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博  田寅  韩万风  刘培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31-3233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子痫时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瘦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胰岛素抵抗与瘦素在子痫前期-子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BLISA)、放射免疫法及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50例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及5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瘦素、胰岛素及血糖水平,采用血糖和血胰岛素乘积的倒数来表示胰岛素敏感指数,并分析胰岛素抵抗、血清瘦素水平与子痫前期-子痫的相关性。结果: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瘦素水平增加导致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升高。结论:孕妇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与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以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子痫前期69例,重度子痫前期31例;选取同期10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9.29±3.30)μg/ml和(7.53±2.68)μ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2±2.7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750,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明显降低,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相关性,提示脂联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胰岛素抵抗有关,可以作为HDCP发病及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关系,探讨游离脂肪酸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子痫前期患者40例为研究组,其中轻度12例,重度28例,以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妇女3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及身体质量指数相匹配.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及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用血糖与胰岛素乘积的倒数表示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高于对照组(516.89±159.20μmol/L vs 272.08±53.77μmol/L),尤其重度组增高明显(551.50±126.32μmol/L),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84,P<0.01);研究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低于对照组(-4.01±0.52 vs -3.63±0.37),尤其重度组减低明显(-4.07±0.57),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56,P<0.01);研究组胰岛素敏感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r=0.332,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0.646,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较正常妊娠妇女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可能通过增强胰岛素抵抗程度在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和胎盘组织脂联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2例无妊娠并发症孕妇(对照组)、58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轻度子痫前期组)、55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三组孕妇胎盘组织脂联素表达情况.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5.56±1.37) mmol/L比(4.55±0.51),(4.68±0.66) mmol/L],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空腹胰岛素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14.19±3.42),(14.90±6.64) mU/L比(9.87±1.75) mU/L,1.04±0.37,1.18±0.56比0.67±0.2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15.79±4.86) mg/L比(11.47± 3.50),(11.92±2.96)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胎盘组织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及胎盘组织脂联素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脂联素、HOMA-IR明显增高,血清脂联素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孕妇的一种适当的反馈性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超重和肥胖妇女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20例超重和肥胖妇女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与正常体重妇女比较.对超重肥胖妇女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5.61±1.32 vs 7.06±0.89 ng/ml)显著下降(P<0.01);抵抗素(6.65±3.17 vs 4.21±0.93 pg/ml)、胰岛素(11.82±4.79 vs 8.63±2.11μU/L)和胰岛素抵抗指数(2.89±1.20 vs 2.00±0.55)显著升高(P<0.05).超重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相关.结论 超重和肥胖妇女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其血清脂联素降低相关,而与抵抗素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及腹壁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探讨脂联素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子痫前期重度患者40例为研究组,40例同期健康晚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水平,Real-timePCR技术检测母体脂肪组织(皮下、网膜)中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和HOMA-IR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11),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4)。研究组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脂连素及腹壁脂肪组织脂连素mRNA表达水平降低,提示脂连素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子痫时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子痫时患者36例为研究组,其中子痫前期轻度20例,重度子痫前期/子痫16例,对照组随机选择同期入院分娩的28例正常孕妇,测定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血糖、胰岛素、血清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55、3.61,均P<0.05),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5.55,P=0.000),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2.35,P=0.022)。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t=0.65,P=0.780)。结论 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对预测子痫前期-子痫时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对预防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脂联素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的单胎孕妇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疾病组80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组2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8例),分别收集和测量两组孕妇的血液样本。比较两组孕妇血清chemerin、脂联素及血脂水平。结果①疾病组血清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13.92,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变化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P<0.01)。②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17、4.62,均P<0.01)。③子痫前期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脂联素浓度与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均显著相关(chemerin:r分别为0.616、0.558、-0.473、0.392;脂联素:r分别为-0.635、-0.472、0.430、-0.429,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清中chemerin升高,血清脂联素下降,两者和血脂水平显著相关,提示chemerin和脂联素可能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红  庞国勋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08-2510
