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瓣或肌筋膜瓣在口腔和口咽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瓣或肌皮瓣已广泛地被用来修复头颈部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但近年来研究发现皮瓣或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和口咽部组织缺损中有一些缺点.如肌皮瓣在口腔内常因体积太大而过于臃肿;口腔内有时长毛发有碍卫生;供区出现皮肤缺损需另取皮片覆盖消除创面,如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无机活性元素敷料在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溃疡修复中对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收集3年中我科7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后出现创面愈合困难病例5例,接受无机活性元素敷料10mg/cm^2治疗,观察治疗5d、10d创面愈合情况,计算10d后创面愈合缩小率。结果:治疗5d时即出现创面愈合过程,10d时达到创面缩小率为83.2%。结论:无机活性元素敷料在老年患者皮肤损伤修复中,对皮肤创面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腋动脉第三段分支之一肩胛下动脉,在距起点4厘米处分为胸背动脉及旋肩胛动脉。后者走行到肩胛骨外侧缘时,再分为肩胛和肩胛旁两支皮肤终末支。根据此二支分布可形成肩胛区皮瓣与肩胛旁皮瓣。分别或同时应用此二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效果良好。肩胛下动脉及其伴随静脉恒定,以此作蒂,蒂长可达7~8厘米,管径在1.5毫米以上,有一定量的皮下或皮下与肌肉组织填充缺损。供皮区无功能及外观的影响。供皮区创面可直接缝合。其缺点是血管位置较深操作稍难,体位不同难以同时进行手术而时间加长。血管吻合方法采用国产73—2型小血管吻合器,方法简便,吻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口腔内比较大的创面一般是用自体皮肤或游离粘膜移植,这时为了切取移植片,使其他部位又增添了手术的创伤。最近,外科和成形外科用猪的皮肤经过冷冻干燥Lyop—hilized porcine skin(以下简称LPS),应用于烧伤、供皮区、慢性溃疡等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L P S与自体皮肤或粘膜移植  相似文献   

5.
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常被作为理想敷料应用于口腔颌面部及全身皮肤创面的修复中。SF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机械性能,可促进创面愈合,但其本身不具备抗菌性。通过不同抗菌性修饰赋予SF材料抗菌性能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本文对SF抗菌性修饰材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性介绍,为今后开展SF抗菌性支架材料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在前庭沟成形术中,应用厚断层颊粘膜移植于骨膜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颊粘膜移植较断层皮肤移植为好。在口腔中皮肤移植有很多缺点、如颜色、质地,供皮区管理,带毛发,在移植的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形成较硬的疤痕;其有利点是可用的数量大和承戴托牙的强韧性。粘膜则是相对地有限的供皮区。腭粘膜有良好承戴托牙的性质,但由于腭穹窿的凹面,不易切取断层移植片。仔细使用电动角膜刀可以切取足够复盖一个牙弓的前庭沟的颊粘膜,如应用粘膜  相似文献   

7.
翟建佳  刘志辉 《口腔医学》2022,42(2):176-179
颌面部皮肤因处于暴露部位而易产生伤口创面,敷料作为一种促进创伤愈合的优良方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泊洛沙姆因其良好的两亲性、双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在人工合成敷料中极具优势,常被用于载药及缓释系统或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他敷料复合改性.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泊洛沙姆的相关应用文献,就泊洛沙姆在医用敷料领域中的具体应用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常用生物制敷料临时覆盖创面。如外科用粘合剂、纤维蛋白膜、冷冻干燥硬脑膜、高分子化合物、人工皮肤以及冷冻干燥猪皮(Lyophilized Porcine Skin以下简称LPS)的使用皆收到一定效果。为此作者在手术时对5例病人暴露的创面用冷冻干燥猪皮覆盖,皆取得良好效果。材材与方法:用健康猪背或背两侧皮冷冻干燥后密封包装于铝箔容器中,用2.5兆拉德γ射线照射灭菌。本品为白色~浅黄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对偶三角瓣联合原位小面积全厚皮片修复前臂游离皮瓣供区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25例口腔鳞癌患者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在制备前臂游离皮瓣的同时,进行供区对偶三角瓣及邻近小面积全厚皮片的设计和制取,原位修复供区缺损。结果: 25例前臂供区缺损均成功采用供区对偶三角瓣联合原位小面积全厚皮片修复。用于关闭前臂供区缺损的邻近全厚皮片均存活,创口愈合良好,无迟发性创面破裂,未发生供区严重并发症。取瓣侧手臂肘腕关节运动正常,掌部血运正常,前臂皮瓣供区缺损修复区域与周围组织皮肤色泽接近,无凹陷畸形,无挛缩畸形。与腹部取皮组相比,前臂邻近皮片修复组在术后肿胀和腕关节运动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瘢痕感染几率减少,肌腱外露风险降低,大大提高了前臂术区的美观性。结论: 改良供区对偶三角瓣联合邻近全厚皮片修复技术减少了术中和术后恢复时间,避免第三术区的创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面瓣修复鼻旁眶下皮肤缺损的体会刘伟弘,王善昌面部较小病变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可按皮纹方向在作足够的皮下潜行分离后拉拢缝合。但对中等和较大的皮肤组织缺损,过去都主张全厚皮片移植。虽然植皮能消除创面,但由于植入的皮片与周围正常组织厚度、色泽、质地、皮纹方向不...  相似文献   

