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在中医学又称为“不寐”,本文以六经辨证三阴理论为切入点,根据足三阴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对失眠的理论源流、发病机理、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做出介绍和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记载颇多,而鲜少有从三阴角度论述者,笔者认为,失眠虽病位在心,而其根本病机在于足三阴肝脾肾功能失调。足厥阴肝木郁滞,足太阴脾土失运,足少阴肾水虚寒为本病发病之关键,病理特点呈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势。故临证当以三阴同调为总则,以疏肝、健脾、温肾为治法,以柴胡、桂枝、干姜、附子为特色药物,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组方特点辨治失眠,三阴同调,五脏安和,阴平阳秘,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从风、痰、虚论治小儿多动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多动症可从风、痰、虚论治.分别治以疏散外风,清熄内风,聚神止动;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开窍益智,培神精血,调整阴阳,安神镇惊.并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教育和辅导.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临床,辩证治疗胸痹.包括历代医家关于胸痹病因病机的论述.作者认为胸痹的病机为正虚、血瘀、痰阻三大因素,并互为因果,不能厥然分开.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从虚、毒、络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思明 《新中医》2009,(1):105-106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而易于复发的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精神创伤有关,因而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从虚、从毒、从络论治本病,效果明显,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建莉 《光明中医》2013,(12):2629-2630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的临床综合征,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程长久,病情缠绵,致病因素多为情志剌激,五志过极,恼怒忧思,持续精神紧张,或饮食失节,嗜好烟酒辛辣,肥甘厚腻,或房劳精伤及先天不足,遗传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而发生本病.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所以治疗疾病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气血阴阳失衡.本人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时,以调肝为首务,因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司一身之气机.高血压不论何种病机,都有气机逆乱,调肝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另外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较为缓慢,为慢性久病,现代医学称之为"无声的杀手".慢则瘀,久则虚,是临床特有本虚标实之证.标本兼治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基本原则,治疗方法可分为治标、治本两大类;另外,中医讲究辨证,在标本兼治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6.
7.
骨质疏松症之虚、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玄 《光明中医》2009,24(8):1548-154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六大疾病之一,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减弱为特征.中医学虽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骨痹"、"骨痿"、"骨痛"、"肾痹"证相类似.本文就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与同道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钟老医生对这个书写痉挛症病人仔细诊察之后,说:“这种病症很少见,如何辨证施治,尚无定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至真要大论》的这句话,即使是王冰增补的,传世以来也有一千多年了。好象没有人提出过异议。震颤、摇动、抽搐、眩晕等症,属于内风,皆从肝治。后人又进一步分为实风、虚风。热盛生风为实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为虚风。不论虚实都和肝有密切关系。然而,仔细分析的话,实风、虚风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热盛生风可以伴有阴虚,因为热盛容易耗伤津液;阴虚动风,大多伴有阳亢,是本虚标实,治疗上也不只是滋养阴液,还需要平肝潜阳。现在这个病人,一无热盛,二无阴虚,三无血  相似文献   

9.
论治标、治本皆须求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本理论与标本治则的应用,皆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素问标本病传论》进一步指出:“病有标本,治有逆从,……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谓妄行。”并列举了“中满”、“小大不利”等十几种病证的...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通常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症状,咳嗽时间超过8周,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但慢性咳嗽表证已不明显,即使有表证亦属余邪未清.笔者就以咳嗽病因病机中的虚、寒对慢性咳嗽作一探讨,以指导临证施治.  相似文献   

11.
耳鸣、耳聋可作为临床常见症状,常见于各科的多种疾病过程中,也可单独成为一种耳疾病。笔者根据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以气血理论为纲,按辨证与辨病相合的原则,以气血同治为大法,以宣发肺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益气养血为治则,经临床观察,可提高疾病的有效率,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孟嗣周  尤敏 《河北中医》2001,23(7):522-523
1994~2000年,我们对数例鼻衄患者(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其鼻衄的时间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鼻衄患者在月经期间均可见鼻出血,且出血量多、色鲜红,检查可见鼻腔黏膜肿胀、充血。鉴于此类女性鼻衄的周期性变化,临床上我们采用局部辨证和全身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肝论治,获得良好的疗效。1 鼻衄、倒经的概念 鼻衄,即鼻中出血,是五官科的一个常见病症,亦是临床多种疾病反应于鼻部的症状。早在《内经》对此症就有记载,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明代《医学入门》曰:“血乃水谷之…  相似文献   

13.
颜德馨老师学术湛深,对急症的治疗颇有研究。现将其论治热、痛、血、厥四证的经验简述于下。论热以高热为主证的外感急症,主要是六淫之邪、特别是温热邪毒。颜老师说邪之初犯,体内正气立起卫外,发热是正气抗邪之举。正胜则邪却热退,不胜则热不衰,必借药物以驱之,羌英汤(羌活、大青叶、蒲公英)发汗退热,投之辄效。若风温袭肺,高热面赤,汗出气粗,咽痛烦躁,可予抗毒饮(羌活、大青叶、黄芩、苦参、石膏、牛蒡、薄荷、蝉衣)清热解毒,驱邪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起病迅速,病机复杂。笔者认为,气阴亏虚是房颤发病的内在基础,痰、瘀为疾病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不良情志诱发房颤的形成和促进其发生发展,郁为房颤发病的关键环节,虚、痰、瘀、郁共同贯穿疾病始终。治疗上应强调分清主次、标本兼治,补虚、化痰、祛瘀、解郁四法同用,以期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疾病,该病的病机大抵外感、内伤所致气血亏虚、筋脉失养,以气血亏虚贯穿始终,风为该病发生主要病因,痰、瘀为该病发展过程的重要病理产物。临床治疗主以解肌散风,立涤痰破瘀、息风止痉之法,祛邪为先,务尽务细,后扶正培本。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从虚、毒、络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李芳  肖会泉 《新中医》2008,40(3):5-6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法,提出脾虚为慢性乙肝的发病之本,而肾虚为其迁延之本,毒邪为其致病之本,痰瘀交阻为本病病变之本的病机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疗应从补虚固本、健脾补肾;祛除毒邪、排毒解毒;通络防变、痰瘀同调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调理,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陶双友  何丽英 《新中医》2011,(3):140-141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变形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肝硬化。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心肌病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论治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心肌病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阴虚、痰浊、瘀血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魏营  杜武勋  刘梅  刘长玉 《新中医》2009,(1):110-112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病中最主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细胞免疫及自身免疫异常等相关。目前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主因柯萨奇B组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坏死和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高、病程长。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控制症状、营养心肌等方法,尚无特效,而中医药治疗显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痰、瘀、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三者可相互转化、相互促生,可单独为患,也可互结共同为患。痤疮、酒渣鼻、黄褐斑等面部皮肤病多为痰、瘀、毒为患,从痰、瘀、毒论治面部皮肤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