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三种肺癌病理分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463例肺癌患者的资料,对463例确诊肺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CEA、NSE、CYFRA21-1和SCC-Ag阳性率结合病理分型进行分析。结果:CEA在腺癌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组(P<0.05);SCC-Ag在鳞癌组阳性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5);CYFRA21-1在鳞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P<0.05);NSE在小细胞癌组阳性率高于鳞癌和腺癌组(P<0.05)。结论:CEA、SCC-Ag和CYFRA21-1是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标记物。对于无法通过病理明确诊断的肺癌患者,四种肿瘤标记物对患者病理分型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并能对临床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胸部CT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分别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胸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胸部CT检查,将穿刺或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均经穿刺或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确诊率为10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胸部CT检查诊断符合率97.50%显著高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75.00%、胸部CT检查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支气管镜检出15例未分化癌,占25.00%;10例腺鳞癌,占16.67%;17例腺癌,占28.33%;12例小细胞肺癌,占20.00%;6例鳞癌,占10.00%。胸部CT检出14例未分化癌,占22.58%;12例腺鳞癌,占19.35%;11例腺癌,占17.74%;13例小细胞肺癌,占20.97%;12例鳞癌,占19.35%。纤维支气管镜结合胸部CT检出20例未分化癌,占25.64%;18例腺鳞癌,占23.08%;17例腺癌,占21.79%;16例小细胞肺癌,占20.51%;7例鳞癌,占8.9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胸部CT可显著提高中央型肺癌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在(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肺癌不同病理分型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98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采用PET/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探讨其诊断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的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分别为80例(40.0%)、70例(35.4%)和48例(24.2%),PET/CT检查的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分别为80例(40.0%)、69例(34.8%)和46例(23.2%),准确率为98.5%。鳞癌的PET/CT表现为肺内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边缘可见浅分叶,病变与胸膜粘连,可见胸膜凹陷征,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为30.6。腺癌的PET/CT表现为肺内团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12.1。小细胞肺癌的PET/CT表现为肺门及纵隔内团块状密度增高影,形态欠规则,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平均SUVmax:9.5。结论PET/CT有助于准确诊断不同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的肺癌,而且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PET/CT表现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CT用于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临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对68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通过影像资料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将CT检测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的CT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0.59%、78.38%、50.00%,其中20例出现了误诊现象,均误诊为结核。结论对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检查有助于诊断与临床病例分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参数在鉴别诊断实性肺癌病理类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性肺癌患者121例,其中腺癌70例,鳞癌35例,小细胞肺癌16例.通过能谱分析软件GSI Viewer测定三种病理类型肺癌静脉期的能谱CT成像定量参数,包括碘浓度(IC)、水浓度(WC)、70 keV时CT值(CT70 keV),计算能谱衰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电视纵隔镜和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28例肺癌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颈部纵隔镜检查术23例,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5例。肺癌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测纵隔淋巴结转移N3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结果 术前怀疑或已确诊的肺癌共28例中,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20例(鳞癌11例,腺癌9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阳性中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16例)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M(4例)行放化疗;阴性者剖胸探查,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3例、肺鳞癌1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肺炎性假瘤2例,肺结核瘤2例。28例肺癌纵隔淋巴结经CT和纵隔镜检查,分别与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对照,CT(诊断标准按淋巴结≥1.0cm为阳性)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7例证实为转移癌,5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CT诊断纵隔淋巴结阴性16例,其中病理证实4例均为转移癌,12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纵隔镜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20例,术后病理证实20例均为转移癌;诊断8例为淋巴结炎性反应,术后病理证实其中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CT灵敏度63.6%,特异度70.6%,阳性预测值58.3%,阴性预测值75%;电视纵隔镜灵敏度95.2%.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 电视纵隔镜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都大大高于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王艺  吴永丽  王军 《黑龙江医学》2023,47(12):1434-1436
