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有两种主要类型的能量CT设备用于临床,一种是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另一种是以双X线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双源CT。CT能量成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宝石能谱CT运用宝石作为探测器,具有高分辨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等特点,可以早期发现疾病,为疾病的正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1常规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2.
早在CT发明初期的1976年,Alvarez[1]便提出了双能CT(Dual-energy CT)的概念,利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对物体进行CT扫描并使用双能重建算法,可以准确地获得被扫描物体的等效原子序数和电子密度的分布,从而可将能谱的信息引入到CT成像中.由于对软硬件的技术要求较高,几十年来能谱成像一直未能很好地为临床所应用.2009年宝石能谱CT(HD)由GE公司推出,其特有的能谱CT成像与分析突破了以往CT仅能做单一密度测定依靠CT值的成像模式,把CT成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5维空间(X,Y,Z,时间和能量),已逐渐显示出其作为"显微CT、病理CT、绿色CT"之端倪.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本科室近1年来的使用对其技术特点及临床初步应用的价值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低剂量辐射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及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宝石能谱CT的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评价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准确性。结果宝石能谱CT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良好,显示近端及远端分支非常清晰;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6.6%,阳性预测值为96.8%,阴性预测值为96.1%。结论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能谱CT的能谱成像和分析功能对肺部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肺鳞状细胞癌13例,肺腺癌9例,肺类癌1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1例,肺动静脉瘘1例(具有典型的CT表现),均采用宝石能谱CT的能谱成像模式扫描,获得动脉期、静脉期的70keV单能量图像和碘基图像,利用单能量图像的能谱分析功能,观察不同肺部占位性病变在单能量图像获得的能谱衰减曲线异同以及不同物质的含量,并比较不同占位性病灶间碘基值、水基值及病灶在不同keV下的CT值及斜率的差异,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别对比良恶性肺占位病变组间不同单能量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碘含量与水含量的差异。在动脉期、静脉期两期中良性肺占位病变与恶性肺占位病变组间不同单能量下CT值比较显示,单能量越低时CT值差别越大,在40keV时,其CT值差别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期和静脉期两期碘基图像上良性肺占位病变组的碘浓度均低于恶性肺占位病变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水基值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动脉期及静脉期中良性肺占位能谱曲线斜率明显低于恶性肺占位的斜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CT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动脉期及静脉期肺鳞癌组能谱曲线的斜率均高于肺腺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通过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可以反映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血供特点及增强幅度,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宝石能谱CT关于冠状动脉CTA多项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拓了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的视野与思路。能谱CT根据人体组织特异性和能量水平的参数进行成像,并应用单能量图像技术、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以及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较好地提升了CT图像的质量,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帮助。此外,能谱CT的去伪影和能谱曲线等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判断支架置入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杨敏 《大家健康》2016,(10):42-42
目的:试论宝石能谱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并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以便分析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准确性。结果:经分析结果显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近端、远端的分支较为清晰,且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6.1%。结论:宝石能谱CT对于冠状动脉成像有很高质量的图像与诊断准确性,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宝石能谱CT各能量下人体组织CT图像对比度的比较。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例患者,使用宝石能CT(GE Discovery CT750 HD)对肺、肝脏、肾脏进行增强扫描,能谱CT扫描完成后利用GSI Viewer(能谱图像分析软件)处理得到各组织在不同单能量下的最佳CNR单能量图像,分别计算各能量下不同组织的CT值,最佳单能量下的CT值图像与其他单能量下的CT值图像进行对比,使用能谱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重组后的对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脏与心脏最佳单能量图像的能量值范围在120~140 ke V,肝脏与肾脏、肌肉与肾脏最佳单能量图像的能量范围值为40~90 ke V。结论:不同人体组织在各能量下存在对比度差异,利用宝石能谱CT可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获得最佳单能量下的图像对比度。  相似文献   

8.
