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尿流率测定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与逼尿肌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2004年2月,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了74例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收缩力受损(IDC)患者的尿流率检测结果,旨在探讨其诊断上述疾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女性膀胱颈梗阻,多为慢性膀胱尿道炎所致的膀胱颈纤维挛缩引发的膀胱颈部不完全梗阻.病程迁延,症状不典型,临床少见。1980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25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动力检查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所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4例BPH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联合应用A-G图和LinPURR图诊断BOO并分等级。结果诊断为BOO225例(82.1%),可疑BOO31例(11.3%),无BOO18例(6.6%);逼尿肌不稳定(DI)9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82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68例,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9例。随着BOO程度加重,IPSS评分、残余尿、DI和DUA发生率呈升高趋势,而逼尿肌顺应性、最大尿流率(Qmax)呈下降趋势。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BOO的金标准,BPH患者可根据术前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8)
目的探讨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小体积前列腺伴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年龄>70岁的高龄BPH中有BOO的患者115例,根据前列腺体积分为前列腺体积≤30 ml组45例,>30 ml组70例,比较两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排尿时间、膀胱顺应性、Qmax时膀胱压力、逼尿肌收缩能力。结果前列腺体积≤30 ml组年龄、Qmax时膀胱压力及Qmax时逼尿肌压力均明显低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而残余尿量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P<0.05);前列腺体积≤30 ml组逼尿肌收缩乏力发生率明显高于前列腺体积>30 ml组(χ~2=3.86,P=0.049)。结论小体积前列腺的BPH,在经尿动力学检查判断为BOO时,合并发生膀胱排空障碍及逼尿肌收缩能力降低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6.
自1984年以来,我院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8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88例,患者的年龄为36~82岁,平均54.4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3.5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意不尽感,尿频、尿急、尿痛,排尿费力而时间延长,尿流变细、缓慢,尿滴沥,尿失禁或尿潴留等。合并泌尿系感染和肾输尿管积水者伴发热、血尿、腰痛、腹部包块、肾区叩痛等。肾功能不全者伴恶心、乏力、贫血等。行尿流率检查56例,最大尿流率(MTR)5~15ml/s,平均9.6ml/s,均呈低平梗阻曲线。88例中除9例来院时已留置导尿管外,余79例测定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后膀胱颈部梗阻(BNO)腔内治疗的疗效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随访采用TUIN、TURN治疗TVP术后BNO病人17例。结果平均随诊2.5年。治愈14例,复发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5%,复发率23.5%.结论腔内治疗TVP术后BNO疗效满意。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止血准确有效,膀胱颈部充分切开,可降低术后BNO发生. 相似文献
8.
1995年4月~1999年1月,我院对24例膀胱出口梗阻并发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采用同期TUR(经尿道电切术)+疝修补术或同期经下腹弧形切口耻骨上前列腺摘除+疝修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均为男性,年龄57~86岁,平均686岁;病程3个月~5年。10例初诊为腹股沟疝,经进一步检查确诊有膀胱出口梗阻;14例以进行性排尿困难史伴单、双侧腹股沟疝入院,7例有急性尿潴留。膀胱出口梗阻病因:前列腺增生症19例(Ⅰ~Ⅱ°6例,Ⅲ°13例),膀胱颈挛缩5例(3例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直肠超声(TRUS)下前列腺体积参数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评价各体积参数对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直肠前列腺彩色超声测量前列腺的左右径R1、上下径R2、前后径R3、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计算AG值,并根据AG值分组,AG40为A组,AG值介于20~40之间为B组,AG20为C组,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前列腺体积参数与AG值的相关性。结果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此次研究中前列腺上下径R2与AG的相关系数为0.822,P0.05;TZV与AG的相关系数为0.831,P0.05,膀胱出口梗阻程度与前列腺上下径R2及TZV呈正相关,而与前列腺左右横径R1及前列腺前后径R3不相关;根据AG值分组后三组间前列腺上下径R2、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比较的F值分别为33.766、33.048,对应的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左右横径R1及前列腺前后径R3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前列腺上下径R2、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与膀胱出口梗阻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前列腺增生所致下尿路梗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临床观察经尿道电切术(TUR)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效果。方法 采用TUR方法,以手术前后残余尿、尿流率等为评价指标。