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系统综述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防治措施。指出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与受照射体积、分次剂量、分割次数及照射总剂量密切相关,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将增加脑、脊髓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强调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实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的γ刀和X刀的结构、物理剂量特性及照射技术。采用等中心直线加速器为基础的非共面多弧聚束照射及动态旋转照射的X刀技术,其剂量分布可以与γ刀的剂量分布媲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的放射生物学反应与常规放射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精确定位、精确照射对病变靶区实施单次大剂量致死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实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的γ刀和X刀的结构、物理剂量特性及照射技术。采用等中心直线加速器为基础的非共面多弧聚束照射及动态旋转照射的X刀技术,其剂量分布可以与γ刀的剂量分布媲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的放射生物学反应与常规放射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精确定位、精确照射对病变靶区实施单次大剂量致死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病患者的放射治疗,对人体伴有两种平行的有害并发症:在照射剂量不足时,肿瘤的治疗不彻底;在超剂量照射时,周围正常的组织可能发生明显的损伤。放射治疗以后患者寿命的提高,导致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的增加。因此,研究放射损伤的各个方面(发病机制,发生放射损伤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是当前迫切的任务。本文目的是提供文献资料的分析,并探索早期放射损伤和晚期放射损伤综合性放射生物学概念的关系。细胞和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损伤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受照射组织损伤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组织结构的所有成份:主质、神经末梢、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5.
照射后,骨髓等放射敏感组织DNA合成的抑制是急性放射损伤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变化程度与照射剂量大小及损伤的转归有较明显的关系。一些抗放有效的药物大都能改善此种变化,因此可以用来作为评价药物效价的指标。实验用的柴胡系柴胡的酒沉提取物,预防使用可以提高850拉德照射小鼠活存率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照射后的女性骨髓移植患者仍可能生育黄士敏大剂量放射损伤后,远期效应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是不育。近年陆续有一些经大剂量化疗并较大剂量全身照射作预处理后接受骨髓移植并获得长期生存的女性患者出现妊娠成功的报道;这对于探讨放射损伤后的远期效应以及如何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正常组织抵抗放射损伤的能力随照射体积之增大而衰减;对达到相同生物效应(如红斑或耐受量)的照射剂量与治疗体积(或面积)成反比。Paterson 曾以计算图表的形式描述了体积和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既然剂量与照射面积或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比格犬急性放射性肠病的损伤模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犬急性放射性肠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5只比格犬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0 Gy单独照射组(B组)、12 Gy单独照射组(C组)、14 Gy单独照射组(D组)、10 Gy照射后干细胞治疗组(E组)、12 Gy照射后干细胞治疗组(F组)及14 Gy照射后干细胞治疗组(G组),每组5只。对比格犬腹部进行X线调强照射,观察单独照射、照射后干细胞治疗的比格犬的临床特点、肠镜表现、生存时间,并采用组织病理学评分对放射造成的肠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比格犬肠损伤程度与放射剂量呈正相关。E、F组干细胞治疗后肠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格犬生存时间与放射剂量呈负相关。F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E组与B组、G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放射剂量增大,比格犬急性放射性肠病加重,生存时间缩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12 Gy剂量的急性放射性肠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放射治疗,局部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放射抗拒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明确潜在的放射抗拒相关机制至关重要,通过放射线构建放射抗拒性肿瘤细胞株是关键的工作基础。根据分割剂量、照射次数及不同分割剂量组合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归纳出4种典型的照射模式:常规照射模式、反复照射模式、梯度照射模式和其他照射模式。不同的照射模式在总照射剂量、构建周期上不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也存在差异。梯度照射模式随着细胞株放射抗拒性增强而逐步提高分割剂量,较好地平衡了分割剂量和照射后细胞恢复至指数期时间,优于其他3种照射模式。临床相关放射抗拒性细胞株具备放射抗拒性表型的同时,保持与亲本细胞株相同的基因型,是未来肿瘤放射抗拒性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739纯种小鼠,Wistarl大鼠肺在整体、离体水平受照射后早期均可测出明显增高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并且这种放射损伤效应与照射剂量呈一定的相关性,照射前给予受照动物中药活血化瘀制剂764-1可明显降低这种增高的表面活性物质含量。从而证明放射可以引起肺Ⅱ型上皮细胞早期损伤,且这种损伤是射线对肺Ⅱ型上皮细胞的原发作用,同时也初步表明中药活血化瘀制剂764-1可以直接改善放射对Ⅱ型上皮细胞造成的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11.
肝放射损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放射损伤的研究概况彭瑞云综述王德文、徐在海审校肝脏放射损伤可见于骨髓移植射线预处理、恶性肿瘤放疗、平时核事故及战时核辐射。早在1924年,Case等首次描述了肝细胞的放射损伤;直到本世纪50年代,人们才发现当照射剂量达到40~50Gy时可引起肝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宁波市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的高效监测。方法 现场调研放射诊疗数据传输过程及频度和剂量核心要素,遵循数据元标准化原则确定医疗照射频度和剂量标准化数据元,在此基础上设计宁波市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数据接收平台的模块及功能。结果 形成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信息数据元59个,数据接收平台按功能分成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常住居民医疗照射频度监测和剂量监测3个模块。结论 宁波市医疗照射放射诊疗频度和剂量信息化监测平台的构建,标准化数据元的确定将有利于宁波市医疗照射信息化监测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肺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胸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 ,肺组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照射。当肺组织接受较高剂量和 /或较大容积的照射 ,或患者对放射线敏感时 ,可能发生放射性肺炎。1 发病率及病因〔1〕  有症状的放射肺炎的发病率为 5 %~ 15 %。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受照射肺的容积 :剂量相同时受照射肺组织容积越大 ,发生率越高。 (2 )受照射剂量 :放射剂量 <15Gy时 ,很少发生放射性肺炎 ;若 >6 0Gy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 (3)分割方式 :总剂量相同时 ,分割次数越少 ,总疗程越短 ,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越高。 (4)受照射部位 :上肺及近纵隔的肺组织较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复合性放射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作一综述,并对内外照射的远期生物学作用进行了讨论。当γ射线全身照射剂量超过1~2戈瑞就可引起急性放射病。由于吸收剂量的分布特点可产生不同的放射综合症,而放射病的临床过程和结局取决于吸收剂量的大小和照射野内器官的特点。内外γ射线复合作用(复合放射核素)可在机体内产生复杂的病理过程,γ射线全身外照射一次作用是短暂的,相对地其吸收剂量分布亦均匀,而内照射的剂量形成时间较长,其剂量分布特点和剂量形成的强度决定于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的理化特性,被储  相似文献   

