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模拟机透视下依据银夹确定瘤床加量范围以及CT定位后通过勾画肿瘤靶区(GTV)确定范围的差异和优劣性,并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例的CT定位图像,在计划系统中勾画GTV、银夹和手术切口,分别设计经模拟机透视和CT定位下的瘤床加量野。结果 5例患者中,经模拟机透视和CT定位下的瘤床加量野其在(x,y)方向上的差距中,最大值为(±0.5,-1)cm,均值为(0.1,-0.5)cm;射野面积差距中,最大值为2.5cm^2,均值为-0.1cm^2。结论银夹和手术切口标记范围不能准确代表实际瘤床。模拟机透视下的瘤床加量野操作简单,直观明了,但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瘤床受照剂量不够或造成正常组织不必要受照。经CT定位确定乳腺癌瘤床加量野可以充分包括术腔,避免靶区遗漏,其不规则射野有效地保护了肺、心脏等正常组织,降低其受照量。  相似文献   

2.
李崎  吴伟主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028-2031
目的 分析瘤床加量联合三维适型放疗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 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1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编号,以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均行保乳术治疗,术后给予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对照组给予常规瘤床电子线推量,观察组给予瘤床加量联合三维适型放疗。对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靶区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度指数(CI),皮肤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结果 观察组靶区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度指数(CI)优于对照组(t=8.746,P<0.001;t=8.005,P<0.001);观察组急性及晚期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784,P=0.005;χ2=5.749,P=0.016);观察组患者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81,P=0.041);2组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4,P=0.155;χ2=0.206,P=0.650)。 结论 瘤床加量联合三维适型放疗计量均匀,具有良好靶区适形度,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美容效果,更为符合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美学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序贯加量IM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瘤床序贯加量IMRT(常规组),31例行瘤床同步加量IMRT(同步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性皮肤反应、晚期皮肤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美容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12~60个月(中位数36个月),随访率100%;常规组和同步组生存率分别为93.10%和96.77%;常规组1例出现复发(3.45%),同步组2例出现复发(6.45%)。两组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与序贯加量IMRT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而且未加重早晚期不良反应,并有缩短疗程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与断层定野放射治疗(TD)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患者24例,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sIMRT计划设计(Monaco5.11.03治疗计划系统)和TD计划设计(TomoTherapy治疗计划系统),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 两组计划的肿瘤计划靶区(PGTV)的D2%、D98%、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RT的CI(0.75±0.05)高于TD的CI(0.61±0.13),TD的HI(0.04±0.01)低于sIMRT的HI(0.05±0.00)(P <0.05)。D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计划的乳腺计划靶区(PTV)的D98%、CI、H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RT的CI(0.82±0.04)高于TD的CI(0.68±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共纳入60例早期浸润性导管乳腺腺癌(T1~T2N0M0期)行保乳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F-SIB-IMRT组(30例)和常规放疗组(30例)。术后放疗方案:HF-SIB-IMRT组为全乳腺照射同步行瘤床区推量照射,总疗程24 d。常规放疗组为全乳腺照射后序贯瘤床区局部加量照射,总疗程44 d。比较2组的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结果 随访1.5年,2组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均为100%。HF-SIB-IM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2级急性不良反应、晚期皮肤/皮下组织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放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并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可缩短术后放疗总疗程时间是其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6.