能谱CT完美结合了CT领域低剂量与高清晰的优势。能谱CT球管可进行高、低两种不同能量X线瞬时切换的优势,弥补了传统CT成像结果易受伪影干扰、小病灶易被遗漏及密度相近病灶不易鉴别等缺陷。其物质分离、能谱曲线及有效原子序数等技术为颅内密度相近的高密度病变的定性、鉴别方面提供了有力依据,且可对已知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亦可对未知物质所含成分进行推测,而对未知物质直接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评价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用于体检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16例人员选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比较所有体检人员的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分布情况、不同性别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分布情况,并对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16例体检人员中,采用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正常21例,占18.10%;冠状动脉病变阳性95例,阳性检出率为81.90%。其中冠状动脉病变轻-中度狭窄共70例,重度狭窄15例,单纯肌桥病变10例。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方面,年龄40岁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更高,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分布方面,男性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显示总质量评分为(3.64±0.76)分。结论:作为一种无创、快速以及便捷的临床成像方法,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对冠心病进行早期筛查,且显像质量较高,值得在今后体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价值。 方法 对43例有缺血症状,经B超、MRI显示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行CTA+能谱检查。将混合能量图像处理为单能量图像,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及能谱分析软件对斑块成分进行能谱物质半定量分析,测得其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计算其能谱曲线的斜率,采用 x±s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测量43例98处斑块,其中脂质斑块37处(37.76%),纤维斑块48处(48.98%),斑块内出血13处(13.26%)。斑块内各成分能谱曲线规律:脂质成分呈弓背向上的上升曲线,随着能量逐渐增高,CT值也逐渐增高;而纤维基质及斑块内出血则表现为衰减曲线,随着能量逐渐增高,CT值逐渐减小,但纤维基质在低能量区的衰减幅度大于斑块内出血的衰减幅度。在越低能量区,3种成分能谱曲线的离散程度越明显。脂质成分、纤维基质、斑块内出血的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3.54±0.78、2.36±0.56、0.45±0.09和3.24±0.80、8.56±0.63、7.26±0.59。两两比较曲线斜率与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弓上CTA能谱成像能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质成分、纤维基质、斑块内出血成分,能提供更多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在减除脊柱金属植入物伪影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带有脊柱金属植入物的患者行宝石CT能谱扫描,扫描后获得(120Kvp)混合能量图像。用能谱分析软件(GSI viewer)进行分析,在40-140Kev(间距10Kev)重建11种单能量图像。然后选取最佳单能量图像行金属伪影消除重建(Metal-Artifacts Reduction System,MARs),获得MARs能谱图像(110Kev单能量+MARs图像)。由3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量表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目测评分,测量椎弓根螺钉前端的放射状伪影长度以评价其伪影程度。对所获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在11种单能量图像组中,110Kev单能量图像组的放射状金属伪影长度最短,主观评分最高,因此所有20例患者的图像均于110Kev行MARs重建。MARs能谱图像组(110Kev单能量+MARS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组的主观评分及伪影长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即MARs能谱图像组的金属伪影明显降低,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混合能量图像组。结论在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的单能量图像组中,110Kev为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显著减少脊柱金属植入物的伪影,使CT图像的质量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分析价值。方法对43例有缺血症状,经B超显示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行CTA能谱检查。将混合能量图像处理为单能量图像,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及能谱分析软件对斑块成分进行能谱物质半定量分析,测得其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计算其能谱曲线的斜率,采用(±s)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测量43例71处斑块,其中脂质斑块27处(38.02%),纤维斑块36处(50.70%),斑块内出血8处(11.26%)。斑块内各成分能谱曲线规律:脂质成分呈弓背向上的上升曲线,随着能量逐渐增高,CT值也逐渐增高;纤维基质及斑块内出血则表现为衰减曲线,随着能量逐渐增高,CT值逐渐减小,但纤维基质在低能量区的衰减幅度大于斑块内出血的衰减幅度。在越低能量区,3种成分能谱曲线的离散程度越明显,脂质成分、纤维基质、斑块内出血的曲线斜率和有效原子序数分别为(-3.54±0.78)(2.36±0.56)(0.45±0.09)和(3.24±0.80)(8.56±0.63)(7.26±0.59)。两两比较曲线斜率与有效原子序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CTA能谱成像能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脂质成分、纤维基质、斑块内出血成分进行精确分析,提供更多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13.
