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涛 《医学信息》2008,(11):42-43
脾是腹部外伤中最易受损的脏器,临床所见的脾破裂85%是真性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出现休克。脾损伤是常见的急腹症,占腹腔内实质性脏器伤的首位,若未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处理,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的死亡。对脾外伤早期诊断并及时、正确的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关键。我院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脾破裂19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脾外伤多发生于交通伤,冶金工业外伤和打击伤,常合并有颅脑、胸腹伤和骨折,出血多常并发失血性休克和脏器功能不全,严重者危及生命,临床护理极为重要。我科自1985年12月至2003年12月收治120例脾外伤,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外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5例脾破裂手术治疗资料。结果65例脾破裂手术中,治愈62例,治愈率为95.38%。死亡3例,死亡率4.62%。结论对脾破裂要做到早确诊、早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第一保命,第二保脾。  相似文献   

4.
江福章 《医学信息》2006,19(12):2171-2172
目的 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手术治疗8例,脾切除术16例,脾修补术16例,保脾手术2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诊断和根据外伤情况选择术式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6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比较少见,约占脾外伤的12%~15%Ill,由于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高于一般的脾破裂,目前国内外报道均有增多。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救治DRS患者16例,现将在诊断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脾脏在腹部外伤中是最易被损伤的脏器,由于出血量大,伤员可并发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至2007年对104例脾损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正确,对脾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治疗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我院收治的34例迟发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急诊患者均行脾切除术,33例痊愈出院,1例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死于脑疝。结论迟发性脾破裂的特点是外伤后有一定间歇期,症状明显缓解致使部分患者麻痹大意,故其危险性比一般的脾破裂更大,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包膜下脾破裂是指外伤后睥实质破裂出血但包膜完整,经过一段隐匿期后出现腹痛或内出血症状:因其临床表现不一,往往给诊断造成困难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门脉高压症患者脾静脉壁的病理改变。方法:对15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切除脾叶静脉壁进行了普通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以外伤脾为对照,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15例门脉高压症脾静脉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平滑肌肥大、纤维组织增生,13例脾叶静脉壁内皮细胞、脾窦IgG、IgA、C_3、C_4阳性,阳性串为86.7%;10例外伤脾中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10.0%,且无明显的平滑肌肥大和纤维组织增生的改变。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系统本身的病理改变以及免疫病理损伤可能影响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Ⅳ级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112例Ⅰ-Ⅳ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2例Ⅰ-Ⅳ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一般保守治疗81例,介入栓塞止血11例,急诊开腹手术13例,中断保守治疗行开腹手术7例;入院时查CT腹腔未见游离液体或少量游离液体67例,保脾治疗成功67例;腹腔中量游离液体者45例,保脾治疗成功25例;按美国外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制订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Ⅰ级24例,Ⅱ级30例,Ⅲ级42例,Ⅳ16例。结论有选择的保脾治疗脾破裂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入院时血压稳定,腹腔无或少量游离液体者能保持较高的保脾治疗成功率;介入栓塞止血能显著提高保脾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龚英姿  贺建锋  薛冰 《医学信息》2018,(20):166-167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经超声检查后手术证实或CT证实的106例闭合性腹外伤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106例闭合性腹外伤中95例超声探查到腹腔游离液体,均经手术证实为腹腔脏器挫裂,其中脾挫裂65例,包括延迟性脾挫裂12例,占脾挫裂18.46%。7例误诊,其中肝挫裂伤1例,复合挫裂伤3例,小肠挫裂伤3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为92.63%。11例超声未探及游离液体,均经手术或CT证实为腹腔脏器挫伤或血肿。结论 超声检查对腹腔游离液体检出在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脾切除术后发生败血症的危险有进一步认识,近年来各种新的治疗脾脏外伤的方法有所发展。继1974年Mishalany首次对8岁小儿作脾修补术后.新的方法如止血剂应用、脾包膜缝合术、脾动脉结扎术及褥式缝合术等等都陆续有报导。本  相似文献   

