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脑梗死(ACI)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对于血小板活化功能亢进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血小板α-颗粒膜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仅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标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NIHSS评分与GPM-140、CD62p和CD63水平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899、0.887和0.823,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CD62P、CD63表达率测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2型DM)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微血管病变31例,无微血管病变32例)CD62P、CD63表达率。结果 2型DM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型DM并微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CD62P、CD63表达率测定对于2型DM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法检测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和CD63水平,并与5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和CD63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26%±1.68%比2.32%±1.14%和6.14%±1.89%比2.88%±1.15%,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且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一项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是活化血小板特异性标志,具有启动、放大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炎症和栓塞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当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本文拟探讨CD62p及NSE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急诊入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膜蛋白CD62P、CD63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照威  周建方 《肝脏》2001,6(4):251-252
血小板表面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蛋白 (CD63 )的测定对血小板活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作为体内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指标。肝硬化与血小板活化之间关系研究较少。为此 ,本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CD63 ,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对象肝硬化患者 32例 ,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男性 2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35~ 6 8岁 ,平均 ( 5 1± 15 )岁。按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 ,依据临床表现、肝功能、B超及CT等综合诊断。按Child Pugh分级 ,A组1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分为高Hcy组80例和正常Hcy组76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并比较血小板CD62P的差异。结果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Hcy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 患者中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膜蛋白(CD63)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 LDVT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所有对象检测外周血中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及PAF含量.结果 LDVT组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及PA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后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呈降低趋势.结论 通过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CD62P、CD63与PAF的变化,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向诊断和治疗提供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全血血小板α -颗粒膜糖蛋白 (CD62 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 (CD63 )水平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116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大血管病变 4 5例 ,微血管病变 39例 ,无血管病变 32例 )和 32名健康人全血CD62 p、CD63 水平。 结果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无血管病变组CD62 p、CD63 平均水平分别为 39.38%和 2 0 .4 7% ,2 8.31%和 14 .75% ,12 .13%和 9.5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36 %和 2 .6 8% (均P <0 .0 1) ,大血管病变组和微血管病变组CD62 p和CD63 平均水平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 ,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 ;CD62 p与CD63 、TG、病程呈正相关关系 (均P <0 .0 1)。 结论 CD62 p、CD63 可作为 2型糖尿病患者监测病情变化及早期诊断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房纤维性颤动(A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与vWF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夹心酶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MI和AF患者CD63、CD62P和vWF的变化。结果 AMI和AF患者的CD62P分别为11.29%和8.72%、CD63分别为8.72%和2.66%,明显高于对照组(3.37%和1.32%),AMI组的vWF为167.83%,明显高于对照组(102.71%),AF组为117.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进一步证实CD62P和CD63为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活性物质,参与血栓性疾病的促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分别测定37例PS患者(Ⅰ组)、40例稳定型脑梗死患者(Ⅱ组)和45名对照组(Ⅲ组,为健康体检正常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和CD62P的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其中Ⅰ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0~73岁;Ⅱ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1~70岁;Ⅲ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8~69岁。结果①Ⅰ组:CD41、CD61和CD62P表达分别为(97±13)%、(86±8)%和(87±6)%;Ⅱ组:CD41、CD61和CD62P表达分别为(92±12)%、(72±6)%和(78±9)%;Ⅲ组:CD41、CD61和CD62P表达分别为(85±10)%、(67±7)%和(67±7)%。②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明显高于Ⅱ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明显高于Ⅲ组。结论PS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密切相关,CD41、CD61和CD62P的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生、发展演变的观察指标,对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强化治疗前后和48例健康者的血浆CD62P、CD63阳性表达率。结果显示,T2DM组治疗前CD62P、CD6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提示T2DM患者活化血小板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强化血糖控制、改善代谢紊乱有助于拮抗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W)检测158例糖尿病(DM)患者血浆中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DM组血浆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N微量白蛋白组及大量白蛋白组均显著高于单纯性DM组(均P〈0.01),DN尿毒症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T2DM)及DN患者血小板活化均增强,而尿毒症期血小板活化功能低下,血浆CD62p和CD63的测定对DN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62P分子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检测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0d后的血清和血小板膜CD62P分子的表达。结果患者急诊入院时检测血清CD62P为(4.87±0.34)ng/mL,血小板膜CD62P为(6.02±0.23)ng/mL,治疗10d后检测血清CD62P为(2.17±0.36)ng/mL,血小板膜CD62P为(3.71±0.47)ng/mL,治疗10d后血清、血小板膜CD62P分子的表达较入院时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血清和血小板膜CD62P表达有明显的变化,与病程呈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脑梗死再发患者的血清和血小板膜上CD62P分子的动态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程 《山东医药》2006,46(5):34-35
将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150mg/d)15d。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古量。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ESS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阿司匹林能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水平,减轻缺血性脑损伤,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正常和冠心病患者血液中颗粒膜蛋白CD62p以探讨血小板激活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入选38例患者,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57.5±9.5)岁。据冠脉造影结果分冠脉正常(A组=8例)和冠脉造影异常(B组=30例)。后者根据冠脉的病变支数分单支病变组(B1=8例)、双支病变组(B2=11例)和多支病变组(B3=11例)。9例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早晨空腹静脉血1.8ml,用FAS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A组、B组、对照组的CD62p分别为(57.22±9.56)%、(62.21±9.64)%、(34.69±8.99)%。A组和B组分别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A组和B组差异无显著性。B1、B2、B3的CD62p分别为53.98±5.83、59.96±8.89、70.44±5.72,B1和B2组分别与B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B1和B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激活增强,并可能加速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小板活化的规律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6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全血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并按病情、病程进展和梗死面积分组,同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无论TIA、脑梗死轻型或重型GMP-140均升高,重型组升高最显著;急性期较相对稳定期、恢复期升高显著;大面积梗死组较小面积梗死和多发性梗死GMP-140升高显著.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病程进展及梗死大小有关,GMP-140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7天后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45)和常规治疗组(n=40)。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7天,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hs-CRP、CD62p、CD63、血脂,并和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7天后hs-CRP、CD62p、CD63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阿托伐他汀组治疗7天前后血脂指标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即予以阿托伐他汀强化干预,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抗血小板活化,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可以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 RIA法测定31例高血压、5 3例高血脂及 33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 CD6 2 p的表达及血清内皮素 - 1 (ET- 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的 CD6 2 p、ET- 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P <0 .0 0 1 ) ,CGRP均普遍下降 (P <0 .0 0 1 )。CD6 2 p:高血压及并发高血脂或高血糖患者 >高胆固醇 >糖尿病 >高甘油三酯 ;ET- 1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CGRP:糖尿病 >高血脂 >高血压。结论 :高血压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危险因子 ,对高胆固醇也应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涛  王海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02-33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P选择素(CD62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58例ACI患者急性期(<7 d)外周血PAC-1、CD62p和D-Dimer含量,同时采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直线分析探讨ACI患者PAC-1、CD62p和D-Dimer水平与不同梗死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AC-1和CD62p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P<0.01),而D-Dimer水平只有在大面积梗死的ACI患者中才显著升高。结论 PAC-1和CD62p水平与ACI患者梗死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但是D-Dimer水平只有在大面积梗死的ACI患者中才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