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儿细胞因子与HBV DNA及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小儿慢性乙型肝炎(CHB)细胞因子IL-12和INFγ与HBV DNA定量及HBVM的关系及意义。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均分别以ELISA法检测IL—12和IFNγ及HBVM,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HBeAg阴性组IL—12和IFNγ较HBeAg阳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5)。高病毒载最组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慢性乙型肝炎患儿IL—12和IFNγ与HBeAg及HBV DN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王素梅等(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33004);《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2):132—133[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流行特点、与年龄、季节、性别的关系以及MP感染后的首发症状。方法:对1999-2004年门诊和住院14岁以下部分患儿的血清,用被动凝聚法检测MP特异IgM抗体。结果:MP-Ab阳性率有一定规律;一年四季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多见于学龄前儿童(32.24%)和学龄期儿童(40.63%);近年来,NIP感染引起的肺外症状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MP感染的流行与年龄、季节、性别有密切的关系,MP感染引起的肺外损伤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960例临床疑诊HCMV感染患儿分别应用FQ—PCR、CLIA法检测尿液HCMV—DNA及血清HCMV-IgM抗体水平。结果尿液HCMV-DNA阳性478例,HCMV-IgM抗体阳性206例;二者均阳性191例。478例尿液HCMV—DNA阳性者中,血清IgM抗体阳性HCMV-DNA拷贝数对数均值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尿液HCMV-DNA定量和血清HCMV-Ig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HCMV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马小峰  李招兵  何军  刘杨 《山东医药》2010,50(49):41-4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采用EusA法检测CAS患者(CAS组)和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MP抗体IgG、IgM,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AS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a-CRP),酶法检测血脂,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结果CAS组M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MPIgG阴性患者比较,CRP组MPIgG阳性患者的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TNF-α、IL-1β、IL-6明显升高(P〈0.01或〈0.05)。各检测指标与CAS患者MP感染均独立相关,以Hs—CRP、IL-6的相关性最大(P〈0.01或〈0.05)。结论MP感染与CAS有关,其可能通过感染及炎症反应参与C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MP)DNA拷贝量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的110例患儿为研究组,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MP耐药情况将患儿分为耐药组(27例)和敏感组(15例),MP检测阳性患儿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拷贝量,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PCT)、急性期应激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白细胞总数、血沉。结果MP培养显示,110例患儿中MP阳性感染患儿42例,阳性率38.18%,42例MP阳性中27例阿奇霉素敏感,15例耐药;耐药组治疗2周后治愈率为59.26%(17/27);4周后治愈率为77.78%(21/27);敏感组治疗2周后治愈率为100%(15/15);耐药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敏感组(P<0.05);耐药组患儿MP-DNA拷贝量、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白细胞总数、PCT、血沉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MP-DNA拷贝量、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耐药MP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DNA拷贝量异常增加,与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与实时TaqMan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咽拭子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DNA(Mp-DNA),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儿科门诊患儿566例,包括临床治诊Mp感染患儿106例和临床疑似Mp感染患儿460例,分别采用PCR法和实时TaqMan Real-time PCR法检测,以临床治诊Mp作为参照标准,采用 检验评定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Mp的诊断价值。 结果 566份受检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PCR法检测阳性45例(7.95%) (临床治诊Mp感染患儿5例,临床疑似Mp感染患儿40例),实时TaqMan Real-time PCR法检测阳性175例(30.92%) (临床治诊Mp感染患儿95例,临床疑似Mp感染患儿80例)。实时TaqMan Real-time PCR法检测咽拭子Mp-DNA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显著高于PCR法(敏感度Real-time PCR 89.62 %,PCR 4.72 %, =146.322, P=0.000, P<0.05),特异度与PCR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Real-time PCR 87.61%, PCR 91.30 %, =3.331, P=0.068, P>0.05)。 结论 应用实时TaqMan Real-time PCR法检测咽拭子中的Mp-DNA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应用PCR法检测咽拭子中的Mp-DNA, 其中应用实时TaqMan Real-time PCR检测对Mp感染患儿的早期诊断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合理诊治及卫生行政部门制订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地区20021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DNA;同时在人院24h内及治疗7~10d采集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分析MP检出情况。各组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20021例患儿中,MP感染率为36.08%(7224/20021),其中女性患儿MP感染率为40.81%(3057/7490),明显高于男性患儿的33.25%(4167/12531,x^2=116.20,P〈0.01)。〈6个月、~1岁、~3岁、~7岁以及〉7岁患儿的MP感染率分别为18.35%、29.39%、43.93%、54.10%和64.48%,M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x^2=1949.65,P〈0.01)。春夏秋冬四季MP感染率分别为31.97%、41.57%、40.88%和29.90%,夏秋季患儿MP感染率明显高于冬春季(x^2=234.61,P〈0.01)。2008年秋季为10年中最高MP检出季节,达55.07%,而2010年春季MP感染率为10年中最低季节(18.48%)。除2007年四季MP感染率无明显波动外,其余年份四季的MP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2008年、2009年、2012年及2013年苏州地区MP感染率分别为46.03%、46.60%、39.28%和47.40%,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为25.24%,为10年来最低水平,其余年份MP感染率均维持在30%左右。