结果 21例术后均自主排尿通畅。18例列残余尿,余3例最多者仅15.0ml术后3w复查尿流率平均达21.5ml/s,效果满意。结论 TUR完全可代替开放性手术。强调在行6点处切割时勿切过深,以免造成膀胱阴道瘘。对后唇隆起者要铲平至与膀胱三角区成一水平;对膀胱颈各点均隆起者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33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和8 w处死,同时进行膀胱内测压、缝隙连接数量、形态变化及Cx-43的检测。结果在模型组中缝隙连接的数量显著降低,并且术后4 w Cx-43在模型组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上的表达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逼尿肌细胞膜上的缝隙连接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正常的排尿过程是通过逼尿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直接作用的结果。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经膀胱镜检查或/及手术证实的膀胱颈梗阻患者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尿道上段及膀胱颈前后唇的形态及回声,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与尿道的解剖关系,分别于纵切及横切时测量膀胱颈的横径、厚径及后唇厚度,测量残余尿量。结果所有受检者经阴道超声均可获得膀胱颈连续清晰的图像,所有患者膀胱颈横径均〉20mm,厚径均〉15mm,后唇厚〉6mm,膀胱残余尿量〉50mL,通过排尿期显示彩色尿流信号自该病变中通过。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尿道及膀胱颈结构.排尿期彩色尿流排除肿瘤痛变.为该病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DM)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VUDD)又称DM性膀胱病(diabetic cystopathy,DCP),系核下型神经源性膀胱,约40%~80%的DM病人可并发,即使很好地控制血糖仍有25%的发生率〔1,2〕。原已确诊的DM病人出现本症诊断较易,而无典型DM史者极易误漏诊。尿动力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方法。本文回顾分析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BOO)伴DM 相似文献
16.
17.
1996~ 1999年 ,我院采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 16例 ,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均为女性 ,年龄 5 9~ 78岁 ,平均6 7.5岁 ;病程 3个月~ 16年 ,平均 1.8年。患者均有排尿不畅或膀胱刺激症状 ,其中急性尿潴留 1例 ,患者残余尿量 6 0~85 0 ml,平均 12 4ml。尿流率测定 15例 ,最大尿流率 5 .2~18.0 m l/ s,平均 10 .3ml/ s。16例 B超检查膀胱颈后唇不同程度抬高 ,并向膀胱内突起。膀胱尿道镜检查 :膀胱镜口明显抬高隆起 ,均有小梁形成 ,其中 2例膀胱颈口呈环状狭窄。治疗方法 :采用国产杭州好克公司… 相似文献
18.
2007年2月~2014年6月,我们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纤维组织增生性梗阻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女性膀胱颈纤维组织增生性梗阻2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且符合等离子电切手术指征[1]。患者年龄(60±3)岁,病程(1.4±0.3)年,残尿量(280±45) mL,IPSS 评分(27.2±3.9)分,生活质量评分(4.5±0.8)分。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尿频、排尿困难,不同程度肾积水16例(双侧巨大肾积水4例)。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内有不同程度的小梁小房形成,膀胱颈部后唇有不同程度隆起抬高,呈堤坝状,活动僵硬,膀胱颈口形状发生改变,颈口弹性消失,黏膜苍白、僵硬呈环形狭窄。 相似文献
19.
女性膀胱颈硬化症又称膀胱出口梗阻综合征,多发于中年以上妇女。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梗阻。近来,我们对40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女性患者行二维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女性患者,年龄38~74岁,平均54岁,病程2个月~5a。25例有多次尿路感染史,2例曾因急性尿潴留行导尿治疗。均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下尿路梗阻表现。40例均行二维超声检查,检查前适量充盈膀胱,平卧位对膀胱区行全面扫查,观察膀胱内壁回声、膀胱颈部前后唇形态,测量膀胱前后唇及尿道上段厚度,排尿后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表现,探讨糖尿病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析28例女性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尿流动力学检查资料,对其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DV)、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最大膀胱容量(MCC)等进行统计,并与28例因其他原因行尿动力检查且结果正常的女性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为(10.4±7.6) mL/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4.1)mL/s(P <0.01);残余尿量为(223.8±247.8)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11.3)mL(P <0.01);初始尿意容量为(286.1±157.9)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5.6±71.4) mL(P <0.05).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为(20.6±19.1) cmH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11.1)cmH2O(P <0.05);最大膀胱容量为(514.3±163.2)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9±90.3)mL(P <0.05).观察组发生糖尿病膀胱病(DC) 16例(57.1%)、逼尿肌过度活动(DO)5例(17.9%),膀胱出口梗阻(BOO)3例(10.7%),4例(14.3%)逼尿肌肌力正常.对照组逼尿肌肌力均正常.结论 糖尿病显著影响女性患者的膀胱感觉功能和逼尿肌功能收缩功能,导致尿流率降低,膀胱容量增大,残余尿量增多.DC是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DBD)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部分患者可出现DO和BOO症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