目的:探究纤支镜组织病理联合免疫细胞化学在肺癌病理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接受病理检查肺部病变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纤支镜组织病理检查,同时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以常规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观察单独纤支镜组织病理诊断和纤支镜组织病理联合免疫细胞化学诊断结果与常规病理活检的差异性。结果:单独纤支镜组织病理诊断可分型49例,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00%、73.33%及84.62%;联合行纤支镜组织病理和免疫细胞化学诊断可分型60例,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00%、100.00%及100.00%;联合诊断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符合例数分别为23例、15例及13例,合计可分型诊断符合51例(9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6,P<0.05)。结论:纤支镜组织病理联合免疫细胞化学行肺癌病理分型,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彤  孙长俭  张乐 《当代医学》2021,27(5):24-26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生成素(Ang-12)、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甲胎蛋白(AFP)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5例(肺癌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90例(肺部良性病变组),另选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肺癌组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鳞癌组(n=41)、腺癌组(n=29)和小细胞癌组(n=15),比较3组CEA、CA199、CA125、Ang-2、CYFRA211及AFP水平.结果 肺癌组CEA、CA199、CA125、Ang-2、CYFRA211及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小细胞癌组Ang-2水平明显低于腺癌组与鳞癌组(P<0.05);鳞癌组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癌组与腺癌组(P<0.05);不同病理分期肺癌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CA199、CA125、Ang-2、CYFRA211及AFP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肺癌病理分期与组织学分型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与镜下表现的关系,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不同的取材技术与肺癌诊断阳性率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7月~2010年6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病珲组织学、细胞学证实为肺癌的569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9例肺癌中,鳞癌223例(39.2%),腺癌141例(24.8%),小细胞癌119例(20.9%),可疑癌及小易定型癌51例(9.0%),其他35例(6.2%).其中,男439例(77.2%),女130例(22.8%),男性肺癌患者发病率最高的为鳞癌,其次是小细胞癌和腺癌.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腺癌.其次是鳞癌和小细胞癌.病变部位右侧发生率高于左侧,但无统计学差异.以双上肺多发,单侧病变明显高于双侧病变,单纯累及气管少见.组织学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学诊断阳性率,以活检的阳性率最高(89.1%),刷检为43.6%.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中央型肺癌的定性、定位诊断的主要方法,不同类型肺癌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表现具有一些倾向性表现,不同性别的肺癌患者其病理分型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合并孤立性肺结节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0例(包括腺癌84例,小细胞癌9例,鳞癌27例),均合并孤立性肺结节。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孤立肺结节的CT增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癌结节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强化方式,鳞癌结节则主要为不均匀强化,腺癌结节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结节强化方式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强化净增值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在延迟扫描180s时,小细胞癌廓清率、相对廓清值明显高于腺癌、鳞癌(P<0.05);在延迟扫描600s时,小细胞癌与鳞癌的廓清率、相对廓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不仅可对结节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可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结节的动态扫描特征对其进行鉴别,包括强化方式、强化净增值水平、廓清率及相对廓清值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中央型肺癌168例,分为鳞癌组68例、腺癌组56例和小细胞肺癌组44例,对比各组间MSCT征象,包括肿瘤的大小、气道形态改变、阻塞性改变,比较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结果:鳞癌、小细胞癌及腺癌在瘤体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上肺癌的气道形态改变在鳞癌、腺癌与小细胞肺癌3组间比较,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χ2=18.152,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比较(χ2=33.949,P〈0.05);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比较(χ2=19.355,P〈0.05),支气管形态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阻塞性改变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2,P>0.05);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65,P〈0.05);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5)。结论:MSCT表现对不同组织类型的中央型肺癌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围型肺癌的同层动态增强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的同层动态增强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肺结节 3 6例 (直径≤ 4cm) ,分析其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观察其强化特点。结果 平扫时肺泡细胞癌CT值大于腺癌及鳞癌 (P <0 .0 5 ) ;腺癌与鳞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肺泡细胞癌增强后的最大CT净增值 (增强后最大CT值与平扫CT值之差 )低于腺癌和鳞癌 (P <0 .0 5 ) ;腺癌与鳞癌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增强后肺泡细胞癌、腺癌与鳞癌在 15、75、13 5、195s时间段及最大C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腺癌、肺泡细胞癌以均匀强化为主 ,鳞癌以不均匀强化多见 ,甚至可出现明显坏死。结论 动态CT净增值及肺结节的强化特点对周围型肺癌的分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廖泽 《甘肃医药》2022,(9):788-789+805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功能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差异及与Ki-67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病理组织诊断确诊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分别为49例、41例、20例,术前1周均应用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成像检查,计算定量直方图参数、表现扩散系数(ADC),测定Ki-67水平,分析DCE-MRI功能定量直方图参数、ADC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差异性及与Ki-67相关性。