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发生AMI的非糖尿病患者,分别调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合并疾病以及口服药物,分析入院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1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33例,年龄47~89(67±12.8)岁。33.23%(105例)患者发生了应激性高血糖。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2.992,95%CI:1.045~8.565,P=0.041),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OR=2.852,95%CI:1.051~7.741,P=0.040)为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促进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老年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01例不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根据入院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成3组.A组55例,血糖正常(≤6.1mmol/L).(2)B组21例,血糖介于6.1与8.0mmol/L之间.(3)C组25例,血糖≥8.0mmol/L.对3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组梗死部位无差异,P>0.05.B组,C组心衰发生率较A组高,P<0.05.C组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A组高,P<0.05.死亡组血糖水平高于存活组(8.1±3.1mmol/L vs6.6±2 1mmol/L,P<0.01).结论老年AMI伴应激性高血糖心衰发生率高,当血糖≥8.0mmol/L时,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亦增加,AMI后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6)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后续优化SHG应对流程,形成闭环式处理方案奠定基础。方法收集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资料,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预后指标、患者目标血糖值达标时间等。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8例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其中SHG患者224例(60. 87%)。患者首次达到目标血糖值(<11. 10mmol/L)平均时间为(15. 00±1. 20) h,72小时内再次和三次发生SHG患者分别额外需要(8. 00±1. 10) h和(6. 00±0. 90) h达到目标血糖值。发生SHG(术后首次血糖值≥11. 10mmol/L)患者死亡率高于无SHG患者(血糖值<11. 10mmol/L),在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乳酸升高、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监护时长、机械通气时长、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不同程度高于无SHG患者(P <0. 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SHG发生率高,容易反复,预后较差。制定合理措施、选择合适管控流程、配合培训开展将有利于SHG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近期预后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08至2009-04初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且在12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29例非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121)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208)两组,随访50天,进行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及死亡发生风险的Cox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是36.8%(121/329),50天内总病死率是8.5%(28/329).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相比,有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年龄偏大[(64±12)岁vs(58±12)岁,P<0.001]、女性患者较多(33.1%vs 13.9%,P<0.001)、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52.9%vs 15.9%,P<0.001),血糖浓度较高[(9.1±3.3)mmol/L vs(5.4±0.4)mmol/L,P<0.001],病死率较高(16.5%vs 3.8%,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提示高龄[比值比(OR)1.024,95%可信区间(CI)1.001 to 1.047,P=0.043],女性[OR 3.013,95%CI 1.617 to5.616,P=0.001]和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OR 2.161,95%CI 1.532 to 3.048,P<0.001]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患者50天内发生的死亡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死亡[OR 2.459,95%CI 1.022 to 5.921,P=0.045]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高龄、女性、心功能Killip分级愈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示老年女性心功能愈差愈容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不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490例,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正常组223例,血糖水平<6.1 mmol/L;轻度增高组150例,血糖水平6.1~7.8 mmol/L;高血糖组117例,血糖水平>7.8 mmol/L。对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主要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糖组女性患者比例较多,与正常组和轻度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患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高、血压低、心率快,与正常组和轻度增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9.66%,与正常组和轻度增高组的8.07%、14.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正常组和轻度增高组增高(P<0.05)。结论急性高血糖可能是不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激发全身应激反应,其中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AMI预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可使细胞线粒体产生超氧阴离子增多,后者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使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下降,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1].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致的并发症,促进AMI的恢复,改善其预后.本研究通过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治疗由AMI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并将其控制在不同水平,探讨胰岛素治疗AMI后应激性血糖升高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和寻求最佳胰岛素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血浆BNP在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AMI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2组,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组(试验组)(血糖≥7.0mmol/L)36例,AMI未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组(对照组)(血糖<7.0mmol/L)24例,对AMI患者在发病后24h时测定血浆BN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2周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和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住院2周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发病后24h血浆BNP浓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71.87±631.71)ng/L∶(299.53±455.67)ng/L,P<0.01]。②试验组LVDd、LVSd均高于对照组[(53.01±4.00)mm∶(50.50±3.20)mm,(45.32±5.92)mm∶(42.52±3.27)mm,均P<0.05],LVEF低于对照组[(52.86±5.79)%∶(61.00±7.54)%,P<0.05]。③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67%∶41.67%,63.89%∶37.50%,47.22%∶20.83%,均P<0.05)。④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2周内MACE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36.11%∶12.50%)、心源性休克(16.67%∶0.00%)、梗死后心绞痛(25.00%∶4.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率(2.7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差,血浆BNP水平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较不伴糖尿病的患者严重,且受累血管支数多,预后差。在不伴糖尿病的AMI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血糖增高,因为此类患者无明确糖尿病病史,通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老年人是AMI中的高危人群,亚太地区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院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gistry of acute treatment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vestigators Zhao W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20-823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糖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人选356例北京地区17家三级和二级医院所有在24h内人院且符合STEMI诊断标准的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11mmol/L判定为高血糖,分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死亡和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情况。院内心血管事件定义为院内再发心肌梗死、新发生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卒中。