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肝癌标志物对肝癌高危人群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住院及体检中抽取1000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检组(300例)和对照组(700例)。联检组每半年检测1次血清AFP、AFU、GGT—Ⅱ、TSGF,阳性患者追加检测次数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照组则不定期检测上述肝癌标志物和定期电话随访。结果 联检组5年共检出早期肝癌4例,均为小肝癌。对照组5年发现肝癌8例,无1例早期肝癌病例。结论 应用AFP、APU、GGT—Ⅱ、TSGF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尤其对高危人群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微小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监测的PLC高危人群156例,在常规超声检查后对有目标或高度怀疑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在15 d内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经手术组织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 在156例PLC高危人群中,常规超声检查诊断恶性占位29例,可疑恶性14例;经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恶性占位32例,可疑恶性9例。经CT、MRI和手术后或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HCC) 32例,可疑恶性9例。在32例HCC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8.56±2.05) 岁。病灶直径0.8~2 cm,平均(1.62±0.12) cm;在确诊的32例微小HCC患者中,13例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早期瘤体完全增强,而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回声,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增强模式,19例造影剂超过6 min未廓清,呈“快进同出”型。结论 针对PLC高危人群,对其行肝脏超声造影定期跟踪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微小PLC病灶。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相关物质动态检测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动态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116例PHC患者、30例正常人和54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TSGF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PHC组TSCF测定值为(70.1±13.5)U/ml,低于良性肝病组(73.2±14.4)U/ml,而高于正常对照组(54.7±5.6)U/ml;甲胎蛋白(AFP)弱阳性PHC患者TSGF测定值和阳性率均高于AFP阳性患者;84例非PHC患者检出TSGF阳性26例,随访1年确诊为PHC 4例。TSGF可作为PHC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灵敏检测指标,在良性肝病高危人群中实施TSGF动态检测,可及早发现PHC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转移监测极为重要。肝癌组织合成和分泌多种肝癌相关的蛋白、同工酶、基因标志等。循环血中的PHC特异性标志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转移监测和复发预测。本文述评了PHC特异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6.
hTERT基因检测诊断早期小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迄今不明,由于肝癌特异性指标如AFP、PZVKAⅡ等在小肝癌中很少表达,传统的血清AFP检测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众多学者致力于寻找更好的肿瘤标志物以早期监测肝细胞癌变。1998年2月~2002年6月,我们应用RTPCR法,检测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骆敏 《内科》2012,7(3):299-300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三位[1]。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数据显示,全世界新发肝癌估计748 000例,死亡病例大约696 000人[2]。而我国肝癌年发病人数约35万,每年约有32万人死于此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肿瘤中的第二位[3]。虽然目前新的介入、放化疗等对不能手术的PLC患者有一定疗效,但早期施行手术仍是目前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4]。  相似文献   

8.
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硬变、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等都是HCC发生的主要致病原。HCC预后差,且易复发及转移,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本文重点综述HC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在51例 PLC 患者,选取17项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参数,分析 PLC 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血清 AST 水平(P〈0.001)、是否伴有肝硬化(P〈0.001)、肿瘤包膜是否完整(P=0.003)和血管侵犯(P=0.006)与早期复发相关;通过 Kaplan-Meier 法和 Cox 风险比例模型筛选发现有肝硬化(风险比=2.865,95%可信区间为1.846~8.466,P〈0.001)、肿瘤包膜缺失(风险比=3.357,95%可信区间为1.526~6.949,P=0.002)和血管侵犯(风险比=2.230,95%可信区间为1.094~4.548,P=0.027)是 PLC 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肝硬化、肿瘤包膜缺失和伴有血管侵犯等危险因素的 PLC 患者,术后应加强随访,以期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叶胜龙 《肝脏》1997,2(1):35-37
