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N-Nitrosobis(2-oxopropyl)amine(BOP)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雌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和对照组(40只)。按10 mg/kg体重分别给实验组金黄地鼠皮下注射BOP,每周1次,持续7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1次注射后第11周开始,每两周1次,处死实验组金黄地鼠10只,对照组5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部分动物出现黄疸及营养不良、远处转移,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腹肉眼观察,在18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23个胰腺肿瘤。其中,1只有3个胰腺肿瘤,3只有2个肿瘤,其余均为单发。其中,7个肿瘤直径<5 mm,16个肿瘤直径≥5 mm,最小肿瘤直径2.0 mm,最大肿瘤直径17 mm。肿瘤直径中位数6.8 mm,体积中位数178.71 mm3,质量中位数0.32 g。组织学检查共在26只实验鼠中发现31个胰腺癌,其中原位癌9个,浸润癌22个,均为胰腺导管腺癌。所有荷瘤鼠均伴有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19周后,所有的实验组动物均发现不典型增生,共在65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胰腺不典型增生。实验组总成瘤率81.3%(65/80)。结论:经皮下注射BOP,成功建立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操作方法简单,易复制,组织病理学与人胰腺癌相似,是胰腺癌体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按动物模型的形成方法,胰岛素抵抗(IR)模型分为三种:转基因动物、自发性模型和诱发性模型,此三种动物模型有各自特点及适用范围:转基因IR动物模型适用于探讨IR的分子机制,但要求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技术和昂贵精密的仪器,使其目前在国内尚不能得到普遍推广;自发性IR动物模型适用于IR发生机制的研究,但复制周期长、饲养条件严格、动物来源有限、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诱发性IR动物模型包括食物诱发、药物诱发及药物加食物诱发,尤其是链脲霉素(STZ)加高热量饮食诱发的IR动物模型具有成功率高、可靠、稳定、复制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周期短等特点,接近人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被广泛用于IR干预措施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动物模型的形成方法,胰岛素抵抗(IR)模型分为三种:转基因动物、自发性模型和诱发性模型,此三种动物模型有各自特点及适用范围:转基因IR动物模型适用于探讨IR的分子机制,但要求分子生物学的前沿技术和昂贵精密的仪器,使其目前在国内尚不能得到普遍推广;自发性IR动物模型适用于IR发生机制的研究,但复制周期长、饲养条件严格、动物来源有限、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诱发性IR动物模型包括食物诱发、药物诱发及药物加食物诱发,尤其是链脲霉素(STZ)加高热量饮食诱发的IR动物模型具有成功率高、可靠、稳定、复制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周期短等特点,接近人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被广泛用于IR干预措施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稳定和重复性好的犬糖尿病足溃疡模型,为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血管内介入操作提供合适的模型.方法 选用毕格犬6只,实验组(n=4)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对照组(n=2)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行左下肢压迫器植入,同时手术结扎左侧股动脉,3~5 d后除去压迫装置.监测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PG2h)、体质量和饮食的变化.术后1周和4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情况;4周后处死动物,行溃疡周围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模型制备成功,用药后FPG和PG2h均明显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饮食明显增加;而对照组FPG、PG2h、体质量和饮食用药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两组溃疡形态无明显差异;术后4周对照组溃疡基本痊愈,实验组基本不愈合.DSA显示术后1周两组无明显差异;4周时,对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而实验组新生侧枝血管不丰富.组织学检查实验组可见大量坏死组织伴炎细胞浸润.结论 该法制备的犬糖尿病足溃疡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为干细胞移植基础研究以及临床介入血管内操作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溃疡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和重复性好的犬糖尿病足溃疡模型,为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血管内介入操作提供合适的模型。方法选用毕格犬6只,实验组(n=4)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对照组(n=2)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行左下肢压迫器植入,同时手术结扎左侧股动脉,3~5 d后除去压迫装置。监测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PG2h)、体质量和饮食的变化。术后1周和4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血管情况;4周后处死动物,行溃疡周围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组模型制备成功,用药后FPG和PG2h均明显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饮食明显增加;而对照组FPG、PG2h、体质量和饮食用药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即刻两组溃疡形态无明显差异;术后4周对照组溃疡基本痊愈,实验组基本不愈合。DSA显示术后1周两组无明显差异;4周时,对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而实验组新生侧枝血管不丰富。组织学检查实验组可见大量坏死组织伴炎细胞浸润。结论该法制备的犬糖尿病足溃疡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可以为干细胞移植基础研究以及临床介入血管内操作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典型、稳定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糖(NIDDM)动物模型。方法:新生雄性Wistar大鼠生后2 d 随机分两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NIDDM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10 周后检测糖耐量以确定NIDDM 模型的建立。25 周后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结果:NIDDM 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轻度升高,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糖耐量异常,此特点持续时间长。胰岛素下降。结论:该模型是研究NIDDM 及其并发症的一种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7.
