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茶黄素对体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诱导作用及其能力。方法将第二代人BMSCs分为茶黄素组、对照组,茶黄素组加入浓度为10 mmol/L茶黄素,对照组不干预。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后细胞形态,钙结节、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及骨钙素(OC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检测各组4、8、12、16 d各时点ALP、OCN活性。结果茶黄素组钙结节、ALP、Ⅰ型胶原及OCN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茶黄素组各时点ALP、OCN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茶黄素可促进人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与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共培养24h,检测该细胞SLC34A2 mRNA及细胞上清液中的钙、磷。结果显示,高浓度地塞米松组SLC34A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地塞米松组(P均〈0.05),细胞上清液中的钙、磷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地塞米松组(P均〈0.05)。认为高浓度地塞米松促进人肺泡上皮细胞的SLC34A2基因表达及细胞外液的钙、磷转运。  相似文献   

3.
张月  王稚英 《山东医药》2011,51(50):31-33
目的观察乳鼠成骨细胞诱导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情况。方法取SD大鼠乳鼠颅盖骨,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骨细胞;取乳兔长骨,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BMSCs;用Transwell双层细胞培养板共育,实验组于培养上室接种成骨细胞,对照组培养上室不接种细胞,两组培养下室均接种BMSCs。观察BMSCs形态变化,用酶标仪检测诱导分化后BMSCs的ALP活性,RT—PCR检测BMSCs中的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Ⅰ型胶原基因。结果共培养后实验组BMSCs形态逐渐向成骨样细胞转化,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组BMSCs中ALP活性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BMSCs的骨钙素、BMP-2、Ⅰ型胶原基因有所表达,对照组无表达。结论乳鼠成骨能够诱导乳兔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1、10μmol/L),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常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3或7d,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水平,化学比色法测定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后观察矿化钙结节数量并定量分析,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应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细胞BMP2、Runx2、OPN及Osterix等成骨分化标记物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从24至72h,LY294002对hMSCs增殖均产生显著抑制,随时间推延,可见抑制增殖效果增强(P<0.05)。ALP染色和定量测定提示10μmol/L的ALP活性最强,在不同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μmol/L组(P<0.05)。成骨诱导培养3和7d,1、10μmol/L组矿化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μmol/L组矿化量在成骨诱导7d也显著高于1μmol/L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实成骨诱导可激活Akt磷酸化蛋白表达,但LY294002可抑制该蛋白磷酸化。成骨诱导分化7d,1、10μmol/L均明显促进BMP2、Runx2、OPN、Osterix4种基因mRNA表达(均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hMSCs增殖和分化过程。成骨分化伴随下游Akt蛋白表达。PI3K抑制剂可抑制hMSCs增殖,但同时促进其向成骨分化和矿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能力与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噻唑蓝(MTT)比色法分析不同染氟水平下MSCs的增殖能力;光、电镜下观察不同染氟水平下MSCs成骨转化能力和相应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水平染氟(0.02mg/L)96h后促进MSCs增殖(P〈0.05);较高水平染氟(0.05~1.00mg/L)72h即可促进MSCs增殖(P〈0.05或〈0.01);高水平染氟(10.00、20.00mg/L)对MSCs具有抑制增殖和促细胞凋亡作用(P〈0.01)。较高水平染氟(2.00~20.00mg/L)时MSCs成骨转化受抑(P〈0.01),较低水平染氟(0.01~1.00mg/L)时MSCs成骨转化增强(P〈0.01)。结论低水平染氟促进MSCs增殖。成骨转化能力增强;高水平染氟抑制MS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MSCs成骨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许力  毛平 《内科》2009,4(2):202-204
