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院于1986年1月至1991年6月,对9例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用了~(99m)TcO_4~-、~(99m)Tc—RBC或~(99m)Tc—PHY腹部闪烁扫描后,明确了出血部位,推测其出血原因,提示了手术指征。现将检查方法以及诊治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2.
3.
小儿肠重复畸形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由于它在肠道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及种类不同,临床表现极其复杂,其中小管状肠重复畸形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临床确定诊断十分困难。我院从1984年以来采用~(99m)锝肠扫描,有7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儿确诊为肠重复畸形,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我们认为~(99m)锝扫描对肠重复畸形有一定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SPECT美克尔憩室显像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克尔憩宝临床表现以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但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作者采用单光子电子计算机扫描(SPECT)美克尔憩室显像诊断美克尔憩室所致消化道出血6例,并得到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6mo~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的联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6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5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病因为结直肠息肉183例(33.2%),结、直肠炎132例(24.0%),肠套叠68例(12.3%),梅克尔憩室42例(7.6%),其次为肛裂、肠重复畸形、迟发性VitK缺乏症、内痔、直肠溃疡、应激性溃疡等;明确病因543例(98.5%);急性发病患儿病因为梅克尔憩室(45.2%)、肠重复畸形(32.3%)、肠道息肉(13.3%)等,其中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均伴有异位胃黏膜。结论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选择有效的诊断方法,以提高病因诊断率、减少患儿痛苦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陈洁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3(Z1)
消化道出血按部位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前者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及胆道出血,后者指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和大肠出血.消化道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或两者并存. 相似文献
8.
龚四堂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385-387
消化道出血是指由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呕血和/或血便。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前者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后者则是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较常见,病因复杂。1987年以来我院应用纤维结肠镜对51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了检查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51例患儿均来自我院门诊及部分住院患儿,男32例,女19例。年龄<1岁者2例,-3岁7例,-6岁15例,≥6岁27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12岁。 二、临床表现无痛性反复便血29例,腹痛伴便血18例,腹痛伴反复粘液脓血便4例。发病1周内检查者23例.1-2周16例,>2周12例。 三、术前准备与检查方法检查前1天进流质或无渣饮食,服番泻叶(5-10g)以导泻,检查当日晨禁食,温生理盐水反复灌肠,直至清洁为止,术前予 相似文献
10.
儿童消化道出血病因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 分析儿童消化道出血 (GIB)的病因 ,了解其临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 15 3例GIB患儿进行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等检查 ,包括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结果 明确病因 14 0例 ,确诊率 91.5 % ,上、下消化道出血 (UGIB、LGIB)分别为 74例和 6 6例。胃病理检查 5 6例 ,均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SFG) ,Hp( ) 33例。炎症组与溃疡组Hp( )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对轻、中、重度炎症Hp( )检出率进行比较 ,3组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LGIB前 3位病因依次为结、直肠息肉、梅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LGIB 6 6例中 ,病理证实 6 4例 (97% )。结论 儿童UGIB以十二指肠溃疡 (DU)并CSFG多见 ,溃疡组Hp感染率高于炎症组 ,且胃部炎症越严重 ,Hp感染率越高。LGIB以结、直肠息肉多见。小肠部位的肠系膜及肠壁血管瘤少见 ,且经常规检查不易确诊。 相似文献
11.
儿童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时期的消化道出血。除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外,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造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年龄越少,对失血的耐受力越差,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反复小量出血,久之可导致贫血。不同部位出血致病原因不同,出血部位以屈氏韧带作为分界标志,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遭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2.
高锝酸盐(99 mTcO4-)异位胃黏膜显像对胃粘膜异位症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该方法简单、无创、准确性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4年来38例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显像阳性的Meckel’s憩室和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结果和病理诊断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999年1月~2003年8月因便血或腹痛怀疑存在异位胃黏膜症而行高锝酸盐异位胃黏膜显像呈阳性表现的患儿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2 d~14岁。男女比例为1·92:1。绝大多数患儿有便血的临床表现(36/38),可为暗红色(17/38)、鲜红色(12/38),也可为黑色(7/…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高锝酸盐(99mTcO4-)腹部显像诊断小儿小肠重复畸形并出血的影像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检查当日禁食水,年龄小或不能配合者予镇静剂(苯巴比妥0.1 g/支,3 mg/kg,肌注).静脉注入99mTcO4-(7.4~11.1 MBq/kg),以脐为中心进行采集,每5 min采集一帧前位或后位图像,每帧计数500 K,显像至60 min,个别病例显像至120 min.结果 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为消化道重复畸形患儿9例,其中5例为小肠重复畸形,3例为梅克尔憩室,1例为空肠系膜海绵状血管瘤,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其显像阳性特征为注射显像剂5 min,在胃显像同时见腹部局限性异常放射性浓聚,部位以脐周最多见,其次是腹下区及左右腹股沟区.浓聚区内放射性分布不均,范围大小不等,位置相对固定,形状各异,60 min不消失.结论 小肠重复畸形在99mTcO4-异位胃黏膜显像中,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小儿消化道重复畸形简便、有效,可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游洁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4):58-61
小儿消化道出血原因复杂,按体重和循环血量计算,小儿消化道出血的安全系数远较成人低,对成人来说损失不多的血量也可危及小儿生命。消化道出血有很多分类方法,按出血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前者指食道、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即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后者指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小肠和大肠)出血。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1):83-85
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情进展迅速,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尽早明确病因是成功抢救治疗的关键。以下通过典型病例介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诊断思路和急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与空肠移形部Treitz韧带以下的肠管出血。出血可来自小肠、结肠和直肠肛管等部位,临床上以便血为突出表现,可有黑便。根据出血量、速度及出血在肠腔内滞留时间长短,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1)慢性隐性出血(肉眼观察无血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便潜血试验阳性);(2)慢性显性出血(肉眼可见鲜血或黑便,但无循环障碍表现);(3)急性大量出血(肉眼可见血便,伴循环障碍及重度贫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
张天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4,9(1):21-22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并非少见,X线钡餐或(及)胃镜检查常能明确病因诊断。我院1980年4月至1992年4月因本病住院共24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男18例,女6例;年龄最小2岁4个月,<6岁3例,6岁~12岁21例。二、临床表现突然排柏油样便11例,呕吐咖啡样液或呕血7例,使血、呕血同时出现6例。皮肤苍白13例,晕厥、昏倒、出冷汗5例。发病前有规律性上腹疼痛史5例,无规律性济周隐痛伴经常呕吐、纳差89),无症状11例(45%)。出血3次以上4例。有溃疡病家族史10例(父8例,母2例)。三、发病诱因进食油炸、酸辣食物和暴饮暴食史10例,… 相似文献
20.
陈洁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373-375
1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病因
消化道出血按部位分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前者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出血;后者指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和大肠出血。小儿消化道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大量的消化道出血可导致急性贫血及出血性休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