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320排3D-CTA的影像资料。所有原始数据均传送至工作站,采用3D后处理技术观察肿瘤及其相邻血管、血窦、骨性解剖标志的3D关系。以术中所见为评价标准,评估3D-CTA对制定手术入路、确定切除范围及重要毗邻血管保护的指导作用。结果 3D-CTA清晰显示了9例突破鞍隔生长的巨大垂体腺瘤和5例鞍结节脑膜瘤与相邻的大脑前动脉、前床突之间的空间关系;7例蝶骨嵴内1/3脑膜瘤及9例窦旁脑膜瘤与静脉窦、回流静脉、蝶骨嵴的3D关系;对4例脑叶胶质瘤在区分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上存在困难。结论 3D-CTA能充分显示颅内大部分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相邻血管、颅骨的立体空间结构;在评估手术入路、术中保护肿瘤相邻动静脉、减少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作为一种快速、廉价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检测到瘤体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3D-CTA可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评价瘤颈部与瘤体、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模拟手术入路,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3例,入院后均分别行DSA及3D-CTA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D-CTA和DSA诊断准确率。结果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与DSA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行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准确率高,避免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
黄启良  张爱华  黄建宁  陈炯  周忠学  梁真  何飞 《内科》2009,4(4):511-5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28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例,动脉狭窄25例。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具有无创、快捷、经济、安全、准确性较高等特点,在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中与DSA检查互补也可得到更完整的信息,可作为临床颅内血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我院乳腺导管造影患者33例,共45个乳腺,乳腺钼靶摄影后,进行低剂量乳腺CT扫描.结果 CT乳腺导管造影扫描参数为120kV、150mAs.研究中共测量36个乳腺导管直径,乳腺钼靶摄影导管直径为(1.99±0.95)mm,CT乳腺导管造影所示导管直径为(3.55±1.29)mm,P≤0.01.CT乳腺导管造影不仅显示钼靶摄影所示导管内病变所致充盈缺损及导管截断征象,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导管内占位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论 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导管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SCTA)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容积扫描结合计算机三维重建,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变。2001年6月~2002年8月,我们共为72例患者行SCTA,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向管腔内隆起引起管腔狭窄或斑块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从而导致脑部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性事件.多层螺旋CT的容积数据采集能提供高质量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其成像技术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工具.文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应用和缺陷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横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老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老年肠梗阻患者,均施行CT横轴位扫描和对兴趣区MPR处理,分析MPR前后对肠梗阻部位诊断和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MPR前对梗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为80.0%(36/45),MPR后为88.9% (40/45),P>0.05.MPR前诊断信心(3.06±0.65)分,MPR后为(2.80±0.84)分,P<0.01.MPR前对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75.6% (34/45),MPR后为86.7%(39/45),P<0.05.结论 MSCT横轴位结合MPR技术有助于老年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逐步得到推广。现就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狭窄有密切关系。文章着重介绍了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准确性,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和经供血动脉肿瘤栓塞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近4a收治的257例脑膜瘤患者中术前行脑血管造影87例,31例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研究这些术前处理方法在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术前造影的所有病例能过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供血来源、肿瘤与周围重要动脉和相关静脉的关系。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但是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对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6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增强螺旋CT扫描,将采集的图像信息传入工作站对其进行多种重建。结果脑膜瘤瘤体明显强化,瘤体与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在VR重建图像上显示最清晰。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膜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特别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显著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该文就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显示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120例,用SCT进行快速容积扫描,采集数据。然后将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处理,利用MIP、SSD进行重建和应用仿真内窥镜技术等,获得脑血管造影图像。结果 (1)SCT对颅内较粗大的动脉显示良好。对Willis环的显示率近100%。而对一些细小动脉的显示率较差。(2)对0.4cm以上的脑动脉瘤显示清楚。(3)对AVM能做出明确诊断。(4)对脑肿瘤能显示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5)运用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够清楚观察到血管内膜及多支血管的内口、粥样硬化的斑块、附壁血栓和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分流等结构。结论 CTA可全脑多支血管同时显示,可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对颅内血管性疾病可明确诊断.是一项实用的有效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造影成像检查成功。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属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诊断的首选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狭窄有密切关系。文章着重介绍了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椎动脉狭窄的方法和准确性 ,并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动脉造影(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糖尿病伴下肢不适的患者行CTA检查,范围腹主动脉远段至足底,层厚5mm,螺距1.3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00~150ml,注射速率3.5ml/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冉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并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病变血管表现为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等。结论CTA可准确地显示糖尿病粗管病变情况,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52例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MSCTA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组得到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VR)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除1例已破裂小动脉瘤外,所有病例均可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钙化、血栓、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颅底骨性结构的关系,并可显示颅内其他血管与非血管性病变.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45例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头颈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横断面影像(TI)、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可准确显示颈动脉病变位置、斑块大小和表面情况、狭窄程度和长度、血管壁情况以及病变与骨性标志的关系,并可清楚显示颅内血管病变的程度和范围,36例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9例不适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评估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专家共识旨在陈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对于疑似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鉴于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确立CCTA的临床实践指南,故该共识未提供CCTA应用的明确推荐意见。共识的内容旨在根据业已出版的同行评议文献并经专家委员会讨论,总结出CCTA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既不是一个全面的综述,也不是对CCTA技术进行指导,并且也没有专门陈述CCTA检查的适应证。因为有关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的适应证标准以及冠状动脉钙化CT检测的临床意义此前业已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