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明确慢乙型肝炎患者血清GP73变化特征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09例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及可能的相关因素,其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49例。对血清GP73鉴别代偿性及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诊断性能进行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拷贝数(HBV DNA)水平显著相关,但与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215.9±96.56)ng/mL]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13.7±68.95)ng/mL]。ROC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4~0.90,P0.05)。当cut-off值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40.5ng/mL时,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人群中,GP73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5%和75.00%。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损伤及病毒复制状态有关。检测血清GP73有助于肝硬化代偿与失代偿期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硬化分期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198名正常对照组、171例慢性乙肝组患者、144例肝硬化患者和164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GP73水平,计算GP73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检测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乙肝病毒(HBV)-DNA载量和HBeAg水平,并对肝硬化组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及Child-Pugh分级,分析以上指标与GP73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中位GP73水平分别为40.80 ng/mL、42.49 ng/mL、83.46 ng/mL和45.19 ng/mL,肝硬化组GP7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慢性乙肝组(P<0.05)。结论:血清GP73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即升高,而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其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与HBV活动相关。因此,GP73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慢性肝病进展期病情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检出率,探讨p53抗体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p53抗体。[结果]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p53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5%(3/465)、2.46%(6/244)、5.47%(7/128)和10.26%(12/117),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检测血清中p53抗体有助于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诊断中,采取血清GP73和AF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2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PHC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20例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纳入LC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纳入CHB组;2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参照组。针对入选人员均采取血清学GP73和AFP检验,对比单一血清学指标检验与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结果 4组受检者血清GP73、AFP水平方面,PHC组>LC组>CHB组>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不同检测方案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LC组、CHB组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CH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受检者中阳性20例(PHC患者)、阴性60例(非PHC患者);单一血清GP73检测,阳性14例、阴性6...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anti-HBx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患者血清中HBV的x抗原(HBxAg)及其抗体(anti-HBx)的方法,阐明其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HBV的x基因全长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pET30a-X原核表达载体,转化人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His-HBx融合蛋白,纯化后将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兔抗HBx多克隆抗体。应用纯化后的兔抗HBx多克隆抗体和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建立检测血清中HBxAg和anti-HBx的方法。应用建立的ELISA法,分别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HBxAg和anti-HBx进行检测。结果HBxAg/anti-HBx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10.4%,17.9%/40.6%,9.8%/34.4%。统计学分析显示,与慢性乙型肝炎相比,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血清中anti—HBx的阳性率较高(P〈0.01)。结合临床检测的其他HBV血清学指标,发现在anti-HBs阳性病例中,anti-HBx阳性率为5.2%(1/19);而在HBsAg、HBeAg和anti-HBc3项同时为阳性的病例中,anti-HBx的阳性率为28.9%(39/135),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名正常对照血清中HBxAg和anti-HBx均为阴性。结论血清中anti-HBx并非一个保护性抗体,标志HBV的感染和复制,是从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或)肝癌发展的血清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 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52例健康者、45例非肝性疾病患者、4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 HCC 患者血清标本中 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 HCC 患者血清 AFP 水平,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及 GP73和 AFP 对 HCC 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非肝性疾病组(58.57±35.64)ng/mL、乙型肝炎组(70.36±49.88)ng/mL 和肝硬化组(114.47±51.27)ng/mL 以及 HCC 组(251.37±95.6)ng/mL 患者血清中的 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03±15.2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C 组血清 GP73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HCC 组血清 GP73的阳性检测率(76.7%)显著高于非 HCC 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 <0.05);GP73诊断 HCC 敏感度(75.1%)和特异性(94.9%)均高于 AFP 的敏感度(52.3%)和特异性(86.6%)。