蒙渡 《西部医学》2017,29(5):622-626
【摘要】 目的 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并予以瘤床区同步加量治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计划靶区(PTV)50Gy/25f,瘤床加量区(PTV boost)60Gy/25f/24Gy/fx。观察放疗计划剂量学特征、临床副反应、放疗前后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 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指数(CI)及均匀度指数(HI)。1度皮肤反应发生率5349%,2度为4186%,3度为465%,无4度皮肤反应者;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023%,2级为916%,未出现3~4级放射性肺炎;1级和2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465%;放疗前评估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02%,放疗后为8604%;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为976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为9535%。结论 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乳腺癌缩短了治疗周期,调强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剂量分布均匀度及适形度,急性及远期副反应风险较低,3年的DFS及OS理想,美容效果评价满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使用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将2004年10月-2007年8月我院90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分为保乳术加近距离瘤床放疗的综合组45例和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根治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arnofsky评分、复发率情况。结果综合组五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根治组(P〈0.05),综合组术后一年、三年和五年的Karnofsky评分明显优于术后六个月(P〈0.05),根治组术后三年、五年的Karnofsky评分优于术后六个月(P〈0.05),根治组术后五年的Karnofsky评分显著优于根治组。结论使用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的方法治疗乳腺癌,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乳腺癌复发率效果理想,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择45
例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切线野照射计划与SIB-IMRT 计划2 种放射治疗计划。
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覆盖率、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计划靶体积(PTV)和危及器官(OARs)在2 种计划中的
剂量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B-IMRT技术的瘤床区和全乳靶区覆盖率,与切线野照射技术相似,分别为99.5%和
99.2%,99.1%和98.6%。与切线野技术相比较,SIB-IMRT计划中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从769.12 cGy 减少到
425.12 Gy;患侧肺的Dmean、至少接受20 Gy 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1 586.67 cGy 减少到1 125.77 cGy、从27.3%到
21.4%;对侧乳腺的Dmean 从73.5 cGy减少到21.2 cGy。结论与切线野照射技术相比,SIB-IMRT 技术的剂量学优势在于:在
保证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OARs的受照射剂量与容积,减少了总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混合调强(Hybri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Hy_IMRT)的放疗计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右乳7例、左乳3例)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患者IMRT和Hy_IMRT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治疗参数和危及器官剂量。结果:IMRT放疗计划的CI值明显优于Hy_IMRT放疗计划,PTV2内超过处方剂量107%的体积明显低于Hy_IMRT放疗计划,机器跳数(Monitor units,Mu)及子野数明显多于Hy_IMRT放疗计划(P<0.05);Hy_IMRT放疗计划患侧肺与心脏的V5、V10、危及器官(双肺、心脏和左侧乳腺)的Dmean均明显低于IMRT放疗计划(P<0.05);两种放疗计划患侧肺V20、V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计划能提高靶区剂量的适行度,降低靶区内高剂量区的体积;混合调强放疗计划能更好降低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提高机器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昊  王凡 《安徽医学》2013,34(12):1886-1889
乳腺癌的发病率位于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在美国,乳腺癌确诊后的15年生存率由2001年的58%上升至如今的75%[2],这不仅是由于乳腺癌早期确诊率的提高,更是治疗方法改进的结果[3,4].如今,针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而俯卧位放疗的出现使得治疗方式丰富.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保乳术后俯卧位放疗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被报道,俯卧位较之仰卧位放疗在剂量学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中引进新的混合野调强计划h-IMRT(4∶1),并与3D-CRT、h-IMRT(1∶4)、6f-IMRT放疗技术进行对比。方法选取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保乳术后放疗的左右乳腺癌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上述4种放疗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并比较其靶区、危机器官参数及机器跳数和执行时间。结果h-IMRT(1∶4)和6f-IMRT与hIMRT(4∶1)和3D-CRT比较,提高了靶区适型度(P<0.5),h-IMRT(1∶4)和6f-IMRT增加了PTV高剂量区体积(V107%),6f-IMRT增加了病灶位于肺部左侧时心脏V5,病灶位于肺部右侧时心脏V5和心脏平均剂量,还增加了肺部V5及病灶位于右侧时的肺部平均剂量及对侧乳腺V5及乳腺平均剂量。混合野调强h-IMRT(1∶4)和h-IMRT(4∶1)显著降低执行时间,6f-IMRT显著增加治疗跳数。结论在混合野调强中提高调强比例并不能提高计划质量,与本研究的其他3种放疗方式比较,在本放疗中心现有设备条件下,h-IMRT(1∶4)仍是左右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放疗相邻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5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放疗患者,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5个剂量探头布置于相邻野衔接线的垂直线上,探头间隔2mm,多次测量后获取各个探头读数,比较其剂量差异。结果照射野衔接线处单次测量剂量变化大,总的平均剂量与上下探头比较在同一平滑线上,两野衔接良好;胸壁和乳腺皮肤表面剂量分别为3669.75cGy和3887.5cGy。结论照射野衔接处总的照射剂量稳定可靠,但单次剂量变化显著,可能影响该处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乳腺表浅组织受照剂量不足,可通过加用填充物来提高表浅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调强组30例和常规组35例,两组照射剂量为50Gy/25次全乳腺照射、10Gy/5次瘤床补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毒性反应与美容效果。结果:调强组患者2级急性皮肤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组患者随访3年后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优良率82.8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时两组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以及复发率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调强放疗后患者肿瘤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与常规治疗患者相近,但能有效降低局部皮肤反应程度,提高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张凯恋  张芬  林菲  赵彪  潘香  杨毅 《吉林医学》2016,(4):816-819
