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脓毒症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ScvO2指导容量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联合ScvO2指导容量复苏。观察2组患者复苏前、复苏6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及液体复苏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6h复苏达标率、28d死亡率。结果:复苏6h时,观察组患者血LA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6h时对照组患者MAP、CVP水平显著升高,LA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MAP、CVP水平显著升高,HR、LA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6h复苏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ScvO2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可降低复苏6h血LAC水平及复苏液体量,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提高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麻开腹结肠癌术后复苏前后SOFA评分的变化与Pcv-aCO2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武汉第一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72例,行全麻剖腹探查+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液体复苏开始时及液体复苏24小时目标治疗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计算ΔSOFA,分为ΔSOFA≤3与ΔSOFA>3二组,比较二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和复苏24小时后Pcv-aCO2、MAP、CVP、ScvO2 、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及与ΔSOFA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显著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结肠癌术后液体复苏前后Pcv-aCO2、MAP、CVP、ScvO2 、乳酸清除率与ΔSOFA的关系。 结果 乳酸清除率、Pcv-aCO2与ΔSOFA显著相关(P<0.05),而MAP, CVP, ScvO2, CI,与ΔSOFA无显著相关。 结论Pcv-aCO2可指导开腹结肠癌症术后的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容量管理,尤其当ScvO2达到70%时,其对氧供需关系的预测仍然敏感。 【关键词】 Pcv-aCO2 、SOFA评分、结肠癌术后、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iCCO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早期留置病原学标本、积极行抗感染治疗,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在此基础上PiCCO组经中心静脉导管行PiCCO监测,目标是维持ScvO2〉70%。记录PiCCO组0、6、12、24、48、72h监测参数变化;记录两组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用量,常规液体(平衡液、聚明胶肽及血浆)输入量,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急性肾脏损伤发生例数。结果PiCCO组常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肾损伤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两组机械通气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PiCCO监测,可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液体复苏等治疗,从而减少急性肾损伤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血浆NT-proBNP水平对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脓毒症及其脓毒症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水平变化。方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脓毒症患者37例,其中并心肌损伤者17例(A组),非心肌损伤者20例(B组),健康对照者20例(C组)。测定入院后24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及肌钙蛋白I的水平,对比各组之间血浆NT-proBNP水平,并将NT-proBNP水平与肌钙蛋白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组NT-proBNP水平入院后分别为(3180.6±1420.57)pg/ml,(746.66±225.63)pg/ml,(60.195±28.305)pg/ml。对比各组入院后NT-proBNP的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脓毒症并心肌损伤组肌钙蛋白I为3.8822±1.8221 ng/ml,与NT-proBNP成正相关。结论 NT-proBNP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水平升高,且在心肌损伤组与非心肌损伤组中有差异,血浆NT-proBNP与肌钙蛋白I成正相关,两者升高越明显病情越危重,可作为判断心肌是否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2011—2013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液体管理,研究组患者根据PICCO监测结果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排血指数(CI)及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包括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及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及血清乳酸水平〕、预后相关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情况、液体复苏28 d死亡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GEDVI、ITBVI、SVRI、CI高于对照组,EVLWI、PVR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液体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液体复苏24 h液体入量大于对照组,多巴胺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MAP、CVP、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液体复苏6 h及24 h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液体复苏28 d病死率及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利于及时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机体氧合状态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PiCCO监测技术联合NT-proBNP检测在老年脓毒性心肌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脓毒症伴心肌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共6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PiCCO监测技术联合NT-proBNP检测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的容量管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容量管理,比较分析两组复苏6 h后相关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尿量、血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6、24、48 h的液体正平衡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ICU的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两组复苏6 h后相关参数(CVP、MAP、ScvO_2、尿量、血乳酸水平)观察组复苏后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 h观察组NT-proBNP与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24 h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6 h及24 h液体平衡量中无明显差异(P>0.05),而48 h液体正平衡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30 d住院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CCO监测技术联合NT-proBNP检测在老年脓毒性心肌功能障碍患者液体复苏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正确指导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对改善心肌损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就诊84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给予动脉血乳酸、NT-proBNP和心脏超声等检查,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乳酸、NT-proBNP、LVEF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死亡组乳酸、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均大于存活组,LVEF小于存活组(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乳酸、NT-proBNP和APACHEⅡ评分小于脓毒性休克组,LVEF大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结论乳酸和NT-proBNP水平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乳酸和NT-proBNP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入住ICU的心源性休克患者,采用FloTrac/Vio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患者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观察液体容量复苏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动态变化及疾病的转归。