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控制及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免费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实行个案管理模式,对照组实行传统社区管理模式,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结果 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均改善明显(均P<0.01),与对照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内干预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社区个案管理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疗效的影响。方法4个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干预组行社区综合康复干预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年。两组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完成研究的有效人数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GQOL I-74总分、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康复能够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分裂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同时进行认知干预,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和WHO生存质量量表(QOL-100)评定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1、第2年末再入院率和PANS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和QOL-100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TE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干预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氯氮平治疗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精神症状、不良反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均P<0.01),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WMS-RC总分和记忆商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总体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研究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优于氯氮平,更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自出院前1个月对患者和家属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出院.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BSS)和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评估.结果:干预组经综合干预后MRSS、SDSS分值逐步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WHO生存质量评分显示,干预组于18个月后心理、社会关系领域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可以提高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妙妙  周玉英  丁皎  陈洁 《中国康复》2012,27(3):232-234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半开放管理。训练组患者实行全开放管理,并参加社会技能训练。用阴性和阳性症状(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在入组前及训练结束后对2组患者同步测评并比较。结果:入组前2组患者PANSS、SDSS、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结束后训练组SDSS、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N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及社会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农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由专职医生对干预组进行以心理教育为主的综合家庭干预指导,对照组仅进行疾病干预,在入组时、入组后1年、2年、3年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在入组后1年、2年、3年,干预组SANS、MR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在SDSS生活自理、家庭职能、关心与责任心、职业劳动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部分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疾病状态、社会功能、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采用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SDSS、SQL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5,P 0. 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本院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PANSS、QOL-100、SDSS评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质量总评分,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SD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支持干预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的效果。方法:189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94例,均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政策和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康复技能训练、指导用药及建立良好的应对应激方式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门诊用药指导。干预前后对2组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式记忆量表(WM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PANSS各项评分及SDS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IS-RS及WMS评分除即刻记忆外,其余各项评分干预组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9%与35.1%,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支持干预措施可明显增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开展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点,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观察时间为1年;对照组实施自我护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 - 74)以及复发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前(出院时),两组PANSS、SDSS和GQOLI -74评定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6个月、9个月及1年后,研究组PANSS,SDSS总分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服药依从性、GQOLI - 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对促进患者良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实施个案管理,对照组实施门诊随访。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omingsid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cale,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患者MRSS和SDSS得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个案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效改善了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干预治疗.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Morningside康复量表(MRSS)评估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分值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干预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疾病及恢复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元化艺术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住院治疗,对照组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娱疗护理,观察组使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多元化艺术治疗,比较干预后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QL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SCL-90及SQL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多元化艺术治疗,在改善其社会功能、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备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红  方春霞  朱慧 《上海护理》2007,7(6):14-1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社区开放管理体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随访,观察组按照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进行为期15周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以及半年后随访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所有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结果实际完成94例,训练组48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组前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5周后,两组间BPRS(P<0.05)、MRSS和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结束半年后随访时,两组间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进一步扩大。结论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可以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使其尽可能地掌握健康生活知识,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及生存质量(采用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结果:干预后,两组BPRS、SDSS、SAFE及COOP-WONCA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0. 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有效降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同步实施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对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家庭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门诊随访,于出院后1年和2年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观察两组的复发率、社会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的高低.结果 2年末研究组复发率17.00%,对照组复发率29.55%,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2=4.18,P<0.01);研究组社会功能和生存质量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同步实施家庭干预能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以医院专业治疗、护理、社区康复健康指导于一体的社区精神分裂症干预模式的效果,为开展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点,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医院专业治疗、护理、社区康复健康指导,观察时间为1年。对照组实施自我护理措施,给予常规形式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复发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出院时,两组PANSS和SDSS总分评定无明显差异( P>0.05),出院6个月、9个月及1年后,研究组患者PANSS和SDSS总分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医院专业治疗、护理、社区康复健康指导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社会功能,降低复发,对促进患者良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DSS评分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OL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定期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