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为研究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记录逃避电刺激所需的时间(潜伏期)作为衡量眩晕严重程度的指标,测量造模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计算血流量变化率,评价脑供血状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和天保宁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潜伏期(分别缩短61.9%、52.0%,P<0.01)。2.结扎右侧CCA及SCA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保宁能明显增加结扎动脉后组织血流量,在结扎后5、10、15、20、25、30 min血流量分别增加92.8%、83.8%、77.3%、77.9%、65.7%、55.8%(P<0.01)。结论该模型持久稳定,动物脑部缺血明显,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动物眩晕时间及眩晕程度,可有效应用于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研究清脑方(Qingnaofang,QNF)对缺血性眩晕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QNF 1.04、0.52、0.26 g/kg组,盐酸地芬尼多15 mg/kg组,银杏叶片5.76 mg/kg组以及假手术组,观察QNF对旋转刺激缺血性眩晕大鼠跳台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取材并测定动物缺血侧组织Lac、LDH、SOD、MDA、NO及NOS的含量或活性。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QNF 1.04、0.52、0.26 g/kg组大鼠跳台逃避电击潜伏期分别缩短53.6%(P0.01)、33.8%(P0.05)、56.5%(P0.01)。(2)QNF 1.04、0.52、0.26 g/kg均可显著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Lac的含量以及LDH的活力(P0.05,P0.01),降低其TNOS及iNOS活力(P0.01);QNF 0.52 g/kg剂量能够明显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SOD活力;QNF 0.52、0.26 g/kg剂量可显著降低其MDA和NO的含量(P0.05,P0.01)。结论 QNF对缺血性眩晕大鼠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模型动物的眩晕症状,其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缺血脑组织能量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鼻清嗅剂抗眩晕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家免水平旋转性和一侧迷路破坏后眼震模型观察鼻清嗅剂经鼻粘膜给药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以评价该药的抗眩晕效应。结果表明,鼻清嗅剂经鼻粘膜的给药对眼震慢相速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用药后1分钟即显效,维持1小时以上、各剂量组间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该药对眼震持续时间也具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结果提示,鼻清嗅剂具有良好的抗眩晕作用。  相似文献   

4.
眩晕药物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眩晕,增强前庭代偿过程以使大脑建立一种新的感觉平衡;减轻眩晕常伴有的植物神经的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症状(恶心,呕吐、焦虑).治疗眩晕药物的主要类型: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纳洛酮、甘露醇.钙离子拮抗剂、利多卡因、传统中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研究清脑方(Qingnaofang, QNF)对缺血性眩晕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QNF 1.04、0.52、0.26 g/kg组,盐酸地芬尼多15 mg/kg组,银杏叶片5.76 mg/kg组以及假手术组,观察QNF对旋转刺激缺血性眩晕大鼠跳台逃避潜伏期的影响,取材并测定动物缺血侧组织Lac、LDH、SOD、MDA、NO及NOS的含量或活性。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QNF 1.04、0.52、0.26 g/kg组大鼠跳台逃避电击潜伏期分别缩短53.6%(P<0.01)、33.8%(P<0.05)、56.5%(P<0.01)。(2)QNF 1.04、0.52、0.26 g/kg均可显著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Lac的含量以及LDH的活力 (P<0.05,P<0.01),降低其TNOS及iNOS活力 (P<0.01);QNF 0.52 g/kg剂量能够明显降低缺血侧脑组织中SOD活力;QNF 0.52、0.26 g/kg剂量可显著降低其MDA和NO的含量 (P<0.05,P<0.01)。结论 QNF对缺血性眩晕大鼠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减轻模型动物的眩晕症状,其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缺血脑组织能量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抗抑郁作用的方法,并观察口服巴戟天寡糖在该模型上的抗抑郁效应.方法采用微机程序控制的大鼠穿梭箱反应仪,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建立获得性无助模型,进行条件性回避反应训练,测定大鼠的逃避失败次数. 结果模型对照组动物的逃避失败次数比正常组动物显著增加(P <0.01),丙咪嗪90 mg/kg在获得性无助后第2天~第4天均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表明模型复制成功.在获得性无助后第3天和第4天,巴戟天寡糖100 mg/kg可以显著减少动物逃避失败次数(第3天:6.4±2.6 vs 18.3±3.2;第4天:7.0±3.1 vs 20.1±3.1,P <0.05),巴戟天寡糖50 mg/kg在第4天显著减少逃避失败次数(8.1±2.8 vs 20.1±3.1, P <0.05).结论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可采用口服给药途径评价药物的抗抑郁作用,并且巴戟天寡糖在此模型上口服给药时具有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7.