结论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MP感染处于较高水平,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MP感染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儿童,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逐渐升高,夏秋季节为MP感染高发季,每隔2-3年MP感染出现一个流行小高峰,流行期可持续2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巢式实时荧光定量PCR(QNRT-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DNA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YBR Green I建立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P64基因的QNRT—PCR方法,分别检测24份肺结核患者痰液,27份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以及对照组75份痰液和胸水的MTBDNA含量。结果以培养为金标准,QNRT—PCR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5.83%、61.54%、69.70%和94.12%,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率为70.37%。三种PCR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N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拷贝数配对检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QN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Cr值配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NRT—PCR方法可检测痰液和胸水MTB DNA,对含微量MTB DNA样本的高敏感性在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LyS/April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KD患儿4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32名,KD患儿分别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单核-巨噬细胞(MC)BLyS和April,BLyS/April受体BR3、BCMA、TACI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蛋白浓度。结果 ①急性期KD患儿MCBLyS和Aprilm 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同年龄对照组(P〈0.01),经IVIG治疗后表达不同程度下降;②BLyS/April受体BR3、BCMA和TACI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年龄对照组(P〈0.01);③急性期KD患儿抗体类型转换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5、IL-6、IL-10、IL-15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同年龄对照组(P〈0.01);④KD患儿BLyS/April调控因子干扰素(IFN)-α/γ、IL-10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同年龄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期KD患儿BLyS/April过表达可能是导致KD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雷家  张金萍  胡冰 《山东医药》2005,45(31):21-22
对95例乙肝病毒(HBV)感染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其IL-10、IL-12和IFN-γ血清水平,同时检测HBV—DNA和HBVM。结果HBsAg携带(ASC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儿(CHB组)的IL-10、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P值分N〈0.05,〈0.01,〈0.01)。ASC组高病毒载量者IL-10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CHB组高载量者IL-10、IL-12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ASC组和CHB组IL-10与IL-12、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IL-12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HBV感染患儿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与HBV—DN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降钙索原(PCT)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为2007年1月-8月诊断为重症MPP的住院患儿36例,对照组为同期无感染的正常儿童15例。分别于入院24小时内急性期及恢复期取外周静脉血2ml,离心后留取血清标本,-70℃冰箱保存备用,对照组同样方法留取标本,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PCT。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PCT平均值分别为(0.21±0.13)ng/ml,(0.09±0.14)ng/ml,对照组儿童PCT平均值为(0.04±0.03)ng/ml。急性期与恢复期P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期PCT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MPP在急性期血清PCT仅轻度增高,在恢复期降至正常范围。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血清PCT不能取代MP-IgM抗体,MP—IgG抗体,而且需结合年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片特点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刘中路  高美华 《山东医药》2009,49(13):20-22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蛋白、CEAmRNA在大肠癌、胃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的表达,为大肠癌、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最佳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1例大肠腺癌、20例胃腺癌住院患者和20例胃肠道良性疾病患者,检测其术前血清CEA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良性胃肠道疾病组织中CEA蛋白和CEAmRNA表达。结果大肠癌、胃癌组织CEA蛋白及CEAmR-NA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胃肠道疾病组织(P〈0.01,或〈0.05),胃癌组织CEAmRNA表达与血清及组织中CEA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CEAmRNA表达与血清CEA表达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CEAmRNA在大肠癌和胃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肺炎与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MP-IgM检测,MP-IgM阳性为MP感染(感染组),MP-IgM阴性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64例(34.4%),其中年龄〈6个月13例(20.3%),~2岁51例(79.7%),冬春发病38例(59.4%),夏秋26例(40.6%)。对照组122例,其中年龄〈6个月78例(63.9%),~2岁44例(36.1%),冬春发病112例(91.8%),夏秋10例(9.2%)。两组发病年龄和发病季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均有咳嗽、喘憋及呼吸困难,与对照组比较,MP感染组中高度发热62例(96.9%)、肺部x线片状阴影48例(75%),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RP、白细胞总数(WB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发生率,MP感染组18例(28.1%),对照组19例(15.5%),P〈0.05。结论以中高度发热,且持续时间较长,肺部x线有片状阴影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疑为MP感染及时进行MP抗体的检查,早期作出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MV-DNA结合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对诊断小儿HCMV感染的价值。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HCMV-DNA与细胞培养分离尿液HCMV二种方法检测。结果(1)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MV-DNA体系,与相关的三种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无交叉反应,20例正常幼儿皆为阴性。(2)40例临床患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液HCMV-DNA,阳性10例。其中,唇腭裂组阳性6例(6/11),肺炎组阳性4例(4/29),两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6,P〈0.05),唇腭裂组阳性检出高于肺炎组。(3)40例临床患儿细胞培养法HCMV分离检测,阳性8例,其中,唇腭裂组阳性4例(4/11),肺炎组阳性为4例(4/29),两组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21,P〉0.05)。