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33岁,因"食道异物"行胃镜检查时意外发现胃窦前壁大弯侧有一大小约0.8 cm×1.0 cm黏膜下肿物,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见图1),为行进一步治疗以"胃黏膜下肿物(胃间质瘤?)"收入我科。患者平时无腹痛、腹胀,无黑便、呕血,无消瘦。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等未见异常。入院后行超声内镜检查:胃窦病灶为椭圆形,大小约1.1 cm×1.6 cm,呈高回声,边界清楚,回声均匀,起源于黏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临床上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图像酷似的三种疾病:主动脉右窦瘤破入右室(18例)、膜部室间隔瘤伴破口(5例)及右冠状动脉右心痿(5例)的超声心动图(UCG)共同特征——主动脉前连续中断,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室内显示不同程度圆形环状回声等。UCG上有时难以区别,本文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3.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在钡餐、胃镜、CT下等检查时与其他黏膜下肿瘤有许多共同之处,故易误诊。笔者遇到超声内镜诊断胃血管球瘤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胃血管球瘤(gastric glomus tumor,GGT)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间质瘤,国内外有少量的个案报道~([1-3]),常因其临床表现、胃镜和超声胃镜下表现与胃间质瘤难以鉴别,临床上极容易被误诊为胃间质瘤。通过组织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才能确定诊断~([4])。现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南医院消化内科1例误诊为胃间质瘤的GGT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超声造影(CUES)特征变化,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HEHE患者21例,在接受CUES检查前先行常规CT检查,再接受CUES检查。结果 在21例HEHE患者中,肝左右叶均有病灶者11例,肝左叶者为6例,肝右叶者为4例。病灶直径10~35 mm,平均为(25.3±11.5)mm;常规超声发现87个病灶,而超声造影发现126个病灶,其中稍高回声病灶9个,等回声病灶57个,低回声病灶 60个;1例患者病灶存在钙化,3例患者存在病灶相互融合。较大病灶内缘可见短毛刺样增强和环状增强;在动脉期,69个病灶与肝实质同步增强(同进),31个病灶早于肝实质增强(快进),26个病灶晚于肝实质增强(慢进);在增强达峰时,病灶的增强程度低于肝实质者58个,病灶的增强程度等于肝实质者40个,病灶的增强程度强于肝实质者28个;126个病灶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强,其增强起始时间为(17.4±5.2)s,达峰时间为(22.0±7.2)s,等回声时间为(23.9±4.6)s,表现为低回声时间为(42.6±13.7)s。在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减退,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CUES检查能帮助诊断HEHE,给临床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但因其发病率低,症状、体征等缺乏特异性,既往诊断很困难,自超声心动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后,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本文对我院31例心脏粘液瘤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对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报道,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检测的特殊技术之一,能够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不同的是,IVUS能提供冠状动脉血管横截面的图像,不仅能够能让我们了解病变处管腔的具体形态,还可以进一步显示血管壁结构,做到对冠脉病变更准确的分析,尤其是临界病变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对临界病变做出诊断并指导我们对于临界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韦舒静  郭佳妮  詹正民 《内科》2009,4(3):369-370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膨胀瘤(AS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房间隔瘤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结果13例房间隔瘤声像图均显示房间隔中部变薄,突向右房呈囊状局限性膨出,未见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结论ASA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疾病,经胸超声心动图能评价ASA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0.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罕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梭形细胞,病因尚不明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显著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与胆管细胞癌、肝脏转移性癌或其他肝脏少见的恶性肿瘤等也较难鉴别,因此较容易被误诊。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因属低度恶性肿瘤,治疗效果尚可,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为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联合C T对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胃隆起性病变的病例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将超声内镜和CT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7例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直径<3cm为11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85.2%,CT诊断率为62.7%;直径为3-5cm为9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68.4%,CT诊断率为76.2%;直径>5cm为7例,超声内镜诊断率为59.2%,CT诊断率为83.7%,同时行超声内镜及CT检查诊断率为95.3%.结论:超声内镜联合CT检查是胃间质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市隆福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72例。所有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和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诊断颈动脉斑块的“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CTA及二者联合诊断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6.67%、91.67%、76.67%,CTA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68.06%、89.58%、76.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88.89%、95.83%、91.67%。二者联合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灵敏度分别高于颈部血管超声、CTA单独诊断(P<0.05)。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A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误诊率,提高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脂肪肝对超声造影诊断肝脏炎性假瘤(IPL)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诊治的IPL患者28例,其中伴有脂肪肝者12例,正常肝内IPL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血供状态、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异同。