贾改去 《吉林医学》2014,(11):2477-247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眩晕患者焦虑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及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患者出院前一天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症状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分数下降明显,眩晕不再发作的时间短。结论:眩晕患者接受改善微循环药物及对症治疗结合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能使患者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眩晕不再发作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8.
高勇  张大庆  段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81-2783
目的:眩晕是临床急诊症状之一,病人痛苦体验非常明显。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探讨一个有效快速的治疗组方。在许多的眩晕治疗组方中,以口服、肌注用药较多,药物作用起效较慢。本组以静脉给药为主,疗效快并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本组病例选择耳源性眩晕为主。避免因中枢功能不足,而药物作用受到影响。并观察用药后起效时间、症状减轻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效率,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利多卡因治疗晕眩的药理作用,协同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随即将320例患者,以耳源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只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用其他常规抗眩晕药物治疗。结果:本组病人起效最短时间15min,最长时间是60min,中数起效时间31min。症状消失155例、减轻10例,无效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照组起效最短时间30min,最长2h,中数起效时间50min。症状消失64例,减轻26例,无效56例。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利多卡因对眩晕症患者的治疗,疗效肯定。采取了静脉给药的方法,临床起效较快。因利多卡因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较短,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应用利多卡因50~100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缓慢静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昏,头晕,视物旋转,耳鸣等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46例,每日1次,5d为一疗程,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提示利多卡因不仅是局部麻醉剂,抗心律失常药,而且也是治疗眩晕症的一种有效药物,但它也有副作用,禁忌证,须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有效成分含量及药效学指标优选晕定方中天麻、葛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HPLC分析方法,分别测定4种提取方法制得的4种提取液中天麻素、葛根素的含量.建立小鼠眩晕模型,实验组分别给予4种提取物,阳性对照组给予全天麻胶囊,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予7d,分别测定小鼠实验过程中体重变化、自主活动值和逃避电击的潜伏时间.结果 在4种提取方法中,天麻以全方水提醇沉法较好,天麻素提取率最高,为89.66%,葛根以全方醇提法较好,葛根素提取率最高,为87.86%,但全方先采用醇提,再水煎法,天麻素与葛根素含量均较高,且出膏率较低,为15.12%.晕定方初步提取工艺为天麻、葛根先用70%醇提,回收乙醇,再水煎,合并两者提取液,浓缩到适当浓度.此提取物能明显改善模型小鼠体重(P<0.05),增加其自主活动值(P<0.05),显著缩短眩晕小鼠逃避电击所用的潜伏时间(P<0.05).结论 晕定方中天麻、葛根提取工艺科学、合理,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药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段劲峰  王欣 《四川医学》2011,32(10):1541-1543
目的探讨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焦虑原因及其抗焦虑治疗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08~2010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对照组,抗焦虑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药物及手法复位)+氟哌塞顿美利曲辛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眩晕治疗。两组患者在初诊时,治疗第3天,第10天分别进行眩晕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抗焦虑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眩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特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往往伴随有焦虑情绪或者焦虑症状,针对性进行抗焦虑治疗有益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心舒胶囊对小鼠眩晕症的影响。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脑心舒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4,1.2,0.6 g/kg),阳性组(盐酸地芬尼多片6 m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7 d后,通过迷宫和平台试验,评价脑心舒胶囊的抗眩晕作用。结果脑心舒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显著缩短小鼠迷宫逃避时间和平台成功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可增加小鼠进食量。结论脑心舒胶囊能提高小鼠的抗眩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大勇  张渡梅  冯乃伟  唐同继 《西部医学》2011,23(11):2186-2187
