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他汀组(42例)和非他汀组(144例),收集其PCI治疗前和治疗后48~72 h内的血清肌酐浓度,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186例患者中34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8.3%;他汀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vs.21.5%,P〈0.05)。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浓度明显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3±26.0)μmol/L vs.(101.5±28.4)μmol/L,P〈0.05]。术后他汀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5±21.1)mL/min vs.(63.9±18.2)mL/min,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I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OR 0.48,95%CI 0.11~0.89,P〈0.05)和肾功能不全(基线内生肌酐清除率〈60 mL/min)、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是CIN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AMI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保护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提示术前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可能具有预防CIN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辅酶Q10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16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治疗组(84例)。两组均给与常规水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3天及术后连续3天予以辅酶Q10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h、48h测定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载脂蛋白(NGAL)。结果 168例患者中有13例(7.7%)发生对比剂肾病,其中对照组9例(10.7%)发生对比剂肾病,治疗组4例(4.8%)发生对比剂肾病,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24h两组患者Scr均升高,Ccr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术后24h、48h两组均升高,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酶Q10注射液可降低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并依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同将334例行冠脉介入的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A组(eGFR≥90ml·min-1·1.73m‘):A1治疗组122例,A2对照组118例;B组(60ml·min-1·1.73m。≤eGFR〈90ml·rain-1·1.73m一2):B1治疗组48例,B2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给予常规水化。对照组于冠脉介入前后5d停用培哚普利,治疗组则持续使用。测定介人前后肾功能变化,观察CIN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术后第3天,各组血肌酐、尿素氮均升高,A2对照组升高较Al治疗组明显。Al治疗组同A2对照组相比,其CIN发生率明显降低(P〈O.05);而B1治疗组与B2对照组相比,CI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对对比剂肾病的作用与基础肾功能有关,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培哚普利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而对肾功能受损患者,培哚普利无预防CIN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中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低渗对比剂(碘海醇)。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测定患者造影前1、2、3d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造影前1周内(任意1d)及术后第2天(术后48h)的血肌酐值(SCr),通过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所有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2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mg/g者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0~300mg/g者为MAU组(B组)。探讨2组患者术后CIN发病率与MAU的美系。结果151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CIN,发病率为9.3%。A组CIN发病率为5.5%,B组为19.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术前GFR〉75ml/min的患者中CIN发病率为4.4%,在GFR〈75ml/min的患者中发病率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MAU会增加CIN的发病风险,相比GFR,MAU能更好地预测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 1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41例,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 1组321例,对照组320例。对照组给予水化治疗,前列腺素E 1组在水化治疗基础上于术前0.5~1h至术后3d予100ml生理盐水稀释前列地尔20μg/d静脉滴注。收集所有患者PCI术前及术后48、72h血肌酐、尿素、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C反应蛋白。所有患者按照CIN危险评分系统进行积分和危险分层。研究的主要终点是CIN发生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结果前列腺素E 1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 10.9%,P=0.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素E 1是CIN的保护因素(OR=0.342,95%CI:0.174~0.672,P=0.002)。前列腺素E 1组低危和中危患者CIN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3%vs 7.0%,3.7%vs 11.3%,P0.05)。前列腺素E 1组和对照组PCI术后48、72h胱抑素C、C反应蛋白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肌酐清除率、GSH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前列腺素E 1组PCI术后48h肌酐清除率、SO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胱抑素C、C反应蛋白、GS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2h肌酐清除率、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GS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前列腺素E 1可以有效降低CIN危险分层为低危和中危险患者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择期行PCI患者282例,随机分为常规水化组(A组,94例)、前列地尔+水化组(B组,94例)、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水化组(C组,94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间患者术前、术后24 h、72 h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血肌酐(Scr)水平及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A、B两组BUN、血清β2微球蛋白、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组BUN、血清β2微球蛋白轻度升高(P0.05),Scr升高不显著(P0.05);术后72 h各组BUN、血清β2微球蛋白、S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组CIN发生率为13.8%,B组为9.6%,C组为3.2%,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水化疗法对PCI术后对比剂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水化疗程对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宝安医院2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6 h-水化(hydration,H)组及24 h-H组,6 h-H组患者于CAG及PCI治疗前以等渗盐水静脉水化6 h,术后维持水化12 h,滴速为1 mL/(kg·h);24 h-H组于CAG及PCI治疗前以等渗盐水静脉水化24 h,术后维持水化12 h,滴速为1 mL/(kg·h)。