大的脉络丛动脉供血。结论 儿童CPT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及MRI检查能够显示肿瘤内部结构、明确肿瘤范围,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87高度疑似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MRI、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将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依据"金标准",分析CT、MRI对腹部囊性淋巴管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解析CT、MRI诊断影像学特点。结果入选87例高度疑似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中,46例行穿刺活检诊断,41例行手术病理诊断。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例检验得知,87例入选患者,检出65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占74.71%,22例为非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占25.59%。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灵敏度95.38%、特异度86.36%、准确度93.10%、阳性预测值95.38%、阴性预测值86.36%与MRI诊断(98.46%、81.82%、94.25%、94.12%、9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诊断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均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17, 0.900)。结论 MRI与CT检查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多房囊性肾瘤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房囊性肾瘤的CT和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5例多房囊性肾瘤均为单侧,直径从2.5-7.5cm不等,CT或MR扫描显示病灶囊壁完整,内由多个小囊腔和分隔构成,其中4例囊内分隔显示清晰,1例显示不清、边缘模糊。所有囊腔间无交通,囊壁和囊内分隔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均未见实质性结节。5例MR扫描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囊壁及囊内分隔显示CT图像清晰。结论多房囊性肾瘤少见,CT和MRI能准确、全面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但在和多房囊性肾癌等病变鉴别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潘海鹏  劳群  费正华  赖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8):2246-2251
目的 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3例IL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组患儿1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患儿2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腹部MRI平扫检查,患儿3行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患儿1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上段空肠局部肠壁弥漫性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患儿2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静脉增粗扩张;部分小肠局部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腹部MRI平扫示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肠壁增厚。重T2加权像(T2WI)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组图像显示腹膜后区及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近端胸导管扭曲扩张。患儿3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示后腹膜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周围呈团块状长T1、T2信号影,边界尚清,将肠系膜上动脉包埋,血管未见明显受压、变扁。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显示双侧腰干及其外周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结论 IL在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上表现为后腹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腹部CT或MRI增强扫描,明确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无强化的水样低密度影包裹、局部肠壁增厚;可用于无创诊断IL。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尾部,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MRI上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病灶前缘可见小片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可以获得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鞘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临床表现,并分析比较两者在该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经手术病例证实24例肝门部胆管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患者手术病理神经鞘瘤患者MRI及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比较,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2例为单发病灶,2例有2个病灶,共26个病灶;24个囊实性肿块病灶,2个实性肿块病灶。CT平扫显示可见肝门区或其上方及胰颈部上方呈类圆形、椭圆形或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内可见低密度囊性区;MRI扫描可见病灶实性部位T1WI表现稍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或进行性延迟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且CT及MRI均可清晰将病灶周围完整包膜显示出来,且边界清晰;病例检查显示肿块有完整包膜,瘤细胞以梭形为主要特征。结论 CT及MRI在神经鞘瘤中诊断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肝门部肝管神经鞘瘤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及MRI对其均有较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儿童颈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和CT诊断价值.方法 9例淋巴管瘤中6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海绵状淋巴管瘤.螺旋CT平扫9例,平扫同时增强扫描3例.结果 淋巴管瘤在CT表现为颈部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位于颈动脉间隙或颈外侧间隙,有明显占位效应,沿邻近疏松组织间隙蔓延生长.囊性淋巴管瘤表现为水样密度,密度均匀,有分隔,囊性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海绵状淋巴管瘤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背景下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的点片状和条状.结构,CT增强扫描特征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囊壁及分隔呈点状、条状、网格状强化.结论 CT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蔓延范围,依据其部位、内部结构和CT特点可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淋巴管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淋巴管瘤12例,其中CT扫描2例,MRI扫描11例。回顾性分析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2个病例中多房囊性或囊实性11例,均以囊性为主;单房囊性1例;沿组织间隙蔓延生长11例;MRI显示液-液平2例。CT或MR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轻度或中重度强化。结论血管淋巴管瘤多呈多房囊性或囊实性,以囊性为主,易沿疏松组织间隙蔓延,影像学表现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田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尾部,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MRI上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病灶前缘可见小片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可以获得诊断。  相似文献   

13.
