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滨 《中外医疗》2014,(19):13-14
目的 分析与探讨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肝炎患者共78例作为AH (Acute Hepatitis)组,老年亚急性肝炎患者共92例作为 SH(Subacute Hepatitis)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的临床特点、病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患者性别分布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与亚急性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总胆红素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病因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以及脑水肿,而亚急性肝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前3位分别为肝腹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肝性脑病。两组患者发生不同并发症后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肝炎与亚急性肝炎在年龄分布、凝血功能、总胆红素水平等临床特点以及并发症类型、死亡率等预后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应作为两种独立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完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住院的45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51例患者分为普通型戊肝组(普通组)和重型戊肝组(重肝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重型戊型肝炎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将52例重型戊型肝炎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比较两组出现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451例患者中,重型戊型肝炎52例,发生率11.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重叠感染、病程、TBIL、ALT及PT是重型戊肝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年龄、重叠感染、长期饮酒等3项指标是戊型肝炎重症化的独立性相关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饮酒以及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临床上需重视其病情重型趋向,及早发现及正确治疗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3—1998年2月共收治散发性戊型肝炎92例;其中年龄55岁以上老年患者32例(34.8%),并以同期收治散发性甲型肝炎468例中年龄55岁以上老年患者20例(4.3%),作为对照组,对老年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均依据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戊肝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55—79岁,平均614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例。32例抗HEV-IgM均阳性。2侧重叠HBV感染2…  相似文献   

4.
老年戊型肝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白浪  陈立宇  雷秉钧 《西部医学》2008,20(2):313-314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36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以及同期住院的32例非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与非老年戊型肝炎患者比较,除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差异性(总胆红素、白蛋白、住院天数等)。结论老年戊型肝炎具有有起病缓慢,肝功能损害较严重,黄疸深,病程迁延,合并症和并发症多,预后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对我院200例各类重型肝炎病例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及部分病例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重型肝炎组,心肌酶谱较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组升高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重型肝炎心肌酶谱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心肌酶升高的发生率以急性重型肝炎组最高。各类重型肝炎心肌酶升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并发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常规给予氧疗、心肌保护药物及减慢输液速度,密切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以防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型肝炎患者106例。根据患者的血清HBV DNA测量结果将其分为阳性组(53例)和阴性组(53例),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HBeAg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同时探讨抗病毒类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病原学分析:重型肝炎的病原以乙肝病毒为首,占比83.1%(88/106);其中又以慢性重型肝炎为主,占比89.8%(79/88)。(2)死亡率:阳性组患者的2年死亡率(30.2%)显著高于阴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HBeAg(+)患者与HBeAg(-)患者在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69.81%;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应首选抗病毒治疗。结论 HBV DNA阳性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隐形患者,临床可以抗病毒药物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高,而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极高。我们自97年以来在常规的综合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血浆置换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重型肝炎患者分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18~70岁,平均4515岁,其中急性、亚急性16例(甲型2例、乙型5例、戊型5例、甲乙型重叠感染2例、甲戊型混合感染1例、乙戊型重叠感染1例)慢性22例(乙型21例,丙型1例)治疗前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血清总胆红素最高达744μmol/L,…  相似文献   

8.