记录和分析患者在基线及对比剂使用后24 h、48 h、72 h的血清肌酐浓度,主要终点事件为CIN,次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出血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结果 6 h-H组与24 h-H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48 h、72 h血清肌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IN发生率及其他主要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患者MACE发生率较非CI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前水化24 h与6 h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肌酐浓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初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术(PCI)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0例初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拟行PCI,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及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于术前3d开始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介入术中使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术后全部患者立即接受水化治疗12h。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入院时及术后第7天查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比13%,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肌酐水平(umol/L)均低于对照组(94.38±22.16、95.78±19.78、90.36±21.67比98.34±21.45、110.21±21.46、96.22±20.18,P〈0.05)。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68±0.45比10.28±0.23,13.45±0.34比12.14±0.33,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初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接受PCI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给予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于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化原则纳入2018年06月至2020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的老年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水化组(60例)、联合治疗组(60例),水化组术前6h至术后12h按标准进行水化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水化治疗基础上,术前2h前给予上肢RIPC治疗,分别检测术前基线、术后24h、48h、72h空腹血清肌酐(Scr),并根据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按照对比剂肾病(CIN)的定义比较各组CIN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48h(97.28±19.15)、72h(105.31±21.32)与基线(86.53±18.41)相比,Scr明显升高(P<0.05),水化组术后72h(96.51±16.37)与基线(88.74±17.25)相比,Scr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48h(55.13±17.73)、72h(52.11±17.85)与基线(63.35±18.33)相比,Ccr明显降低(P<0.05),水化组术后72h(57.46±16.71)与基线(62.28±16.45)相比,Ccr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同期比较时,联合治疗组术后48h、72h Sc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91.34±12.48 VS 93.63±18.25;92.27±17.32 VS 96.51±16.37),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48h、72hCcr明显高于对照组(60.65±16.28 VS 55.13±17.73;60.16±18.35 VS 52.11±17.85,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 VS 13.3% ,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CIN发生率低于水化组(1.7% VS 8.3%,P<0.05)。结论 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东莞康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3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治疗前及术后48~72 h的血清肌酐浓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临床因素与CIN的相关性.结果 398例患者中,52(13.1%)例发生CIN,其中高血压209例(52.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75岁、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 1.73 m.、左心室射血分数<40%、围术期低血压、贫血、糖尿病、对比剂剂量>300 m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钙离子拮抗剂及急诊PCI治疗后,高血压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39,95%CI:2.04~9.46,P<0.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与PCI治疗后CIN显著相关,术前识别患者的高血压可能有助于识别CIN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1.
熊日成  俞宙  郭振辉  孙杰 《心脏杂志》2016,28(2):179-181
目的 观察和分析连续性静静脉血液过滤(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期间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肾功能不全行PCI的老年患者,按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方法分为CVVH组(30例)与常规水化组(30例)。CVVH组术前4 h及术后18 h给予CVVH,常规水化组术前12 h及术后12 h给予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24 h、72 h和1 周的血肌酐,比较两组术后CIN的发生率。并随防6个月,观察和分析进入持续血透、非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异,PCI手术情况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即刻、24 h、72 h和1周血肌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CVVH组CIN发生率7%,常规水化组3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5.6±1.2)个月,CVVH组需维持血透1例、常规水化组7例,CVVH组新发心血管事件1例,常规水化组6例,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老年肾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PCI前后行CVVH可以显著减少CIN、维持血透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造影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肾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我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冠脉造影术或PCI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常规组,20mg/d,n=60)和阿托伐他汀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术前40mg/d×3d,术后20mg/d,n=60)。术前、术后24h检测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KN)的水平,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7天检测血肌酐(Scr)、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胱抑素(Cys)等,同时分析FKN与上述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24h高剂量治疗组FKN浓度低于常规剂量治疗组(P〈0.05);术后3天高剂量组患者Scr、Cys低于常规组,而eGFR则高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6.67%vs.16.67%,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KN浓度与患者Scr、Cys水平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预防CIN,其机理可能与FKN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前瞻性研究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的变化,评价其早期预测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意义。