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检查、细菌培养等临床特点。结果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占100.0%),其次为寒战、心功能不全和贫血;有心脏杂音者占100.0%。心率〉100次/min者占85.7%;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3例,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二尖瓣(9例),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2例);瓣膜脱垂8例(二尖瓣5例,主动脉瓣3例),脓肿3例,穿孔1例(均发生在二尖瓣前叶),左室内径增大3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4例;细菌培养阳性8例(占57.1%),最常见的仍是草绿色链球菌,共7例(占50.O%),肺炎链球菌1例(占7.1%)。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见于无基础心脏病和感染诱因的人群,其临床特点与有基础心脏病和,或有感染诱因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83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出赘生物的有80例,阳性率为96.4%,其中检出赘生物位于二尖瓣的患者有21例占26.25%、三尖瓣15例占18.75%、主动脉瓣17例占21.25%、肺动脉瓣9例占11.25%、二尖瓣和主动脉瓣13例占16.25%、人工瓣5例占6.25%;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赘生物<2mm的14例占17.50%、215mm的55例占68.85%、>15mm的11例占13.75%;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数量为1个的21例占26.25%、2个的45例占56.25%、≥3个的14例占17.50%;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快速显示出赘生物的位置、大小和数量,能较准确地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12月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动力学变化、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血培养阳性12例,占38.71%,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株占50.00%、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50.00%;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发现赘生物及菌落30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29例,占96.67%;误诊1例,误诊率为3.33%;检出赘生物分布包括右心赘生物4例占13.79%、左心赘生物23例占79.31%,同时累及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各1例,各占3.45%;检出赘生物29例患者中赘生物<10、11~15、16~20、>21mm,分别占55.17%、34.48%、6.90%、3.45%。结论感性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4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与血培养,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1例患者血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以葡萄球菌最高感染率占47.62%,其次为链球菌感染占38.10%;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有32例患者存在赘生物,75.76%的患者心脏赘生物直径为2~15mm,87.88%的患者心脏赘生物数量≤3个;超声心动图对瓣膜脱垂、瓣周漏、腱索断裂的检出率均为100.0%,脓肿、瓣膜穿孔检出率分别为75.0%、57.14%。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了解心脏赘生物所在部位、直径大小与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并分析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赘生物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选取1995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SBE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48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心内膜赘生物患者有46例,阳性率为95.83%,其中赘生物附着于主动脉瓣的患者有12例、二尖瓣9例、三尖瓣8例、肺动脉瓣10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赘生物大小在2~15 mm的患者例数最多,占67.39%;赘生物数量为2个的患者例数最多,占56.52%;超声心动图诊断出的瓣膜赘生物附着部位及赘生物大小和数量与手术诊断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检查出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和赘生物的大小、数量,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选取186例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心动检查对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心动示主动脉瓣附着赘生物所占比例为27.96%,二尖瓣附着37.63%,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混合附着18.82%,三尖瓣附着14.52%,肺动脉瓣附着10.75%,与手术所见无明显差异;瓣膜反流、瓣膜穿孔等与术中所见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心动分辨率较高,对于微小赘生物以及瓣膜穿孔、腱索断裂等瓣膜结构损害的检出率较高,有助于了解心脏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7.
王东恩 《现代保健》2009,(14):70-71
目的提高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与治疗的关系。结果发热为常见及起始症状,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贫血、脾大、肝大、心脏杂音改变、周围动脉栓塞、血管意外。血培养阳性率57.6%,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3.1%。结论(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基础病因;(2)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有二尖瓣脱垂和联合病变者为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3)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85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90例无心脏疾病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心动图敏感度为56.5%,特异度为71.1%,阳性似然比为0.65,阴性似然比0.37;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共有74例受试者检查有赘生物,最大24mm× 19 mm,最小3 mm×3 mm;其中附着于主动脉瓣45例、二尖瓣2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3例、人工瓣2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比较高的诊断特异度,临床上可以早期对患者进行检查,为早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崔琳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49-4550,466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其他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选取医院在2008年7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76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手术及病理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例患者行急诊手术4例占5.26%,择期手术72例占94.74%,手术成功74例占97.37%,死亡2例占2.63%;7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35例,阳性率77.77%,赘生物<2mm有1例、2~15 mm有31例、>15 mm有3例;发现1个赘生物12例(其中4例为假阳性)、2个20例、≥3个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受累瓣膜阳性率82.98%,其中二尖瓣受累26例、主动脉瓣受累2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同时受累9例、其他瓣膜受累3例,瓣周漏及脓肿各2例,瓣膜脱垂11例(其中2例为假阳性),瓣膜穿孔2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心脏赘生物进行准确定位,并能确定其大小、形态、数目及伴随的心脏情况,还能提供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无心脏基础病变、并发症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提供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4月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对病理产物进行病理诊断,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度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与手术诊断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5.65%,其中1例主动脉瓣+三尖瓣瓣根处有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心室结节,另外1例瓣膜脱垂,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冠瓣穿孔。