老年戊型肝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耘 《疑难病杂志》2009,8(12):737-738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49例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特点,并以同期青中年戊型肝炎152例做对照。结果老年组在腹水、皮肤瘙痒、灰白便、深度黄疸及合并感染方面发生率较高,病程长,重型肝炎发生率高。结论老年戊型肝炎肝细胞损伤较重,重型肝炎及肝内淤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王林  胡容  张鸿  张人风  陈莉  王亚娟  王丽 《四川医学》2010,31(8):1108-1110
目的评估目前临床开展的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507例,其中内科综合治疗124例,人工肝治疗组383例,结果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时肝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后72h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72h黄疸(TB)均存在不同程度反弹(P〈0.05)。不同术式人工肝对不同类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远低于急性及亚急性重型肝炎(P〈0.05)。对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的远期疗效,早期存活率为88.3%,较中期及晚期高(P〈0.05),晚期疗效最差为37.5%(P〈0.05)。进行人工肝的重型肝炎患者存活率高于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P〈0.05)。2次及以上人工肝治疗患者存活率高于1次人工肝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能提高急性重型肝炎及早期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控制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作用及预后.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比较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的差异.结果:64例重型肝炎患者中,27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治疗组9例(26.5%),对照组18例(60.0%) 两组患者共死亡31例,其中治疗组10例(29.4%),对照组21例(70.0%).治疗组在肝性脑痛、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脑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感染发生时问延迟,感染率降低,死亡率有显著下降.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早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有效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改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艳 《安徽医学》2009,30(6):673-673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45例戊型肝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戊型肝炎全年均有发病,散发状;以城镇居民为主,中老年男性居多;在外就餐者多;绝大多数急性起病、出现发热、明显消化道症状、黄疸、乏力,肝功均异常。单纯戊型肝炎相对较轻,恢复较快;重叠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脂肪肝及经常饮酒者病情相对较重,恢复较慢,有严重并发症者可导致死亡。结论蚌埠地区戊型肝炎呈散发状,大多预后良好;原有肝病基础上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使病情趋于严重;有无并发症是影响戊型肝炎重型和亚急性重型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分别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组生化指标。结果戊型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6:1,年龄分布在11-79岁,以青壮年高发;老年组患者与其他两组非老年组患者比较,TBIL峰值、ALT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低值、AS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GGT峰值与11-40岁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1-60岁年龄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戊型肝炎与重叠乙肝感染组比较,TBIL峰值、GGT峰值、ALB低值、ALT峰值、AST峰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型67例(94.4%),重型肝炎5例,其中3例重叠乙肝感染,死亡1例,病危出院1例,转院3例。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呈全年散在发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以急性黄疸型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部分患者病情较重,重叠乙型肝炎感染及老年患者是造成戊型重型肝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智勇 《中国民康医学》2013,(20):42-42,100
目的:探讨老年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戊型肝炎患者,通过问卷调查记录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合并症、病程,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组的乏力、纳差、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指标(ALT、DBIL、TBIL)和病程大于非老年组;合并症发生率(70%)高于非老年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戊型肝炎患者全年各个季节均有发病,其中21例病前2个月内有经常外出就餐、饮水以及食用海鲜史,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散发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肝功能显著异常、合并症多、病程长,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其它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10例戊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肝功能改变及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肝活检。结果110例戊型肝炎中49例重叠感染其它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组比单纯感染组发病年龄下移,在肝功能检测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重叠感染组病程延长,复常率降低,部分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结论检查戊型肝炎与其它病毒性肝炎的重叠感染,有条件者行肝活检,对病情估计、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07-108,110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替比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倾向的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 60例重型肝炎倾向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口服;地塞米松10 mg冲击治疗3~5 d后停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BIL、ALT有明显差异(P〈0.001),治疗后治疗组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8周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对照组发生11例,治疗组发生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替比夫定治疗重型肝炎倾向的慢性乙肝,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毒复制,降低并发症,阻止向重型肝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天丽  王振光  李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53-1253,1292
目的为了解老年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进一步认识戊肝提供依据。方法对鞍山市传染病医院2001年1月-2004年6月间收治的老年戊型肝炎46例进行了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结果、预后等资料并与中青年组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型肝炎临床症状重;黄疸发生率高且多伴於胆;夹杂症较多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恢复。并发症多见,死亡率高。结论临床医师对患者须依据其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医治,综合治疗以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笔者观察了1996-O7~1997-05收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192例,其中戊型肝炎36例。其发病年龄较高,男多于女,起病急,临床症状重,黄疸较深,且持续时间长,血清转氨酶较高;除2倒重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和1例符合亚急性重症肝炎的诊断外,病程均呈急性经过。一般无慢性化过程,亦无慢性戊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但有重型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19.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3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旭美 《华夏医学》1999,12(6):694-695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困难,预后极差,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但疗效尚不理想。我院于1994年4月至1998年12月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3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2例均系我院1994年4月至1998年12月同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18~66岁,急性重型肝炎6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0~68岁,急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慢性重型肝炎18例。两组重型肝炎按功能衰竭分期,其中早期:治疗组10例,对照组4例;中期:治疗组14例,对照组5例;晚期:治疗组10例,对照组19例。两组病例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急性重型肝炎(急重肝)、亚急性重型肝炎(亚重肝)及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肝功能衰竭分期为:①早期:严重的全身及消化道症状,SB≥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②中期:有Ⅱ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护肝、退黄及支持治疗等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5μg加10 mL生理盐水,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0.0%,对照组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性高,疗效较好,可作为重症肝炎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