喂养型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以钳夹技术评估高脂膳食建立胰岛素抵抗 (IR)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以脂肪热比为 5 9%(其中猪油占 39% ) ,蛋白质热比为 2 1% (其中酪蛋白占 31% ) ,碳水化合物热比为 2 0 % (其中玉米淀粉占 30 % )的特殊高脂膳食 ,喂养 4周后建立SD大鼠钳夹技术。结果 :高脂膳食喂养大鼠 4周后 ,葡萄糖输注率 (GIR)显著低于正常膳食喂养大鼠 (P <0 .0 1) ,且GIR水平与大鼠体重显著负相关 (γ =- 0 .75 2 ,P <0 .0 1)。结论 :建立SD大鼠的钳夹技术各项指标可靠、准确、稳定 ;高脂膳食喂养 4周后 ,钳夹技术证明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提示复制IR大鼠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8.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典型,稳定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动物模型。方法:新生雄性Wisatr大鼠生后2d随机分两组: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NID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霉素,10周后检测糖耐量以确定NIDDM模型的建立。25周后检测糖耐量和胰岛素。结果:NIDDM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轻度升高,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糖耐量异常,此特点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异质性紊乱,近50年来全世界患病率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胰岛素抵抗(IR)是T2DM发病的机制之一,也是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还与T2DM的许多并发症及代谢紊乱相关,并有前瞻性研究显示IR是T2DM的最好预测因子。1胰岛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醛腹腔注射法及盐酸腹腔注射法制备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并与Galili法进行统计学比较(χ2检验).结果老鼠在腹腔注射1%甲醛与0.5%盐酸后均100%发生了肠粘连,腹腔注射0.5%甲醛的老鼠肠粘连的发生率为87.5%,且0.5%盐酸、1%甲醛、0.5%甲醛腹腔注射法与Galili法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25,7.56,1.20,P>0.05).结论 1%甲醛、0.5%盐酸腹腔注射法在金黄地鼠肠粘连模型的建立中均是经济、简便易行的方法.缮 相似文献
11.