结论 GP73可能成为 HCC 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52例健康者、45例非肝性疾病患者、4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HCC患者血清标本中GP7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HCC患者血清AFP水平,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GP73和AFP对HC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非肝性疾病组(58.57±35.64)ng/mL、乙型肝炎组(70.36±49.88)ng/mL和肝硬化组(114.47±51.27)ng/mL以及HCC组(251.37±95.6)ng/mL患者血清中的GP7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4.03±15.2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血清GP73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组血清GP73的阳性检测率(76.7%)显著高于非HCC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GP73诊断HCC敏感度(75.1%)和特异性(94.9%)均高于AFP的敏感度(52.3%)和特异性(86.6%)。结论 GP73可能成为HCC诊断的一个更好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其早期诊断对于病人的治疗极为重要。目前临床广为使用的甲胎蛋白检测与影像学相结合的方式,在早期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方面尚存在一些缺陷,寻找更有效的新肿瘤标志物是临床期盼的需求。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是存在于高尔基体的一种II型跨膜糖蛋白,在早期肝癌患者血清内表达上调,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认为GP73是最有潜力的肝癌血清标志物之一。本文就近年来GP73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清MMP9蛋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肝癌患者血清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探讨血清中MMP9在正常人及肝癌患者中的差异。方法从人肝组织中经过反转录扩增出MMP9基因721—1156bp区段,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QE30中,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诱导蛋白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HIS—MMP9为抗原免疫实验用兔及豚鼠,得到的MMP9抗血清经过纯化后,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27份正常及193份肝癌患者血清中的MMP9进行检测。结果SDS—PAGE显示所表达的HIS—MMP9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000;以原核表达蛋白为抗原制备的MMP9抗血清可有效地识别重组MMP9和中性粒细胞和HepG2细胞内源性MMP9蛋白;利用建立的MMP9 ELISA检测技术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可用于血清MMP9的检测,为建立以MMP9为检测指标的肝细胞癌患者转移复发筛查方法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定量检测肝癌、肝硬化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AFP)含量,探讨GP73在肝癌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GP73,采用Roche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AFP,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χ2检验)和ROC分析.结果 (1)在127例肝癌血清标本中,GP73的阳性率为77.2%,AFP的阳性率47.0%,经t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P<0.01).(2)在231例非肝癌患者中,GP73的诊断特异性为95.2%(220/231),AFP的诊断特异性为83.9%(194/231);(3)ROC曲线分析显示,GP73和AF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和0.73.结论 GP73用于肝癌患者临床检测时,显著提高了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效果明显优于AFP.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ELISA法检测新的肿瘤标志物高尔基蛋白73(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试剂的性能。方法对GP73ELIAS检测方法绘制工作曲线,进行偏倚测定、不精密度测定、回收试验以及对120例临床标本进行测定,并与"金标准"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P73检测方法的工作曲线为:Y=427.2 X-5.05(r2=0.998),有较大的斜率(427.2)、有良好的准确度(偏倚均〈5ng/ml)和精密度[变异系数(CV)〈11.0%],120例临床标本的GP73水平与"金标准"病理结果比较,敏感度为90.0%、特异性为70.0%、符合率为76.7%、阳性预测值为60.0%和阴性预测值为93.3%。结论 GP73ELISA试剂的测定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外体(exosome)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7例胃癌患者、34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XOSC2(exosome component 2)的含量,以评估血清中exosome的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EXOSC2含量为[670.92(572.49,1 287.59)]pg/mL,健康对照组为[585.49(493.63,862.10)]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血清中exosome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Ⅲ、Ⅳ期exosome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组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5)。胃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间exosom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exosome水平的升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测定血清中exosome的水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3年12月至2008年8月期间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11份正常、6份肝炎、20份肝硬化、60份HCC组织(高分化21份、中分化23份、低分化16份),及其癌旁0、1、2、3 cm组织(N0、N1、N2、N3)各24、21、54和43份.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RT)-PCR分析不同肝组织HGF mRNA表达;同时,用ELISA测定健康体检者、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各20份及HCC患者57份术前1d、术后1周内血清标本的HGF浓度.多组间组织HGF mRNA水平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组间组织HGF mRNA水平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血清HGF浓度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血清HGF浓度比较用LSD-t检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直径等临床因素对HCC患者组织、血清HGF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分别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以中位数水平分层,由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不同分层水平的死亡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并用Log-rank检验评价分层间死亡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健康对照组、肝炎、肝硬化、N3、N2、N1、N0、HCC组HGF mRNA表达分别为0.99(0.78~1.66)、2.15 (1.06~3.40)、1.78(1.18~2.73)、4.59(2.67 ~8.63)、3.86(2.25 ~6.45)、3.12(1.59 ~5.74)、2.92(0.88 ~5.99)、0.48(0.19~1.06);ELISA检测血清HGF在健康体检者、肝炎、肝硬化及HCC患者术前1d、术后1周的浓度分别为(0.31±0.05)、(0.65±0.07)、(1.27 ±0.30)、(2.06±0.66)及(2.14±0.52)μg/L.