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G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42例,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原先高度的94%,Cobb角矫正至7°。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GSS系统内固定治疗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减压充分,复位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2.
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科采用GSS系统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2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岚 《山西临床医药》2009,(17):1823-1824
胸腰段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椎弓根钉是治疗脊椎不稳定骨折最理想的内固定。我院骨科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脊柱骨折病人8例,采用(GSS)椎弓根螺钉[1]内固定手术治疗,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采用GSS后路内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结果经8~12个月随访,伤椎的椎体高度得到明显恢复,神经功能按ASIA标准大部分得到1~3级恢复,有断钉2例,螺钉松动3例,椎体高度恢复不足2例。结论GSS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三维稳定性好、复位效果好、恢复并维持生理弧度的优点,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柱后路手术是胸腰段椎体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后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大范围椎旁肌的剥离和牵拉,容易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内固定修复胸腰椎骨折的复位情况及稳定性。 方法:对6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2例,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系统治疗21例,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系统治疗19例。通过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切口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等各项临床指标,对比3种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内固定后引流量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优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P〈0.05)。3组内固定后3 d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1周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3,6个月椎旁肌间隙入路并GSS内固定组明显低于传统正中入路并GSS内固定组及传统正中入路并AF内固定组。3组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提示椎旁肌间隙入路显露方式与传统后入路显露方式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GSS内固定系统与AF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效果相近,但GSS内固定系统操作简单,具有省时、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和复位良好的优点,结合椎旁肌入路,是目前修复胸腰段脊柱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6月经GSS手术治疗的5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Fm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椎管减压范围、植骨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神经功能按Fmnkel分级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原先高度的92%,Cobb角矫正至7°。结论:GS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5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内固定系统[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GSS组,32例)、脊柱复位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AF组,32例)和脊柱复位内固定器RF钉棒系统(RF组,31例)]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的复位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神经恢复和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GSS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F组和RF组,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AF组和RF组(均P<0.05).3组患者经手术复位后的Cobb角、矢状面位移和伤椎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而GSS组的改善情况较之AF组和RF组更为显著(P<0.05).3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明显好转,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SS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复位力大、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度高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85例,伴有脱位35例,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受伤节段包括腰10-腰4,脱位节段包括腰11-腰3,上位椎体向前脱位25%-100%,伴侧方脱位10例,均于伤后1周内进行后路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其中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35例,单纯后外侧植骨50例,术后佩戴外固定支具平均4个月。结果全部患者进行6-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与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s角比较,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恢复,纠正了椎管狭窄(P〈0.01)。本组患者脊髓损伤分级评判除25例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无功能恢复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椎间植骨及后外侧植骨完全骨性融合,骨折椎体上位椎脱位基本复位,近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椎管减压GSS矫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固定可靠,恢复了脊柱的有序序列,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再丢失少,矫正了后凸畸形,纠正脱位,促进了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者Cobb角的变化、骨折复位以及症状改善的情况,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较好,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组(5.23±6.32)优于对照组(14.71±7.19)。观察组患者手术前椎体前缘的高度正常的患者12例,手术后正常患者24例,切口均良好愈合,对照组神经痛以及局部疼痛3例,术后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4例,观察组0例,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S加伤椎置钉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a Spine System,GSS)复位固定加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86例中重度以及极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GSS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并经椎弓根对复位后的"蛋壳样"伤椎体内植入同种异体骨。结果:中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的70例经GSS复位固定后,椎体高度完全恢复,椎管占位完全消失,极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的16例,术中复位时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但椎管占位不能完全消除。结论:GSS复位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椎体增强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恢复伤椎高度,消除椎管占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SF、GSS两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疗效.方法 自1996年5月至2005年9月应用SF、GS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减压、复位、固定后,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40例,其中SF组18例,GSS组2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植骨融合率.结果 随访9-122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F组断钉发生率高,GSS组断棒发生率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F、GSS两种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SF椎弓根螺钉易折断,GSS棒易折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应用技术。方法:应用GSS系统对3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复住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T10 2例,T11 4例,T12 10例,L1 8例,L2 5例,L3 3例,L4 2例。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34例均获随访,最短1年。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1.5%(80%-100%)。31例畸形矫正,3例残留轻度后凸。33例植骨融合良好.1例未融合。均无钉棒折断、松动及退出。神经功能按Frankeal分级,除4例全瘫和3例无神经症状病例外,27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GSS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GSS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GSS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应用GSS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病例,随访时间为3~31个月,记录病变椎术前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率.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损伤的恢复情况,Charles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率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疗效按Charles标准评价,优26例,良11例,可3例,差3例。结论:采用GSS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腰椎后凸角及椎管容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防止后期出现腰痛及椎管狭窄症状  相似文献   

14.
骶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常合并骨盆和其它部位损伤。据报道,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为22%-60%。骨盆稳定性决定于骶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往采用骶骨棒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因过度压缩加重骶神经损害。本院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GSS系统内固定及骶管减压,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在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滑脱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滑脱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减压、GSS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其中多节段腰椎管狭窄11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5例;L4滑脱9例,L5滑脱7例;Meyerding分类Ⅰ度滑脱14例,Ⅱ度滑脱2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植骨融合率为100%,GSS无松动退出及断裂现象。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滑脱后路全椎板减压术中,GSS系统可提供滑脱复位,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术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6.
腰椎滑脱症是造成腰腿痛的常见病,其手术治疗一直是骨科医师探讨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月10月采用后路GSS内固定系统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器椎问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科采用GSS系统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2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3例。24~70岁,平均50岁。其中腰椎Ⅰ度滑脱8例,Ⅱ度滑脱16例,Ⅲ度滑脱5例。其中2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或黄韧带肥厚。均采用GSS系统内固定,配合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因患者病史一般较长,且经过多种治疗,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但对手术存在疑虑心理及恐惧心理,担心治疗效果、手术后遗症等。因此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应体贴…  相似文献   

18.
G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SS系统在脊柱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方法:75例均在C臂X线监视下行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GSS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或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时间8个月~3.5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按frankel分级,除11例无恢复外其余分别提高1~3级。58个压缩椎体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GSS内固定系统时脊柱进行三柱固定,符合生物力学,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方案在下肢骨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骨折患儿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青光眼症状量表(GSS)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遵循Brislin问卷翻译原则对英文版GSS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 形成中文版GSS。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合肥市3家三甲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部的210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系数法、临界比值法及Cronbach’’s α系数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检验量表的信度。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检验量表的效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中文版GSS的预测能力, 并确定灵敏度、特异度和最适宜的临界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量表总分与各条目得分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10份, 回收有效问卷205份, 有效回收率为97.62%(205/210)。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因子,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0.64%。以临床医生诊断为金标准, 中文版G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86~0.947, P<0.01)。量表的最佳临界值是73分,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87.3%。临床医生诊断与GSS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