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颅彩色多普勒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多普勒结合血流显像技术能够方便、无创、准确地探测颅内大血管的血流,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实际的意义.文章对经颅彩色多普勒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非侵入性地检测颅底各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及血流状态,推断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监测,指导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文章阐述了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原理、技术以及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的方法。重点介绍了该方法在脑血管病中的适应症,描述了常见脑血管病脑血流动力学在经颅多普勒超声中的特征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血管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因动脉夹层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颈部动脉是脑动脉夹层的主要发病部位,且颈动脉超声与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诊断增加检出率。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头痛、发热4天,反映迟钝3天"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等病史。饮酒10余年,半斤白酒/天。入院体检:BP122/68mm Hg,神志清,反应迟钝,定向力不完  相似文献   

4.
史新兰  梁红 《山东医药》2007,47(16):80-80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88-3990
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累及大、中动脉内膜,造成内膜粗糙〔1〕,渐而形成斑块。当斑块突入管腔时,因富含脂质或管壁应力增大,会致使斑块发生破裂,脂质与胶原纤维暴露,从而使得血小板激活,启动凝血反应造成血栓〔2〕。所以,颈动脉斑块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超声检查1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苏  殷镜海  贾广胜 《山东医药》2005,45(31):74-74
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及健康者40例(对照组)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形态、回声特征,颅内外动脉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不均质、不规则斑块的检出率及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高于颅外动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颅内外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颈动脉超声(CDF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检查证实的颈内动脉狭窄>70%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头颅CT、MRI及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Asy)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脑梗死(CI)组。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 )检测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与DSA对比,分析TCD判断侧支循环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比较3组间侧支开效率。结果(1)TCD检测前交通动脉(ACoA )开放占50.94%(27/53),后交通动脉(PCoA )开放占41.51%(22/53),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占37.74%(20/53)。与DSA结果相比较TCD显示侧支循环的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1.6%)。(2)Asy组的ACoA、PCoA的开放率均明显高于TIA和CI组( P<0.05);TIA组的ICA-ECA开放率高于CI组( P<0.05),而TIA组与CI组的ACoA、PCoA开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侧支循环平均开放条数结果比较,Asy组(2.17)>TIA组(1.40)>CI组(0.85)。结论 TCD可以无创性地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临床相关诊治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它通过3种途径引起缺血性事件的发生:(1)低血压诱导狭窄远段低灌注;(2)斑块局部出血或斑块表面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闭塞;(3)斑块破裂,栓子脱落阻塞远段的血管,导致急性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动脉狭窄已普遍应用,现将我科2004年8月-2005年8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对动脉的检测方法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nal doppler,TCD)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其中TCD主要是对脑血管颅内段血管进行评价,DSA是对血管全面评估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30例患者中5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74例脑梗死;42例非缺血件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等血管异常发牛率、斑块类型及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TIA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等异常检出率为73.2%(41/56),脑梗死组异常率为87.8%(65/74),对照组受检者异常率为28.6%(12/42),TIA组及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组患者脂质性斑块及混合性斑块的发生率高于TIA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最常见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又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近段。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颈动脉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TCD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诊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例6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6月.结果 术前TCD改变:①6例狭窄侧椎动脉起始段流速显著增快,频谱异常.②4例双侧椎动脉寰枢段及颅内段不对称,狭窄侧血流速度减慢,伴或不伴搏动指数(PI)减低.其中2例狭窄侧椎动脉寰枢段血流速度减慢,而椎动脉颅内段流速正常.③4例术前对侧椎动脉流速高于正常, 2例基底动脉血流高于正常.术后TCD改变:①狭窄段血流速明显下降,狭窄远端流速增高,均接近正常流速,狭窄远端的PI明显改善.②术前存在健侧椎动脉流速增快的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速下降,对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病例,术后BA流速亦出现下降.结论 TCD是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术前评估及介入治疗后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手段,能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目前常用的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具有无创、便捷、价廉等特点.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储备能力可为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相关信息.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时,TCD既可用来评估支架置入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可用来预测手术并发症(特别是术后过度灌注).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在山东省生建八三医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为32~80岁,平均(64±6)岁,分为脑梗死组96例(大面积梗死42例,基底核腔隙性梗死51例,脑干及小脑梗死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34例(颈动脉系统25例,椎-基底动脉系6例,并存发生3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脑梗死和TIA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经动脉超声检查无斑块者89例,其中,男61例,女28例。年龄为3…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11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颅外颈动脉超声,颅底大动脉经颅多普勒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5年5月~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男性61例,女性49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9.3岁。全部行颈动脉超声和颅底大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  相似文献   

16.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颅多普勒超声非介入性检测颅底各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具有操作简单、能持续反复动态检查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监测生理性、病理性脑血流动力学的常规仪器。文章重点介绍此法在探测微栓子、确定脑死亡、鉴别眩晕症、判断优势半球、评价脑灌注储备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1997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97头痛患儿行经颅多普勒 (TCD)及 CT检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 5 6例 ,女 4 1例 ;年龄 5~ 14岁。血管性头痛 74例 ,脑肿瘤 2例 ,脑外伤 8例 ,颅内感染 3例 ,原因不明 10例。均行 1次以上 TCD检测 ,其中 83例行脑 CT扫描。采用德国 TC4 0 4 0型 TCD仪 ,探头频率 2 MHz,采集最佳频谱图像 ,观察大脑中动脉 (MCA )收缩峰血流速度 (Vs)、舒张峰血流速度 (Vd)、平均血流速度 (Vm )及脉动指数 (PI)。TCD异常判断标准参照同年龄组正常人测值。表 1  TCD异常改变与病因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8.
正微栓子是指血流中通过的除正常红细胞以外的成分,是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动脉-动脉栓塞的原因,其存在说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1])。对微栓子进行监测,可为预防卒中提供治疗决策。笔者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与分水岭梗死、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价值等综述如下。1微栓子概述栓塞和低灌注被认为是颈内动脉狭窄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K1D)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0-2007年2月48例CEA病例(54条血管)。全部患者均先由TCD检出,经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后行CEA。CEA部分患者行术中K1D监测。48例患者术后定期TCD和临床随访。结果:48例患者中TCD检出59条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其中9条完全闭塞,11例为双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48例患者中,42例行单侧CEA,6例行双侧CEA。11例CEA病例行术中TCD监测。5例术中出现并发症(过度灌注、低灌注、栓子、血管再通不良)。围手术期死亡1例(2.08%)。术后平均随访42.2个月,检出1条动脉重度再狭窄,2条动脉中度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6.4%。结论:TCD检出ICA重度狭窄(≥70%)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很高,可筛选出患者并经DSA或CTA证实后行CEA。术中监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随访可无创性观察CEA动脉和颅内外动脉的动态变化。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部多普勒超声(CDU)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7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CDU、TCD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分析CDU联合TCD对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价值。结果 TCD检出颅内血管狭窄48例(28.24%),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8例(45.88%),脑动脉硬化44例(25.88%)。CDU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符合率93.53%(159/170)。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越明显,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期末流速(PSV、EDV)值越高,大脑动脉阻力指数(RI)值越高、平均血流速度(Vm)越低(P均<0.05)。CDU、TCD联合指标对颈动脉重度狭窄诊断灵敏度为92.20%、特异度为95.50%,均高于CDU、TCD单一检测(P均<0.05)。结论 CDU联合TCD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