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刺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针刺手法采用“透刺法”,发病一周内采用浅刺留针15分钟,一周后深刺留针30分钟。结果:痊愈35例,占87.5%;显效4例,占10%;有效1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痊愈越快,采用透刺法,取穴少,针感范围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李志道教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特色针法。包括"先中间后两边,浅病浅刺,深病深刺"的"正侧浅深刺"和针对面肌水肿、面肌痉挛、倒错的"三防刺"。并附病案2则。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 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缪刺,有两个含义:第一,有交叉刺激之意,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第二,具有浅刺的意思。我从79年以来,运用缪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简介如下: 一、病情概述“面神经麻痹”俗称:“吊线风”、“口眼斜”、“面瘫”等。临床可分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麻痹两种。其症主要表现为面肌运动障碍。常见为单侧面瘫,眼睑下垂,闭合不全,眼中  相似文献   

5.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瘫现代医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面神经管内的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近年来,笔者采用毫针浅刺法治疗本病6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者55岁,平均...  相似文献   

6.
小儿面瘫即小儿"口眼歪斜",一般成人患本病者多,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究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小儿时期机体柔嫩,气血未定,肾气未充,易受风寒侵袭而发病.治疗有其特点:其一是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变化多速,不易发现,父母多在小儿哭闹时才发现;其二是中药内服外贴家长多不采用;其三就是不宜深刺,灸法和推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灸、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西医又称为面神经麻痹,它又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二种,这里着重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的发病机理,中医认为是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太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而西医认为是由于一侧面部或耳后较长时间受病毒感染冷风吹袭,  相似文献   

8.
金孟梓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0):602-602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笔者于2003年5月~2005年4月运用七星针加浅刺法治疗41例,并与沿皮透穴刺法治疗41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刺治疗探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为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而发病。针灸疗法具有调和阴阳、运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效。应以浅刺、轻刺激为宜。若采用深刺、重刺激,则会引邪入里,导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面瘫"、"口僻"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突然发病的面神经麻痹,确切病因不明.多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不能蹙额、皱眉、鼓腮、吹口哨等.笔者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刺络放血及热敏灸,三法综合治疗面神经炎3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面部口眼歪斜,患侧面部的感知觉障碍,肌肉的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近2a来笔者采用透刺法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谢辉  刘兆平  张文彩  兰蕾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61-362,364
目的 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2个疗程(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1组与A2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B1、B2组;C组与B1组及B2组疗效相当.而B2组病情加重及诱发面肌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组,其发生率为15.00%.结论 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面瘫亦称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巴”。常由于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临床上小儿周围性面瘫也时有所见,笔者从事临床近20年,运用手法点穴结合浅刺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60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华 《光明中医》2003,18(2):27-28
针刺治疗作为周围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已被当前医学界所共认。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 ,笔者发现 ,面瘫急性期在患侧行针刺常规治疗 ,如果针法不当 ,或刺激过强 ,则会影响疗效 ,延长病程及留下后遗症 ,采用巨刺法治疗急性期面瘫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巨刺法即左经有病 ,取右侧腧穴治疗。右经有病 ,取左侧腧穴治疗。在临证中 ,有相当一部分周围性面瘫患者就诊时 ,虽然病在患侧 ,而患者自觉健侧面肌不适 ,如面肌枸紧 ,眼睑皱紧等。此时用巨刺法治疗三五日后 ,待健侧面肌轻缓 ,症状缓解后 ,再行患侧常规治疗。治疗方法 :1、取穴 :百会、大椎、风池 …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以季 《河北中医》2005,27(11):875-87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贝尔麻痹,其病因主要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乃为面神经被病毒感染后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骨髓鞘变性,而致面瘫后所支配的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丧失。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气血虚弱,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脉络,血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将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曾凯美 《河北中医》2000,22(6):460-460
1991~1999年,我所采用超短波、低频电针配合红外线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52例,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3~47岁,平均36岁;病程1~21日。根据面肌静态时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轻度面瘫和重度面瘫。轻度面瘫表现蹙额稍差,眼睑闭合稍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稍下垂,吹口哨能力稍差;重度面瘫表现蹙额时额纹甚浅或消失,口角明显下垂,吹口哨能力甚差以至于不能。2 治疗方法2.1 超短波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选用五官科超短波治疗仪(功率40W,波长6m,圆板状电极直径8cm,间隙1cm),电极置于耳前及耳后乳突…  相似文献   

17.
吴军君  梁奇 《光明中医》2007,22(7):32-34
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齐刺法,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齐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农立俭 《河北中医》2003,25(8):590-590
1998~ 2 0 0 2年 ,笔者应用自拟蜈蚣防附汤治疗面神经麻痹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6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46例 ,女1 0例 ;左侧面神经麻痹 3 5例 ,右侧面神经麻痹 2 1例 ;年龄 2 5~ 40岁 ;已婚 43例 ,未婚 1 3例 ;病程3~ 5日 ,平均 1 .5日。1 2 临床表现  5 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鼻唇沟变浅 ,歪斜向另一侧 ,口角流涎 ,说话时吐字不清 ,无昏仆或半身不遂症状。其中伴有恶寒发热 ,汗出 ,肢体拘紧 ,苔白 ,脉缓之表虚寒证 2 5例 ;伴有恶风发热 ,汗出 ,苔黄 ,脉数之表虚热证 1 9例 ;伴有恶寒发热 ,无汗 ,肢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下关穴结合浅刺治疗孕妇贝尔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贝尔麻痹的孕妇接受温针灸下关穴结合浅刺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等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B评分等级显著进步(P0.05)。结论:温针灸下关穴结合浅刺治疗孕妇贝尔麻痹安全有效。且孕妇贝尔麻痹较易出现在孕晚期,面神经的受损程度和面瘫出现后的初次就诊时间对孕妇贝尔麻痹的恢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中医称为“口眼喎斜”。发病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其病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脉阻滞,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致面瘫。  面神经麻痹与面神经有直接的关系。现就面神经的解剖学内容论述如下:面神经经面神经管至茎乳孔出颅,向前经腮腺后缘进入腮腺约1cm,即分为上、下两干,交织成丛,出腮腺后分为五支,支配表情肌。面神经麻痹为非化脓性炎症,蔓延到面神经管,压迫面神经,造成面神经水肿,缺血。表情肌功能障碍。笔者按面神经分布取穴,治疗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