目的:比较右乳癌保乳术有无银夹标记患者术后X线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癌保乳术中有无放置银夹标记患者各15例,给X线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疗,6MV-X CTV1 D_T55 Gy/25F,CTV D_T50 Gy/25F,PTV D_T50 Gy/25F,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瘤床靶区容积无银夹组比有银夹组明显增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靶区容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与全乳靶区容积的比值(VCTV1/VCTV)无银夹组比有银夹组明显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靶区D_(max)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_(mix)、D_(mean)、V_(95)、V_(105)、V_(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和瘤床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V_5、V_(10)、V_(20)、D_(mean)、左肺D_(mean)、全肺V_(20)、心脏V_5、V_(15)、D_(mean),脊髓D_(max)、左乳腺D_(mea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银夹组瘤床靶区容积过大,全乳和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指数两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银夹组全乳D_(mean)、V105、V110明显偏高,D_(mix)、V_(95)明显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靶区的均匀性。建议保乳术时应规范放置标记物以明确瘤床的边界,使瘤床靶区勾画更准确,避免瘤床漏照或不必要的照射,同时让全乳靶区剂量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乳腺癌保乳术+术后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共66例,年龄20-50岁,以单独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A组(33例),以保乳术+术后放疗患者为B组(33例),现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90.91%)高于A组(63.64%),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局部复发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术+术后放疗,疗效显著,且乳房美容效果最佳,可以在短期内控制病灶的转移及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6-200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69例,其中36例行大分割放疗(大分割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42.56 Gy,共16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7.98 Gy,共3次,总疗程25-27 d;33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DT50 Gy,共25次,后续瘤床X线或电子线推量DT10 Gy,共5次,总疗程40-42 d。应用SPSS 16.0软件行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资料一般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1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生存率均为1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0%、3.0%(χ^2=0.28,P=0.600)。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6%与51.5%(χ^2=0.11,P=0.737),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与9.1%(χ^2=0.06,P=0.806),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3%与12.1%(χ^2=0.02,P=0.903)。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5.7%与84.8%(χ^2=0.01,P=0.920);88.2%与87.1%(χ^2=0.02,P=0.889);87.1%与88.0%(χ^2=0.01,P=0.919)。结论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 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及加速器总跳数的差异.【结果】 FIF-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分别为1.08 ± 0.01?0.58 ± 0.08,优于CRT计划1.12 ± 0.04?0.50 ± 0.07(P < 0.05),左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40为(2.7 ± 1.8)%?(27.2 ± 15.4)%,(9.4 ± 2.3)%,与CRT计划中(3.2 ± 2.5)%,(30.0 ± 16.6)%?(10.0 ± 2.6)%相似(P > 0.05);但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10.5 ± 4.5)%?(71.9 ± 17.6)%?(24.8 ± 6.2)%,较CRT计划中(9.1 ± 3.5)%,(68.6 ± 15.9)%,(23.1 ± 6.2)%大(P < 0.05),右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40分别为(2.2 ± 1.0)%?(7.7 ± 2.3)%,与CRT计划中(2.1 ± 0.8)%?(8.0 ± 3.0)%相似(P > 0.05);但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6.5 ± 1.1)%,(24.2 ± 3.9)%,较CRT计划中(6.1 ± 1.0)%,(23.6 ± 4.0)%大(P < 0.05),FIF-IMRT计划机器跳数为(221 ± 20) MU较 CRT的(388 ± 59) MU少(P < 0.05).【结论】 与CRT相比较,FIF-IMRT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减少机器的损耗,但未能减少邻近的正常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体积,反而增加低剂量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待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皮肤护理,研究组加用皮肤护理干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皮肤美容效果与皮肤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美容总优良率为93.02%(40/43),对照组则为83.72%(36/4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反应0级+1级+2级共43例,对照组则为38例,组间对比差异性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以积极的皮肤护理干预策略,除了可以提高患者美容效果外,还能改善患者放疗后的皮肤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杨祯 《吉林医学》2011,(10):2064-2065
<正>分析我院67例保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理状态,与改良根治术相比,其皮肤反应相似,但焦虑、恐惧、猜疑等心理障碍严重。适当的皮肤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亲情护理、回归社会教育等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