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用药》2012,(1):50-50
2011年11月17~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吴浈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1,(29):2722-2722
<正>本刊讯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已经卫生部发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有关事宜发出通知。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事》2011,(7):709-709
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已经卫生部发布,自2011-07-01起施行。为做好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有关事宜发出通知。  相似文献   

4.
5.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有效性是其使用价值。但由于科技水平。认知因素等的局限,使得人们在利用其有效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承载其带来的不良反应(ADR)。自1999年11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以来,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新阶段。2004年3月4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出台,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11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颁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以来,我国的ADR监测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新阶段,2004年3月4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实行了“强制性报告系统”,开展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使用安全有效、提高医疗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现将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齐鲁药事》2004,23(1):5-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1,(48):4578-4578
<正>本刊讯2011年11月17日-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出席会议并讲话。吴浈副局长特别强调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9.
1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 近百年来,尤其近30年,大量药品不断上市,在人类防病、治病、保障健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其不良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有害的一面,即在达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陆俊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410-2411
2004年3月4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为进一步落实ADR监测和贯彻执行国家ADR强制报告制度.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监管,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对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工作现提出以下感悟,以供研讨。  相似文献   

11.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2007年6月21~22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工作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此次会议按照国家局对药械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整体工作计划和设想,依照全国各省级中心开展药械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地回顾了药械监测系统2006年的工作,总结了一年中共同经历的"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水凝胶事件"、"鱼腥草注射液问题"等的监测、评价和处理结果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依照其发展规律三个阶段的划分,共同梳理了现阶段及至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系统工作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由此,使大家更加明晰了2007年下半年及至今后几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方向。与此同时,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一系列以国家中心为主导、各省级中心联动的药械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为全系统进一步高效、务实和科学地开展药械监测与评价工作建立了制度保障,为更好地履行国家局所赋予我们的药械监管技术支撑职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第九次全国抗生素微生物药物)学术会议总结@黄乐毅$中国抗生素杂志社!成都610051 @赵兰英$中国抗生素杂志社!成都610051  相似文献   

14.
136例甲巯咪唑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甲巯咪唑提供参考。方法对136例甲巯咪唑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36例不良反应中,41~65岁人群最多,占44.9%;严重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构成比分别为29.41%、70.59%%;严重病例临床表现以肝损害和粒细胞缺乏最为突出,肝损害不良反应可发生在用药后7天至3个月内,粒细胞缺乏症可发生在用药后9天~2个月内。结论甲巯咪唑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药剂量,加强用药肝功、血象监护,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切入。首先把该定义中的正常用法用量解释成正常使用,然后阐述药品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讨论影响药品正常使用的因素,最后对药品不良反应概念中的正常含义进行扩大解释。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解释是为了正确理解其核心内涵,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18.
掌握国际动态发挥中国在国际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药品安全性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发现上市药品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应在全面掌握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展动态的前提下,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中宏观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为ADR)监测和报告体系就是指省以下包括省级ADR监测和报告中心在内的ADR监测与报告体系,这个体系在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2代抗组胺药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珽  吴逢波  杨梅  唐尧 《中国药房》2007,18(35):2776-2778
目的:分析第2代抗组胺药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6~2006年国内文献库收载的第2代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资料,得到符合标准的病例128例,并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品监测合作中心的不良反应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128例ADR报告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多(38例,占29.69%),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例,占28.13%)和全身性损害(20例,占15.63%);不良反应预后较好。结论:患者的性别、体质、合并用药等因素均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临床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