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国综合医院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方法抽取综合医院68所,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68所医院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病例,采用1︰1匹配的方法进行配对,比较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患者直接医疗费用。结果共纳入2 123对医院感染与非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25 845.30元,非医院感染组为12 006.14元,医院感染直接导致住院费用增加13 839.16元。省部级医院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较多(21 409.83元)。不同地区医院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为9 725.42~18 909.59元,其中华北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最多。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分别是23 190.09、18 194.50元。结论医院感染导致较大直接经济损失,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尤其是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统计监测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感染统计监测系统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统计监测系统工作 ,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大量数据 ,研究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预测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 ,评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 ,为制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决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就医院感染统计监测系统的建立、系统配置、指标体系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等探讨如下。1 医院感染统计监测系统的建立( 1)医院感染统计监测系统的作用 医院感染统计监测系统是把医学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状况及感染危险…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对2005年1-12月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针对医院感染监测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产科医院感染漏报率为66.7%;感染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仅为12.9%;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感染监测水平有待提高。结论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培训,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力度,严格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制定并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2013-2017年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变化趋势及基本分布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7年对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分析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不同年龄组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 2013-2017年住院患者应查11 764例,实查11 694例,实查率为99.40%,5次现患率调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15%~4.66%,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0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121例占33.61%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118株占80.82%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70岁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为8.36%,20~29岁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最低为1.67%,随后随着年龄增长医院感染现患率不断升高(P=0.003)。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可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危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年龄分布特点,以期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世浩 《预防医学论坛》2014,(10):764-765,768
目的了解济南市某医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密度特点以及医院感染发病密度与医院感染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至12月全部7 482例住院病例进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调查,计算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和医院感染发病密度。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7 482例,总住院日为107 655日,共发生181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为2.42%,医院感染发病密度为1.68‰,各年龄组和各住院日组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与发病密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2岁年龄组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与医院感染发病密度最高,分别为4.82%与7.72‰。住院日>17d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与医院感染发病密度最高,分别为6.87%与2.13‰。结论医院感染发病密度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医院感染的发生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医院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综合性ICU医院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综合性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在所选取的200例综合性ICU住院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病例60例,医院感染发生几率为30.0%,其中患者日感染率为25.0%;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为4.38分;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应用呼吸机、留置尿管以及动静脉插管,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之后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存在侵入性操作患者和不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出现感染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院ICU属于医院感染监控的主要科室,对于医院ICU感染加以控制属于目前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ICU科室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救治能力,属于现代化医院的主要标志,针对医院综合性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几率比较高,需要提高对感染的监管力度,继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肿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肿瘤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肿瘤科近4年来943例住院患者,并参照对比全院同期医院感染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6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17.07%;感染224例次,感染例次率23.75%;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胃肠道;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全院同期医院感染率均值为4.8%。结论肿瘤科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全院平均感染率,肿瘤科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为高龄、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或治疗等;开展医院感染监测,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降低肿瘤科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信阳市某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开展有效的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2009-2011年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了1 d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无统计学意义,基本能反映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表浅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死亡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成本效益,加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动态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使医院感染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和医师工作站获取该医院2012-2013年医院感染死亡病例相关数据,运用Excel2013以及SPSS18.0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两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1 506例,医院感染死亡63例,病死率为4.2%;医院感染患者年龄(65.4±16.6)岁,>60岁的老年患者死亡比例最高;住院天数为(22 164)d,中值为28d;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54.0%;科室分布中以急救科最多,占20.6%;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占62.1%;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中住院总费用中位值为168 174.4元。结论上海市某医院医院感染病死率处于较高水平,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住院天数的延长,增加总体医疗费用;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严重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目的分析医院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4025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27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93%;呼吸道感染为主,为53.05%;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5.62%。结论恶性肿瘤放疗、化疗后易导致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控制易感因素,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57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23  
目的了解医院内科系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以便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2003年8月~2005年4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5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为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冬季为高发季节,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真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老年病科为重点科室,冬季为重点季节,提高临床医生老年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传统隔离策略下传染病医院肝病内科医院感染发病基本特征。方法前瞻性调查2007年1月-2008年12月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教学医院肝病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4343例,医院感染394例,发病密度为3.030‰,发病率为9.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数457例次,例次发病密度为3.515‰,例次发病率为10.5%;常见医院感染发病部位依次为:原发性腹膜炎、血流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2.5%、19.9%、19.7%及16.6%;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死亡和血流感染死亡最多;重型肝炎病区的医院感染发生强度最高,为5.02‰,其中医院内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例次发病强度分别为1.65‰、1.08‰,为全院之最。结论传统隔离策略下传染病医院肝病内科医院感染的分布以呼吸道感染、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血流感染为主,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的转归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 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 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病原菌的送检情况,发现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查阅在架病历,床旁访视患者,填写统一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查病历435份,实查病历435份,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为83.3%,表浅切口感染为8.3%,器官腔隙感染为8.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1%;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53.8%。结论现患率调查能真实反映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改进预防、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NICU室医院感染现状,查找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NICU室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汇总分析2006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查找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在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对2007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2006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87%,例次感染率为8.65%;2007年6—12月NICU室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96%,例次感染率为4.15%;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败血症是医院感染高危因素。部位感染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道、皮肤、口腔、消化道。结论加强NICU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重点加强高危患儿感染管理,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和前瞻性监测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626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了解、掌握医院感染现状,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10月-2005年9月住院患者40 554例,医院感染626例。结果2005年医院感染率为1.54%,医院易感人群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大,高危感染科室为老年监护室和血液科,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病种以恶性肿瘤居多,侵入性诊疗技术操作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结论医院感染率偏低,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系统,利用先进统计软件进行辅助监控,从统计规律性的角度发现感染缺陷。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并评价实时监控系统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方法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 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7%,感染例次率为4.15%。科室分布以ICU感染率最高,为47.3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55.56%;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等。结论 对医院感染现患率高的科室,应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对医院危险因素及重点环节的管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医院感染误报率高的科室应提高医院感染正确诊断水平;我院使用的实时监测系统对于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心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患者因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5例发生医院感染与10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心胸外科患者进行病例经济损失对照研究。结果 75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心胸外科患者中位数药费为7720.3元,对照组中位数药费为2909元,感染组比对照组多支出4811.3元,感染组的住院医疗费用比对照组多支出7928.1元,医院感染患者延长住院时间7 d,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住院费用、药费支出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平均住院日也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长。结论积极开展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相关理论培训,将医院感染事件损失纳入医院考核范畴,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可降低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9.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探索漏报监控路径,发挥医院感染监控预警系统作用,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方法以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全院116 213份出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再度评估医院感染漏报率等监控项目,寻找漏报原因、制定对策,反馈医院感染控制信息;同时在该7年期间根据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前瞻性调查,以此为工作路径。结果通过本路径的实践,医院感染漏报率基本得到控制,低于三级医院的控制标准(20.0%);2005年再度强化措施,使2006年医院感染漏报率下降为7.4%。结论医院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测,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为做好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24小时临床医师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的方法。结果该医院2011-2012年住院患者23558例,医院感染62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6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5.59%;脑病科感染率最高,为5.68%。检出病原菌144株,革兰阴性菌占54.2%,革兰阳性菌占36.8%,真菌占9.03%。结论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低,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