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NR)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319例AMI行急诊PCI支架术的患者,分成NR组和血流正常组,评估NR现象的发生率,比较这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13.4%的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了NR。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合并高血脂、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心功能Killip≥2级、白细胞计数(WBC)计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金属蛋白酶(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NR现象的出现与有高血脂病史、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入院时心功能分级高(Killip≥2级)、WBC高、CK-MB水平、MMP-9、hs-CRP及cTnI浓度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球囊扩张度与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术前均进行常规治疗(服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等),且急诊PCI证实病变血管远端完全闭塞。其中,对照组经小球囊和低强度扩张后,可部分恢复闭塞血管远端血流,之后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组经小球囊和低压力预扩张后,可部分恢复闭塞血管远端血流,接着通过大球囊及强度扩张后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等)、病变血管部位(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血管开通时间及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部位和血管开通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19例(40. 43%),较对照组5例(10. 6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小球囊和低压力预扩张,部分恢复闭塞血管远端血流后,通过大球囊及高强度扩张后行支架植入术,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病变血管无复流的发生率,提示术中球囊扩张度与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是造成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可以帮助心肌血运重建,及时开通梗死动脉,改善心肌灌注。部分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成功开通阻塞的心外膜冠状动脉,但仍表现为冠脉无复流。冠状动脉无复流可能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对冠脉无复流的定义、机制、诊断方法、防治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首次ST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136例连续入院患者,按照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40例)和非他汀治疗组(96例)。观察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12.5%比34.3%,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没有应用他汀类药物是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R为3.56,95%CI1.59-4.58,P〈0.05)。PCI术后1个月他汀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治疗组(12.5%比31.3%,P〈0.01)。结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MACE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行PCI的195例AMI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标准分为无复流组(47例)和正常血流组(14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相关临床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价fractalkine对无复流的预测价值,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组患者陈旧心肌梗死比例、肌钙蛋白I(cTnI)峰值、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fractalkin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流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血流组(均P<0.05)。Fractalkine预测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临界值为945.77 pg/ml,对应敏感度为78.7%,特异度为91.9%。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陈旧心肌梗死、CRP、NLR以及血清fractalkine水平是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ractalkine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8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279例,其中80例经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组),62例通过指引导管冠脉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脉溶栓组),65例行血栓抽吸后通过血栓抽吸导管靶血管内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治疗组),72例直接PCI治疗(直接PCI组)。观察4组患者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慢血流或无复流相关的临床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PCI后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低于另外3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灌注时间(OR=2.986,95%CI:2.160~4.129,P0.001)、BMI(OR=1.698,95%CI:1.416~2.036,P0.001)及直接PCI(OR=7.255,95%CI:2.492~21.123,P0.001)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OR=0.224,95%CI:0.061~0.829,P=0.025)是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血栓抽吸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可降低STEMI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QRS波时限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无再流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根据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分为再流组149例和无再流组19例,检查其入院、PCI后即刻及4 h心电图,计算梗死相关导联的QRS波时限均值;并对两组各项临床及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与再流组比较,无再流组年龄较高、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入院时QRS波更宽(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AMI患者的入院时QRS波宽度、年龄和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与直接PCI后无再流发生独立相关(P〈0.01或0.05)。结论AMI患者的入院时QRS波时限有助于预测直接PCI后无再流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电图和心肌酶的特殊动态变化,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国际上公认的AMI患者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的治疗方法〔1〕。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病多、脏器储备能力下降,动脉粥样硬化更严重,常致大面积心肌缺血。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但是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了无复流现象,并且一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无复流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的患者分成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于术后24h、术后4周测定血浆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4周行6min步行试验,评估无复流现象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血流正常组在术后24h及4周BNP值较无复流组显著降低(P0.05),LVEF、6min步行距离较无复流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低下,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STE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E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中,17例发生无复流现象(无复流组),91例恢复正常血流(正常组)。无复流组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无复流组患者年龄、休克指数、心率、血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肌钙蛋白(cTnI)水平、病灶血管堵塞及狭窄程度、术前无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收缩压低于正常组(P <0.05);但两组在性别、既往史、吸烟、舒张压、Killip分级、梗死部位、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尿素、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钾、血钠、血钙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比较无差异(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休克指数≥0.7、血糖...  相似文献   

11.