11.
修复先天或后天的耳廓缺损畸形,方法甚多,有耳周组织瓣滑行或转移,游离皮片移植或皮管转移来形成耳廓。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耳周组织瓣,特别采用耳后皮瓣修复外耳前份的缺损,皮肤的质地、色泽均较理想,但有时由于供皮区的面积受限,外耳  相似文献   

12.
修复鼻翼全层缺损需用两层组织,一层作为皮肤,一层作为衬里。临床上可选用双折迭皮瓣,如额瓣、鼻唇瓣、皮下蒂瓣、游离皮瓣等进行整复。当选用这些方法时,必须同时以耳廓复合组织或游离皮片作为内衬材料。耳廓复合组织优于游离皮片,因其薄,含有软骨和薄层衬里,富有支持性。然而,当缺损范围较大时,切取较多的耳廓复合组织常会导致供区畸形,因此对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前臂桡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半舌缺损后的舌功能恢复和供受区并发症情况。方法:2008年7月-2012年11月,23例舌癌患者接受肿瘤扩大切除,遗留的半舌缺损,14例采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供区伤口取腹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9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4~6个月,对每例患者的吞咽功能、语言清晰度和供受区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前臂桡侧皮瓣组和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吞咽功能和语言清晰度均恢复良好,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受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全部皮瓣坏死;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出现小部分皮瓣坏死,1例出现口颈瘘。在供区,前臂桡侧皮瓣组有4例出现移植皮片部分坏死,1例伤口部分裂开,12例出现明显的瘢痕,9例局部麻木,3例手臂功能障碍;股前外侧皮瓣组有1例局部麻木,1例出现明显的瘢痕,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前臂桡侧皮瓣组供区并发症明显多于股前外侧皮瓣组。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获得的血管蒂长、管径大、供区并发症少,是半舌缺损较理想的修复组织瓣。  相似文献   

14.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将负压引流与封闭敷料相结合,早期用于治疗开放性骨折,后来被不断改良和推广。在综合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软组织创面、骨组织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皮肤及骨组织移植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VSD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程谷  马锴  王彦亮 《口腔医学》2013,(3):182-184
颌面部电击伤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我院1例涉及右侧眼眶部、颧面部及左侧颌下区的电击伤,患者右眼失明,在清创术中被摘除眼球。右侧眼眶部创面用左侧上臂内侧游离皮瓣修复,之后取左侧大腿内侧中厚皮片覆盖左侧上臂内侧皮瓣供区及左侧颌下区创面。1个月后随访,患者右侧眶部外形恢复良好,左侧颌下区创面亦无继续感染迹象。  相似文献   

16.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吻合神经的皮瓣(神经化皮瓣)有助于恢复感觉功能和改善术后功能效果。对于大段下颌骨缺损的修复,腓骨骨皮瓣是已被广泛接受的多功能瓣。该瓣可提供有足够高度、允许骨融合式种植体植入、截骨塑形后适合于任何缺损修复的骨块,其皮肤柔韧,血供可靠,皮瓣由肌皮穿支与隔皮穿支供血。在小腿远中,血供可能来自隔皮支,这些穿支沿小腿后间隔走行。  相似文献   

17.
一侧面部大面积缺损修复时,其颜色与外形的对称,难以令人满意。本文介绍的由面下部与颈上部构成的面颈部皮瓣,血供丰富(主要来自颌外动脉及分支),成活力良好,疤痕隐蔽,颈部供皮区创面能Ⅰ期闭合而不需植皮。该皮瓣亦适用于颈根治术病人。  相似文献   

18.
真皮是除去表皮后的皮肤,它含乳突层,真皮的网状结构、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真皮移植(Dermal grafts)自1913年首次开始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真皮富有弹性、韧性,并可承受各个方向的牵拉。移植的真皮具有抗感染力强,容易成活,在血供差的受皮区仍可成活,且与周围组织愈合迅速,故临床应用颇多。近年来,又有一些文献报道,真皮移植在口腔颌面外科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面颈部中小型皮肤缺损的整复中,局部皮瓣转移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供皮区均来自缺损附近,故在皮肤质地、颜色等各方面均与缺损的皮肤相近,常可获得良好的功能与外观。关于中小型皮肤缺损局部皮瓣转移的方法,已有很多报告。近年来,笔者发现应用“菱形瓣”转移的方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均有一定优越性。现仅就70年代以来收集到的少数几篇文献(1~4)加以综合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试健康人四个游离皮瓣供区的皮肤感觉,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皮瓣供区感觉是否存在差异。方法Semmes-Weinstein单丝试验测定60个健康人四个游离皮瓣供区的皮肤感觉。结果上臂外侧皮瓣供区感觉功能最好,其次为桡侧前臂皮瓣供区、大腿前外侧皮瓣供区和腹直肌皮瓣供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皮瓣供区感觉功能逐渐减弱。结论四个皮瓣供区表面感觉存在差异而且有增龄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