目的:了解血浆脂联素浓度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3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34例轻度子痫前期(mildpreeclampsea,MPE)和26例重度子痫前期(severepreeclampsia,SPE)的血浆脂联素浓度及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低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对照组)(P<0.001);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658、-0.419,P<0.05)。3组孕妇血浆脂联素与收缩压、舒张压进行相关检验,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浆脂联素与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r=-0.49,P<0.01;r=-0.42,P<0.05);子痫前期轻度组、对照组与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相关(P>0.0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与对照组BMI无相关性(r=-0.13,P>0.05),与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相关性(r=0.1,P>0.05;r=0.12,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脂联素浓度降低,提示脂联素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PE患者81例,其中轻度PE 39例(轻度PE组),重度PE 42例(重度PE组),另选择4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孕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F水平.结果 三组FPG、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E组TG、TC高于对照组和轻度PE组(P<0.05).重度PE组血清VF水平为(22.45±4.1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52±3.25)μg/L]和轻度PE组[(18.75±3.96)μg/L](P<0.05).PE患者血清VF水平与FPG、FINS水平无相关性(r=0.21、0.24,P>0.05);PE患者血清VF水平与HOMA-IR、TC及TG呈正相关(r=0.42、0.36、0.41,P<0.05).结论 PE患者血清VF水平增加,VF水平与PE的严重程度、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自身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含量与原发性高血压(EHT)的关系,揭示胰岛素抵抗(IR)与EHT的发生机制。方法:在北票市600名60岁以下的小学教师中筛选出EHT58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肾脏疾患和糖尿病)作为观察组;从该人群中随机抽取血压正常、无肝肾疾患及糖尿病者33人作为对照组。用定量方法检测IAA含量,经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分析揭示IAA与EHT的关系。结果:EHT组IAA水平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EHT组分别为10.34%,44.83%,对照组分别为33.33%,48.49%,18.18,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因素下,在因素水平较代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因素的不同水平下IAA与EHT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经非条件Logistic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有家族史、胰岛素(IN)、IAA。结论:结果提示IAA与EHT的发生有联系,多因素分析提示IAA可能是EHT的危险因素;IAA与HT妥生联系与年龄、总胆固醇(CHO)、血糖(GLU)、IN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及与IGF-Ⅰ、胰岛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新生儿期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其动态变化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6例健康足月儿脐静脉血(脐血组)、生后4~6 d(早期新生儿组)、25~28 d(晚期新生儿组)静脉血瘦素、IGF-Ⅰ、胰岛素水平.[结果]早期新生儿组血清瘦素水平[(0.59±0.43)μg/L]明显低于脐血组[(8.29±6.76)μg/L],其下降值与此期间血清IGF-Ⅰ的下降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胰岛素、新生儿体重等的下降值无相关性.晚期新生儿血清瘦素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其增长值与血清IGF-Ⅰ和胰岛素的增长值、体重的增长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新生儿期血清瘦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体重、血清IGF-Ⅰ、胰岛素等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瘦素在新生儿生长发育和能量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2蛋白的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探讨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产生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2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非胰岛素抵抗组(15例)及对照组(20例)血清空腹胰岛素的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空腹血糖;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2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沉淀及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酪氨酸磷酸化程度.结果 ①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高于多囊卵巢综合征非胰岛素抵抗组与对照组(F=66.25,P<0.01;F=97.31,P<0.01);多囊卵巢综合征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多囊卵巢综合征非胰岛素抵抗组及对照组3组相比较,胰岛素受体底物-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别;③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组胰岛素受体底物-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F=48.12,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降低,可能是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喂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12周,测定12周末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判定机体胰岛素抵抗(IR)状态。结果12周末,高脂组大鼠血清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2.933±1.039)mg/L,(2.029±0.152)μg/L,(130.32±23.28)ng/L,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TNF-αI、L-6分别与CRP呈正相关(P<0.05),CRP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CRP可能涉及肥胖及肥胖相关的IR。  相似文献   

15.
