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脐带血DCs对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相同来源脐带血DCs对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相同来源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制备树突状细胞,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MTT法检测CIK和CIK+DC对K562,HL-60两种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脐带血DC高表达CD1a,HLA-DR,CD80,CD86等抗原,CIK细胞是以CD3^ T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体,随培养时间延长CD3^ CD56^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DC不改变CIK的免疫表型,但能明显促进其对K562和HL-60的杀伤活性(P<0.05),结论:适量DC能增强CIK的杀伤活性,为D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人淋巴瘤raji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及CIK细胞的趋化性。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的正常足月胎儿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CIK、DC细胞。将成熟DC和CIK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CIK、DC-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趋化试验检测CIK细胞的趋化性。结果 CIK、DC-CIK细胞对K562、raji、MCF-7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DC-CIK杀伤活性明显高于CIK。趋化试验显示,IL-8、MCP-1作用后穿过微孔滤膜的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结论 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IL-8、MCP-1对CIK细胞存在趋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eoll两步分离法分别从正常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脐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的免疫表型,MT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三种不同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均可诱导成CIK,脐血来源的CIK其扩增效率和杀伤活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来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脐血具有来源方便、免疫原性弱、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提取率高、输注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白血病治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同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于体外同一培养体系共同培养时的相互影响,为临床联合应用DC和CIK细胞进行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DC和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制作,共同培养1 w后,检测CIK细胞免疫表型、杀瘤活性的变化以及DC分泌IL-12的变化.结果 DC与CIK细胞的共培养会增加CIK细胞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和非特异性增强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增强DC分泌IL-12的能力.结论 体外共培养DC与CIK细胞可相互增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正常足月胎儿脐血5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结果DC与CIK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纯CIK。结论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增殖活性和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系K562向杀伤细胞转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rhIL-2、rhIL-15和A23187的不同组合诱导K562细胞,动态监测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及杀伤功能变化。结果 经过40d的诱导,K562细胞在各细胞因子组合下均可以被诱导成具有杀伤功能的CD3^-CD36^+NK细胞和CD3^+CD56^+NKT细胞,以IL-2+IL-15组的诱导率最高,杀伤功能最强;IL-2+A23187组的免疫标记出现最早。结论 IL-2可将K562细胞诱导成杀伤细胞dL-15可提高K562细胞向杀伤细胞转化的诱导率;A23187可能加速K562细胞向杀伤细胞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型抗CD3单克隆抗体(UCHT1、OKT3)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增殖、表型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7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UCHT1(VCHT1组)、OKT3(OKT3组)及IL-1a、IL-2体外培养,于培养第3、7、10、12、14和21天比较扩增倍数;并选取培养第14天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CD8和CD56分子的表达,比较CIK细胞对K562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培养第10、12、14、21天OKT3组扩增倍数显著高于UCHT1组(P均〈0.05);平均CD3+CD8+阳性细胞频数在培养第14天明显高于UCHT1组(P〈0.05),平均CD5+6细胞频数UCHT1组高于OKT3组(P〈0.05);平均CD 3+CD 5+6细胞频数UCHT1组也高于OKT3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UCHT1组有高于OKT3组的趋势(当效靶比为20∶1时,P=0.078)。结论在保证细胞扩增倍数的情况下,选择UCHT1更适用于体外扩增CIK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K562细胞裂解物冲击致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特性及体外诱导抗原特异性CTL应答的能力。方法采集健康人抗凝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用含rhGM—CSF、rhIL-4、TNF—α的RPM1640+10%FBS培养基体外诱导培养产生DC,5天收获细胞并将细胞分组:A组:未负载抗原DC;B组:加入K562细胞裂解液脉冲DC。7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DC免疫表型,并将非贴壁细胞(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与各组DE共育,以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12天用LDH释放试验测定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并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含量。结果(1)经细胞因子联合体外诱导的各组DC较培养前在数量,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6、CD83、CD40、CD1a表达增加,其中经K562细胞裂解液冲击的DC的CD83CD86表达率明显升高。(2)效应细胞与K562细胞混合培养时,负载K562细胞裂解液的DC刺激后的T细胞比单独DC刺激后的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更明显。(3)负载K562细胞裂解液的D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产生IL-12含量较未负载抗原的DC明显增加。结论用GM—CSF、IL-4以及TNF—α诱导培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得到成熟的DC,且经K562细胞裂解液致敏可以进一步促进DC的成熟并体外诱导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CT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在体外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扩增CD56^+淋巴细胞的方法。