目的观察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并加以鉴定,并探讨不同来源血清和细胞因子对其成纤维系祖细胞(CFU-F)产率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进行BMSC原代培养。传代后分别观察其生长特性,绘制贴壁率,测定生长曲线,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采用体外长期液体培养法观察CFU—F的产率。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生长良好,倍增时间约为40小时,传代后12小时贴壁率达85%以上;胎牛血清较脐血清和马血清能促进CFU-F的增值和分化。与未加细胞因子对照组相比,单用细胞因子SCF,SDF-1均可促进CFU—F的增殖,但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加入SCF,SDF-1可明显的促进CFU-F的增殖,并优于单用SCF和SDF-1(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s生长稳定,传代后细胞适应性强;胎牛血清中可能较脐血清和马血清存在较多的对CFU—F有促进作用的生长因子;SCF可协同SDF-1促进CFU-F的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维生素C(Vc)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培养,移植到脑梗死大鼠体内后,在脑内的存活情况。方法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按培养液中加入的不同因子分为4组:对照组、Vc组(50μg/m1)、bFGF组(1μg/L)以及Vc+bFGF组(50μg/ml Vc和1μg/L bFGF),在体外对BMSCs进行培养并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MT丁比色法分别于培养第1、2、3、5和7天,测定细胞在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A)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96h后的细胞周期。②采用线栓法制备20只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2h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联合Vc+bFGF培养的BMSCs移植组(10只)和对照BMSCs移植组(10只)。将相应组别的BMSCs细胞移植人脑梗死24h后的大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第1、2和3周,制备大鼠脑组织切片并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形态学观察显示,Vc+bFGF组的BMSCs增殖最快,对照组则相对缓慢。②各组细胞的A值于培养第2天开始增加,Vc组和bFGF组在第3天达到高峰(F=728.52和F=197.18,P〈0.05),Vc+bFGF组在第5天达到高峰(F=1771.32,P〈0.05),第7天均有所下降。第2天起,bFGF组、Vc组与bFGF+Vc组的A值均高于对照组;第3天起,Vc+bFGF组高于Vc组与bF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Vc组、bFGF组与Vc+bFGF组细胞处于增殖期(s+G2+M期)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BMSCs移植后第2周,联合Vc+bFGF培养的BMSCs移植组大鼠脑组织切片中BrdU阳性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第3周两组阳性细胞计数均有下降,但前者仍较后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周围。结论Vc与bFGF均可促进大鼠BMSCs的增殖,二者联用较单用其一的效果更好;脑梗死大鼠移植增殖培养后的BMSCs,其在脑组织中的成活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氧下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低氧诱导因子let(HIF-1α)与c—Myc表达的影响和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氯化钴创建低氧模型,设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加不同浓度Tan Ⅱ A组。分别取0.5、2.0、10.0mg/L Tan ⅡA干预低氧胃癌细胞48h后,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HIF-1α和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Tan ⅡA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IF—1α和c—Myc蛋白表达,且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901,P〈0.05)。结论低氧条件下,Tan ⅡA可同时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HIF-1α和c—Myc蛋白的表达,提示Tan ⅡA可能对抑制肿瘤的无氧糖酵解和VEGF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氦-氖(He-Ne)激光治疗仪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和神经分化潜能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Sprague-Dawley大鼠的原代BMSCs,取第3代培养的细胞,分为实验组(He-Ne激光治疗仪处理10 min)和对照组(空气暴露相同时间)。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锥虫蓝染色测定细胞活力,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BMSCs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潜能。结果①细胞呈纤维状贴壁生长,表型鉴定结果为CD90、CD29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符合BMSCs的表型特点。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1.10±0.26)%,与对照组细胞的(1.43±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细胞活力为(96.2±0.6)%,与对照组的(96.2±0.7)%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MSCs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后,均可呈现悬浮生长的神经球;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球中细胞的Nestin染色阳性。结论 He-Ne激光治疗仪对BMSCs的增殖和活力无明显影响,未引起细胞凋亡,未改变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NSCs,通过不同浓度的盐酸法舒地尔干预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NSCs具有自我复制、增殖能力,可以表达Nestin;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可以表达NSE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盐酸法舒地尔干预组NSE阳性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不同浓度盐酸法舒地尔之间元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盐酸法舒地尔干预组NSE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促进N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1.