方法:160例接受冠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患者,以发生CIN的病例作为CIN组(14例),从未发生CIN的病例中以2:1选择配对患者作为对照(非CIN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48h、72h血清肌酐(SCr)、24h尿KIM-1水平。结果:(1)160例患者中14例发生CIN(8.8%);(2)与术前及非CIN组术后24h比较,CIN组术后24h尿KIM-1水平显著升高[3.81(3.54,4.32)ng/ml比4.33(4.06,4.63)ng/ml比5.21(4.86,5.42)ng/ml,P〈0.05];而SCr水平则在术后48h和72h才显著升高(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IN组患者尿KIM-1与SCr呈正相关(r=0.758,P=0.002);(4)ROC曲线示尿KIM-1曲线下面积为0.839,检测截断点为4.595ng/ml时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5.7%和71.4%。结论:尿。肾损伤分子-1能较肌酐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对早期预测对比剂肾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拟行PCI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35例)、强化他汀组(31例)、水化组(23例)。强化组住院期间予阿托伐他40 mg/d,水化组围术期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组PCI治疗后Scr、BUN浓度均较术前有升高,强化他汀组PCI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较术前轻微下降,水化组PCI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PCI治疗后Scr、BUN变化值与强化他汀组、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化他汀组与水化组之间Scr、BUN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措施(包括强化他汀和水化治疗)是CIN的保护因素(OR=8.274,95%CI:2.254~30.37,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使用对比剂的患者有肾功能保护作用,其结果可能与水化治疗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方法。方法共入选256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所用对比剂的种类及接受水化治疗与否分为碘普罗胺组(n=85),碘普罗胺联合水化治疗组(n=87)和碘克沙醇组(n=84)。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3日检测血肌酐水平,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组患者术后CIN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术前血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无明显差异,术后碘普罗胺组、碘普罗胺联合水化治疗组以及碘克沙醇组CIN的发生率分别为18.8%,8.0%和13.1%。联合水化治疗组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碘普罗胺组患者(P=0.038),而碘克沙醇组与碘普罗胺组间CIN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单纯应用等渗对比剂,联合水化治疗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CIN发生率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应进行水化治疗以减少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于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左卡尼汀组和非左卡尼汀组,每组69例。两组在水化治疗基础上,左卡尼汀组在术前24 h,术后每日1次静脉输注左卡尼汀2 g,共使用4天。然后分别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后24 h、72 h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CIN的发生率。对比剂全部使用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碘普罗胺(优维显),记录术中使用剂量。结果:左卡尼汀组术后24 h、72 h BUN及Scr明显低于非左卡尼汀组(P均0.05),Ccr术后24 h、72 h高于非左卡尼汀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IN的发生率左卡尼汀组(5.80%vs 15.94%)明显低于非左卡尼汀组(P0.05)。结论:应用左卡尼汀对于PCI患者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产替罗非班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STEMI)直接PCI术病人95例,A组(45例)PCI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bLg/kg的负荷量,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h,B组(50例)术中不予替罗非班,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肝素泵人,对比给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率及室壁运动记分(WMSI),围术期出血倾向。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ST段完全回落率明显优于B组(P〈0.05),随访1月时,两组患者WMSI、EF均有改善,但A组的wMSI较B组改善更多(P〈0.05),A组治疗期间轻微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造影剂相关性肾损害(contrast media induced nephropathv.CIN)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9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及治疗情况。结果术前11例血清肌酐浓度异常者,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未发生CIN。术前980例血清肌酐浓度正常者,均选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其中20例发生CIN(CIN组),960未发生CIN(非CIN组),CIN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CIN组,造影剂用量大于非CIN组,术前补液量低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比24%,P〈0.05;(133±11)mL比(80±15)mL,P〈0.05;(50±21)mL比(450±20)mL,P〈0.05]。结论造影剂的选择、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补液量过低及造影剂用量过大是导致CIN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LVRM)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电图ST段、BNP对LVRM的预测价值。方法首次AMI患者共48例,比较PCI前及术后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两组,A组:37例,ST段下降≥50%;B组:11例,ST段下降〈50%;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AMI后2~3d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PCI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B组治疗前、后BN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PCI治疗后2~3d及3个月时LVEDD比较,B组LVRM发生率与A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心电图ST段和BNP持续抬高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水化对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的影响及相关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08例行择期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CIN组和非CIN组基线资料及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8例患者中12例患者(5.8%)发生CIN。两组年龄〉75岁(P=0.005)、低蛋白血症(P=0.002)、左心室射血分数(P=0.043)、水化液体总量(P〈0.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后低血压、水化量〈900mL(分别是OR=2.6,95%CI:1.9-3.7,P=0.021;OR=3.1,95%CI:1.6—5.1,P〈0.001;OR=1.9,95%CI:1.4~2.3,P=0.016)。结论围术期的强化水化治疗,动态监测肾功能及水化量,并进行严格有效监测尿量可以预防PCI治疗后患者CIN的发生。护理是确保强化水化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