(4)40例临床患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液HCMV-DNA与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果符合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33,P〉0.05)。二种方法阳性检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8,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尿液HCMV-DNA,与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联合应用可提高HCMV感染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刘飞 《山东医药》2011,51(50):97-9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病毒(EBV)DNA水平与癌组织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V DNA拷贝数及鼻咽癌组织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本组患者外周血EBV DNA检出率为86.5%(19/22)、中位数为2200拷贝/μl,癌组织细胞凋亡率为33.27%±13.46%;EBV DNA阳性鼻咽癌患者癌细胞凋亡率为35.93%±12.42%,EBV DNA阴性患者为16.47%±4.83%,两者比较,P〈0.05;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拷贝数与癌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517,P〈0.01)。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EBV DNA水平与肿瘤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IFN-TNF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方法检测31例支原体(MP)肺炎患儿(MP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D3、CD4、CD8、CD4/CD8、IFN+γ、TNF-α水平,并与非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MP组急性期CD3、CD4、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无明显变化,TNF-α显著升高(P〈0.01)。上述指标均于恢复期(4周后)恢复正常。提示M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治疗中应注意阻断TNF-α分泌,提高IFN-γ、CD4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感染 HBV 的 PBMC 经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Bewo 细胞)构建的胎盘屏障迁移情况,探讨 PBMC 作为载体转运 HBV 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培养并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培养 Bewo 细胞和 PBMC 的增殖和活性。用 HBV DNA 含量为5×106拷贝/mL 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100μL 感染 PBMC 后,用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荧光染料标记感染的细胞, transwell 小室建立 Bewo 细胞和感染 HBV 的 PBMC 共培养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 HBV 的PBMC 迁移情况,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transwell 下室中 PBMC HBV DNA 含量。结果 PBMC、Bewo细胞均在接种24 h 左右开始增殖,120 h 左右开始进入生长停滞期。transwell 小室共培养0、12、24和48 h,下室中绿色荧光标记的 PBMC 量分别为(0.445±0.021)%、(21.180±4.653)%、(34.830±7.156)%和(64.185±3.16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下室中检测到的标有绿色荧光的 PBMC 量越多(F =68.983,P =0.001)。共培养24、48 h 时,下室 PBMC HBV DNA 分别为(1.925±0.431)×103、(2.565±0.361)×103拷贝/mL,即下室中的 PBMC 发生感染。结论 PBMC可以作为 HBV 肝外感染的靶细胞,利用 transwell 小室构建胎盘滋养层屏障可以为体外研究 HBV 跨胎盘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爱萍 《山东医药》2006,46(10):48-49
采用微量颗粒血清凝集沉淀方法.检测10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滴度及血清总IgE含量,并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为44.66%,对照组阳性率为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的哮喘患儿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大环内酯娄抗牛素疗效确切,可降低短期哮喘发作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婴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疾病诊断情况,探讨病原学结果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血清HCMV IgM和抗凝外周血PP65抗原检测确定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婴儿378例,对其疾病诊断、病原学结果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107例患儿,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加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进行HCMV糖蛋白B(gB)基因分型。结果在378例HCMV感染患儿中,全身性感染和单脏器感染分别占27.78%和72.22%,肝炎、HCMV包涵体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炎等4种疾病分别以33.07%、27.78%、13.49%、6.35%占较大比例。≤2周HCMV包涵体病患儿的比例,明显多于3~12周(P〈0.05)和〉12周的患儿(P〈0.01)。高水平PP65阳性细胞率的患儿全身性感染率明显高于低水平PP65阳性细胞率的患儿(P〈0.01)。HCMV IgM和HCMV PP65、HCMV IgM和HCMV DNA、HCMVPP65和HCMV DN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31.4%、61.4%、57.1%。三项指标均阳性的患儿全身性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一项或两项指标阳性的患儿(P〈0.01);IgM和HCMV PP65两项阳性的患儿全身性感染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中一项阳性患儿(P〈0.01)。107例患儿HCMV糖蛋白B(gB)基因的分型结果为gBI型53例,gBⅡ型20例,gBⅢ型18例,gBⅠ、Ⅱ混合型7例,gBⅠ、Ⅲ混合型5例,gBⅡ、Ⅲ混合型4例,未发现gBⅣ型。gBⅠ型占多数(49.53%)。结论婴儿HCM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多种指标的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婴儿HCMV感染,以gBⅠ型HCMV占多数。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48例CHB肝组织HBVcccDNA定量、肝组织和血清HB VDNA定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同时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检测肝细胞中HBcAg表达。分析肝组织HBVcccDNA与组织和血清HBV DNA、HBeAg、肝细胞内HBcAg水平及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关系.结果1.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组织和血清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r=0.837,P〈0.001;r=0.627,P〈0.005);2.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与肝细胞内HBcAg半定量呈正相关(r=0.618,P〈0.005);3.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尤明显相关(P〉0.05):4.HBeAg阳性较抗-HBe阳性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定量高(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是评价HBV复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标,在CHB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但与肝组织炎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