13.
脾血管及脾叶、段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 ,其对人体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故现代外科的观点是 :正常脾因外伤破裂或脾的良性病变 (如囊肿、脓肿、血管瘤等 ) ,应进行保留性脾切除术。随着外科学的发展 ,脾叶、脾段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为了更好地开展此类手术 ,我们对 61例国人标本进行观测 ,调查了脾动脉的叶、段性分布 ,为保留性脾切除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脾外伤临床较常见,急性脾破裂可因大出血并发休克而危及病人性命,手术是抢救的重要手段,麻醉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对我院1995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38例脾外伤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手术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2岁;伤后距入院时间3h~72h不等。 2.致伤原因和分类:本组高空坠落伤18例,腹部撞击伤6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脾脏外科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之一是对脾脏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对脾脏功能认识程度的逐步加深又促进了脾脏外科的发展,两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自体脾组织移植(以下简称脾组织移植)在国内外已被接受为脾破裂进行保脾手术的主要措施之一。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因外伤脾破裂无法修补,行全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组织移植32例,术后随访观察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制备不同胎龄水囊引产胎脾M,以LPS(10mg/L)为诱导剂,刺激48h,MTT法检测不同胎龄胎脾M上清中IL-1、IL-6、TNF的含量,并与外伤成人脾M的分泌功能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单核细胞团子,其胚胎发育状况极不一致:胎脾MIL-1的分泌在胚胎32周达成人水平(P>0.05)并保持至出生;IL-6的分泌在胚胎20周时已与成人无差别(P>0.05),至出生前,已显著超过成人水平(P<0.01);而TNF的分泌,在胚胎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P<0.01)。同时观察到免疫介质(LPS、IFN-γ)对胎脾M分泌IL-6、TNF有协同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部外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5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归纳,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腹部外伤以肝、脾、肾、胰实质性脏器损伤为主,其次为胃肠道及腹膜腔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的CT表现包括实质挫裂伤、包膜下血肿和器官周围、腹腔内及腹膜后积血或血肿,胃肠道损伤主要为胃肠道破裂,腹膜腔损伤主要表现为后腹膜血肿及外伤性膈疝。合并症及并发症:①腹部外伤常合并肋骨骨折、肺挫裂伤、胸腔积液(血)及胸腰椎脊柱骨折;②腹部外伤可并发腹腔感染,为较严重的并发症。此外,部分肝脏损伤后可并发胆汁瘤,胰腺及脾脏损伤可并发假性囊肿。结论螺旋CT检查能直观地显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同时,能显示相邻器官组织的损伤情况,并能即早发现腹腔积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一次性检查获得足够的临床信息,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胃癌尸检1例黄君健,黄春鑫患者男性,1岁2个月。因进行性四肢无力伴大小便失禁9d入院。既往无"结核""外伤"史。查体:神志清,发育营养中等,贫血貌。隆孔大小正常,前囟已闭,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腹软,肝脾未触及,腹部未触及肿块,脊柱无畸形...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抗HBsAg抗体阳性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随机取样的人扁桃体和外伤脾细胞,经乙型肝炎疫苗体外免疫后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制作杂交瘤。在以12例人外周血、扁桃体和脾来源的淋巴细胞为亲本细胞制作的杂交瘤中,共获得了抗HBsAgIgM抗体阳性的孔38个,IgG抗体阳性的孔16个。经比较,细胞融合率和杂交瘤分泌抗体阳性率均以扁桃体来源的细胞最佳。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经克隆化后,只获得了3株分泌抗HBsAgI  相似文献   

20.
脾脏具有多种功能,任何年龄进行脾切除的病人,面临重度败血症的危险均比正常人高,有人认为这与切脾后PMN 功能缺陷有关。为此,本文对切脾病人PMN 的某些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脾外伤(23名)和良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7名)而切脾的总共30名病人,其中男21人(24~56岁),女9人(16~68岁)。处于切脾后第1~8年,最短不少于12个月。术后无致命性感染,目前亦无感染迹象。50名供血者和健康职员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