方法以干细胞培养基(SCGM)为基础培养基,设计IL-2/抗IL-2抗体(IL-2/抗IL-2抗体质量比为1/20)实验组以及IL-2+IL-15、相应因子浓度的IL-2和抗IL-2抗体三个对照组,从PBMC中诱导扩增CD56^+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第7、10天CD3/CD56表达率,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CD56^+细胞对肿瘤细胞株K562的杀伤活性。结果培养第7、10天时,CD56^+细胞分别扩增了(24.67±3.14)和(31.63±5.01)倍,其中CD3^+CD56^+和CD3^-CD56^+细胞分别扩增(110.93±19.10)、(7.8±1.17)和(157.60±46.31)、(12.03±1.64)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扩增倍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10天,效/靶比10:1时,实验组CD56^+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为(83.46±1.56)%,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更强细胞毒性作用(P〈0.05)。结论在SCGM为基础培养基条件下,IL-2/抗IL-2抗体复合物能更有效地扩增CD56^+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扩增外周血CD56^+淋巴细胞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干预或克服白血病细胞耐药的新策略.方法:采用抗CD3McAb联合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脐血杀伤细胞(CB-CIK)体外作用于K562耐药细胞株(K562/A02),用MTT比色法检测其杀伤效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杀伤前后K562/A02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产物P170水平;采用DNA凝胶电泳进行CB-CIK细胞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①CB-CIK细胞杀伤K562/A02细胞活性(73.647±5.72)与杀伤K562细胞活性(75.124±4.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杀瘤活性显著高于CB-LAK细胞、CB-CD3AK细胞,P<0.05,与成人CB-CIK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CIK细胞杀伤后,K562/A02细胞表面mdr1表达产物P170含量明显减少.③K562/A02细胞在CIK细胞作用20 h后,其DNA结构断裂,在DNA凝胶电泳上呈现凋亡特有的梯形图谱(DNA Ladder).结论:CB-CIK细胞对K562细胞及其耐药株K562/A02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机制可能与CIK细胞能下调白血病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产物P170水平,以及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有关.提示脐血CIK细胞在抗白血病多药耐药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若与化疗联合使用,有可能成为克服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策略,因脐血的来源较广,采制相对简便,该研究方法可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范国权  史彤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9,14(12):726-729
背景:树突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可激活初始型T细胞,生成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DC具有特异性呈递肿瘤抗原的能力,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HepG2细胞抗原对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诱导分化的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后,加入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生成DC并将其分成HepG2细胞抗原负载组和对照组.以流式细胞仪测定DC生成率和免疫表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MTT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DC生成率为60.2%±9.4%。与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抗原负载组DC免疫表型CD1a^+/CD40^+、CD83^+/CD86^+、CD14^+/HLA-DR^+比例显著增高(57.6%±5.4%对33.2%±6.0%、32.5%±3.9%对26.0%±2.8%、38.1%±2.6%对29.1%±2.1%,P〈0.01);IFN-γ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CTL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43.3%±11.3%对13.9%±4.6%,P〈0.01)。结论:应用HepG2细胞抗原孵育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熟DC,DC可促进异基因淋巴细胞活化分泌IFN-γ,并产生特异性CTL细胞,杀伤肝癌HepG2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急性髓性白血病树突状细胞(AML-DC),并利用该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脐血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观察CTL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探讨从AML.DC体外诱导产生CTL的可行性。方法从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诱导AML—DC,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活化及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利用LDH试剂盒检测诱导后T细胞对相应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可从人AML细胞中诱导出AML-DC,脐血T细胞在体外经过诱导培养后可获得增殖,T淋巴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高,其中在AML—DC诱导组中,CD3^+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达到(79.7±3.70)%,该T淋巴细胞对相应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率最高达(48.35±12.75)%,与培养前及培养后无AML—DC刺激组相比,经过特异诱导培养的T细胞对相应白血病细胞杀伤作用大大加强(P〈0.05)。结论AML—DC联合细胞因子可以诱导活化脐血白血病细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该细胞能对相应白血病细胞产生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脐血和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分娩的健康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采集20例CHB患者的外周血,分为2组,即B组12例(年龄20~35岁),C组8例(年龄35岁)。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应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CIK细胞,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组CIK细胞增殖倍数,卡方检验分析杀伤活性率的差异。结果第15天时,B组体外CIK细胞增殖达到(589.15±237.60)倍,A组为(600.93±249.10)倍,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为(370.45±165.2)倍,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CI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分别为(77.3±5.1)%、(54.5±3.5)%、(44.1±3.4)%,A组与B、C 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大于35岁的CHB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瘤苗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induced killers,CIK)的促生长作用,及CIK在体外对患者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提取老年NSCL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分别培养成DC与CIK;将患者自身的肿瘤组织分离,培养出肿瘤细胞,制备肿瘤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用于负载DC,制备成Ag-DC,同时以单纯DC作为对照,各组DC经OK-432激活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将DC与CIK共培养,制备成DC-CIK、Ag-DC-CIK,同时以单纯CIK作为对照,四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CIK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力。