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拥有两套三阴三阳系统——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和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分别源自《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属于"天之阴阳",必须"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而知其年运气之变化;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属于"人中之阴阳",用于阐述人体发病及发病部位、疾病发展趋势,其中有阳仪系统、阴仪系统、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之别。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客气"而外感六淫;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主气"而脏气法四时。[结论]《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源自《内经》相关理论。明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对于正确理解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具有很好的学术、临床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立竿测影所得到的阴阳及五行各行的科学内涵,认识到《伤寒论》三阳三阴病的实质,就是因感受外邪(寒邪)而导致的五行病。三阳三阴病辨证,是张仲景暗地里恢复使用《尚书·洪范》五行(四阳行一阴行)的定义内涵和古经文的五脏配五行方案而得到的诊疗体系。三阳三阴病六个"欲解时"的时间安排,主要根据洛书的数字排列规律来决定。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里,对当时医学界已经停止使用《洪范》五行的内涵和古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的问题,隐暗地表达了他的不满。五行生克乘悔理论及今经文五脏配五行方案,可能是在东汉编写《内经》时,是被编写者最终认可的某些医学体系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人体阴阳本体结构为主线,辅以八纲辨证与标本两端,从《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入手,对六经的时相变化以及六经病提纲证与代表方作出了诠释,从而使六经的实质得以阐明,即六经乃是人体一阴一阳在内阳外阴本体结构范围内的不同时区的六种不同的气化形式或气化单元,亦称"六经时相"。并认为六经实质能如此直接认定,不需它求,根本在于《伤寒论》六经的提出与人体内阳外阴本体结构遵循着中医理论共同的基本原理,即阴阳运动的一致性与交感性;还在于张仲景将六经阴阳的气化交感运动与阴阳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直接对应起来,而人体阴阳本体结构正是作为如实反映阴阳的四时消息变化的一个定式而提出的,故能两两相契。  相似文献   

4.
基于阴阳气化的思维,以六经之气升降气机为角度,从"欲解"时态探析《伤寒论》阴阳六经病证的升降病机演变及证治方药。文章先从元气与阴阳之气、阴阳之气与升降制化、升降失常与阴阳六气之病证、阴阳升降与六经欲解"时"关联等方面对元气升降与阴阳气化六经进行辨析,再从升降失常角度具体论述三阳三阴(六经)病病机及证治方药。以期从阴阳升降气化的传统理论思维去统观与认识六经病脉证辨治,有助继承气化理论,贯通中医经典,灵活运用经方,对于临床辨治思维水平有提升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三阴三阳的时序性解读《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历来是众多伤寒医家研究的重点之一,但至今仍缺少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基于中医学“天人相应”原理,从对三阴三阳时序性的认识出发,对六经病“欲解时”做出个人的解读,希望能够激起广大学者的讨论,深入揭示六经病“欲解时”对伤寒临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失眠之病机与人体气机运行失常,阴阳失交有着密切关系.基于《黄帝内经》天人相应理论,运用顾植山教授"司天-司人-司病证"的诊疗思维方法,张晋教授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与《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及针刺疗法相结合,运用"司天-司人-司病证"的诊疗思维方法,即辨天时运气、辨人体时期、辨病邪虚实,从时间及空间的角度对失眠进行论治.三阴...  相似文献   

