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卓正 《医学文选》2000,19(6):955-958
肿瘤光动力疗法(Photodymamictherapy,PDT)是指利用光敏剂选择吸收并潴留于肿瘤组织,经特定波长激光照射发出特征荧光用于诊断,另经特定波长激光照射诱发光化学反应以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医疗技术。PDT问世以来已有30多年历史,因其有效、安全和相对低成本,先后被许多欧、美国家和日本定为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我国也将其列为肿瘤诊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研究表明,经不同特定波长激光照射能发出强烈荧光和引发光化学反应的光敏物质多达数百种,但适合肿瘤PDT的却只有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irivative,HpD)等几种。现将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应用血卟啉(HpD)加激光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肿瘤,在临床上取得较大的进展.由于激光的穿透组织能力有限,因此,试图在PDT治疗中以穿透力强的X线代替激光照射瘤体以提高PDT疗效.PDT是基于HpD的光敏作用,为此本实验以X线、紫外光、黑光及激光四种不同波长的光源照射在加有HpD的肝癌细胞,观察对肝癌细胞膜所产生的光氧化作用来比较四种光源对HpD所产生的光敏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时测定单态氧(singlet oxygen,1 O2)评估635nm和(或)670nm激光照射下盐酸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介导的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肿瘤效果。方法以5-ALA为光敏剂,在单波长(635nm或670nm)及联合波长(635nm+670nm)下进行激光照射,利用新型高灵敏的检测系统测定PpIX溶液、肿瘤细胞(9L神经胶质肉瘤细胞和HeLa细胞)及HeLa负瘤裸鼠中的1 O2强度,H-E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坏死深度。结果接受单一的635nm或670nm波长激光照射时,PpIX溶液1 O2强度在两者中无明显区别。635nm与670nm激光联合照射下,9L细胞的1 O2强度高于HeLa细胞;在两种细胞中670nm激光诱发1 O2强度均远远低于635nm激光。在HeL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中,两种波长激光联合照射产生一定的肿瘤坏死深度,但低于635nm单波长照射。结论在5-ALA介导的PDT中,670nm波长激光显示了一定的PDT疗效。  相似文献   

4.
血卟啉衍生物(HPD)可较长时间潴留于恶性肿瘤组织中,经一定波长和强度的激光照射,可使肿瘤组织发生光敏反应而变性坏死,这种方法称为光动力学疗法(PDT)。它已用于临床治疗某些恶性肿瘤。PDT的光源多选用630nm的红色激光,也有用488~514.5nm的蓝绿色激光。本文用显微图象分  相似文献   

5.
光动力学治疗肿瘤的疗效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余招焱  张才全 《重庆医学》2006,35(17):1614-1616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颖的治癌方法,与其他肿瘤疗法相比,PDT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包含了3个可变参数:光敏剂、光源以及组织中分子态氧,三者缺一不可。PDT时,光敏剂能在肿瘤细胞内选择性聚积;将合适波长的激光照射肿瘤后,光敏剂激发并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活性物质来不可逆地杀伤肿瘤细胞。随着临床PDT的不断应用,有学者发现其短期内疗效比较确切,但仍有可能出现肿瘤复发;由于光敏剂在组织内分布不均匀、激光穿透力有限等因素影响,PDT对深部及较大体积的实体瘤疗效不佳。因此需要积极寻找PDT增效的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6.
邵红霞  刘蓉  吴琦  高瑞霄 《医学综述》2008,14(22):3404-3407
光动力学疗法(PDT)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和表浅或腔内良性病变的方法,其通过全身或局部应用光敏剂,经特定波长光照射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光敏剂作为PDT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PDT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PDT的基本原理、光敏剂的特点及光化学原理,重点综述了光敏剂在组织内吸收分布及在光动力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将一种主要定位于肿瘤的光敏药物(或称光敏剂)注入人体后,由于肿瘤能选择性地摄取光敏剂,使肿瘤中药物浓度大大高于正常组织,通过光纤应用一定波长的光(主要是激光)照射肿瘤组织,产生有细胞毒作用的氧自由基,可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血管,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30及 670 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为筛选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骨肉瘤的新药提供实验数据。方法:C3H小鼠60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6~8 mm时,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及PDT治疗组。治疗组分为PSD-007组(5 mg•kg-1,用波长630 nm激光照射)和BCPD-17组;BCPD-17组分设5和10 mg•kg-1 2个剂量组,分别用波长630 nm或670 nm激光照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 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0 mW•cm-2、能量密度240 J•cm-2、照射时间20 min、光斑1.0 cm。照射7 d后测量肿瘤大小,取瘤体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并行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小鼠骨肉瘤细胞大而深染,核异型明显;PDT治疗组肿瘤细胞出现坏死,细胞内空泡变性,核固缩,BCPD-17组更明显。PDT治疗组小鼠骨肉瘤的肿瘤质量及体积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70nm激光照射后,BCPD-17各组的肿瘤抑制率均高于PSD-007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敏剂BCPD-17和PSD-007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敏剂BCPD-17光动力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英国伦敦消息:在英国医学激光学会第一届年会上,光放射疗法是热门的讨论题。布法罗的罗斯韦尔·派克纪念研究所的Tom Dougherty,详细阐述了他最近进行的光动力疗法(PDT)新技术。 PDT是一种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它通过激光照射主要保留在肿瘤的物质,经光化学性产生的单线氧根起作用。 Dougherty说,最初应用的血卟啉衍生物(HPD)现在已制成提纯的形式,从而进一步改进了此技术。虽然PDT目前被保留为治疗用其它治疗方法失败的肿瘤病人,但对许多肿瘤也可获得明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患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医学上的难题,治疗方法和手段众多。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光敏剂、光和氧分子,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选择性破坏肿瘤的新兴治疗手段,可应用于实体肿瘤、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等多个临床领域。因其具有极佳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逐渐受到临床关注,现已成为肿瘤治疗方面的新选择,也可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等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对PDT杀伤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于1995年首次被应用于眼科,是从静脉中泵入一种特殊的光敏剂维替泊芬(Visudyne),然后利用689nm波长的激光照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区域.PDT选择性地破坏CNV,由于不产热,不会损伤邻近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患者的视力[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应用两种不同波长激光为 PDT(光动疗法)的激光源,对小鼠移植肿瘤进行杀伤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光剂量下,HPD—氩离子泵浦的染料激光(波长6 300(?))对肿瘤杀伤的效果强于 HPD—氩离子激光(波长5 145(?))(P<0.01);同一波长激光在光剂量相同时,采用不同的瞬间功率,对肿瘤杀伤的效果相同(P>0.20)。  相似文献   