结果负载肿瘤细胞冻融抗原的Ag-DC其表面CD1a、CD80、CD86、CD83、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P〈0.05)。各组DC与CIK共培养后,Ag-DC-CIK的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其中CD3+CD56+细胞的含量增加,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亦明显加强,其作用均强于其他各组DC-CIK及CIK(P〈0.05)。结论老年NSCLC患者PBMC来源的DC在负载自身肿瘤细胞冻融抗原后,可分化为成熟DC,该DC可促进CIK的增殖,提高CIK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载P-糖蛋白(P-gp)高表达的多药耐药(MDR)白血病K562/A02细胞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MDRK562/A02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健康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DC及CIK,将K562/A02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抗原不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以CIK及DC单独培养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1和空白对照组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杀伤活性。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P<0.05)。实验组对K562/A02、K562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5∶1、10∶1、20∶1时分别为(42.90±0.67)%、(49.85±0.28)%、(63.36±0.46)%和(23.56±0.43)%、(26.11±0.34)%、(34.46±0.35)%,均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P<0.05);实验组对K562/A02的杀伤活性高于K562和MCF7(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物是一种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的免疫活性细胞,而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能明显提高对MDRK562/A02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CIK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由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将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诱导形成CIK。取SGC-7901,分别加入CIK、紫杉醇、CIK+紫杉醇培养,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杀伤率。结果5μg/ml的紫杉醇作用于SGC-7901细胞4 h后,分别加入效靶比为10∶1和20∶1的CIK细胞作用24 h,SGC-7901杀伤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紫杉醇及单用CIK时的杀伤率,P均〈0.01。结论CIK联合紫杉醇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目的 观察人体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 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IFN-γ,IL-1,IL-2,CD3 mAb)培养诱导成CIK细胞和LAK细胞,观察不同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做细胞表型动态分析,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与LAK细胞作对比,用MTT法测定并比较不同效应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结果 CIK细胞在培养14 d后开始大量增殖且在含人血清的培养基中增殖数量最多,可达500多倍.经表型分析表明,CIK细胞属于异质细胞群,在培养过程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绝对数量获得了大量增殖,至56 d时可占细胞总数的51.26%,是CIK主要的效应细胞;实验表明,CIK细胞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有可能应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瘤独特型抗原(Idiotype,Id)负载树突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常规方法诱导DC和CIK细胞,将骨髓瘤OPM-2细胞培养上清提取的Id冲击或未冲击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CIK、DC加CIK、Id-DC加CIK),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体外效应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在(5~20):1效靶比范围内, CIK细胞对OPM-2和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4.47±3.00)%~(40.64±1.62)%和(23.36±1.51)%~(42.52±2.06)%。DC加CIK及Id—DC加CIK对OPM-2和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效靶比之下,Id-DC加CIK对OPM-2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IK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有强的杀伤活性,经Id负载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能进一步增强其特异性杀伤活性,对骨髓瘤可能有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混合细胞抗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免疫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于体外诱导DC和CIK,然后共培养成DC-CIK细胞。实验分DC组、DC-CIK组、DC-T组和CIK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1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CCK一8法体外检测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组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1的含量分别为(110.24±2.22)mg/L和INF·Y/(913.46±20.64)mg/L,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DC—CIK组cDi细胞(61.34-1.31)%、CD3/CD56细胞(29.4±1.03)%也明显增加(P〈0.05)。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杀伤活性,DC—CIK组为(54.67±2.62)%,与DC组(19.44±1.07)%、DC—T组(21.27±1.85)%和CIK组(36.52±2.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能诱导明显的神经胶质瘤细胞杀伤活性,为颅内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后自然杀伤细胞(NK)抗大鼠肝癌活性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脾脏提出的单个核细胞应用免疫磁珠的方法分离CD3^+/CD16^+/CD56^+细胞,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将培养成功的NK细胞分成阴性对照组,照射后4h、24h、48h、72h组进行体外75mGy照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的增殖指数,并应用H^3-TdR掺人方法检测其杀伤活性。同时将移植肝癌成功的大鼠分成对照组、NK细胞输入组和LDR后NK细胞输入组。观察NK细胞回输体内后的抑瘤效果、AFP变化和生存时间。结果体外LDR后可以增加NK细胞的增殖指数,并增强其对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其中以照射后24h最为明显。回输到肝癌大鼠后,与NK细胞组比较,LDR后的NK细胞可以明显延长大鼠的生存时间,降低肿瘤体积和外周血中AFP浓度(P〈0.05)。结论LDR可以提高NK细胞体外和体内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