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Speed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探讨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115例,所有受检者均行EBCT平扫,92例行EB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钙化积分,60岁以前较低,60岁以后逐渐增高,70岁以后明显增高.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优良图像为79例(85.9%),不满意图像为13例(14.1%);根据EB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5.9%病例可做出明确诊断,10.9%病例只能做出大致诊断,3.2%病例不能做出诊断.结论EBC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EB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的插管法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CT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9例疑似CA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CT心肌灌注成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心肌灌注成像检查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单一检查诊...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的4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SCA作对照,评估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其中46例图像(93.88%,46/49)达到诊断标准,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50%、50%~75%、≥75%狭窄性病变敏感性分别为54.88%、47.50%、93.15%,特异性分别为99.42%、95.68%、97.13%. 64层螺旋CTA和SC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量化分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41,P<0.01).结论 64层螺旋CTA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4.
张文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2):298-30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CT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有无心肌桥,并对异常段壁冠状动脉进行狭窄评估。心肌桥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对比。结果 327例患者共发现57例66段心肌桥,其平均长度为(4.72±0.93)mm,平均厚度为(2.04±0.62)mm,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为(33±20)%。对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发现29例35段心肌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与传统造影方法相比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离体冠状动脉内不同病理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范围,探讨利用CT值对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5例离体心脏标本,其中冠状动脉内含有粥样硬化斑块的心脏标本9例.将造影剂稀释后,注入冠状动脉标本内,分别应用16排、64排螺旋CT机对标本进行薄层扫描,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CT值测量后,制成切片,进行病理分型.结果 CT共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个,通过与病理对照,得出当管腔CT值约为370 HU时,16排CT的测量结果为软斑块的平均CT值为(53±12)HU,纤维斑块的平均CT值为(106±17)HU,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为(429±94)HU;64排CT的测量结果为软斑块的平均CT值为(51±13)HU,纤维斑块的平均CT值为(110±19)HU,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为(435±87)HU.3种类型斑块间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斑块的CT值明显低于纤维斑块,纤维斑块的CT值明显低于钙化斑块.16排和64排螺旋CT对3种类型斑块的CT值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CT可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无创性评价,CT值是鉴别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汪奇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6):622-624
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从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两个方面为冠心病的无创诊断提供了全面、准确的信息。两者融合图像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08例的影像资料。统计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发生部位。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26例,共28处,其中发生于左前降支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8处,占64.3%,为最常见发生部位。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准确诊断心肌桥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方法: 10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时行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对心肌桥的诊断结果?结果:103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肌桥28例,检出率27.2%,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16例,检出率15.5%?两种方法同时检出肌桥12例,CT冠状动脉成像独立检出肌桥16例,冠状动脉造影独立检出肌桥4例?两种方法所检出的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CT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23例,斑块的性质分别为钙化斑块5例?混合斑块12例?非钙化斑块6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肌桥血管合并粥样硬化12例?两种方法检出的肌桥血管合并粥样斑块的位置均位于肌桥前段血管?CT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P < 0.05),且对诊断肌桥合并粥样斑块有优势(P < 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对肌桥的检出率较高,对肌桥合并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也有优势,尤其是对粥样斑块性质的判断,是临床诊断心肌桥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atedmyocardialperfusionimaging,GMP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及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来我科就诊的6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行门控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在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GAG)等检查。观察左心室各室壁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利用半定量分析法得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半定量评分,并与冠脉狭窄节段Gensini(G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GMPI检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3.33%、80.00%、90.00%。2)GMPI检测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75.00%、82.35%、93.7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94,P〈0.01)。3)CAG显示45例共94支血管异常,其中轻度狭窄34支,中度狭窄38支,重度狭窄22支。GMPI检测三种狭窄程度血管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86.84%、95.45%(x^2=98.55,P〈0.01)。4)GMPI半定量评分随Gs积分升高逐渐升高。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分别为轻度狭窄0.751、中度狭窄0.816、重度狭窄0.857fP〈0.01)。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心肌灌注缺损的严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7)
目的分析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总结128层容积CT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CT图像表现,记录患者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以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范围为参考标准,评估128层容积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共计240支血管,128层容积CT发现130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60支、LCX18支、LMA11支、RCA41支;与CAG结果符合的有121支,其中LAD58支、LCX16支、LMA9支、RCA39支(P0.05)。经128容积CT检查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有21支,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60%、85.71%;中度狭窄有29支,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66%、93.10%;重度狭窄有33支,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1%、96.97%;完全闭塞的有47支,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74%、97.87%(P0.05)。结论 128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可对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与我院收治的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30例,均行负荷动态CT-MPI和负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MPI检查。以SPECT-MPI检查为参照,比较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达峰时间(TTP)等指标差异性,在患者、血管区、心肌节段基础上评估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灌注异常组MBF、MBV低于灌注正常组,TTP高于灌注正常组(P<0.05);在患者、血管、心肌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分别为93.33%、94.12%、95.24%,准确性分别为73.33%、83.33%、92.35%,Kappa值分别为0.467、0.667、0.788,两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分析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别以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确定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的准确性.方法 35例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加静息99m锝标记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中20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情况分为无明显狭窄、<50%狭窄和≥50%狭窄.心肌灌注显像的结果分为显示正常、可逆或不可逆灌注缺损.进行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与供血区心肌灌注情况的对应比较,计算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98.4%,27个冠状动脉分支无明显狭窄,其中23个(85%)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9个分支有<50%狭窄,69个分支有≥50%狭窄,其中50个(64%)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阳性,而有≥50%狭窄的分支中23个(33%)分支对应的SPECT结果为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示心肌缺血的最佳分界点是≥58%,以此为界点,CT冠状动脉造影预示心肌灌注异常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65%.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6%.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和SPECT为诊断冠心病提供了相互补充的信息.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准确的除外有心肌灌注异常的冠心病,但预测心肌缺血的能力有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图像质量,并较为可靠地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8.
何宏兵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479-482, 491
例冠心病患者均行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CT-MPI、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灌注正常组比较,灌注异常组MBF、MBV明显低,TTP明显长(P<0.05);在ST段严重压低时CAG阳性组QT、QTc间期较CAG阴性组明显长(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70.59%、准确度85.48%,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11%、特异度94.12%、准确度77.43%;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率较CT-MPI检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明显大。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5)
62例冠心病患者均行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CT-MPI、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灌注正常组比较,灌注异常组MBF、MBV明显低,TTP明显长(P<0.05);在ST段严重压低时CAG阳性组QT、QTc间期较CAG阴性组明显长(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70.59%、准确度85.48%,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11%、特异度94.12%、准确度77.43%;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率较CT-MPI检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明显大。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速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CT成像表现,主要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位置,壁冠状动脉直径,心肌桥厚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163例患者共发现165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47支(89.0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9支,右冠状动脉5支,对角支3支,中间支1支。壁冠状动脉轻度狭窄77支(46.67%),中度狭窄63支(38.18%),重度狭窄11支(6.67%),无狭窄14支(8.48%)。浅心肌桥154支(93.33%),深心肌桥11支(6.67%)。81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斑,其中64例硬化斑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于同一支冠状动脉。结论:高速CT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是潜在的隐性心脏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