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扁平苔藓(简称LP),盘状红斑狼疮(简称DLE)等口腔粘膜病。已广为临床所采用。但有关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后的副作用报道甚少。本文对应用醋酸确炎舒松A(Triamicinalone acetonic aletatis,TAA)粘膜损害下浸润治疗LP、DLE等引起月经紊乱的27例给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口腔扁平苔藓临床少见,作者报道了3例少女发生在口腔颊或舌粘膜的扁平苔藓,不伴有皮肤或其它粘膜损害,均无家族史和服药史,所有病例均对表面或病损内注射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治疗作用。 病例1,10岁,女性,亚洲人,诉口腔粘膜灼痛3月,颊粘膜呈网状—丘疹型扁平苔藓,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 病例2,11岁,女性,白种人,诉舌灼痛,见舌侧缘糜烂型扁平苔藓,活检确诊。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  相似文献   

3.
康宁克通──A治疗口腔扁平苔藓35例疗效观察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周琳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陈可作者自1990年以来,应用美国施贵宝药厂生产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康宁克通──A混悬液对35例口腔扁平苔藓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观察口腔糜烂性扁平苔藓患者在牙龈和颊粘膜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后吸收的量,并通过血、尿可的松水平的测定来评价对肾上腺的抑制。作者选择求治于Baylor牙科学院口腔中心,经活检确诊为糜烂性扁平苔藓的10名患者,另选择8名无口腔疾患者作对照。全部受试者半年内均未用过类固醇药物。先在第1天取各患者的血、尿标本后将0.05%氟新诺龙酯500mg1日3次局部涂抹于牙龈与颊粘膜上,  相似文献   

5.
得宝松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自1995年以来,采用美国先灵葆雅药厂生产的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得宝松注射液对21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bFGF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由 14 6个氨基酸组成 ,存在于神经组织、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胎盘以及唾液和泪液中 ,对造血和伤口组织愈合非常重要。我们检测了口腔扁平苔藓 (OLP)患者唾液中bFGF的浓度 ,并分析其在OLP发病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践认为术后疼痛与水肿有天,如术后水肿被控制,疼痛亦会减少。术后采取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对减少组织水肿很有效果。地塞米松(审校者注:Dexamethasone即甲氟烯索)是一种合成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8.
口腔急性炎症包括急性的口腔粘膜炎和急性牙源性炎症。为了消除这些炎症,常采用抗生素、维生素甚至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进行全身治疗。尽管这些疗法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多数致病微生物不断增加的抗药性,使疗效趋于降低,而抗生素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对机体的副作用,造成临床上的危害正逐渐增加。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用中草药制成口炎宁冲剂,治疗了324例口腔急性炎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985年2月至1986年5月,以门诊的口腔急性炎症病例4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口腔单纯疱疹感染,复发性口疮、糜烂型口腔扁平苔癣、多形红斑的口腔损害、膜性口炎,急性唇、舌炎,三叉神经带状疱疹、雪口、急  相似文献   

9.
曲安缩松口腔涂抹对大鼠的毒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安缩松口腔涂抹对大鼠的毒副作用钟志明,邢莲影,程斌,曾桂雄,陈少萍曲安缩松(确炎舒松—A,Triamcinoloneacetonide)是一种局部应用合成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其0.1%浓度的口腔粘膜徐剂(KenaloginOrabase)已在国际上...  相似文献   

10.
孙雨桐  江潞 《口腔医学》2022,42(3):261-265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种病因不明、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慢性炎性疾病.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OLP的常用药物,但部分OLP患者表现为不敏感或治疗抵抗.有研究提示生物制剂对治疗常规药物治疗不敏感或抵抗的OLP患者显示出优势.该文就治疗OLP生物制剂的种类、机制、疗效、预后及不...  相似文献   

11.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常见的慢性粘膜皮肤疾病,常采用全身或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抗角化和免疫调节药物维甲酸(retinoic acid)也能成功地治疗OLP,并用于皮质类固醇治疗失败者。作者研究了肤轻松和维甲酸局部治疗萎缩型和糜烂型OLP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33例萎缩型和糜烂型OLP患者,男3例,女30例,年龄33~62岁,随机接受0.1%肤轻松(FAO)和0.05%维甲酸局部(RAO)治疗,每日4次,2~4周后记录OLP严重程度(以临床积分表示)和疼痛程度(疼痛积分),结果经秩和检验。 结果和讨论 FAO组18例,RAO组15例,治疗  相似文献   

12.
口腔和皮肤扁平苔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扁平苔藓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免疫学机制是扁平苔藓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本文综述了扁平苔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引起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危险因素作出相关性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与发病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 :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发病的危险因素。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发病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的总判别率为95 %。结论 :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危险因素作出相关性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与发病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发病的危险因素。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发病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的总判别率为95%。结论: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皮肤黏膜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cell)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口腔扁平苔藓中Th细胞的极化状态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Th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密切相关。下文就这些细胞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精神障碍是扁平苔藓的病因之一,近年来扁平苔藓的精神生理基础引起了关注,迄今为止,口腔扁平苔藓与精神紊乱之间的密切关系尚无报道。作者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和非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精神障碍的程度进行比较,并对口腔扁平苔藓网状和萎缩、糜烂各型互相之间和患者年龄、不愉快的情感和精神障碍及病变的部位、霉菌感染等方面进行研究。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了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56例,其中女性40例(占71%),男性16例(占29%),男女之比为3∶1。对照组44例进行Cornell医学指数(CMI)调查。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探索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扁平苔藓组)69例和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慢性炎症组)28例,在初诊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其中32例患者(扁平苔藓组23例,慢性炎症组9例)同时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结果 扁平苔藓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68.12%,慢性炎症组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为46.43%,扁平苔藓组高于慢性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0,P=0.046).23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抗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2.17%,9例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患者Hp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58,P=0.12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CD44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中粘附分子CD44H、CD44V3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口腔扁平苔藓,其中糜烂型扁平苔藓14例,非糜烂型扁平苔藓48例,21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0例正常粘膜CD44H、CD44V3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扁平苔藓病损区组织的染色以基底细胞、棘层细胞下调明显。结论 CD44参与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寻找和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对开展口腔扁平苔藓诊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未明,给实验模型的建立带来困难,是目前口腔学者面临的难题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建立完善的口腔扁平苔藓动物模型,而相关细胞模型已较为成熟,本文就目前口腔扁平苔藓实验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口腔和皮肤扁平苔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扁平苔藓的发病机理尚未明确,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免疫学机制是扁平苔藓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本文综述了扁平苔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