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ELISA试剂抗-HCV不合格标本确认结果,探讨抗-HCV ELISA试剂组合及灰区限的设置。方法收集113份ELISA试剂抗-HCV不合格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实验(RIBA)进行确认,并比较不同ELISA试剂的检测情况。结果 113份ELISA检测不合格标本中,RIBA确认阳性46份,不确定39份,阴性28份。确认阳性比例为40.7%。RIBA确认阳性的标本中,2种抗-HCV ELISA试剂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反应的有44份;1种抗-HCV ELISA试剂呈阳性反应的标本中,RIBA确认阳性有2份,其余为阴性或不确定;灰区标本中,确认结果均为不确定或阴性。2种ELISA试剂检测均呈阳性反应的标本中,确认阳性率为78.57%。结论选用国产和进口试剂相组合,并设定灰区限,对保证血液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献血人群抗-HCV ELISA试剂的初筛效果、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补充实验)和HCV RNA核酸检测的情况,以探索无偿献血人群抗-HCV的筛查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31日-2015年1月20日118 350例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抗-HCV ELISA初筛试剂检测,初筛有反应性的标本(S/CO≥0.75)采用RIBA的方法进行补充实验,RIBA补充实验不确定结果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种初筛酶免试剂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64.6%,阴性符合率为99.9%,总符合率为99.9%。北京万泰抗-HCV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标本93.3%分布于S/CO≥10.0以上,上海科华抗-HCV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阳性标本91.3%分布于S/CO≥7.0以上。2种初筛试剂单边阳性的结果中,RIBA补充实验总阳性结果的比例为2.7%,不确定结果的比例为18.4%,阴性结果的比例为78.9%,北京万泰试剂单边阳性对应有2例RIBA阳性结果,上海科华试剂单边阳性对应有1例RIBA阳性结果,2种试剂检测性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初筛单边阳性及RIBA补充实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核酸检测均为阴性。RIBA阳性标本条带分析结果中,Core、NS3、NS4.1、NS4.2、NS5条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4%、33.9%、14.9%、2.4%、13.4%;RIBA不确定结果中,仅有Core、NS3 2种条带,比例为49.2%、50.8%。结论在献血人群中抗-HCV ELISA试剂检测存在生物学上的假阳性,一定程度上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初筛试剂,辅以RIBA补充实验,对于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种进口抗-HCV ELISA试剂两两组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种进口抗-HCV ELISA试剂同时筛查51例抗-HCV结果不一致的弱阳性标本,并用抗-HCV分段确证试剂进行确证。结果 51例抗-HCVELISA弱阳性标本,抗-HCV分段确证试剂阳性35例,可疑16例,16例可疑标本经NAT检测分析:HCV RNA阳性7例,确认为阳性;9例为阴性,判定为抗-HCV可疑。单一ELISA试剂假阴性率19.24%~72.41%,试剂组合后假阴性率4.76%~30.95%。结论选择抗-HCV检测试剂的最佳组合对保证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1种3代抗-HCV酶免试剂(ORTHO HCV 3.0 ELISA试剂)2种孵育试验过程在血液筛查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随机留取常规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检出的抗-HCV反应性的血液标本180(人)份作HCVRNA检测,并用RIBA和不同于血站常规抗-HCV筛查的酶免试剂作抗-HCV复测;依据ORTHO HCV 3.0 ELISA检测试剂说明书中的长、短2种孵育检测程序,同时作对比检测。结果 180份初筛抗-HCV阳性标本中,有16份ORTHO HCV 3.0 ELISA 2种检测程序的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5份为短孵育试验反应性、11份为长孵育试验反应性,短孵育试验漏检2份被确证抗-HCV阳性标本。ORTHO HCV 3.0 ELISA试剂的长孵育检测程序灵敏度高于短孵育试验程序,2种试验程序的S/CO值分布没有差别,但RIBA不确定标本其S/CO值分布在一定的灰区范围内。结论在献血人群血液筛查中,采用具有更高灵敏度的长孵育酶免程序和设定合理的结果判定灰区,有助于预防输血传播HCV,提高血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国产抗-HCV ELISA试剂在血液筛查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抗-HCV酶免国产试剂检测结果可疑及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检测以加强对抗-HCV筛查试剂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ELISA、重组免疫印迹分析(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 RIBA)、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28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84份标本中确认阳性标本158份,确认阴性标本119份,检测结果不确定(单片段抗体阳性)的标本7份.