结果 伴脂肪肝的IPL病灶动脉供血1例(8.3%)、静脉供血11例(91.7%)、富血供3例(25.0%)、乏血供9例(75.0%),IPL病灶动脉供血7例(43.8%)、静脉供血9例(56.3%)、富血供5例(31.3%)、乏血供11例(68.8%),两组供血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供丰富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脂肪肝病灶呈无明显增强型1例、快速廓清型5例、等增强型3例和低增强型3例,IPL病灶呈无明显增强型2例、快速廓清型5例、等增强型7例和低增强型2例,两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无显著差异(P=0.661);伴脂肪肝病灶造影剂到达时间为(8.9±1.3)s,显著慢于IPL病灶【((8.0±0.9)s,P<0.05】,峰值强度为(53.2±7.8)dB,显著弱于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3D ultrasound,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技术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及斑块特征的应用。 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接受RT-3DU检查的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颈动脉斑块共57处)进行分析,应用RT-3DU 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相关参数,同时应用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分析两种方式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 结果 在4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33 ± 0.14)mm,斑块回声强度为(36.29 ± 7.51)dB,标化壁指数(NWI)为(0.64 ± 0.18),57处颈动脉斑块厚度为(3.6 ± 0.5)mm。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重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患者的NWI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RT-3DU VPQ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9处轻度狭窄,43处中度狭窄,5处重度狭窄;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存在6处轻度狭窄,38处中度狭窄,13处重度狭窄。RT-3DU VPQ和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颈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19)。 结论 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应用RT-3DU VPQ技术可测定其血管狭窄程度,还可量化分析斑块回声强度、累及部位血管负荷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超声造影表现特点, 以期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21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2例患者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 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 增强强度以及不同增强时相的表现特点。结果 32例患者中1例单发, 29例为多发, 2例为弥漫型, 对32例患者中共42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 在动脉期增强方式上, 18个病灶表现为整体增强, 6个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树枝样增强, 16个病灶周边环状增强, 2个病灶表现为仅周边轻微毛刺样增强。其中3例患者的多发病灶中既有整体增强方式, 又有环状增强方式。在增强时相上, 20个病灶表现为"快进", 20个病灶表现为"同进", 2个病灶表现为"慢进", 全部病灶在动脉晚期或门静脉早期快速减退表现为低回声。增强强度达峰时, 11个病灶增强强度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 11个病灶增强程度与周围正常肝实质相等, 20个病灶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全部16个环状增强病灶表现为高增强;在整体增强病灶中, 4个表现为高增强, 5个表现为低增强, 9个表现为等增强。在树枝样增强病灶中, 2个表现为等增强, 4个表现...  相似文献   

16.
车宗刚  王新云  袁奎封 《山东医药》2010,50(46):102-102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头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病程1个月-7a。病变位于腮腺、颏下、鼻顶、颈部各1例,舌根2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随访3—5a,复发4例,3例接受2次手术,1例失访。结论病理学检查是恶性血管外皮瘤的惟一可靠的诊断方法,根治性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型导管超声换能器和声学成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血管内超声检查已由实验研究阶段逐步发展成为冠心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新方法。血管内超声利用安装在心导管顶端的微型超声换能器,在血管内发射和接收高频超声信号,实时显示血管的切面图像,能清晰显示管壁结构的厚度、管腔大小和形态等,甚至可以辨认钙化、纤维化和脂质池等病变。现就血管内超声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斑块性质超声检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114例,根据术前6个月内是否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缺血组(72例)和非缺血组(42例)。所有病人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并于超声检查后24 h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病理学诊断,之后对不同性质、不同狭窄程度血管斑块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探讨,比较缺血组与非缺血组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分布情况,并对标化壁指数(NWI)和灰阶中位数(GSM)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114例病人共发现121个颈动脉斑块,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显示,易损斑块64个,稳定斑块57个。易损斑块NWI高于稳定斑块,易损斑块GSM低于稳定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狭窄程度病人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度狭窄NWI高于轻度狭窄,重度狭窄NWI高于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易损斑块检出率(89.5%)高于非缺血组的(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相似文献   

19.
脾囊性包虫病为食入有细粒棘球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此病几乎皆由血液循环感染所致,多发生在农牧区。此病较少见,脾囊性包虫病患者占同期包虫病患者的2.5%。单独的脾包虫病较少,大部分伴有肝包虫或其他脏器的包虫。有时同时伴有多个脏器受累。为明确超声检查脾细粒棘球蚴病图像特征。我们现就超声诊断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管超声技术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 ,评价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颈动脉狭窄率及狭窄程度分级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计算。结果 130例患者中,260支颈动脉行2种检查,DSA检查显示63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71支,血管超声检查显示56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狭窄血管70支。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88%、94.47%和88.97%。血管超声诊断中、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5.56%、99.20%和97.69%。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6%,准确性为97.69%。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较高,诊断颈总动脉狭窄的敏感性高于颈内动脉,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和随访,但对于血管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仍欠佳,尚不能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