慢性缺氧对人体血清瘦素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原慢性缺氧对人体瘦素及与能量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久居3个海拔高度(<30 0 0m、30 0 0m~、4 0 0 0m~)的正常成年人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测定。结果 久居不同海拔高度的人群体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 0 5 )。而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男女有差别,男性胰岛素水平(P <0 . 0 1)、女性生长激素水平(P <0 . 0 5 )在不同海拔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男女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结论 高原慢性缺氧对人体瘦素水平影响不大,但对其他与能量代谢相关激素有一定影响,与缺氧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及胰岛素(insulin)使用剂量的相关因素。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总数为22640例.选择其中妊娠期首次发现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26例(4.5%,1026/22640)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病历记录的治疗结果,将102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饮食治疗满意者纳人A1组(n=501),胰岛素治疗达满意效果者纳入A2组(n=391),其余134例因分类不明(73例未治疗,61例饮食控制不满意或未监测)而未纳入本研究。对A1,A2组孕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A1,A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的因素包括经产妇、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年龄≥35岁、行血糖筛查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7kg/cm^2,与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涉及变量(因素)包括:糖筛查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GHbA1c)值。将与胰岛素治疗剂量存在相关性的因素与胰岛素治疗剂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A1,A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7)。两组孕前和分娩前体重和体重指数、糖筛查值、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时点血糖水平及曲线下面积(OAUC)、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值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②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时,患者血糖水平与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密切相关;患者诊断时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程度相关,行血糖筛查时的体重指数≥27kg/cm^2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可能性增加。③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和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孕期胰岛素用量相关,得出回归方程:胰岛素治疗剂量=069.068+1.936×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7.458×糖化血红蛋白值。结论孕妇年龄≥35岁、行血糖筛查时体重指数≥27.0kg/m^2、经产妇、有不良孕产史、存在糖尿病家族史等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可能性增加。但是否需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则需靠饮食控制后24h血糖轮廓试验结果判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患妊高征对足月新生儿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13 0名足月新生儿 ,其母孕前无慢性高血压 ,孕期无宫内感染及糖尿病 ,新生儿出生后无窒息史 ,未发现明显畸形。根据母亲孕期是否患妊高征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出生测量 ,并于生后 3d做餐前血糖、胰岛素 ,72名新生儿做了血脂检查。 【结果】 妊高征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身长及胸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糖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胰岛素及胰岛素 /血糖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上述发现在对出生体重修正后 ,依然存在。不仅如此妊高征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平均TG水平高于对照组 ,而HDL c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母亲妊高征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瘦素对下丘脑腹内侧核损伤性肥胖大鼠的代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探讨外周输注瘦素对下丘脑腹内侧核 (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VMH)损伤性肥胖大鼠的代谢影响。方法 : 大鼠分成四组 ,分别是 (1 ) VMH损伤 +瘦素 ,(2 ) VMH损伤 +生理盐水 ,(3 ) VMH伪损伤 +瘦素 ,(4 ) VMH伪损伤 +生理盐水。在 VMH损伤或伪损伤后 ,在背部植入灌注瘦素或生理盐水的微泵 ,每天记录体重、摄食量。 7d后 ,留取血样测定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胰岛素及瘦素 ;分离子宫外周脂肪垫 (perimetric fat pad,PFD)并称重 ;留取胰腺组织测定胰岛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结果 : 在VMH损伤的两组中 ,瘦素和生理盐水输注的大鼠体重增加和摄食量没有差别 ,但在 VMH伪损伤两组中 ,瘦素输注组的体重增加和摄食量少于生理盐水输注组。瘦素输注的 VMH损伤和伪损伤组的血浆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分别低于其相应的生理盐水对照组。瘦素输注的 VMH损伤和伪损伤两组的血浆瘦素水平没有差别 ,而在 VMH伪损伤的两组中 ,瘦素输注组的瘦素水平高于其输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在 VMH损伤的两组中 ,瘦素和生理盐水输注的肥胖大鼠 PFD没有差别 ;在 VMH伪损伤的两组中 ,瘦素输注组的 PFD少于生理盐水输注组。在 VMH损伤组中 ,瘦素输注组的 PCNA阳性率明  相似文献   

19.
The importance of insulin deficiency and glucagon excess is recognized as critical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The finding of elevated levels of another gut peptide in DKA with potential relevant physiological effects might renew discussion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order. Cyclo(His-Pro) is a gut-brain peptide found in gut of rat and man. In pancreas it is localized to alpha cells. A stereospecific hepatic bonding site has been found. We have shown that cyclo(His-Pro) augments the insulin response to oral glucose in rat by decreasing hepatic insulin clearance. In view of cyclo(His-Pro)'s location in alpha cells, the hepatic binding site and action described, we wondered if levels of cyclo(His-Pro) might be elevated in a hyperglucagonemic state such as DKA and whether these levels might correlate with those of glucagon and other commonly followed parameters in DKA.

Plasma was collected from 7 nondiabetic controls and 9 patients in DKA before and after 4, 8, 12, and 24 h of therapy and assayed for glucose, HCO3, anion gap, glucagon and cyclo(His-Pro). Cyclo(His-Pro) levels were higher in DKA patients before therapy than controls (15.6 ± 3.2 vs. 8.0 ± 0.2 pmol/ml; p =0.023) as were glucagon levels (201 ± 4 vs. 56 ± 5ng/L; p = 0.006). Cyclo(His-Pro) levels fell significantly with treatment (15.6 ± 3.2 vs 8.1 ± 1.1; p = 0.024) and in parallel with those of glucagon. We conclude that cyclo(His-Pro) levels are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DKA before therapy and fall in parallel with those of glucagon. This represents the first report of altered levels of this peptide in a disease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