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诊断准确率高,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筛选价值,早确诊、早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证实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术前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微生物学检验及术中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n=34,81.0%)高于血培养阳性率(n=17,4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对心脏基础病因和心脏并发症的判断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可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基础病因及心脏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超声检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主动脉瓣脱垂合并二尖瓣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为诊断该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主动脉瓣脱垂合并二尖瓣穿孔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主动脉瓣出现脱垂,且伴有赘生物的形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全心增大,且房室间隔完整,室壁运动幅度显著降低;CDFI检查显示,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出现大量反流信号,而三尖瓣出现中到大量反流信号,动脉水平出现从左到右双向分流。结论超声检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检查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主动脉瓣脱垂合并二尖瓣穿孔患者更直观和准确的评估,属于无创检查,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行心脏各切面扫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2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培养检查,患者入院后两天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的心脏各切面进行常规扫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和血流情况,了解患者心脏室壁及瓣膜的运动情况;观察患者心脏内的赘生物的数量和大小,赘生物所在的部位、活动情况,及瓣膜的返流情况。结果经超声心动图行心脏各切面扫查诊断为IE的229例患者中,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6.1%(220/229),高于血培养检查阳性率68.1%(156/229)(χ2=5.273,P=0.036);有17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赘生物所在部位及大小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一致的共176例,准确率为100.0%;220例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了赘生物,赘生物部位以主动脉瓣121例占55.0%为主,其次为二尖瓣前叶或者后叶57例占25.9%;超声检查发现,大多数的赘生物都有很大的活动度,其一般会随着患者心脏的搏动而出现飘动的现象。结论通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并能对其位置、大小做准确判断,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道1986年~1995年间收治7例肺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PVIE),占感染性心内膜炎(IE)住院总数的2.0%。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7例肺动脉瓣均有赘生物,其中3例累及主动脉瓣和二尖瓣。PVIE诊断要点:肺动脉瓣赘生物;发热、肺部炎性浸润以及肺动脉瓣区新发生的返流性杂音;血培养二次以上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治方法及疗效,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仍为发热与心脏听诊有杂音;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酿脓链球菌19株占38.78%,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6.73%;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4例,占93.67%,高于血培养阳性率;右心感染13例,占17.58%;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及康复的55例占69.62%,需手术的18例占22.78%.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检出率,右心感染比例有所上升,多学科合作能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试验,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患者手术成功率较低,为83.33%,而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手术时间的成功率较高,为98.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体内赘生物的直径2~15mm,占88.10%,患者体内赘生物数量一般≤3个,占90.47%,≥3个的比例仅占9.52%;对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患者的瓣膜脱垂、瓣周漏、主动脉瓣,二尖瓣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均>90.00%,而对瓣膜穿孔检测的阳性符合率较低,为25.00%。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内赘生物进行定位,并能够确定赘生物的大小以及数目等,能够给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于医院诊断为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患者48例,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4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中发现45例存在赘生物,超声心动图检出42例存在赘生物,检出率93.33%,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7.50%,与手术结果在瓣膜损害和赘生物附着部位检测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临床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检测过程中,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与手术检查的结果相符率高,效果理想,提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临床特异性强,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圳  朴金花  孙景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221-5223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在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998年1月~2007年12月确诊的69例IE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①69例IE患儿中,52例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5例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的基础上,3例发生在扩张性心肌病的基础上,1例发生在肥厚性心肌病的基础上,8例无基础心脏病。②临床主要表现:发热(67例,97.1%)、心功能不全(46例,66.7%)、镜下血尿(33例,47.8%)、脾肿大(26例,37.7%)。③血培养23例阳性,阳性率35.4%,致病微生物中以草绿色链球菌(9例)及β溶血性链球菌(5例)为最多见,条件致病菌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64例患儿(92.7%)发现赘生物,阳性率仅次于发热表现。结论:小儿发生IE的基础心脏病中,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有助于IE的诊断,且超声心动图更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价值,为更好地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心脏手术的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观察心脏瓣膜及心腔是否存在赘生物、瓣膜关闭不全,有无瓣叶穿孔、瓣周脓肿;以外科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的准确率、灵敏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比较两种方法对瓣叶穿孔、瓣周脓肿的检出准确率。结果 41例患者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赘生物32例,经外科手术证实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30例,29例附着于心脏各瓣膜,呈大小不等、边缘毛糙的结节状或团絮状回声,受累瓣膜均伴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检出准确率、灵敏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8%、93.75%、88.89%、96.77%和80.00%,均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瓣叶穿孔15例、瓣周脓肿12例,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6.67%、84.61%,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形态特征、附着部位,准确判断有无瓣叶穿孔、瓣周脓肿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心内膜炎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2例IE患者易患因素按比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5.17%),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4.73%),风湿性心脏病(13.19%)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97.25%)和贫血(88.46%);2次血培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中,最常见细菌为血液链球菌(11.7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5.05%。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中,2例(1.68%)死亡;63例经内科治疗者中,6例(9.5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栓塞及急性心衰。结论近年来IE的易患因素与以往不同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比率增高,而风湿性心脏病比率下降;病原菌以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血培养的阳性率亟待提高;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