国产试剂Ⅰ或国产试剂Ⅱ检测阳性的标本222份,2种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当2种国产试剂对同一标本进行检测时结果不相符合的可以用分片段试剂进行进一步确认,以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应用效果,为无偿献血样本的抗-HCV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某院经间接法ELISA检测的抗-HCV单试剂或双试剂反应性的献血者标本72份以及1 850份无偿献血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检测,对于有一种以上试剂反应性(包括单试剂反应性、双试剂反应性及三种试剂均呈反应性)的标本采用重组免疫印迹实验(RIBA)进行进一步确认。以RIBA检测阴性或三种试剂均为阴性作为真阴性的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三种试剂的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特异性及符合性。结果总共1 922份检测样本中,一种以上反应性样本合计51例,三种试剂均为阴性反应性1 871份。51例反应性样本经RIBA验证,阳性29例,阴性22例。万泰双抗原夹心试剂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低于雅培间接试剂和万泰间接试剂,诊断与RIBA的符合率则高于两种间接法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871份阴性检测样本中,万泰间接试剂、雅培间接试剂和万泰双抗原夹心试剂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96.69%、94.28%、99.79%,万泰双抗原夹心试剂诊断的特异度明显高于两种间接法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抗原夹心法诊断试剂者检测血液样本抗-HC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能降低生物学假阳性,值得在临床血液样本的抗-HCV筛查中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追踪随访深圳地区抗-HCV ELISA结果呈反应性、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研究分析其HCV转归情况,为抗-HCV ELISA呈反应性结果的无偿献血者召回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追踪随访2年前32名抗-HCV 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抗-HCV ELISA、HCV-RNA(NAT)、ALT以及HCV病毒载量检测,若HCV-RNA阴性则加做RIBA确证试验。结果 32例随访者血液标本中6例抗-HCV ELISA呈反应性,包含1例ALT升高同时HCV-RNA和病毒载量测定阳性;3例RIBA确证阳性。结论抗-HCV RIBA结果为不确定的献血者仍属于献血高危人群,存在一定的HCV输血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与验证本实验室抗-HCV试验设置0.7CO(临界值)的合理性。方法本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1)参照CLSI发布的EP12-A2指南,通过实验确定抗HCV试验C5-C95区间。2)对抗-HCV灰区标本进行抗体确认实验。3)绘制ROC曲线确定抗-HCV试验最佳CO值。4)通过实验室既往数据,分析HCV RNA单阳性标本ELISA结果分布(S/CO值)与灰区临界值的关系。结果 1)C50±20%浓度检测结果阴性数和阳性数≥95%,C50-20%-C50+20%浓度范围包含了C5-C95区间,灰区临界值范围应在S/CO值为0.88-1.39区间内。2)对58例抗-HCV灰区标本(S/CO值0.70-0.99)进行RIBA确认试验,其中51例确认结果为阴性,7例确认结果为可疑(IND);并对57例阴性标本(抗-HCV、NAT联检均为非反应性)进行RIBA试验,其中53例确认结果为阴性、4例确认结果为可疑。经卡方检验2组可疑结果检出情况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05)。3)绘制抗-HCV的ROC曲线,AUC为0.977、最适CO值为0.857(现用CO值为0.62-0.66)。4)2010年11月2日-2013年12月31日检测标本886 291份,抗-HCV阳性中包括697份灰区标本、NAT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出HCV RNA单阳性标本9例,其抗-HCV检测结果(S/CO值)分布区间为0.02-0.07,与阴性标本分布区间重叠、距0.7CO界限甚远。结论本实验室现阶段抗HCV试验设置0.7CO灰区临界值过于严苛、实验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此外,本文所提供的4种评价方法为其他实验室在设置ELISA试验灰区临界值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九江地区献血者丙肝ELISA检测不合格标本,了解丙肝试剂的使用情况,探讨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的必要性和单试剂检测阳性献血者的回归问题。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地区无偿献血标本用2种丙肝ELISA检测,阴性标本再进行核酸检测,单试剂阳性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和丙肝确认试验。结果 2种抗-HCV ELISA试剂不相符合率高达53.88%(125/232),但2种试剂无统计学差异;125份单试剂阳性的标本中有5份(4.0%)确认试验为阳性。结论丙肝ELISA检测灰区设置有必要性,但设置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抗-HCV 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标本假阳性高,我们应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和回归的方案,既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安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确证,制定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确证策略。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9月,收集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标本,经ELISA和ID-NAT重新检测,以及追踪和确证检测(RIBA),鉴别献血者筛查抗-HCV检测结果的真、假阳性。结果收集抗-HCV酶免筛查反应性标本73人份,经ELISA和ID-NAT重新检测及追踪和确证后,抗-HCV阳性8份(18.6%),抗-HCV阴性33份(76.7%),抗-HCV不确定2份(4.7%),30份由于未成功追踪而被放弃。