13.
应用肿瘤内照射和肿瘤表面照射两种方法在人肺腺癌裸小鼠移植瘤(lung adenocarcinoma xenograft,LAX-83)进行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DT后LAX-83生长延缓。治疗后10天,肿瘤内照射组和肿瘤表面照射组之间的肿瘤体积和重量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独激光组和单独光敏剂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肿瘤内照射组的病理改变比肿瘤表面照射组出现更早、更显著。后者肿瘤坏死深度在4~5mm左右,而前者则达10mm以上。光镜下发现肿瘤细胞胞浆、胞核浓缩,肿瘤细胞坏死。电镜检查提示线粒体受损最早。单独注射光敏剂和单独激光照射后均不产生肿瘤组织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本实验证实PDT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肿瘤内照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光动力学疗法联合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进展期食管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应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食管贲门癌2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单纯PDT组(42例)和PDT联合局部化疗组(160例)。对每一患者均先静脉输注光敏剂癌光啉(PSD-007)或血卟啉单甲醚(HMME)3-5 mg/kg,于用药后经内镜以激光照射肿瘤局部。PDT联合局部化疗组除PDT治疗外,于每次激光照射前肿瘤局部注射化疗药物5-Fu或平阳霉素,间隔1个月可重复治疗。结果经治疗后多数患者吞咽困难、下咽痛等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其中PDT联合局部化疗组吞咽困难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生存质量亦提高。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近期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PDT组。部分病例随访12-36个月,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期较单纯PDT组显著延长。结论PDT联合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并能协同提高PDT的治癌效果,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钟俊波  岑瑛 《四川医学》2007,28(12):1331-1333
光动力疗法(PDT)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激光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临床中应用很广,主要用于肿瘤治疗与诊断和其他许多非肿瘤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良性病变和感染性疾病等。它的原理是机体在接受光敏剂后,生长旺盛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存留光敏剂较多,经特定波长的激光有效照射后,在组织中氧的参与下产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单态氧和自由基,破坏组织和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最终引起目标组织细胞坏死和凋亡,达到治疗目的,而对正常细胞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杀伤效应.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处理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OD492值,并绘制MDA-MB-231 PDT后的生长曲线,用光镜、电镜观察PDT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HpD浓度为0.5 mg/L时基本无杀伤作用;在相同的激光照射剂量下,2 mg/L HpD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再增大HpD浓度对细胞的杀伤效应增加不明显;在相同的HpD浓度下,激光剂量为5 J/cm2时OD492值降低达平台.光镜、电镜下细胞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PD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有明确的杀伤效应,HpD浓度2 mg/L、激光剂量5 J/cm2是本实验PDT的最佳作用参数.  相似文献   

17.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简称ILIB),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兴疗法。它是采用特定的激光波长632.8nm,经静脉留置针穿刺而将激光针导入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激光照射功率为1.5mW,每次照射60min,每日照射1次,10日为一疗程。我科于1994年7月~1995年10月间,共有81例患者接受了此种疗法。男56例,女25  相似文献   

18.
激光为肿瘤光动力学疗法(PDT)提供所需能量,激发诱导光动力剂(光敏剂)产生荧光(诊断肿瘤)或中介细胞毒性反应(治疗肿瘤)。分别介绍PDT诊断和治疗用激光器的种类、波长选择、组织穿透能力、温热效应、发射输  相似文献   

19.
肿瘤光动力治疗 (photodynamictherapy ,PDT)是现代癌症治疗中一种新的治疗法 ,为了更好地认识光动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Fluo 3AM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人肺腺癌GLC 82细胞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 :激光单独照射前后GLC 82细胞内Ca2 的浓度变化不大 ;在PDT作用下 ,激光照射前GLC 82细胞内Ca2 的浓度变化明显。结论 :本方法灵敏、简单、快速 ,能实时监测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光动力疗法治疗食管贲门癌11O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DT)联合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应用PDT治疗食管贲门癌110例,并对其中70例联合应用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对每一患者均先静脉滴注癌光啉(PSD-007)3~5mg/kg,于用药后24、48或72h分别以激光照射肿瘤局部.PDT联合局部化疗组除PDT治疗外,于每次光照前肿瘤局部注射5-FU250~500mg或平阳霉素8mg.结果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近期显效率高于单纯PDT组(P<0.05).部分病例随访10~18个月,PDT联合局部化疗组的平均生存期较单纯PDT组延长(P<0.01).结论PDT联合局部化疗治疗食管贲门癌安全而有效,并能提高PDT的治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