小肝癌的诊断治疗是70年代以来肝癌临床研究的重大进展,我国小肝癌的治疗在数量和疗效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年大肝癌经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也取得可喜的进展,但小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是提高肝癌疗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氩氦刀冷冻治疗早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经氩氦刀冷冻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局部病灶CT变化、AFP下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生存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后患者的并发症少,本研究结束后,共有23例患者存活,25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33.91±1.39)个月,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2.1%、47.6%、44.4%。结论对于合并严重肝硬化的早期肝癌,氩氦刀治疗的并发症少、效果明显、生存期延长,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肝癌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死亡率位于第二位。所有HCC几乎都有肝硬化基础 ,确诊时已多属中、晚期 ,缺乏有效治疗 ,预后差。虽HCC非手术疗法有进展 ,但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 ,2 ] 。晚期HCC切除后复发率高 ,易转移 ,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肝癌血清标志物众多 ,尚无单一标志物能够诊断所有肝癌。敏感而特异如甲胎蛋白AFP L3、异常凝血酶原 (PIVKA Ⅱ )、肝癌特异性GGT等标志物 ,它们间无相关性并起互补作用。肝癌标志物分析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术后随访、复发或转移监测[3 ] 。本文就早期诊断有价…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早期发现肝细胞癌 ,对已经发现的 2 0mm以下的小结节病变进行鉴别诊断很有必要。新近随着彩色多普勒仪的改进 ,对这种小结节病变的血流检查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2 0mm以下的小肝细胞癌结节中 66%可检出有血流信号 ,而以前的仪器检出率则不到 3 0 %。而通过对小肝细胞癌的血流检查 ,能进一步观察肝细胞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 ,其中分化型癌大部分 ( 86% )可检出血流信号。当用彩色多普勒从小结节病变中发现血流信号后 ,须进行肝细胞癌、转移性肝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症的鉴别诊断。如果发现肿瘤内中心部位有散在性动脉性血流信号 ,或者在…  相似文献   

15.
赵春华  周文峰  陈维华  张春梅  席祯 《肝脏》2012,17(9):643-64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的途径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亚临床肝癌31例的临床特点,与因症就诊的原发性肝癌进行比较。结果亚临床肝癌因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而意外发现,其临床分期、肝功能状况大多适宜非保守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主要通过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可纳入社区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中谷氨酰转移酶GGTmRNA—H亚型表达,并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6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108例良性肝病肝组织、6例正常对照肝组织的GGTmRNA—H亚型,观察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65例原发性肝癌中,癌组织GGTmRNA—H亚型的阳性例数为61例(93.8%),肝组织血清AFP阳性40例(61,5%)(P〈0.05);GGTmRNA—H亚型在20例小肝癌癌组织阳性表达例数为18例(阳性率为9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GTmRNAH亚型阳性表达率虽明显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如TmRNA—H亚型与血AFP联合分析可弥补AFP检测的不足,对提高肝癌、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GGTmRNA—H亚型基因检测的结果比AFP的检测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局灶性病变,在尚不为过大时,多无任何症状,亦少特殊体征,即使严重如肝癌之类的病变亦是如此。这给肝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几乎可以这么说:早期肝癌无症状,有症状的皆非早期肝癌。所以肝癌早期诊断的前提是在正常人中将那些貌似正常人的早期肝癌患者发现出来,即肝癌的早期发现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对胰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关注力度不断加大, 一些长周期临床队列研究证实胰腺癌筛查可以实现早期诊断, 提高5年生存率;胰腺癌高危人群概念的提出为胰腺癌筛查锚定了目标人群;胰腺癌相关遗传突变的检测、新型诊断标志物、-新型影像组学等, 为提高胰腺癌早期检出率和早期诊断提供技术创新和保障。然而, 受限于人群发病率、检测敏感度、随访周期及临床成本, 胰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仍具有很大挑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结合现状, 阐述胰腺癌筛查及早期诊断面临的挑战, 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出展望, 以期领域内同道协力攻坚, 为攻克胰腺癌早诊、提高疾病治疗效果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早期诊断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有望实现这一目标。遗传易感者、50岁后新发糖尿病、主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等病变均为胰腺癌的高危因素。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将吸烟、饮酒、肥胖、慢性胰腺炎等因素一并纳入胰腺癌风险评估体系中,通过更精确的风险分级让更多个体从胰腺癌早期筛查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PHC)发病趋向年青化,为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我们对年龄小于40岁的肝癌和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为1995~1998年住院或门诊的PHC及慢性肝炎病人,年龄均小于40岁。其中PHC组50例,男41例,女9例,男女之比4.5:1,年龄15~40岁,HBVM( )47例,合并HCV( )5例,HDV( )2例,病毒指标阴性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肝癌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B超或CT或核磁共振证实。慢性肝炎组100例,男83例,女17例,男女之比4.8:1,年龄16~40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48例,中度39例,重度13例,HBV( )95例,合并HCV( )2例,HGV( )2例,3例病毒指标均阴性,诊断符合上海第6次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