结果:19例患者,复苏72 h后中心静脉压(CVP)均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第28 d,13例患者复苏成功后转入普通病房,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因严重心力衰竭死亡。复苏后72 h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HR、MAP、CVP、CI、SVRI、ScvO2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存活组复苏前后比较,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死亡组MAP、CVP较前明显下降,CI、ScvO2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FloTrac/Vigile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能有效地通过监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容量负荷及全身血流灌注情况,以指导临床进行液体复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监测在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血容量复苏中的应用。方法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71例,分为SVV、中心静脉压(CVP)组,分别用经外周动脉波形分析(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SVV和传统CVP监测来指导血容量复苏,比较6 h后两组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MAP、24 h后血乳酸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 6 h后SVV组与CVP组ScvO2、MAP相近(P均>0.05),24 h后SVV组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CVP组(P均<0.05)。结论 SVV监测能更好地指导脓毒血症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血容量复苏,效果优于传统CVP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可否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氧输送目标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依次达到早期复苏目标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所有病人均监测乳酸,实验组以乳酸清除率10%为氧输送目标,对照组以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即Scv O270%为氧输送目标。上述试验完成后所有病人再次回顾性依照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60例采用早期目标定向治疗方案治疗6 h均达标,乳酸清除率组及中心静脉(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组患者输液总量及输液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死亡率及ICU住院天数无差别(P0.05)。而高乳酸清除率组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老年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早期血乳酸监测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早期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监测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入院时血乳酸升高老年CAP患者55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机械通气、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区别;把55例乳酸升高CAP患者根据乳酸清除率≥10%和〈10%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的区别。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在入院乳酸值、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6 h乳酸清除率≤10%的老年CAP患者病死率明显大于乳酸清除率≥10%患者(P〈0.01)。结论入院时乳酸值和6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老年CAP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6 h清除率≤10%时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徐磊 《山东医药》2014,(8):54-56
目的 观察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技术在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双腔或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根据PICCO指标变化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6 h(T1)、12 h(T2)、24h(T3)的HR、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72 h复苏液体量,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28d内病死率.结果 两组T1、T2 、T3时的HR均低于T0,CVP、MAP、PaO2/FiO2均高于T0,P均≤0.01;治疗组T2、T3时的HR、CVP、MAP均低于对照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72 h复苏液体量(14451.7±162.9)mL、呼吸机应用时间(7.1±3.57)h、ICU住院时间(9.5±3.92)d、28 d内病死率11.1%,对照组分别为(21520.6±178.2)mL、(15.2 ±3.79)h、(22.1 ±4.15)d、22.2%,P均≤0.05.结论 HCCO技术能有效地指导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减少72 h复苏液体量,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和ICU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去甲。肾上腺素(NE)降阶梯治疗对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执行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需NE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去除24h内死亡及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8例,两组均有21例最终入选。两组均根据EGDT进行目标液体复苏治疗,第一组为常规使用NE组(CNE组),即逐渐加量NE至血流动力学稳定;第二组为降阶梯NE组(DNE组),开始就给予NE0.5或1.0gg/(kg·min),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逐渐减量。在治疗前对所有休克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1I)评分,记录应用NE前及应用30min,2h,6h,12h,24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值、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同时比较两组患者24h液量、急性肾损伤(AKI)、应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用镇静药物后出现血压下降和出现应激性溃疡的例数及28d内死亡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均可完成EGDT目标,MAP和CVP在用药30min和2h时,DNE组明显高于CNE组[MAP:(72.3±5.5)VS(61.0±6.8)mmHg,(71.9±6.I)vs(66.1±6.2)mmHg;CVP:(10.3±1.9)VS(8.5±2.4)mmHg,(10.5±1.8)vj(8.74-2.2)mmHg;均P〈0.051。