不同肝组织相比,HGF mRNA在N3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不仅低于以上各良性肝病组织,而且低于正常肝组织(U=196.50,P=0.03);不同血清HGF浓度相比,HGF在肝炎、肝硬化、HCC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HCC患者术后1周的血清HGF浓度高于其术前血清HGF浓度(t=2.7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C患者癌组织及血清HGF水平分别受肿瘤数目及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影响,OR分别为0.15(95% CI:0.03 ~0.72,P<0.05)和0.13(95%口:0.27 ~0.89,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组织HGF mRNA水平、血清HGF浓度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OR分别为0.02(95% CI:0.00 ~0.52,P<0.05)和10.01(95%CI:1.16 ~86.23,P<0.05).以肿瘤组织HGF mRNA 2-AACT中位数0.49对HCC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P=0.72).以血清浓度中位数0.69 μg/L对HCC患者进行分层分析,HGF≥0.69 μg/L的HCC患者,其术后死亡的风险是HGF<0.69 μg/L患者的2.84倍(95% CI:1.03 ~7.92,P<0.05).结论 HCC患者癌组织中HGF mRNA表达降低,但癌旁组织HGF mRNA表达和血清HGF浓度明显升高,且血清HGF浓度影响患者预后,检测血清HGF有望用于评估HC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疾病确诊患者和良性肝脏疾病患者各38例,以及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8例,分别定义为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GP73与AFP-L3两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恶性组研究对象的GP73与AFP-L3两项指标明显高于良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项组研究对象的GP73与AFP-L3两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原发性肝癌疾病患者的GP73与AFP-L3两项指标水平会明显增加,在该类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可以将上述两项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血清生存素的测定方法,初步评价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建立人血清生存素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方法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等进行评价.用此方法检测80例肝癌患者和80名健康成人血清生存素蛋白,分析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结果以生存素单克隆抗体和抗血清建立了血清生存素的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方法.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10.33%,批间CV为11.71%;稀释试验显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生存素蛋白原液~132稀释液;对照组吸光度(A)值0.002~0.115(0.047±0.032);以-x+3s作为方法的cut off值(0.143).80例肝癌患者血清生存素蛋白测定A值0.031~1.415,其中A值>cut off值的有50例(62.5%).肝癌组血清AFP测定有58例阳性,阳性率为72.5%.血清生存素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检出率为90%,二项结果不一致的有36例(45.0%).结论外周血生存素蛋白含量在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该基因参与了肝癌的发生过程;生存素测定结果与AFP无关,提示其可能成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血清生存素的测定方法,初步评价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建立人血清生存素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方法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等进行评价。用此方法检测80例肝癌患者和80名健康成人血清生存素蛋白,分析其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结果以生存素单克隆抗体和抗血清建立了血清生存素的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方法。方法的批内变异系数(CV)为10.33%,批间CV为11.71%;稀释试验显示方法的线性范围为生存素蛋白原液~1∶32稀释液;对照组吸光度(A)值0.002~0.115(0.047±0.032);以x+3s作为方法的cutoff值(0.143)。80例肝癌患者血清生存素蛋白测定A值0.031~1.415,其中A值>cutoff值的有50例(62.5%)。肝癌组血清AFP测定有58例阳性,阳性率为72.5%。血清生存素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检出率为90%,二项结果不一致的有36例(45.0%)。结论外周血生存素蛋白含量在肝癌患者中显著升高,提示该基因参与了肝癌的发生过程;生存素测定结果与AFP无关,提示其可能成为肝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用CD10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105)定量计数,并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无病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CD105染色阳性率为100%(100/100);癌旁肝硬化组织内染色阳性率为40.6%(28/69):癌旁正常组织染色阳性率为4%(4/100);非肝癌患者正常肝组织无阳性染色.肿瘤内MVD-CD105数值与TNM分期、有无静脉侵犯呈正相关(P<0.05).将肿瘤组织内MVD值的均数作为分界,高MVD-CD105组较低MVD-CD105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癌旁肝硬化组织内CD105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期较阴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主要表达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肿瘤内MVD-CD105能准确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预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癌旁肝硬化组织中CD105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癌变相关,CD105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外周血中IL-22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BC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TBIL,γ-GT;并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40例PBC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810.36±30.52pg/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1.51±30.52pg/ml,P〈0.05),且IL-22水平与TBIL和γ-GT呈显著正相关(r=0.386,P〈0.05;r=0.356,P〈0.05)。结论IL-22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对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AFP和GP73水平,对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跟踪随访24个月,了解肝癌发生情况,分析比较AFP、GP73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风险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随访18、24个月GP73(+)的癌变率显著高于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P、GP73对肝硬化癌变均有预测价值,且GP73更具有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