约1/3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无复流。无复流的常用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和预防策略主要包括降低血栓负荷、改善微循环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诱导受损心肌再生。该文介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伐芦定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11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行直接PCI治疗的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纳入患者分为4组:普通肝素组51例(A组),普通肝素+重组人尿激酶原组42例(B组),比伐芦定组(C组)45例,比伐芦定+重组人尿激酶原组40例(D组)。观察4组患者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帧幅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术后2hST段回落率(ST-segment resolution,STR),术后1个月内出血情况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s)发生率。结果:B组和D组慢血流/无复流(TIMI≤2级)的发生率和cTFC均低于A组和C组,达到TMPG 3级比例和STR比例均高于A组和C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直接PCI后1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C组和D组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伐芦定联合重组人尿激酶原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水平,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而且相比肝素出血风险更低,适合应用于老年高血栓负荷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之间,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58例,分成无复流(慢血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一般临床基线,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特点等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63例(13.8%)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慢血流现象。两组在性别、年龄、族别、出现症状至PCI时间,既往是否存在吸烟史、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等高危因素以及靶血管部位、血管长度及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患者中,无复流/慢血流较血流正常组是增高的。在术前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1级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组较血流正常组高,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STE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既往存在心肌梗死、糖尿病病史,术前TIMI血流≤1的AMI患者以及靶病变PCI中存在血栓负荷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无复流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预测、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分为出现组(n=27)、未出现组(n=6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脂蛋白(a)[LP(a)]、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运用LASSO回归分析初筛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影响因素,运用R语言绘制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列线图,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运用校准曲线分析列线图的校准度。结果 出现组吸烟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至PCI时间≥6 h患者占比高于未出现组,Killip分级、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LP(a)、Cys C、RBP高于未出现组,收缩压低于未出现组(P<0.05);LASSO回归分析显示,可使模型性能优良且影响因素最少的最佳惩罚系数λ下预测慢血流/无复流的变量数为6个:发病至...  相似文献   

16.
董会如  刘双 《内科》2021,(3):388-39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的心理弹性与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患者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较成熟,但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时,仍面临慢血流和无复流的问题,我们治疗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介素17(IL-17)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术后心肌复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分级≤2级)31例和复流组(TIMI血流分级3级)75例。分别测定患者PCI术前和术后肌钙蛋白I(cTnI)和IL-17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比较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16~18 h时,无复流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复流组[(58.49±1.52)μg/L比(41.24±3.12)μg/L,P<0.05]。无复流组术后cTnI水平明显高于复流组[(1.34±0.42)μg/L比(0.42±0.13)μg/L,P<0.05]。随访12个月后,无复流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复流组,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大于复流组(均为P<0.05),复流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复流组(5.3%比19.3%,P=0.013)。结论 IL-17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评估无复流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方法,85%的患者可恢复正常冠脉前向血流,少数心肌濒临坏死或严重缺血者则未完全恢复血流,即无复流.无复流预示心肌再灌注不良和心功能不全,这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1].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进行了心功能指标检测,以探讨急诊PCI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患者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 (primar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已经被证实是减少未来心血管事件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 ,经皮桡动脉直接PCI的报道不是很多。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皮桡动脉行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 从 2 0 0 2~ 2 0 0 3年 ,39例 ( 2 5例男性 ) ,诊断明确的AMI患者并同意行PCI者纳入此研究。 11例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搏动良好、theAllentest阳性且愿意行桡动脉PCI者为一组 ,行经皮桡动脉直接PCI术。其他 2 8例患者为二组 ,即经皮股动脉PCI组 ,由以下患者组成 :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可能需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或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②桡动脉搏动弱或theAllentest阴性患者 ;③由只能完成经皮股动脉PCI的医生完成的病例。结果 PCI成功率为92 % ( 36 / 39) ,一组成功率为 91% ( 10 / 11) ,二组成功率为93% ( 2 6 / 2 8) ,P >0 0 5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二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分别为 ( 11 2 1± 4 82 )min及 ( 10 5 8± 5 2 7)min ,P >0 0 5。整个手术时间分别为 ( 5 4 93± 2 4 5 5 )min及( 5 7 2 6± 2 8 11)min ,P >0 0 5。 30d随访 ,一组患者无前臂缺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