淋巴管瘤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刚  许乙凯  戴琳 《广东医学》2007,28(3):449-45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旨在提高对淋巴管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16例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其中CT检查12例,MRI检查4例)的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淋巴管瘤的病变形态可分四型,最典型的表现是病变沿疏松组织呈爬行性生长,其形态与局部间隙相吻合;MIu通过病灶信号的变化,可发现瘤体内所含蛋白、脂肪或少量出血成分,较CT可为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 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MRI在定性诊断方面较CT优越.  相似文献   

14.
漆明刚  伍丹 《西部医学》2011,23(10):1977-19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淋巴管瘤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其中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为沿颈部肌间隙生长的囊腔,囊腔内呈水样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其中多房囊性4例,单房囊性1例,延伸至纵隔合并出血1例;3例多房囊性和1例单房囊性显示囊壁及分隔,动、静脉期均见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结论 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颈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部位、大小及延伸(累及)范围,对诊断和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MCRCC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MCRCC的CT和MR资料,术前行CT动态增强或MR检查.结果 1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为单侧,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位于肾皮质,直径2.5 ~ 9.5cm,平均(4.3±1.3)cm.CT或MR扫描显示有完整囊壁,内可见粗细不均分隔,实质性小结节、囊液和钙化.增强后囊壁、囊内分隔、结节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但分隔菲萝者和多房囊性肾瘤鉴别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6.
35例淋巴管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淋巴管瘤,回顾性分析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根椐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分为头颈部11例?腋窝4例?纵隔5例?腹腔9例?四肢6例?囊性淋巴管瘤31例?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两种淋巴管瘤密度均呈水样,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可为单房或多房,多房囊内可有分隔,囊壁薄,可强化,病灶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相邻的组织受压移位?海绵状淋巴管瘤CT表现为蜂窝状结构,边界常不规则,病灶可沿组织间隙延伸?所有病例病程1~15年,平均(5.6±1.8)年,病例均无明显疼痛,较大病灶者稍有不适?结论:CT可以清晰地显示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以及病灶累及范围,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单发8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形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淋巴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互相重叠,CT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应用有助于脑内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supratentorial intraparenchymal ependymoma)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以及瘤周水肿情况。结果左顶叶1例,左额叶2例,右颞顶枕叶1例,右额颞顶叶1例,5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大于4cm。其中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肿块;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完全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伴有邻近脑实质萎缩;肿瘤实质部分及囊壁CT上呈稍高密度,MRI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4例伴有轻中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误诊率高,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幕上脑室旁脑实质内不规则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实性成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者,术前鉴别诊断应该考虑到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19.
腹部淋巴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腹部淋巴管瘤2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单房型淋巴管瘤13例;多房型淋巴瘤15例。16例囊壁及间隔清楚显示,12例囊壁及间隔未显示,全部病例均未见壁性结节。腹腔内淋巴管瘤18例,其中11例发生于小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管瘤10例,其中有5例发生于肾上腺区域。结论:肠系膜和肾上腺区域分别是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管瘤的好发部位。CT能准确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囊壁和分隔,明确其囊性性质,CT值偏低或穿刺液为乳糜性具有较大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的病例资料,CT检查者14例,MRI检查者9例,总结其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根据淋巴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两组,即非实质性脏器组16例,实质性脏器组4例。典型CT、MRI表现为单囊或多囊分隔状薄壁囊性病变,形态各异,爬行或塑型生长,少钙化,但位于肾上腺的淋巴管瘤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CT对于病变的钙化显示优于MRI,而MRI对病变的囊性特征、病变内成分的判断优于CT,并能完整显示囊壁及分隔。结论:淋巴管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的影像表现有互补,二者联合应用对其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