目的探讨抗眩晕合剂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患者2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给予普鲁卡因120mg+苯海拉明40mg+烟酸50mg+维生素B6100mg,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简称抗眩晕合剂)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112例给予葛根素2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6.4%,P〈0.05)。结论抗眩晕合剂治疗眩晕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儿童眩晕症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懿  廉能静  杨宜林 《北京医学》1999,21(4):213-215
总结1992年1月~1997年3月我院听力眩晕门诊就诊的100例眩晕儿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经过,男60例,女40例,年龄4~13岁,平均9岁。根据病史、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及颅脑和颞骨CT扫描,诊断为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73例,梅尼埃病5例,前庭导水管扩大症2例,前庭神经元炎2例,癫痫4例,属外周性眩晕者95例(95.0%),中枢性眩晕5例(5.0%)。应用抗眩晕药物及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48例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毫针针刺眼针肝、肾区对中老年各证型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2例诊断为眩晕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舒血宁为主的常规药物加体针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眼针辨证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眩晕方面,而且在提高稚一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眼针肝、肾、脾区对中老年各证型眩晕有明显的疗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对照组)和多形式健康教育组(观察组),各45例。对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4、12周时的治疗依从性、效能感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后4、12周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和健康教育后12周效能感均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形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效能感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患者康复锻炼效果改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眩晕患者眼震电图描记法与姿势描记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瑶珠  王锦玲  黄维国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1,22(19):1770-1773
目的 测定与分析眩晕患的前庭眼反射与前庭脊髓反射功能。方法 用眼震电图描记法(ENG)和姿势描记法(PSG)测定40例健康和82例眩晕患的眼震电图和姿势描记图及有关参数。结果 眩晕患ENG检查记录到13例自发性眼震,55例位置性眼震;半规管功能正常36例,减退27例,麻痹19例;视动中枢检查无异常。PSG检查正常人重心移动轨迹以中心型为主,眩晕患弥散型多见。健康与眩晕患各参数相比较,眩晕患轨迹长,面积大,速度快,差异显。结论 应用ENG和PSG可对前庭眼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作定量分析,可靠性、客观性强,对眩晕症的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指出,吗啡可以抑制大鼠对伤害性刺激逃避性条件反射,吗啡抑制这一逃避性条件反射的作用部位在海马,吗啡的这一作用并不能完全被纳络酮所阻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起颈性眩晕,设置临床对比实验,将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及旋牵手法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通过调整失稳的颈椎体中段,95%患者颈性眩晕得到有效缓解,随访半年后,仅5例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结论:颈椎体中段失稳诱发的颈性眩晕经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该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转椅旋转试验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前庭眼动功能的评价作用。 方法选择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146例,分为双向旋转异常组18例、向左旋转异常组67例、向右旋转异常组61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在半暗室环境中,应用视频眼震图检测仪观察转椅旋转急停试验检测指标增益、时间常数、增益不对称比、时间常数不对称比的变化情况。 结果向左旋转时,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向右旋转异常组的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右旋转时,向右旋转异常组和双向旋转异常组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对照组(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向左旋转时增益和时间常数低于向右旋转时(P<0.01);向右旋转异常组向右旋转时增益低于向左旋转时(P<0.01)。向左旋转异常组和向右旋转异常组的增益不对称比和时间常数不对称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椅右转增益、转椅增益不对称比是周围性眩晕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转椅旋转试验能够对急性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状态作出客观评价,可以提供前庭系统受损后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