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病人电视胆道镜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胆总管切开探查以后是否放置T管一直存在着争议^[1-5],还没有老年病人胆总管探查术后行一期胆总管缝合的报道。自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我们为386例老年病人实施了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电视纤维胆道镜探查术,对其中169例行一期胆总管缝合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中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1/2006-12我院160例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59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胆总管一期缝合68例,置T管92例,术中取尽结石156例,术后胆道镜取石4例.手术时间70-120(平均115)min,术后住院时间4-11(平均6)d.无胆道出血及腹腔感染,无手术死亡.术后胆漏2例.经再次腹腔镜下缝合与引流治愈.120例随访6-36(平均18)mo,无结石复发和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 选择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经十二指肠镜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以便胆道减压,然后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后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胆管.统计分析治疗结果,并发症和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20例均痊愈,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有效、安全且可靠的治疗模式.对掌握了腹腔镜下缝扎技术的普外科医师,可作为一种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8月行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一期胆总管缝合≥65岁老年病人35例。完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通过胆道镜置入取石网篮取石,术毕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本组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57~170 min,出血量1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5~10 d,发生胆漏2例,再次手术1例。术后随访4月至2年,残余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认真评价术前影像学,术中熟练胆道镜操作,精准缝合的前提下,老年病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术中电子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临床应用。结果3例通过电子十二指肠镜,将乳头切开刀成功插入胆总管,在术中对胆总管进行定位和标志;18例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总管1期缝合,行术中鼻胆引流术;12例用于开腹胆总管探查胆总管1期缝合,行术中鼻胆引流术,均达到1期缝合的治疗效果,避免了传统胆道探查术后T管的放置。结论电子十二指肠镜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中,可避免术中盲目探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质量,并探索了胆总管探查的一种新的术式,用术中放置鼻胆引流管替代传统术中放置T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并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8~2013-10应用三镜联合并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62例的手术疗效和经验。结果62例均成功取净结石。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肝功能及血、尿淀粉酶,术前肝功能异常者术后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均明显下降,无一例出现血、尿淀粉酶增高。1例出现腹腔引流管引流淡黄色胆汁,3 d后自行消失。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2~8周复查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62例均未见明确残石影,5例报告乳头狭窄影,但无自觉症状及体征,未予处理。术后3~6个月复查B超,报告胆管积气影3例,未予处理。结论三镜联合并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观察组行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00±15)ml,手术时间为(136.5±25.0)min,住院时间为(10.5±2.0)d;对照组分别为(110±20)ml、(152.0±27.5)min、(13.5±2.5)d。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LC、胆总管探查及一期胆管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3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413例,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二镜"或"三镜"联合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31例,成功率29.0%(9/31);LC+LCBDE+胆道镜取石术+T管引流术101例,成功率93.1%(94/101);LC+胆总管探查术(LCBDE)+胆道镜取石术+Ⅰ期缝合术96例,成功率97.9%(94/96);LC+LCBDE+肝部分切除术61例,成功率91.8%(56/61);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或LC+EST 155例,成功率93.5%(145/155);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同时)10例,成功率90%(9/10)。19例患者中转开腹,治疗总成功率95.4%(394/413),各组病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王翔  张彤  孙仁海 《肝脏》2008,13(6):488-489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或高度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传统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近年来,由于微创、内镜技术的发展,采用三镜联合(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治疗日趋增多,但各有其优缺点。我院自2002年至2007年采用不切开胆总管、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术后不放置T型管,共实施96例,其中证实结石并取出者62例,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对胆总管结石患者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后置T型管引流带来的不便和潜在的并发症,对胆总管无结石者避免了胆道探查带来的损伤,患者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经腹腔镜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9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98年9月~2002年5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和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9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女性80例,男性11例,年龄20~84岁,平均48.6岁。术前均经B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确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继发胆总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2月至2004年5月,我们对86例胆石症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微创化理念的迅速普及, 微创设备的高速发展, 外科医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微创化器械使患者在短期内迅速康复.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转变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或胆囊切除, 术前或术后应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的三镜联合应用将会是今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现代外科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和腹腔镜序贯治疗胆总管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电子胆道镜序贯治疗的83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结果834例接受“二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治疗,成功793例(95.08%)。41例“二镜”治疗困难转入选择“三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胆道镜)治疗,成功39例(95.12%),“三镜”治疗未取得成功的2例患者因肝门部及小网膜口严重黏连,无法显露胆总管,遂转为开腹手术治疗。834例患者共出现并发症28例。结论序贯性多镜联合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切实可行,并发症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及缝合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LCBDE)+一期胆总管缝合(PDC)已成为了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相比传统T管,该方法能降低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等,然而单纯的PDC往往缺乏有效的支撑引流,术后胆总管压力较大,增加了患者胆漏及胆总管狭窄的风险,因此有人提出了一期缝合胆总管兼顾内外引流的手术方式,不仅能降低术前胆总管压力,减轻胆道炎症水肿,提高缝合质量,术后还能保持一定引流,减少患者术后胆漏及胆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联合内镜胆总管探查术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目的 探讨运用多种微创治疗手段,治疗经内镜取石失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方法 运用三窥联合的手术方式(术前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及术中胆道镜(对3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结果 3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残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相似。部分病例随边半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 三镜联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对于有较高内镜、腹腔镜技术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的有效方法 和适应证.方法 选择疑有胆总管结石及有探查指征的61例患者,在胆囊切除时将胆囊管残端稍为留长,以便于提取牵拉.选用OLYMPUS-P20型胆道镜沿胆囊管轻柔插入,如胆囊管尚不够粗,可先予扩张.胆道镜发现结石后,以取石网篮套取拉出.如结石较大难以通过胆囊管者则常规切开胆总管取石.镜检及取石结束后经胆囊管注入庆大霉素8-16万单位后予胆囊管结扎.结果 29例在胆总管下端发现结石,其中24例在胆道镜下予取石网套取除,5例因结石较大常规切开胆总管取除,32例未发现结石.6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发生.B超随访或术后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结论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及取石术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微创技术,可使部分患者减少创伤,缩短治疗周期,但其主要适用于胆总管继发性小结石同时伴胆囊管增粗者.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自1991年报道后,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现已公认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最佳方法,有望成为外科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标准术式。尽管周内外胭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有许多成功应用的报道,但胆漏的发生率仍较高,胆道探查后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Oddi括约肌痉挛造成围手术期胆道高压可能导致胆汁渗漏,因此胆总管探查后需要放置合适的胆道引流。自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我院对59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内放置可在预定时间自行脱落并随粪便排出的J型导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探查双“J”管置入一期缝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多发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缝合的102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内置双“J”管分为双“J”管组49例,非双“J”管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J”管组比较,非双“J”管组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胆漏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置双“J”管一期缝合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明显降低胆漏发生率,可作为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优先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孙智勇 《山东医药》2001,41(2):33-33
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们对96例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患者,就胆总管切开探查后放置与不放置T型管及一期缝合的适应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10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04/2011-03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诊治的10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治疗过程,总结双镜联合的治疗意义.结果:本组中有102例双镜联合手术成功,5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140min).出血量:20-80mL(平均55mL).术后住院时间:7-15d(平均8.5d).放置腹腔引流管者83例,其中有16例仅术后第1天引流出少量淡黄色液体,3d后无液体引出,第4天拔管.其余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约300mL,4d后基本无胆汁引出,第6天拔管.放置T管者于术后4wk拔管.本组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3-6mo,无胆漏、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是安全的,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