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11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8月收集到的119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7例ADR中,41~60a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较高(33.0%),男性略高于女性;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重要途径(59.9%);ADR发生率最多的为抗感染药(53.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2%),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合理使用与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同时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
赵晓娟  姜鹏  张少华 《安徽医药》2011,15(11):1450-1453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到的1 0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01∶1,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以住院患者多见,发生级别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抗感染药物占50.53%,主要为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ADR转归中,好转占89.04%。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加强ADR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慧媛  赵捷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7):1345-134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29例,占61.72%)。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94例,占44.98%),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5例,占37.23%),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上报的154例ADR报告,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药品、给药途径、发生时间、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女性ADR构成比高于男性,50岁以上及10岁以下的患者ADR构成比较高;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是抗感染药,其次是中药制剂;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及时准确的上报ADR监测、分析有价值的信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10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71.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61.1%),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头孢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45例,占68.3%),其中又以头孢美唑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6.
丁光选  赵美珍  宋会英  徐广华  薛斌 《中国药房》2007,18(20):1578-1579
目的:方法: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收集的23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8.98%),≥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0.51%),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70.76%),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6.86%)。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安涯  殷余苗  周捷 《中国药房》2007,18(20):1576-157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上报的1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季节性分布、用药情况、涉及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9.63%),其次为中药制剂与血液系统用药;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6月上报的12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3%);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6.7%),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6年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秉尧  徐清华  单英杰 《中国药房》2008,19(20):1579-1580
目的:方法: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47.3%),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1.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9.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龚善初 《中国药房》2012,(42):4002-4004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进一步评价药品安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的ADR报告142份,分别从ADR报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ADR关联性评价、ADR涉及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分级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份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30.99%);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1.8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2.25%)。结论:临床应充分评估用药安全风险,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秀荣  王鲁平  杨辉 《中国药事》2008,22(5):437-438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2007年我院收集到的8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88例临床病例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感染药25种,58例次,占65.91%.大于60岁的老人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29.55%.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临床应重视ADR的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7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356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科室、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6例ADR报告中,门诊占70.51%高于住院,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占55.06%),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90.73%)。  相似文献   

13.
尼富苓 《首都医药》2009,16(16):60-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1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62.16%);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ADR最多(占61.26%);引发ADR药品共57种,其中以抗病毒药及抗感染药居多;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86%)。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的11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报告中,20~39岁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50.5%;静脉注射比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96例,占83.5%),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61例,53.0%),其次为中药制剂(23例,20.0%),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28例,占45.9%)。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80.9%)。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道全  曾永兰 《中国药房》2007,18(29):2304-2305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76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抗肿瘤类、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102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临床科室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 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 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2008年上报的98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及该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8类52种,其中抗感染药居多(27种,占51.92%),其次为中药制剂(11种,占21.1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消化道损害为主。ADR发生后经停药或抗过敏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李慧  张洪峰  陈晨  魏亚超  李倩  王乐 《药品评价》2012,(29):30-32,4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64例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64例ADR病例中,中老年的患者较多(77.45%);构成比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90.24%);164例ADR共涉及46种药品,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29.8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占40.49%)。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给药途径有关;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处理;并加强ADR的上报及宣传,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8年度收集到的136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共有36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居首,其次是喹诺酮类;最常涉及皮肤系统,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为保障公众用药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