抗-HCV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抗-HCV真阳性率为10.9%。结论 ELISA和ID-NAT都为反应性时,可以直接判为抗-HCV阳性;单独ELISA反应阳性时,如果RIBA是阳性,判为抗-HCV阳性,如果RIBA是阴性或不确定,3个月后追踪;本研究未发现单独ID-NAT反应性,其追踪方式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抗-HCV反应性献血者进行随访以分析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途径。方法随机对上海地区52名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献血间隔6个月后随访,使用4种采供血机构常用的抗-HCV ELISA试剂检测,对于抗-HCV反应性标本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证,同时使用罗氏cobas Taqscreen MPX核酸检测试剂(NAT)单人份检测;3~6个月后进行第2次随访,开展相同实验。结果 2次随访研究发现,52名献血者中,39名(75%)献血者4种抗-HCV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名(25%)献血者4种抗-HCV试剂至少有1种试剂检测结果为反应性,与原抗-HCV试剂检测结果相同,且S/CO数值保持基本一致,13名抗-HCV反应性献血者中有1名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为阳性;52名献血者NAT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献血者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经过至少6个月间隔,使用包含原抗-HCV在内的2种试剂检测结果阴性,同时NAT检测阴性者可恢复献血权利。  相似文献   

12.
2005—2009年和田地区献血者梅毒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田地区献血者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及血液学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田地区2005—2009年39 314(人)份献血者实验室血液学指标的数据与献血者初筛HBsAg、抗-TP的试验结果,实验室检测每次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免试剂由2人检测献血者血样:HBsAg、抗-HCV、抗-HIV、抗-TP 2种试剂检测结果均为(-)时,判定为阴性;2种试剂检测结果均为(+)时,判定为阳性;1种试剂检测结果(-)、另1种试剂检测结果(+)时,用检测结果(+)的同种试剂复检,复检结果(-)时,判定为阴性,复检结果(+)时,判定为阳性。初筛试验选用胶体金试剂检测HBsAg、抗-TP,出现1条红线判断为阴性,2条红线判断为阳性。结果 2005—2009年在和田地区献血人群中,实验室共检测出-TP(+)标本564份、HBsAg(+)标本141份,初筛抗-TP(+)388份、HBsAg(+)276份,抗-TP阳性率2.40%(952/39 702),HBsAg的阳性率占献血人群的1.05%(417/39590);抗-HCV阳性率0.58%(228/39 314),抗-HIV阳性率0.11%(45/39 314),ALT不合格率0.71%(281/39314)。结论和田地区不合格献血者中抗-TP阳性占首位,其余依次为HBsAg、ALT、抗-HCV和抗-HIV,这样的分布与国内其他地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无偿献血人群抗-HCV感染情况.方法对深圳市2000~2004年220218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CV ELISA试剂筛查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部分ELISA结果阳性的标本进行RIBA(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认分析.结果深圳市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P<0.0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HCV ELISA试剂的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应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提高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阳性标本的分布情况及2种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情况。方法对北海市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无偿献血者共11 704份标本,用2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进行HBsAg、抗-HCV、梅毒和抗-HIV4种传染性标志物筛查,并比较不同ELISA试剂的检测情况。结果 11 704份标本中,阳性率男女差别不大,年龄段以40~55岁的献血者最高(3.63%),学历以初中以下的最高(3.22%),职业以从事商业活动的最高(4.20%),献血1次(3.86%)的高于2次(0.80%)以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结果,初复次检测一致的占67.95%,初、复次检测不一致的各占21.95%和10.10%;2种试剂检测S/CO值比较,以2种试剂均强阳性的为主,占51.56%。结论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避免血液浪费,保护血源,要优选匹配较为合理的2种ELISA试剂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的标本最好用确认试剂来确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阳性判断值(Cut-off)“灰区”在献血员血液筛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503份抗-HCV ELISA测定为阴性的献血员血清(浆)标本的HCV RNA。如HCV RNA检测为阳性,则使用重组免疫印迹(RIBA)方法进一步检测抗HCV。结果在503份抗-HCV ELISA阴性献血员血清(浆)标本中,发现有5份HCV RNA阳性,其中2份标本抗HCV ELISA测定S/CO比值小于0.5,RIBA结果均为阴性。