取外科手术病人腹部网膜脂肪组织,进行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并于培养24h后诱导其分化。适时用不同浓度(1ng/ml、50ng/ml)的rVisfatin进行干预,48h检测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检测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1ng/ml rVisfatin使人前体脂肪细胞MTT值增加14.3%(P〈0.05),50ng/ml增加17.5%(P〈0.05),经rVisfatin干预的人脂肪细胞胞浆中,脂肪的堆积多于对照组;rVisfatin干预组人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的表达量高于不加rVisfatin的对照组,1ng/ml组使脂联素的mRNA表达量增加31%,50ng/ml组增加55%。结论:rVisfatin能促进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脂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离体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实验组加入0.4、0.6、0.8μmol/L华蟾素,对照组不加药,采用MTr法检测两组24、48h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髓系白血病基因(Md)-1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均〈0.05;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aspase.3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l-1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华蟾素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具有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为使Caspase-3表达升高,Mcl-1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前成骨样MC3T3-E1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IGF-1对骨代谢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不同浓度rhIGF—1刺激体外培养的MC3T3-E1,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一定浓度IGF-1能明显增加戍骨细胞数量(P〈0.05),在1ng/mL~100ng/ml。这种作用与IGF-1的浓度呈正相关;经rhIGF-1的刺激,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半定量RT—PCR显示在rhIGF-1干预48h后,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IGF-1对MC3T3-E1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在0.1ng/mL~100ng/m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IGF-1能促进成骨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及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环境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以及BMSCs对肝纤维化细胞(CFSC)和肝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BMSCs和肝细胞,用PKH26荧光标记BMSCs,将标记后的BMSCs与肝细胞/CFSC进行接触和非接触共培养,用抗白蛋白抗体/抗α、平滑肌抗体对BMSCs进行检测;BMSCs条件培养液与CFSC共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计数CFSC的细胞数量变化。结果BMSCs与肝细胞共培养72h,白蛋白染色均出现阳性,且接触共培养的BMSCs白蛋白染色阳性率高于非接触共培养(P〈0.01)。肝细胞与BMSCs非接触共培养48h后,肝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BMSCs与CVSC共培养体系中BMSCs的形态无明显变化,且αSMA染色未出现阳性。BMSCs条件培养液能抑制CFSC的增殖,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P〈0.01)。结论肝细胞形成的局部微环境能诱导B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BMSCs能够促进肝细胞生长并对CFSC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初步探讨雷洛昔芬对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新生大鼠颅盖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雷洛昔芬(0、10^-8、10^-7、10^-6mol/L),在共同条件下培养。测定各项骨形成指标(增殖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和矿化结节形态计量)。结果雷洛昔芬(10^-8mol/L组和10^-7mol/L组)的MTT、ALP测试结果及矿化结节形态计量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洛昔芬能够促进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矿化,与雌激素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滑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大鼠来源的SMSCs,选取第3代SMSCs细胞进行增殖和成骨分化实验,CCK-8法检测SMSCs细胞活性,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 CGRP诱导SMSCs增殖第4天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吸光度相对比分别为1.34±0.08、1.40±0.07,第6天分别为1.76±0.12、1.89±0.14,第8天分别为1.84±0.13、2.35±018,两组比较,P均<0.05。 CGRP诱导SMSCs成骨分化第5天实验组、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为1.38±0.05、1.00±0.02,第10天分别为1.75±0.10、1.44±0.06,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CGRP可以促进S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水泥材料对藻酸盐凝胶系统中的椎间盘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蛋白多糖和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兔椎间盘标本于藻酸盐凝胶系统中分别使用普通培养液(对照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组)、磷酸钙骨水泥(CPC组)及丝素复合磷酸钙骨水泥(SF/CPC组)浸出培养液培养至1、2、3周时,对各组标本行Hoechst33342和PI染色,检测细胞死亡率;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番红O染色检测基质多糖含量。结果第1周时,PMMA组及CPC组细胞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及SWCPC组,PMMA组高于CPC组(P〈0.05);第3周时,CPC组高于对照组和SF/CPC组(P均〈0.05)。第1、2周时,PMMA组及CPC组Ⅱ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P〈0.05),第3周时,CPC组有一定恢复,SWCPC组与对照组近似(P〉0.05)。各组基质蛋白多糖平均光密度值均随时问呈下降趋势,PMMA组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PMMA对藻酸盐凝胶系统培养的椎间盘细胞活性、Ⅱ型胶原及基质蛋白多糖代谢影响最明显,SF/CPC较CPC对椎间盘组织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骨水泥材料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影响程度与材料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对离体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eNOS mRNA和ET-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的FFA培养HUVEC,分为C16:0、C18:0、C18:1、C18:2、C24:0及对照组,每组选用4个浓度,孵育24h,用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eNOS mRNA和ET-1mRNA的表达。结果①C18:1、C18:2组(t≥200μmol/L)eNOS mRNA表达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而C18:2组eNOS mRNA表达值比C18:1组低(P〈0.05)。②C18:1组以及C18:2组ET-1mRNA表达值低于对照组(P〈0.05),呈浓度依赖性。③C16:0、C18:0、C24:0组(≥200μmol/L),ET-1mRNA表达值增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④C18:0、C18:1、C18:2各组相同FFA水平相比较,ET-1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⑤C18:1、C18:2组eNOS mRNA与ET-1mRNA表达值之比高于对照组(P〈0.05)。C16:0、C18:0、C24:0各组此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C18:0、C18:1、C18:2各组同浓度FFA条件下此比值依次升高(P〈0.05)。C16:0、C18:0、C24:0各组同浓度FFA条件下此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FFA对内皮细胞eNOS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与链长无关,而与FFA饱和程度有一定关系。②不饱和脂肪酸(UFA)降低eNOS mRNA以及ET-1mRNA表达;提示UFA倾向于维护血管舒张功能。③饱和脂肪酸(SFA)呈浓度依赖性促进ET-1mRNA表达可能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