结果356例STEMI患者中,存在急性高血糖患者共81例(22.8%)。其院内病死率较无急性高血糖患者显著增加(13.6%比5.1%,P=0.009),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显著增多(32.1%比20.4%,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示,人院急性高血糖(OR1.615,95%CI1.116~2.338,P=0.011)为STEMI患者院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EMI急性高血糖患者院内死亡及发生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高于人院血糖正常者。人院高血糖为STEMI患者院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诊PCI后AMI并SHG患者106例,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急诊PCI后均接受标准AMI药物治疗和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PCI后随机血糖>18.0 mmol/L时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PCI后立即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同时每晚睡前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情况及心肌灌注情况〔包括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PCI前及PCI后7 d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16(IL-16)和白介素18(IL-18)〕,PCI前及PCI后7、30 d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sumSTR>50%者所占比例及CK-MB峰值高于对照组,TMPG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7 d血清IL-16、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LVEF、LVESVI、LVEDVI上无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LVEF、LVESVI、LVEDVI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PCI后7、30 d LVEF高于对照组,LVESVI、LVEDVI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强化治疗可有效减少急诊PCI后AMI并SHG患者无复流的发生,改善患者心肌灌注及左心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 ,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 ,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 ,观察 2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急性期有 32例出现高血糖 ,发生率为 34 0 % ,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有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 ,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心室重构以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心室重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1个月、1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连续24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排除了其他引起慢性应激的因素,测定患者次日晨起空腹血糖(FG)。AMI后第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患者1个月和1年的存活情况。进行FG和超声心动图各参数间的相关分析。比较不同血糖水平下的1个月和1年死亡率。结果:①FG与左室射血分数(r=-0.287,P<0.01),左室后壁厚度(r=-0.205,P<0.01)均呈轻度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径(r=0.166,P<0.05),左室收缩末径(r=0.312,P<0.01)均呈轻度正相关。②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者预后较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差(1个月死亡率:19.8%vs.7.5%,P<0.01;1年死亡率26.7%vs.12.2%,P<0.01)。血糖重度升高者预后较轻度升高者差(1个月死亡率:33.3%vs.13.2%,P<0.05;1年死亡率42.4%vs.19.1%,P<0.05)。结论:AMI急性期的FG水平作为机体应激程度的标志与左心室重构相关,FG高者,1个月和1年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方法对2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及近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6.1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亦升高(P<0.05)。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8.0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近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表明,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6.1mmol/L,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8.0mmol/L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血糖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功能及术后1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对284例急诊PCI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后即刻的随机血糖,将患者分为3组: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10.9 mmol/L)及C组(血糖≥11.0 mmol/L).结果 (1)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6.5%比33.3%、40.2%,均P<0.01),平均住院时间较长(分别为13.9 d比16.0 d、16.6 d,均P<0.05).C组有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72.1%比54.9%,P<0.01).(2)急诊PCI后,合并高血糖的B组、C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所占比例高于血糖正常的A组(分别为22.6%、34.1%比13.3%,均P<0.05),TMPG达3级所占比例低于A组(分别为74.3%、57.6%比84.4%,均P<0.05).C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及B组(分别为42.5%比20.6%、26.6%,均P<0.01),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例高于A组及B组(分别为19.5%比4.9%、6.4%,均P<0.01).(3)C组心功能Killip分级≥2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及B组(分别为44.8%比23.5%、27.7%,均P<0.01).与A组比较,C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8.0%比1.1%,P<0.05)及术后1年病死率(18.7%比3.4%,P<0.05)较高.结论 合并高血糖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心功能及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及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 :1 入选标准 :发病 2 4h内入院 ;初次诊断急性Q波心肌梗死 ;既往无糖尿病史 ;住院期间未诊断糖尿病 ;住院期间未给予任何降糖治疗 ;住院期间接受介入治疗 ;存活患者出院时复查血糖正常。分组情况 :自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满足入选条件的患者 181例 (男 15 6例 ,女 2 5例 ) ,平均年龄 (5 9± 12 )岁。根据入院时血糖是否≥ 6 7mmol/L将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 6 6例和正常组 115例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确诊、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3~8分)、并行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比较3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别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_1,Q_3)]或例数(百分率)表示;依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Kruskal-Waills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比较。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65例患者,每组各5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累积存活率较正常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明显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28 d病死率43.27%(26/55)糖尿病组23.64%(13/55)正常血糖组18.18%(10/55),两两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及糖尿病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4周内的并发症及ICU住院时间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4周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58.18%(32/55)和34.55%(19/55),P0.05],而较糖尿病组[49.10%(27/55)]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颅内感染、继发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HR=1.16,95%CI 1.07~1.26)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及糖尿病史患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樊宗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4):404-40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随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应激性高血糖AMI组:30例,伴随应激性高血糖(血糖≥7.0 mmol/L);血糖正常AMI组:28例,血糖正常(血糖≤6.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AMI组和血糖正常AMI组相比,前者年龄较大,且心功能不全,无复流现象较高,病死率较高。应激性高血糖AMI组患者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与血糖正常AM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差,相关病变血管多为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近端,住院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著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时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伤残程度,对改善急性脑血管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