MAP和CVP在其他时间点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血乳酸值、ScV02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心液量DNE组较CNE组减少[(57084-934)VS(63524-1208)ml,P〈O.05]。应用镇静药物后血压下降的患者,DNE组较CNE组减少(6VS15,P〈O.05)。而两组患者在出现AKI、应用CRRT、ARDS和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例数及28d内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的降阶梯使用在脓毒症休克中更便于EGDT的执行,对重要脏器并未增加缺血风险,有利于复苏液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诊老年呼吸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因将202例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单纯肺源性呼吸困难组(A组);单纯心源性呼吸困难组(B组);混合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心源性,C组)。床旁快速检测NT-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各组间NT-proBNP水平的差异及B,C两组中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LVEF的相关性。结果 A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B,C两组[(197.5±64.3)vs(1873.9±857.1)和(1952.4±914.8)ng/L,P〈0.01]。B,C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中,NT-proBNP水平依次升高,说明患者NT-proBNP水平越高,心功能分级越高[分别(562.37±102.45),(2736.72±81.67),(5873.19±127.73)ng/L,P〈0.01]。Pe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689,P〈0.01),提示NT-proBNP水平越高,LVEF值越低,心功能越差。结论 NT-proBNP水平检测在判断老年肺源性与心源性呼吸困难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其水平高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测定入院时和治疗6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预后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2±1.5mmol/L和2.7±1.8mmol/L,(P〉0.05);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4±6.9及23.9±7.1(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林凤  唐忠平  管亚慧  杨翼 《山东医药》2012,52(43):65-67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0)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PiCC0技术指导下行EGDT,对照组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记录两组治疗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参数,6、24 h复苏液体量及多巴胺用量,30 d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达标时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MAP、CVP、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6、24 h复苏液体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均<0.01),多巴胺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30d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PiCCO技术指导下进行EGDT,可更快纠正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异常,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乳酸清除率及SOFA评分的变化,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通过代谢复苏对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5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和左卡尼汀组(以下简称B组),观察两组乳酸清除率及治疗前后SOFA评分和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于治疗第一天0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动态检测乳酸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乳酸清除率均有改善,但B组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8.29±13.85、65.62±9.64、84.27±4.27,显著高于A组(13.64±12.37、53.09±9.12、70.31±5.15,P均0.05),治疗第3天(3d)、第7天(7d)的SOFA评分显著低于A组,LVEF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卡尼汀注射液能通过代谢复苏有效减少合并心功能不全脓毒症患者早期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多巴胺组(DA组)。2组均给予有效液体复苏后,DA组由中心静脉泵入多巴胺2μg/(kg·min),NE组泵入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改善情况,组织氧代谢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HR、CVP、MAP、尿量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治疗后2、4、6 h HR、CVP、MAP、尿量、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显著优于DA组(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均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但去甲肾上腺素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山东医药》2014,(11):63-64
目的观察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需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根据PICCO指标的动态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以指导补液速度、液体平衡及血管活性药的调节。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心率(HR)及尿量等情况指导补液。观察两组治疗前(To)、治疗后12h(T1)、治疗后24h(T2)、治疗后48h(T,)的HR、CVP、MAP、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呼吸机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内病死率。结果与同组Tn时点比较,两组T1、T2、L时点HR水平降低,CVP、MAP、PaO2/FiO2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T2、T3时点HR水平降低,CVP、MAP、PaO2/FiO2水平升高(P均〈0.01)。观察组及对照组呼吸机应用时间分别为(7.91±2.32)、(15.32±3.79)h,ICU住院时间分别为(9.15±2.43)、(22.51±4.71)d,28天内病死率分别为13.6%、25.0%,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应用PICCO技术可随时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可根据其结果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强化液体管理可使患者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急诊科收治的8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平均年龄(78.1±8.1)岁,分别于入院、入院后6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心率、血压,并在第一个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入院后28 d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以入院后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59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初始动脉血乳酸分别为(2.4±1.7)mmol/L和(3.9±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 300%分别为(339.0±28.0)%和(3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18.6%(11/59)和52.2%(12/23),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最佳临界点为24.0%,敏感性72.9%,特异性65.2%,其预测价值高于APACHEⅡ评分. 结论 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