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兰芬  李珂 《现代护理》2007,13(33):3277-3277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起病缓慢,开始可有低热、盗汗、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纳差、恶心、呕吐、易激动,继而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高压症状和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谵妄、昏迷等,常伴惊厥、角弓反张、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2.
脑膜脑炎(meningoencephalitis)是由各种病因所致脑膜与脑组织同时发生的炎性病变,有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惊厥或昏迷等主要症状,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颅神经损害、肢体瘫痪等脑膜和脑实质受损害的体征,常存在程度不等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患者出现以脑压升高,脑膜刺激征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初期有轻度头痛、嗜睡、羞明、表情淡漠等.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患者脑压升高,出现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喷射性呕吐.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是指患者出现以脑压升高,脑膜刺激征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初期有轻度头痛、嗜睡、羞明、表情淡漠等。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患者脑压升高,出现剧烈头痛、角弓反张、喷射性呕吐。晚期为昏迷瘫痪期,患者可出现昏睡、失明、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危重时发生脑疝,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恰当的治疗护理对患者顺利恢复非常重要。笔者对我科收治的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粟粒性结核和其它器官的结核病灶。其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早期表现低热、(?)汗、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继以出现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高压征和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谵妄、昏迷等,常伴有惊厥、角弓反  相似文献   

6.
脑膜脑炎(meningoencephalms)是由各种病因所致脑膜与脑组织同时发生的炎性病变,有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惊厥或昏迷等主要症状,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颅神经损害、肢体瘫痪等脑膜和脑实质受损害的体征,常存在程度不等的颅内压增高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人的脑膜有三层,即:硬膜、软膜和蛛网膜。蛛网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它包绕在软腹之外,在软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个空隙,叫做蛛网膜。当脑血管破裂出血到蛛网膜下腔时,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内科急症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而且常是最先出现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这是因为脑压增加的缘故。由于头痛剧烈病人往往烦躁不安、畏光、淡漠、迟钝、嗜睡,严重者可发生昏迷。由于血液刺激,病人常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  相似文献   

8.
暴发型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感染所致,表现为高热、呕吐、头痛、惊厥、脑膜刺激症及皮肤黏膜瘀点[1]。并发华弗氏综合征则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瘀点可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大片瘀斑,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瘀斑可逐渐消退,少数患者因DIC致微血管栓塞可发生皮肤乃至肢体坏死。2005年12月21日,我院收住1例因流脑并发华弗氏综合征致双下肢坏死而截肢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好转后出院。病例介绍患者,男性,18岁,于2005年12月21日出现发热、咽喉痛、恶心呕吐症状,三天后病情加重,急送当地医院治疗后随即出现昏迷,进而全身肿胀、瘀斑、皮下出血点…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昏迷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强  李锐  贾润霞 《护理研究》2007,21(4):337-33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VEM)发生昏迷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儿科住院的93例VEM病历资料,根据有无昏迷分为两组,昏迷者为病例组(23例),未昏迷者为对照组(70例)。对可能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发热、头痛头晕、惊厥、呼吸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等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率为65.2%,而对照组为31.4%,两组相比(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膜刺激征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膜刺激征阳性为小儿VEM伴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型。主要见于1~5岁小儿。根据病情发展分三期,早期(前驱期),主要表现是发热、精神改变、头痛、呕吐、腹泻、便秘等。中期(脑膜刺激期),主要表现是上述症状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并出现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亦可伴有颅神经损害,如外展神经麻痹出现斜视,并可有惊厥。晚期(昏迷期),神智障碍加重最后昏迷,惊厥频繁,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呼吸不规则,颅神经瘫痪及肢体瘫痪等。自发现链霉素和异烟肼等抗痨药以来,结脑预后虽有很大进步,但如不能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即  相似文献   

11.
对院前5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出现的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急性偏瘫等症状给予有针对性的院前急救.结果40例头痛患者中37例症状得以控制;36例恶心、30例呕吐患者症状全部得以缓解;15例昏迷者,清醒6例,死亡6例,植物人3例;40例急性偏瘫患者中32例症状得到控制.认为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提高了存活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刘国强  李锐  贾润霞 《护理研究》2007,21(2):337-339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VEM)发生昏迷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儿科住院的93例VEM病历资料,根据有无昏迷分为两组,昏迷者为病例组(23例),未昏迷者为对照组(70例)。对可能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发热、头痛头晕、惊厥、呼吸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脑膜刺激征、锥体束征等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纽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率为65,2%,而对照纽为31.4%,两组相比(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膜刺激征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膜刺激征阳性为小儿VEM伴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呼唤对卒中昏迷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范慧琴  李建玲 《护理研究》2004,18(10):870-871
[目的 ]探讨呼唤对脑卒中昏迷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7例昏迷病人进行呼唤声音刺激 ,观察脑电波的反应性 ,并与昏迷病因、程度及临床预后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 [结果 ] 3 0例 ( 63 .8% )昏迷病人出现呼唤反应 ,17例缺乏反应 ;出现呼唤反应者较缺乏反应者病死率低 ;轻度昏迷病人对呼唤反应较中重度昏迷病人显著。 [结论 ]呼唤对昏迷病人有较高的诊断、治疗价值 ,而且对预后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健华 《临床荟萃》1989,4(1):30-31
结脑发病缓慢,当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已非早期。 诊断 一、 病史 发病情况,结核病接触肺结核与肺外结核病史。 二、 临床表现 重症结脑除浆液渗出型外有以下三型。(一)脑底脑膜炎型 有明显脑膜刺激症及颅神经障碍:如眼内斜或复视、瞳孔大、眼睑下垂、面瘫等。(二)脑膜脑炎型 意识障碍如嗜睡、谵妄、昏迷。对侧偏瘫伴同侧颅神经麻痹。(三)脊髓型 椎管阻塞出现脊髓及其神经根障碍:如感觉障碍、截瘫、大小便障碍。  相似文献   

15.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流行性腮腺炎并脑膜脑炎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收治的50例腮腺炎并脑膜脑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是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及脑膜刺激征,无惊厥及昏迷、预后良好。结论:为减少流腮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应重视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6.
对院前5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出现的昏迷、头痛、恶心、呕吐、急性偏瘫等症状给予有针对性的院前急救。结果40例头痛患者中37例症状得以控制;36例恶心、30例呕吐患者症状全部得以缓解;15例昏迷者,清醒6例,死亡6例,植物人3例;40例急性偏瘫患者中32例症状得到控制。认为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提高了存活率,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52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与护理黄琪位丽(潍坊市妇幼保健院,261011)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感染所致的脑实质炎症,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重者出现抽搐、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肢体瘫痪或颅神经麻痹等。1995年7月至1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87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大多数患儿为学龄儿童,绝大多数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和脑膜刺激症,而无昏迷与瘫痪,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约占脑血管疾病的5%—10%,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等。部分不典型的可表现为昏迷、癫痫或精神障碍等形式起病,而以阿—斯综合证为首发表现的尚未见报道。笔者近年来在急诊工作中抢救、治疗以阿—斯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SAH患者5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0.
呼唤对卒中昏迷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慧琴  李建玲 《护理研究》2004,18(5):870-871
[目的]探讨呼唤对脑卒中昏迷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昏迷病人进行呼唤声音刺激,观察脑电波的反应性.并与昏迷病因、程度及临床预后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结果]30例(63.8%)昏迷病人出现呼唤反应,17例缺乏反应;出现呼唤反应者较缺乏反应者病死率低;轻度昏迷病人对呼唤反应较中重度昏迷病人显著。[结论]呼唤对昏迷病人有较高的诊断、治疗价值.而且对预后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