结果:三种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定量直方图参数比较中,灌注参数容量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的直方图参数比较中,腺癌平均值、Q5、Q10水平均较鳞癌、小细胞癌高,小细胞癌均质性水平较腺癌、鳞癌高(P<0.05);腺癌ADC水平较鳞癌、小细胞癌高,Ki-67水平较鳞癌、小细胞癌低(P<0.05);相关性分析中,肺癌患者ADC水平、Ve(Q5、Q10)及腺癌中Ve(均质性)与Ki-67负相关(P&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不同病理分类(鳞癌、腺癌和其他类型原发性肺癌)的遗传物质不平衡特征,为寻找肺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揭示肺癌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5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细胞染色体,按病理分类分为鳞状细胞癌组24例(鳞癌组),腺癌13例(腺癌组),其他组18例(腺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小细胞癌4例及非典型类癌1例),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DNA标本由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提供。结果原发性肺癌鳞癌组常见染色体扩增区是2Q、5P、11Q、22Q,常见缺失区是1P、4Q、5Q、6Q、8P、9P、10Q、11P、13Q、18Q、21Q。腺癌组常见扩增区是5P、8Q、11Q,常见缺失区是10P、19。其他组中,腺鳞癌、肺泡细胞癌、小细胞癌等各有不同。结论原发性肺癌不同病理分型存在广泛的遗传物质不平衡现象,染色体基因扩增和缺失可能是不同类型肺癌发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17例(鳞癌60例、腺癌5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结果:腺癌磨玻璃密度影、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象出现率明显高于鳞癌(P<0.05);鳞癌空洞、坏死、支气管截断以及远端阻塞性炎症、不张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腺癌、鳞癌患者年龄、平扫CT值、强化增值,分叶征、小泡征、棘突征、钙化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存在差异,可作为临床初步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需仔细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李北平 《中外医疗》2016,(13):197-198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该医院放射科CT室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10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确诊,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与不同的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分组,统计不同患者的CT表现特点。结果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在CT上出现胸膜凹陷征的比率不同,腺癌出现胸膜凹陷征的几率最大,鳞癌出现的几率最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纵膈淋巴结转移方面,小细胞癌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几率最高,与腺癌相当,鳞癌相对出现纵膈淋巴结转移几率最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分化患者的CT表现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CT诊断对于临床病理分型与病理分化程度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不同病理类型恶性肺结节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74例恶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肺结节患者的CT增强扫描特征。结果 腺癌和鳞癌结节中的纯磨玻璃样结节和混合型结节的比例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结节,而实性结节的比例、毛刺征、癌灶大小低于小细胞癌结节(P<0.05);3种病理类型恶性肺结节的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结节的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而鳞癌结节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腺癌和鳞癌结节的强化净增值高于小细胞肺癌结节,且腺癌结节的强化率高于小细胞癌结节(P<0.05);延迟扫描180 s时,小细胞癌结节的廓清率高于腺癌和鳞癌结节;而在延迟扫描600 s时小细胞癌和鳞癌结节的廓清率均高于腺癌结节(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肺结节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和增强扫描参数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可综合分析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和增强扫描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45例青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及X线、CT、支气管镜及病理学等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5例的病理类型中鳞癌31例,腺癌10例,小细胞癌4例;TNM分期中Ⅲ、Ⅳ期肺癌35例(77.8%);疾病误诊率达44.4%;术后5年健在只有3例。结论应重视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青年人肺癌的治疗效果。定期的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青年人肺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123例排除肺部感染及其他感染史和肝脏等转移的新诊断的住院肺癌患者,分为鳞癌组(n=48)、腺癌组(n=52)与小细胞癌组(n=23),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40),比较各组之间PCT和NSE的水平。 结果 各组之间PCT和NSE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在腺癌组、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在腺癌组、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和NSE区分小细胞肺癌和鳞癌、腺癌的鉴别诊断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10和23.91 ng/m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和0.806,敏感性为56.5%和69.6%,特异性为77.0%和90.0%,联合检测(PCT+NSE)可将特异性提高为98.0%,联合检测(PCT或NSE)可将敏感性提高为82.6%。 结论 检测血清PCT对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判断细菌感染时,应谨慎判读PCT结果。联合检测PCT和NSE将有助于肺癌的鉴别诊断和组织分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检查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TM)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收治的且经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认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0例,其中腺癌68例,鳞癌92例,本组患者均行CT检查,并测定血清TM水平,分析CT检查联合TM检测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准确性.结果:CT对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鳞癌的诊断符合率均略高于TM检查,联合检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鳞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均值均明显高于阳性标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较腺癌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较鳞癌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联合TM检测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检出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