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香港海鸥型菌淡水鱼与蛙来源分离株磺胺类耐药性以及Ⅰ类整合子介导耐药的情况。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香港海鸥菌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菌株,PCR方法扩增耐药菌株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128株香港海鸥菌中共有20株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耐药率15.6%,耐药菌株中检测sul1阳性率90%,sul2阳性率55%,Ⅰ类整合子携带率80%。 结论 淡水鱼与蛙来源香港海鸥型菌菌耐磺胺的机制可能与Ⅰ类整合子、sul1、sul2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纸片法对62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应用多重PCR法检测62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62株菌中有40株(64.5%)含有Ⅰ类整合子,1株(1.6%)含有Ⅱ类整合子;没有检测到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26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65.0%);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毅  张景皓  赵虎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2):238-240,256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华东医院住院和门诊老年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样本来源、科室分布等临床数据。结果3年间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8株。主要样本来源是痰和中段尿样本,分别占64.9%和10.1%;分离率较高的临床科室是重症监护室(76株,36.5%)、综合内科(35株,16.8%)和普外科(28株,13.4%)。体外药敏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性较高,分别达到80.8%和81.3%;对头孢他啶和氯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达到74.0%和43.3%;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则有所波动,因此,需要根据体外药敏的结果来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临床患者分离的1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结果 1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见于呼吸道感染(81.55%).科室分布中,ICU占40.79%,呼吸内科占17.4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低(28.2%),左氧氟沙星次之(34.0%).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药物呈现多重耐药,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常规分离5450份临床标本,并对分离出的11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5450份标本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4株,分离率2.1%,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氟喹诺酮类药(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敏感率,达50%以上。环丙沙星、马斯平(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上升明显,分别从2004年的46%、25.5%、31.5%、49%上升至2007年的81.6%、60%、72.2%、87%。结论该菌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率较高,对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多重耐药,提示临床要重视该菌的检出,按照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院内具有易感因素患者严重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因其外膜渗透屏障、外排系统、各种酶类及迅速突变的靶位等原因对多种广谱抗菌药物包括泰能等碳青霉烯类先天耐药。目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离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耐药性日益严重 ,抗菌药物选择有一定困难 ,因而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1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早发现于 195 8年 ,归类为嗜麦芽假单胞菌 (pseydomonasmaltophilia) ;1983年归为黄杆菌属而更名为嗜麦芽黄单胞菌(xanthomonasmaltophilia) ;至 1993年Palleroni鉴定出该菌为窄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与临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4月呼吸科20株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结果.ERIC-PCR分析菌株的来源特征.分析患者的临床危险冈素包括基础疾病,抗生素治疗情况,机械通气史等.结果 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体外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等100%耐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米诺环素等的敏感性分别为65%、65%、85%和95%;ERIC-PCR显示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由17种不同克隆构成,药敏谱与基因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其普遍具有易感性.结论 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基因型多态性,未发现克隆株的传播;在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小易出现克隆传播,降低临床危险因素对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住院病人痰标本中分离的4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16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6.36%,其他14种抗生素敏感率均低于50%,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高度耐药的细菌,应尽早根据药敏情况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10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120株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院内感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分泌物最多,占62.50%,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占44.17%。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药物的耐药性较强。10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33.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0.0%外,其余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也呈高度耐药,耐药性均〉85.0%;所有抗菌药物中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最低(均〈7.0%),其次为左氧氟沙星与复方新诺明(均〈25.0%)。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院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耐药性广泛,感染后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有限,临床应加强监测,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避免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32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婉  褚云卓  张静萍 《山东医药》2008,48(40):52-53