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宝石能谱CT Discovery CT 750 HD作为一款全新设计先进平台的高清能谱CT,采用了宝石作为探测器材料,其特有的高纯度和高通透性的物理学特性,再加上影像链中采样率的增高,专有的高清算法使得宝石能谱CT能够在更低的剂量下获得更为清晰的图像质量,达到目前业内最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同时,其独有能谱栅成像技术使CT诊断从形态学带入功能学领域,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腹部动脉能谱CT成像中混合能量重建模式图像与单能量重建模式图像的质量,筛选适宜观察腹部动脉的图像重建模式。方法 80例患者采用GE公司的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获得腹部动脉混合能量图像(140kVp)和40-140keV范围内的单能量图像。对混合能量图像和单能量图像进行感兴趣区CT值的测量,计算腹主动脉、肝动脉的SNR和CNR;各组图像由三名有经验的放射医师采用盲法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最后进行腹部动脉CT值、SNR、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综合比较。所获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keV值的降低,腹部动脉CT值逐渐升高,图像噪声同时发生改变。根据腹部动脉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T值、SNR和CNR)和主观评分,对混合能量图像与各组单能量图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50-60keV单能量组腹部动脉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组,同时单能量成像对腹主动脉和肝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别。结论在腹部能谱CT常规增强扫描所获得的腹部动脉不同类型重建图像中,50-60keV单能量重建模式的图像质量优于混合能量重建模式,推荐其作为腹部动脉能谱CT扫描的常规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尿路造影(CTU)对小儿泌尿系畸形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泌尿系畸形的患儿行CT平扫和肾实质期和排泄期扫描,将原始图像拆成0.625mm70Kev单能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进入能谱处理获得显示泌尿道的最佳单能图像,应用最佳单能图像重建泌尿道MPR、CPR、VR、MIP图像。结果 40~45Kev显示泌尿管道效果最佳,特别是对于泌尿管道畸形应用宝石能谱最佳单能图像CTU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异常泌尿道走行。结论宝石能谱最佳单能图像可以很好地增加泌尿道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特别是显示输尿管异位开口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对小儿泌尿道畸形的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X线摄影探测器研制水平的提高以及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 ,数字X线摄影 (DR ,digitalra diography)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这些数字化X线成像设备提供了较之常规X线摄影系统更大的动态范围 ,并可对所生成的影像进行后处理 ,从而更好的满足了临床诊断的要求。然而与传统放射成像技术不同 ,数字X线摄影系统其成像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评价传统放射影像质量的技术方法与指标难以适应数字X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评价。量子检出效率 (DQE)是 6 0年代应用于评价天体物理摄影系统成像质量的一个物理量[1] ,它描述了从探测器输入到探测器输出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导报》2009,(34):47-47
本刊讯 2009年11月15日,通用电气公司(GE)医疗集团在北京发布其最新CT产品“宝石能普CT”。作为世界首台宝石能谱CT,其在高清晰成像和超低辐射剂量两方面都取得了革命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宝石CT能谱成像的单能量图像与碘基肺灌注图诊断肺栓塞和肺灌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6例临床怀疑肺栓塞且CT肺血管成像(CTPA)显示肺叶和肺段动脉腔内有明确充盈缺损患者,对以上病例行宝石能谱CT扫描,获得单能量CTPA图像及碘基肺灌注图。结果56例CTPA阳性患者共显示302处血管内充盈缺损,其中叶级肺动脉65处,段级237处。56例CTPA阳性患者在碘基肺灌注图共显示203处灌注缺损区,CTPA各肺段动脉栓子显示率与碘基肺灌注图相应肺段灌注缺损区显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基肺灌注图所示正常肺实质的碘基物质含量与灌注缺损肺段碘基物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CT能谱成像的CTPA单能量图像显示肺栓塞与碘基肺灌注图显示肺灌注缺损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为PE和由此引起的肺实质功能变化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共60例(需要进一步确认心血管结构),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宝石能谱CT检测,常规CT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测和手术病例探查。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kappa检验,宝石能谱成像质量较高,常规CT检查和宝石CT扫描之间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增强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宝石能谱CT漏诊2例,超声心动图漏诊6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ASIR技术的宝石能谱CT扫描是检查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