15.
电离辐射诱导端粒延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人细胞系A549照射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照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细胞端粒酶活性,端粒限制性片段平均长度分析法(耵谭)检测端粒长度。结果在1—5Gy剂量范围内A549端粒酶活性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强;照射后TRF延长,照射剂量越高,TRF延长出现越早,随着时间的延长,较低剂量组耵谭也明显延长,表明这种诱导作用与端粒酶表达增强有相近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论端粒放射损伤可通过端粒序列的合成(延长端粒)进行修复;端粒酶可能在端粒放射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造血基质是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场所,研究其放射敏感性是很有意义的。骨髓和脾脏的造血基质放射耐受性较高,2000rad 的照射仍能维持造血细胞均生长,3000 rad 以上剂量的损伤才不能修复。但基质的间充质细胞及其衍化的各种细胞,当切除其骨髓细胞而引起增殖时,可能会提高其放射敏感性。机械损伤大鼠和家兔的骨髓,照射剂量须超过1000 rad 时,才能影响其修复过程。切除骨髓后,其再生障碍的平均  相似文献   

17.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照射野内肿瘤复发、第 2原发或邻近照射野的第 2原发肿瘤的根治性放疗问题 ,这需要了解根治性放疗后较长时间内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损伤的修复和对再放射的耐受性问题。同一部位的再放疗 ,特别是根治性放疗后的再放疗通常认为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放射损伤而被认为是禁忌的 ,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许多正常组织对放射损伤是能够修复的 ,因而对“禁忌论”提出了挑战。尽管如此 ,放射肿瘤学家仍心有余悸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第一程放疗的确切数据如放疗的时间、剂量、组织照射后修复放射损伤的时间等等。是否要进…  相似文献   

18.
电子射线照射大鼠胶原及自由基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加速器电子射线局部照射SD大鼠致放射损伤后胶原表达的变化、自由基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直线加速器局部照射制作SD大鼠的辐射损伤模型,观察MDA、NOS、SOD、GSH-PX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的改变。结果 照射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MDA、NOS上升;SOD、GSH.PX则下降,血清中指标变化显著而皮肤中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受照射局部皮肤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有明显改变,但其自由基的变化与胶原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辐射损伤后能在全身产生自由基,其对受照射局部皮肤组织中胶原表达改变的作用不大,在电子射线放射损伤中胶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立体照射的概念是指采用小野立体交叉照射的方法,在一次照射后使脑内某一小部分组织得到很高的剂量,从而达到相当于外科切除的效果,而周围组织不受损伤。有人称之为放射外科学(Radiosurgery)或放射神经外科学(Radio-Neurosurgery)。迄今,立体照射的应用仅限于脑,除治疗肿瘤外,还用于其它疾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立体照射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0.
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及工作场所安全防护水平,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剂量依据.杭州市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以来,已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个人剂量监测体系.现将近年来监测现状与存在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