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王会祥 《山东医药》2006,46(32):36-36
采用放射免疫定量法测定66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及35例良性胃病的患者(对照组)手术前后血清CEA、CA199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前后CEA、CA1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提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99变化对胃癌的病情及预后判定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0例胃癌(胃癌组)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良性组)和20例健康者(正常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均〈0.05);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均〈0.05);肿瘤根治手术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良性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增高,且增高程度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并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炎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胃炎组及对照组(P均〈0.01)。②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与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③胃癌组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血清Endostatin水平较术前升高(P均〈0.01)。结论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是评价胃癌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C、D(VEGF—C、VEGF—D)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80例胃癌手术病例分为淋巴结阳性组(n=48)和淋巴结阴性组(n=32),另设胃溃疡病例为对照组(n=10)。采用ELISA技术进行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检测,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胃溃疡组织和胃癌标本VEGF—C、VEGF-D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高(P〈0.01)。结论血清VEGF—C可作为胃癌的标记物,对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爽  吴志宇  屈顺喜 《山东医药》2010,50(46):79-8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胃癌组)、2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并与25例健康者(正常组)作对照。结果胃癌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5),且TNF—α、IL-6、IL-8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肿瘤根治手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良性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与正常组近似(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增高;检测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有助于病情判断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光春 《山东医药》2011,51(43):50-5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白蛋白尿DN患者23例(DN1组)、微量白蛋白尿DN患者25例(DN2组)及单纯糖尿病(DM)患者32例(DM组)。设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结果DM组、DN1组、DN2组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DN1组和DN2组血清VEGF、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DM组(P均〈0.05);DN1组血清VEGF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DN2组(P均〈0.05)。结论VEGF和sICAM-1参与了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并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监测DN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昌国  聂洁伟 《山东医药》2010,50(26):60-6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胃癌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并与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作比较。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均〈0.01);临床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均〈0.01),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1),胃癌患者术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仍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均〈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升高,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对胃癌病情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人胃癌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化疗组(注射5-氟尿嘧啶)、低分子肝素组(注射低分子肝素)、联合组(注射氟尿嘧啶加低分子肝素),每组9只。注药每周2次,共5周。第8周处死动物,测定肿瘤质量、抑瘤率、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癌细胞凋亡指数(AI)及血清CEA、CA199水平。结果低分子肝素组肿瘤质量、MVD、VEGF、AI及血清CEA、CA19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VD、VEGF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肿瘤质量、AI及血清CEA、CA199及抑瘤率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肿瘤质量、AI及血清CEA、CA199明显低于另三组(P〈0.05),抑瘤率明显高于另三组(P〈0.05),MVD、VEGF与肝素组无差异(P〉0.05)。认为低分子肝素对胃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增强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NHL)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初治32例NHL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NHL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变为Ⅲ-Ⅳ期、有纵隔浸润和腹部或腹部伴纵隔浸润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病变为Ⅰ-Ⅱ期、仅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P〈0.01)。经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与初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进展者VEGF水平与初治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反映体内淋巴瘤细胞的总负荷和疾病状态,测定血清VEGF水平对NHL分期、病变部位的判断、疾病活动、疗效观察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宝峰 《山东医药》2010,50(38):69-70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均〈0.05)。结论 胃癌患者IL-6、IL-8和TNF-α水平增高。这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在慢性肺心病中的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P均<0.01),而患者在缓解期血清IL-8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P<0.01);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IL-8含量又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含量与动脉血气中PaO_2和pH值均成明显的负相关性,(r分别为-0.429和-0.613,P分别<0.02和0.01),而与PaCO_2成正相关性(r=0.889,P<0.01)。结论IL-8可能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8水平,对估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VEGF、HIF-1α在恶性腹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判断腹水性质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将87例腹水患者按腹水性质分为恶性腹水组53例、良性腹水组34例;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血清、腹水VEGF、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且化疗后水平下降;卵巢癌、肝癌患者腹水中VEGF、HIF-1α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腹水中VEGF、HIF-1α测定有助于腹水性质的判断;VEGF、HIF-1α参与了腹水的形成,抑制其水平有助于控制腹水,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PTC(PTC组)、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良性组)和15例正常甲状腺(对照组)组织标本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1(AT1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ANG-Ⅱ、ATIR、VEGF阳性率PTC组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P〈0.05),良性组高于对照组(P〈0.05);PTC组织中ANG-Ⅱ、AT1R与VEGF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94,P〈0.01;r=0.446,P〈0.05)。结论ANG-Ⅱ、AT1R高表达促进了PTC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诱导VEGF产生,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桑玉旗 《山东医药》2007,47(25):40-41
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组)13例,采用ELISA法及ABC-HRP法检测正常者(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EGF和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性MM疗效肯定,可能通过下调VEGF表达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与IL-6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pylori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病例中NF—KB、Bcl-2、VEGF、IL-1β表达的差异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Hpylori致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3例,胃癌患者63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NF—KB、Bcl-2、VEGF、IL-1β在H.pylori感染与非感染的胃癌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ylori感染者NF—KB、VEGF与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npylori阴性者(P〈0.Ol或0.05),Bc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pylori感染病例中,NF—KB、Bcl-2、VEGF在胃癌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组(P〈0.01或0.05),IL-1β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与球溃疡组中,NF—KB的表达水平与VEGF均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巾,NF—KB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Bcl-2呈正相关(P〈0.05),与IL-1β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球溃疡组中,NF—KB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IL-1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上调宿主胃黏膜上皮NF—KB、VEGF及IL-1β的表达,三者表达水平具有协同性,其中NF—KB、VEGF表达的差异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两种不同的疾病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MMP-9、VEGF水平.讨论二者与肺结核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肺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清MMP-9、VEGF水平。结果①肺结核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但显著低于肺癌患者水平(P〈0.001);②痰菌阳性结核组血清中MMP-9、VEGF水平较痰菌阴性结核组明显增高(P〈0.05);肺内病变广泛组血清MMP-9、VEGF水平较肺内病变局限组明显增高(P〈0.05):肺内病变有空洞组血清MMP-9水平较肺内病变无空洞组明显增高(P〈0.05)。而血清VEGF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③血清MMP-9、VEGF水平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结论活动性肿结核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与肺结核临床特点密切相关.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雷小敏  龚毅 《山东医药》2006,46(23):41-41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ELISA法测定1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组)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16例健康育龄妇女作对照。结果血清VEGF水平E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VEGF对EM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玉柱 《山东医药》2010,50(47):97-98
目的探讨TNF-α、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活动期(病情为轻度12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22例缓解期UC患者(观察组)及20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血清TNF-α及IL-8水平。结果观察组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均〈0.05),缓解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NF-α和IL-8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血浆TNF-α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UC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临床意义。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2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并动态观察,其中35例慢性肝炎进行肝活检,并按肝组织病理进行分级和分期。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重度、慢性重型肝炎IL-6和IL-8水平依次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②IL-6、IL-8水平与肝 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P<0.01);③IL-6、IL-8水平随急性肝炎恢复和慢性肝炎稳定而降低(P<0.01,P<0.05)。IL-6、IL-8水平可作为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和纤维化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玉魁 《山东医药》2006,46(11):47-48
将37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观察Ⅰ组(出血坏死型,17例)、观察Ⅱ组(水肿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两组入院当天及综合治疗1周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观察Ⅰ组、Ⅱ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观察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治疗后观察Ⅰ组PCT水平明显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均〈0.01),而观察Ⅱ组PCT水平接近正常,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提示血清PCT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