另外3份抗HCV阴性(ELISA检测的S/CO值在0.8-0.9之间)但HCV RNA为阳性的献血员血标本,进一步进行RIBA检测,发现其中2份为抗核心区(C22)单独阳性,另外1份为抗NS3单独阳性。阳性标本HCV RNA的含量测定均约为10^4拷贝/ml。结论为尽可能减少输血后HCV感染的发生,有必要将抗-HCV ELISA测定的Cut-off值下移20%,因为S/CO比值接近Cut-off值的血液有很大可能为HC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抗 HCV酶免国产试剂检测结果可疑及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检测以加强对抗 HCV筛查试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ELISA、重组免疫印迹分析 (recombinantimmunoblotassay ,RIBA)、逆转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 2 8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 84份标本中确认阳性标本 15 8份 ,确认阴性标本 119份 ,检测结果不确定 (单片段抗体阳性 )的标本 7份。国产试剂Ⅰ或国产试剂Ⅱ检测阳性的标本 2 2 2份 ,2种试剂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 2种国产试剂对同一标本进行检测时结果不相符合的可以用分片段试剂进行进一步确认 ,以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丙型肝炎诊断试剂考评用质控体系.方法 收集自2009年2至6月期间4080份献血员血清标本,用酶免疫实验检测筛选出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的146份标本.分别使用2种进口(Murex、Ortho)和4种国产抗-HCV EIA试剂(分别为英科新创、中山生物、万泰和科华公司)对筛选出的标本进行重复检测;使用Chiron的RIBA HCV 3.0和HCV RNA PCR试剂进行确认试验;采用Roche和Abbott HCV RNA定量试剂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RNA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检测.选择不同强度的或不同含量的确认阳性和阴性的标本及系列稀释标本建立抗-HCV和HCV RNA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结果 构建了抗-HCV和HCV RNA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每种质控体系均由50份标本组成.分别包括20份抗-HCV/HCV RNA阳性标本、20份抗-HCV/HCVRNA阴性标本及10份用于灵敏度评价的系列稀释标本.阳性标本包括强、中和弱阳性,并包含国内常见HCV基因型和亚型.阴性标本包括样本吸光度值/临界值接近临界值的标本.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质控体系背景资料丰富、检测结果稳定可靠,为新研制和改进后国产丙肝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ELISA法筛查供血浆者血浆HBs Ag、抗-HCV、抗-HIV结果和确认试验结果,分析不同检测值标本的确认阳性符合率。方法采用进口ELISA试剂,HBs Ag采用中和试验法进行确认、抗-HCV和抗-HIV采用重组免疫印迹法对ELISA筛查阳性标本208份进行确认,确认试验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采用NAT法检测,将2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国产和进口ELISA试剂检测HBs Ag、抗-HCV、抗-HIV的确认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86%、94.74%和85.71%,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国产ELISA检测试剂用于供血浆者HBs Ag、抗-HCV、抗-HIV 3项检测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为假阳性供血浆者管理及ELISA检测试剂的选择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种国产ELISA试剂筛查阳性反应的标本与免疫印迹法确认实验结果的关联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本市无偿献血者进行筛查,对初筛反应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甲试剂初筛试验阳性反应标本数为93份,阳性反应率为0.11%;乙试剂初筛试验阳性反应标本数为72份,阳性反应率为0.08%。甲乙两种试剂均为反应性的标本数为21份,经WB确证6份样本HIV抗体阳性。结论进一步提高ELISA法抗-HIV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或增加核酸检测病毒的方法对于血液安全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血站对抗-HCV检测主要是用ELISA法[1]检测抗-HCV。由于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影响ELISA法检测结果的因素,从而经常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笔者从7860份无偿献血的标本中初检出现-HCV阳性标本86份,对每一份阳性标本用两种不同试剂做双孔复试,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标本来源本市无偿献血者。1.2试剂丙肝病毒抗体酶联免疫疫试剂盒厂家:(1)北京万泰;(2)北京金豪。以上试剂均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1.3仪器(1)“AT”全自动加样系统;(2)“FAME”全自动加样系统。1.4方法及操作“ELISA’’法,严格按照试剂操说明书在仪器上编辑工作程序。用“AT”加样器对标本进行加样处理,用“FAME”全自动酶免系统进行试验操作。初检试剂为万泰试剂,复检试剂为金豪试剂。用两种试剂各双孔进行检测。2结果初检:以临界值(CO)为界判定抗-HCV阳性标本86份。复检:以CO值为界值,两种试剂检测,只要有一种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判为阳性。结果判定阳性标本25份(OD值见附表),阴性标本61份,初筛和复检结果符合率为29.1%。经信反馈,电话随访,25份抗-HCV检测阳性献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