血压是动物实验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之一,为了得到可信的血压值,应尽可能采用直接的检测仪器,并避免仪器本身和动物所处环境的影响。遥感测量可在动物清醒并自由活动下持续监测血压而成为动物血压检测的首选方法。Schreuder等采用在大鼠植入遥测装置的方法,比较了6和1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工作日(周五)和非工作日(周六,周日)的遥测血压数据。结果表明,工作日和非工作日雄性Wistar大鼠的心律、自发性运动、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存在相当大差异,分别达到2.2%(P〈0.001),32.9%(P〈0.05),3.2%(P〈0.05)和3.7%(P〈0.05),而6月龄和12月龄大鼠之间没有差异。这一现象对于解释动物实验结果有参考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C模型,并观察糖代谢、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高(P<0.05),血糖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大鼠注射30 mg/kg STZ后72 h,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继续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TG、TCH维持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血糖值持续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心功能测量结果显示,高糖脂饮食组大鼠出现温和的心脏功能异常(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出现异常(LVSP、每搏输出量、心排量降低,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升高),但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结论 大鼠高糖脂饮食诱导负荷小剂量STZ可建立类似临床症状的2型DC模型,高糖脂饮食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脏功能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合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可以有效简便评价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规范脾虚证2型糖尿病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的造模及评价。【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再结合体积分数30%乙醇灌胃的方法进一步诱发2型糖尿病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检测2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取胃、胰腺组织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使用现代医学评价方法,计量化中医四诊信息并作统计学处理,对模型大鼠的证候属性及演变进行识别。【结果】2型糖尿病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的成模率为75%,第10~16周模型组大鼠显示脾虚证特征;模型组大鼠持续消瘦,抓力值降低,旷场活动减弱,舌质变淡,爪和尾的色度值(r值)降低,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变软或便溏,有78%的模型大鼠出现糖尿病疾病特征、气虚证1项和脾的组织定位体征1项以上的指征。【结论】本研究成功诱发2型糖尿病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建模后第10~16周为2型糖尿病胃黏膜损伤大鼠脾虚证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醛糖还原酶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因此,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将有助于早期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了解RB基因过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利用Northern blot,Dot blot在16例大肠癌及15例大肠癌腺瘤中测定RB基因的表达情况。运用核酸酶保护试验观察RB基因的点突变现象。结果:发现在大多数大肠癌(14/16)及部分大肠腺瘤(2/15)中,同相应的正常大肠粘膜相比,存在着RB基因过表达现象。在2例RB基因过表达的大肠癌标本中观察到RB基因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以BALB/c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腹腔脾脏内(分为保脾组和切脾组)、直肠粘膜内注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0.2ml(浓度为1×107 ml),观察小鼠平均生存期、成瘤情况、肝转移率、肝脏转移肿瘤大小和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结果这3种方法均能建立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切脾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28±5)d,肝转移率为100%,均有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保脾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30±5)d,肝转移率为95%,均有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直肠黏膜内注射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为(20±5)d,肝转移率为30%,无肺、胃、膈肌转移及腹水形成。结论保脾组和切脾组比直肠黏膜注射组的成瘤率、转移率更高,小鼠平均生存期较长,同时也增加了其他脏器的肿瘤转移率,建模更稳定,观察期能更好地完成各项指标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对胆囊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设计针对端粒酶RNA亚基模板序列并经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正义和随机序列寡核苷酸,并以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作对照,观察其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端粒酶活性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反义寡核苷酸可有效地抑制GBC-SD的端粒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并明显地抑制GBC-SD的生长,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对胆囊癌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但社区实施眼底筛查较为困难,而DR风险预测模型可帮助全科医生早期识别DR高危人群。目的 探讨社区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DR风险预测模型,进一步提高DR患者筛查效率。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421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336例,检验组8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压以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蛋白,均行非散瞳眼底彩色照相(NMFCS)。模型组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发生DR的相关因素,得出的相关因素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DR风险预测模型,并由检验组评估DR风险预测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在42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R患者共87例,其中模型组69例,检验组1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的危险因素有病程(β=0.196,OR=1.217,P<0.001),收缩压(SBP)(β=0.028,OR=1.028,P=0.038),FBG(β=0.409,OR=1.506,P=0.003),HbA1c(β=0.594,OR=1.811,P=0.001),LDL-C(β=0.360,OR=1.434,P=0.038)。据此,构建的DR风险预测模型为Y=1/〔1+e-(0.196X1+0.028X2+0.409X3+0.594X4+0.360X5-16.482)〕,其中,Y指DR发生概率,X1指病程,X2指SBP,X3指FBG,X4指HbA1c,X5指LDL-C。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组发生DR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84,诊断临界值是0.192。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检验组发生DR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03,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79.1%。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病程、SBP、FBG、HbA1c、LDL-C与DR显著相关,DR风险预测模型对D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2型糖尿病机理和糖尿病药物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资料,探讨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并监测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鼠注射STZ后第2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糖尿病的表现,其中雄鼠约在给药第14天,雌鼠约在给药第6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4周,均满足成模标准。结论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是目前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其稳定成模时间与性别有关,雌鼠稳定成模时间较雄鼠早,而成模率及模型稳定性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