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32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发现,该菌分离数量6 a间由32株升至82株;菌株主要来自痰液及ICU室.6 a间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下降了5.2%、26.0%、18.8%;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8.1%、35.6%.6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属酶的检出率为12.9%.认为临床医生应关注该菌的临床分布情况,以防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对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检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PA)的整合子流行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PA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3株天津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PA,K-B法与MH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其药敏情况,并用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53株耐碳青霉烯PA对哌拉西林等14种抗菌药的耐药率从30%~100%。18.9%(10/53)的PA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较广泛地存在于天津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与PA的耐药和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老年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老年患者血流感染早期经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20年某三甲医院老年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资料,保留同一患者每种细菌第一株,剔除重复菌株后纳入分析。用仪器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6—2020年某三甲医院老年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较高的包括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普遍较低,敏感率较高的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敏感性均较高。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与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5.45%、72.22%。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随患者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016—2020年某三甲医院血流感染老年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中G-菌(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呼吸病房2008年住院患者的合格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G-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情况。结果共分离到363株致病菌,其中G-菌189株。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等敏感率为61%~8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4.7%,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等敏感率为61.5%~94.2%,产ESBL株的检出率为21.2%。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产ESBL株的检出率30%。结论下呼吸道G-菌感染中,最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可选用碳青酶烯类或+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可作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治疗可首选碳青酶烯类或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流行状况及来源。方法 (1)回顾1998~1999年呼吸科病房、外科ICU(SICU)内该菌的药敏结果。(2)收集1999年6月~2000年2月呼吸科ICU(RICU)和SICU该菌的临床分离株,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1)药敏结果显示其多重耐药现象严重。(2)ERIC-PCR基因型与药敏谱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RICU内此菌显示多种亚型,而SICU的菌株显示A、B两种亚型。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严重,治疗困难;在该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ERIC-PCR有助于该菌的同源性分析,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Ⅰ类、Ⅱ类和Ⅳ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在霍乱弧菌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试验,PCR法检测50株临床菌株Ⅰ类、Ⅱ类和Ⅳ类整合酶基因(intⅠ)阳性菌株,并对intⅠ1阳性菌株整合的耐药基因行序列分析。结果全部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3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盒PCR扩增得到1009bp的产物。序列分析表明,1009bp序列与已知的aadA 1c 100%同源,为对壮观霉素、链霉素产生耐药的基因盒;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50株临床菌株均含有第Ⅳ类整合酶基因,2株菌株第Ⅳ整合酶基因扩增得到2200bp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在第Ⅳ类整合酶基因序列中含有一个插入片段IS1359转座酶基因。结论第Ⅰ类整合子存在于孟加拉国的临床致病弧菌中,第Ⅳ类整合子在霍乱弧菌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检出的34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得出的药敏结果资料。结果 34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最低为14.7%,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为100%。结论应加强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方法提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组DNA,选择文献报道的7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将目的基因PCR产物测序,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后上传至数据库(http://pubmlst.org/smaltophilia/),获得相应的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和序列分型编码(sequencetypes,STs),应用MLST方法分析6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型的流行病学意义。结果对6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分析,所有菌株均为同一新的ST型(sT87),该结果与现场流行病学的关系一致。结论MLST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实验室菌株资料可以比较,适用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进化关系、群体结构和长期的全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对35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结果35例中对复方新诺明敏感率为85.71%,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74.29%,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院内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9.
整合子介导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志贺菌的耐药特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药敏试验筛选可疑产ESBL志贺菌株;通过改良三维试验、E-test试验及相对水解率测定对可疑产ESBL志贺菌进行鉴定;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和CTX-M-9组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对TEM和CTX-M-9组全编码基因引物等PCR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对产ESBL志贺菌进行结合传递试验,供体菌和接合子用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对ESBL菌株进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多重PCR检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耐药基因盒的种类和数量。结果275株志贺菌中有12株为产ESBL志贺菌,其基因型为CTX-M-14和CTX-M-1组;产ESBL志贺菌结合传递试验全部阳性,其结合子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12株ESBL志贺菌只含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含有dfrA17-aadA5耐药基因盒。结论济南地区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多重耐药由整合子介导。  相似文献   

20.
1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其药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危险因素及有效抗生素,方法分析1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应用Sceptor系统测定了1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20种抗性素的敏感度。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多见于呼吸道染,其次为菌血症及局部感当了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严重基础疾病,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子,替卡西林、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为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相对活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