7.
顾植山教授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将阴阳气化规律凝炼为"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阐释了阴阳、六经的理论内涵。三阴三阳的划分是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的,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阴阳各一分为三,合而六之。"开合枢"为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三阴三阳时相图"通过"开合枢"阐述了阴阳的互用关系、升降出入,以及与六经的联系,同时认为六经的实质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的升降出入是六经的具体体现,是六经实质之所在。另外,三阴三阳时相图与脉诊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试论《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一直是历代医家争论的焦点,直至今日,"三阴三阳"的本质仍未被揭示出来.通过对<伤寒论>中的六时、六病、合病、并病及六病欲解时的探讨,以及三阴三阳的三部定位划分,提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是一个"时序"概念,并与空间病位相关联,因而认为"六病"是张仲景对外感热病的一种时间分类方法,可揭示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时间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从时间生物医学角度,初步探讨了“六经病欲解时”的科学性和产生机理。认为“六经病欲解时”的产生是由于体内存在的昼夜阴阳消长节律和六经病不同的病位、病势和病情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临床上有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和诱导人体被扰乱的各种节律恢复正常的作用,因此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二) 客气客气,即天气,是在天的三阴三阳之气。客气也分为六步,即司天之气,在泉之气,左右四间气。这六步气的次序,是按阴阳先后次序排定的,即先三阴,后三阳。三阴以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三阳则以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合六气的次序,便是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四少阳,五阳明,六太阳。三阴三阳按照这个顺序分布于上下左右,互为司天,互为在泉,互为间气,构成了司天在泉六步的变化。司天、在泉、四间气,为客气六步运动的方式。凡主岁之气为司天,位当三之气;在司天的下方,与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拓展“六经病欲解时”和“升降相因”理论在咳嗽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临床5则医案,阐明“六经病欲解时”与“升降相因”理论在咳嗽病中的运用思路与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5则医案均具有反复出现的时间性特征,表现为一个或者数个时段症状突出,符合“欲解时”理论。六经传变有三阳传变、三阴递进的特点,太阴、少阴、厥阴及少阳四经在时辰上有重叠,需仔细鉴别。阴阳气消长变化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调是咳嗽的基本病机,例如少阳病欲解时案肝火冲逆犯肺,以小柴胡汤合从龙汤疏利少阳、降逆平肝;厥阴病欲解时案厥阴风动,以乌梅丸缓肝调中、敛肺止咳;太阳病欲解时案肺气郁闭,予麻黄汤开宣肺气;少阳、阳明欲解时案三焦气机失调,蕴为痰湿,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通利三焦,药后腹泻数次,肺气得降;少阴、厥阴病欲解时案阴虚火旺,予连梅饮加减养阴清热、肃肺止咳。“六经病欲解时”与“升降相因”理论的基础是阴阳气之升降,结合两者治疗咳嗽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洞悉六经病欲解时之象,调节阴阳气之升降于六经当旺之时,在辨治咳嗽中屡获良效。该理论为判断疾病的传变、拟定治则以及给药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阴阳最初的含义是指昼夜,三阴三阳最初是对昼夜时间的进一步划分。哲学范畴的三阴三阳可拆分为"一分为二"的属性论和"一分为三"的时空观两个命题。三阴三阳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涉及时间、空间、属性、程度四个维度。《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以"某某病"形式存在时指代发病时间,单独使用三阳三阴名称时多指代部位或系统,以"某某之为病"形式存在的六病提纲证是病时、病位、病性三者统一的纲领性脉证,对其他病证的辨证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六经辨证,是用于外感之邪在发病过程中的辨证分类方法 .是广义伤寒病的辨证纲领.它按照伤寒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将其分为六类病证,并以阴阳为纲,将其概括为三阳、三阴两大类别.具体地说,六经病证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总称.它可以概括为三阳病和三阴病两大类.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为三阴病.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辨证实际上是以六经统括其络属的脏腑,因而它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十二经病证,并以此来标示它们之间的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和核心.《黄帝内经》三阴三阳、阴阳开阖枢、标本中气等理论是三阴三阳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恩师姜树民教授从医数十载,尤擅长诊治脾胃病,遣方用药独到,疗效显著.有幸侍诊左右,试用三阴三阳六经辨证理论解析老师的学术思想,并对其诊治脾胃病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略有心得,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的角度对《伤寒论》中“厥阴之为病”进行阐释,根据《伤寒论》“厥阴病欲解时”探讨乌梅丸的使用特点。认为厥阴乃阴尽阳生之时,如果阴尽或阳生不能正常转化,则会产生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问题,进而导致“厥阴之为病”。如果病证的发作时间符合“厥阴病欲解时”,可选用乌梅丸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范顺  郭蕾  尚懿纯 《中医学报》2021,36(2):337-339
阳明具有多气多血之性,六经皆秉气于胃.俞根初辨治六经病,常藉阳明以治之:三阳病假阳明之津以祛邪,即益胃汁发太阳之表,藉胃汁和解少阳,滋胃汁润下阳明;三阴病藉阳明之气以扶正,即壮胃阳温化太阴,救胃阳以护少阴,温胃阳以散厥阴.俞根初效法张仲景而变通其方,在六经基本治法上常佐以对阳明的调治.六经辨证虽为外感病而立,但因其与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即所谓“六经”实质的问题,是古今研究《伤寒论》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古今医家争议最大的问题。综合古今医家之论,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教材基本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是伤寒疾病不同病理阶段。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感病临床。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续海卿 《中医学报》2020,35(8):1623-1626
从六经欲解时调理三阴三阳开合枢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失眠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治法为:开太阳、调营卫,即开达卫气,使卫气昼夜循行正常、营卫之气调和;合阳明、降阴气,即收敛阳明之气,使过亢的阳气下降而潜藏,则阴气也随之而下降;舒达少阳之枢机,使五脏安宁则五脏神藏;运太阴、聚阴气,即运化太阴之脾气,以滋养五脏之津液而聚阴气;收厥阴、藏相火,即根据厥阴为阴尽阳生和内藏少阳相火的特点,治疗要以收藏阴精和敛藏相火为法;转少阴、交心肾,即疏转少阴之心肾,使水火既济、天地交泰,则阴阳调和。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以研究辨证论治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辩证法思想,丰富具体,特别是常与变这一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贯串全书。本文试图从六经证治的常与变,来探讨它的辩证法思想。一、辨阴阳不拘发热有无六经首分阴阳,辨证第一要务是明察阴病阳病。辨别阴阳的原则,依据发热有无。“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太阳、阳明、少阳均有发热证状为三阳病证,太阴、少阴、厥阴皆不发热为三阴病证。但太阳伤寒会出现“未发热”而“恶寒”的证候,则不可暂时无热误认为阴证;少阴病亦有“反发热”之象,又不可因发热误  相似文献   

20.
仲景的阴阳理论与《内经》一脉相承。《内经》本义:只以部位和出入言阴阳,寒热虚实是阴阳出入的结果。本文从阴阳出入的角度解读六经证治体系,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是阴阳出入的六种病理状态。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